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百科 | 烹飪美食 | 家居裝修 | 購房置業 | 婚嫁 | 家電 | 寵物 | 育兒 | 購物|
您現在的位置: 大眾科普 >> 生活 >> 沒滿月小孩脹肚子剛放屁應該怎麼治療正文

沒滿月小孩脹肚子剛放屁應該怎麼治療

 推 薦 文 章
更新時間:2022-05-18
沒滿月小孩脹肚子剛放屁應該怎麼治療
 
就是好現象啊
 
造成寶寶腹部脹氣的原因,有可能是因為:吞食過多的空氣、消化不良、胃腸蠕動障礙等,大多數都可以對症治療;但如果寶寶肚子脹得很大,而且也出現嘔吐、影響食欲、情緒時,媽咪最好是帶寶寶去看小兒科醫生,讓醫生診治,以免錯過治療時機。

“醫生,我的寶寶肚子大大的,到底有沒有脹氣?”這是兒科門診很常聽到的問話,然而造成寶寶肚子看起來鼓鼓的原因,主要還是因為寶寶腹壁的肌肉還沒有發育成熟,腹肌不夠力而容易凸出,同時又要容納相對大的內髒器官,加上幼兒開始學步時,站著脊椎會向前彎,所以更顯得大肚子。肚子鼓鼓的醫學上稱為腹脹,而最常造成寶寶腹脹的因素是脹氣或澎風,這時敲敲孩子的肚子會有“咚咚”的鼓聲,大孩子更是易奪得“青蛙王子”或“屁王”的惡名。

寶寶脹氣的原因

寶寶容易脹氣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

(1)吞食過多的空氣:寶寶以奶瓶喂食時,吸吮如果太急容易吸入過多空氣,奶瓶的奶嘴孔大小不適當或瓶身傾斜時,空氣也會經由奶嘴縫隙讓寶寶吸入肚內,以及寶寶過度哭鬧也容易導致脹氣。

(2)消化不良:腸道因糞便堆積,使產氣的壞菌增生,或牛奶蛋白過敏、乳糖不耐、腸炎等引起消化、吸收不良,易產生大量的氣體。

(3)腸胃蠕動障礙:分為單純功能性的稱為“假性腸阻塞”,和腸胃道真正缺乏神經節的“先天性巨腸症”。這類問題的嚴重程度不同,可從慢性便秘和腹脹到嚴重嘔吐觀察,可以是暫時或終身的。

常見的嬰兒脹氣

另外當寶寶肚子脹氣時會有哪些症狀?對於一種常見於三個月內,因中樞神經系系統未成熟的“嬰兒腹部絞痛”(colicofearlyinfancy),也常因脹氣而造成反復發作性的腹痛和哭鬧,症狀發作多於傍晚,寶寶會有不安、臉部脹紅、腿彎曲和腹壁僵硬的現象,也常合並臭屁連連。

治療方面,局部使用驅風油或用溫毛巾敷蓋也用幫助。變換寶寶的姿勢,如趴睡會使寶寶有安全感,以及肚子受壓