食用芹菜、玉米、蘋果等,使換牙順利完成。”我和兒子這才明白了,原來換牙與吃東西還有關系呢。回家後,我們把牙醫的話告訴了奶奶。奶奶說:“是呀,現在的東西越來越精細,又怕孩子不好消化.家裡做的飯也是軟的,爛的多,看來還真得改一改了。”
小孩換牙要防乳牙不掉 小孩到了五六歲就開始步入換牙階段。一般而言,恆齒會在乳牙的正下方,在萌出的過程中,會將乳牙的牙根吸收掉,結果乳牙就如同大樹少了樹根一樣,牙根變短了,慢慢地動搖,直到脫落為止,即使不拔它,乳牙也會自己掉下。 有的小孩換牙的過程中會出現乳牙尚未脫落,恆齒卻已經長出的情況,一些家長認為這是鈣質太多的緣故,其實這種情形與鈣質多不多沒有太大關系。主要是乳牙排列很密,而恆齒較大顆,原本乳牙的位置無法容納新牙,於是新牙無法正常地長在乳牙正下方,以致乳牙的牙根未被吸收掉,而出現舊牙不掉、新牙已長出的情況。 牙科醫師指出,孩子換牙時出現新舊牙並存的情況,應把乳牙拔掉。乳牙拔掉後,永久齒會因舌頭推擠的力量,而慢慢地移動到原來乳牙的位置,此時如果有足夠的空間,則永久齒就能長得正。若對新舊齒並列的情況置之不理,有可能會造成牙齒排列不整,或者造成嚙合不正,也容易因潔牙不完全而導致蛀牙。所以,家長對小孩換牙期的新舊牙重疊現象,家長要特別留意,正確處理。
換牙齒也要“講紀律” 越來越多的大孩子、小孩子開始關注自己的口齒美容,或帶牙套,或做手術,說是武裝到牙齒,一點也不過分。 據說,在日本、歐美等國家,帶牙套也被視為一種時尚。其實,不是牙套流行了,而是散漫的牙齒多了,肆無忌憚的生長,影響了主人的外觀。 事實上,如果以嚴格的“標准正常颌”為參照數據,我國青少年牙列不齊率可高達80-90%。知道了這個數字,我們也就不難理解,為什麼有越來越多的家長開始關注孩子的牙齒問題。 引起牙列不齊的原因,既有人類進化因素,更有環境和替換因素。需要提醒家長們知道的是,矯治牙列不齊最好從12歲開始,在此之前,孩子的乳牙可能還未替換完成,而在此之後,又需花費更多的矯正時間和精力。 為何難覓“齒如編貝”的美人 古人在形容美人的時候,常常會用到“齒如編貝”這個詞。依照現代的審美理念,牙齒潔白又整齊的人,不僅美麗,更增自信。為何現在“齒如編貝”如此少見,而牙列不齊的人卻如此之多呢?市九醫院的沈剛醫生解釋了原因。 首先是進化的因素。在人類進化過程中,有許多器官在退化,並且各器官的退化程度不一。相對較小的牙槽骨無法容納相對較大的牙齒,於是導致了牙齒的擁擠不齊。 其次是環境因素。由於“食不厭精,燴不厭細”,咀嚼功能得不到充分的發揮,牙槽骨得不到足夠的刺激,限制了颌骨的生長,從而引起牙齒擁擠。還有的孩子小時有吮指、舔舌、咬下唇及用口呼吸的習慣,對牙齒的正常萌出及其位置排列產生了不良影響,也能引起牙列不齊。 替換障礙。如乳牙的過早失去或逾期不落等,會引起繼承恆牙的萌出錯位,也是導致牙列不齊的重要原因。 “不過,生活中牙齒排列絕對整齊的理想颌是非常難找的,一般人能夠達到標准颌就不錯了。所以,沒必要因此影響自信心。”上海市六醫院口腔科的鄒德榮醫生說。 小兒什麼時候開始學刷牙 經研究證明四環素類藥物能引起小兒牙齒變色,要及時給小兒添加既能補充營養,又能幫助乳牙發育的輔食,如添加餅干、烤饅頭片等,以鍛煉乳牙的咀嚼能力。在小兒2個月左右適當添加些蔬菜、水果。 不少家長常等孩子能自己刷牙時才開始培養刷牙的習慣,但為時已晚。兒童出生後6個月左右乳牙一旦萌出,在哺乳或進食後,家長應把紗布套於食指,幫助清潔牙面,3歲前後教會濑口,4歲前,由家長監督協助兒童刷牙。 兒童宜采用順刷法,先用刷頭較小,刷毛較軟的兒童保健牙刷,順著牙冠的方向刷牙,可以刷去牙齒上的食物軟垢,同時對牙根起到按摩作用。小兒宜選藥物牙膏,如含氟牙膏等,可以使牙釉質再礦化和防止細菌附著於牙面。 另外,家長應督促孩子養成良好衛生習慣。 你的孩子牙齒整齊嗎 怎樣知道孩子有無牙列不齊呢?下面是九院錢玉芬副教授為我們總結出的牙齒不齊的四種主要表現,對照著看看寶貝的牙就明白了: 牙齒擁擠 牙弓中的牙齒不是排列成自然美觀的弧線,而是向前突出或向內凹入,甚至互相重疊。 上前牙突出 上牙弓前段的牙齒向前突出,並且帶動上嘴唇上翹,嚴重的可導致嘴唇不能自然閉合。 下前牙突出 與正常颌相反,下前牙咬在上前牙的前面,並帶動下嘴唇向前突出。 上下牙前突 即俗稱的“暴牙”。上下牙齒同時向前突出,使整個唇部向前突出,嚴重的致上下唇不能自然閉合,形成“開唇露齒”。 幾歲是矯齒的最佳時機 到12歲左右時,口腔內恆牙已大多萌出,牙齒不齊也已基本定型。而這一時段,孩子颌面部的發育仍處於快速生長發育期,從而使牙齒移動及牙槽改建的效率達到最佳水平。加之此時孩子心理發育已日趨成熟,所以,牙科醫生們普遍認為,12歲是進行牙齒矯正的最好時機。 牙齒矯正主要通過配戴矯正器進行。在配戴矯正器之前,醫生會先給孩子拍照,以了解颌骨的發育情況,進行方案設計,有時候還可能要先撥除排在後面的第一、第二尖牙,以騰出足夠的空間讓牙齒正常排隊。 給牙齒安上矯正器後,初期需要每一至二周到醫院進行復查,由醫生對矯正器的松緊度進行調節,以後復查時間可延長到一至二個月。在這一過程中,家長需要做的是配合醫生,幫助孩子克服因配戴不適而帶來的酸脹、刺痛感,保護好矯正裝置,配合做好橡皮圈的更換、口外弓的應用等,嚴格遵循醫生的要求准時復診等。 通常矯正器要戴兩年左右才能達到較穩定和滿意的標准颌狀態,而此後還需要戴半年到一年左右的保持器,以進一步鞏固矯形成果。所以,牙齒矯正也是一個漫長而略感痛苦的過程,家長和孩子都應有相應的心理准備。 看你是哪顆牙齒了 拔了就開始長新牙了 孩子在換牙前如果發現蟲牙,要及時填補, 否則會影響到新換的恆牙,孩子一般在六歲左右開始換牙, 患牙是家長要格外注意牙齒的清潔衛生。
要看是什麼牙了,孩子在7到8歲時就會換新牙 一般情況下,能補就補。沒法了再拔。前面的牙7、8歲就換, 後面的恆牙要11、12歲才換。 小兒是20顆牙,也就是說乳牙是20顆,成人是32顆,但中國人有好多長不出最後的四顆來的,那四顆很多是成人之後才長出來,又叫智齒,也有人不能全部長出,所以能看見的成人的牙齒從28到32不等,但如果你拍x光片就能看見,只要沒有拔除的話,正常成人都是32顆牙的。 每個人有32顆恆牙,真正行使功能的牙齒有28顆。當牙脫落一二顆時,並不會影響全身健康,但牙齒逐漸脫落剩下不到20顆時,就開始影響身體多個系統功能。此時,如果將脫落的牙齒及時修復好,口腔中保持20顆以上有功能的牙齒,人的衰老速度會減慢下來,有利於延長人的壽命。這是因為人的牙齒少於20顆,食物得不到充分咀嚼,影響消化功能;說話發音會受到不良影響,容貌也會顯得蒼老,對人的心理會產生負面影響。另外,牙齒還是體內重要的平衡器官,人的許多體力活動和注意力集中的腦力勞動都需要牙齒咬合來配合。牙齒少於20顆時,人的平衡機能受到影響,容易出現活動失誤、摔倒等現象。目前我國正在倡導一種“8020運動”,即現在就開始重視牙齒健康,好讓你在80歲時還擁有20顆牙齒。
根據牙齒的形態特點和功能特性將牙齒分為切牙、尖牙、雙尖牙、磨牙四類。切牙位於口腔前部,左、右、上、下共8個,鄰面觀牙冠呈楔形,頸部厚而切緣薄,主要功能是切斷食物,為單根。尖牙俗稱犬齒,位於口角處,左、右、上、下共4個,牙冠仍為楔形,切緣上有一突出的牙尖,主要功能是穿刺和撕裂食物,為粗壯而長大的單根。雙尖牙又名前磨牙,位於尖牙之後、磨牙之前,左、右、上、下共8個,牙冠呈立方形,有一個咬牙合面,其上一般有雙尖,下颌第二雙尖牙有三尖者,主要功能是協助尖牙撕裂食物及協助磨牙搗碎食物,牙根扁,也有分叉者。磨牙位於雙尖牙之後,左、右、上、下共12個,牙冠大,呈立方形,有一個寬大的咬牙合面,其上有4~5個牙尖,主要功能是磨細食物,一般上颌磨牙為三根,下颌磨牙為雙根。 人的一生共有二副牙齒,根據牙齒在口腔內存在的時間分為乳牙和恆牙。乳牙在出生後7~8個月開始萌出,2.5歲左右乳牙全部萌出,共20個。6、7歲至12、13歲,乳牙逐漸脫落而為恆牙所代替,此期稱為替牙時期或混合牙列。因此乳牙在口腔內的時間為5~10年。2.5~6歲左右為乳牙牙合時期。恆牙是繼乳牙脫落後的第二副牙列,非因疾病或意外損傷不會脫落,脫落後再無牙齒可萌出代替。第一恆磨牙自胚胎4月開始發育,6歲開始萌出,是最先萌出的恆牙,不替代任何乳牙。12~13歲後乳牙全部脫落後,稱為恆牙牙合時期。 每顆恆牙的萌出也都有一定的時間和順序,並且左右側同名牙是成對萌出的。其中,第一顆恆磨牙大約在六歲左右萌出,所以慣稱“六齡牙”。 恆牙是人體一生中的主要咀嚼器官,而六齡牙在咀嚼器官中又承擔著主要咀嚼功能,它是嚼肌、颞肌、翼內肌和翼外肌等咀嚼肌作用力的中點,能夠承受60-70kg的咀嚼壓力,六齡牙還可刺激咀嚼肌和颌骨的發育,並且是保持恆牙正常排列的關鍵牙齒,由此可見六齡牙對颌面部的發育,及咀嚼過程都有重要性。 六齡牙是萌出最早的恆牙,牙釉質剛萌出時很薄,面窩溝發育不健全,鈣化又差等解剖生理特點等,決定了它易患齲的弱點。一般齲蝕發展較快,易於侵犯牙髓和根尖周組織,致使許多患齲六齡牙在兒童時期就已發展至嚴重程度,給治療帶來了很大困難,有些幾乎無法保留而必須拔除,造成六齡牙早失。 六齡牙的早失,不但直接影響咀嚼功能,還會影響颌骨的發育,致使牙弓變小,牙列不整和牙齒位置異常,嚴重的出現面下部畸形。六齡牙的健康與否確實是不應忽視的,應該引起每位家長的高度重視。由於六齡牙萌出的時間,正處在兒童乳、恆牙交替的時期准確辨認乳牙還是恆牙,十分重要,以便及時治療六齡牙的齲壞,避免拔錯牙,造成終身憾事。 六齡牙容易與相鄰的第二乳磨牙相混淆,而延誤治療,與第二乳磨牙的區別,主要根據牙齒的排列順序,牙齒的色澤,外形的差別。由於乳牙萌出較早,磨耗的結果使颌面變低平,牙尖低鈍,而六齡牙因萌出時間不長,因而磨損不多。雖然有些家長也十分關心孩子牙齒的健康,但由於缺乏有關牙齒保健的常識,而往往耽誤孩子的病情,給孩子造成終身損害,所以作為家長應多了解此方面的知識,或據兒童年齡酌情到醫院檢查,在六齡齒萌出後及時做窩溝封閉,並做到早發現,早治療其齲壞,達到防患於未然。 牙齒長出是個復雜的生理過程,它類似嬰兒的出生,即在萌出前者一個“胚胎時期”,當埋在颌骨裡的乳牙或恆牙發育(相當於嬰兒在子宮裡的胚胎發育)基本完成後,就不斷向著口腔方向移動,突破口腔粘膜而萌出。各個牙齒的萌出時間並非一致,您了解您的孩子或自己的牙齒萌出的時間嗎?在正常情況下,嬰兒到了半歲左右就開始萌出乳牙,從第1對乳牙萌出之後,大約每塊長4個月左右,萌出1對牙齒,到2歲半就可以長齊20個乳牙。 乳牙到一定時期,牙龈逐漸被吸收而脫落,由繼承恆牙萌出而代替,此即乳牙替換。乳牙牙根未吸收或吸收不完全,乳牙不能按時脫落,稱為乳牙滯留。乳牙滯留可使恆牙不能萌出或異位萌出。而乳牙過早脫落,因長期缺牙區的牙龈咀嚼,使牙龈粘膜緊韌肥厚阻力大,常致恆牙萌出困難。乳牙的外傷的疾患也可導致恆牙胚發育部分或完全停止而使恆牙不能萌出。恆牙的萌出則從6歲時第一恆磨牙的萌出而開始,第一恆磨牙也稱“六齡牙”是負擔咀嚼壓力最大的牙齒,在人一生中使用時間最長,它的位置影響到其他恆牙的正常萌出,因此,第一恆磨牙也被稱為“關鍵”,應予充分的重視和保護。其後,大約每隔一年萌出一對牙齒,直到12歲左右長出28個恆牙,而第三恆磨牙一般在20歲左右萌出。 第三恆磨牙,俗稱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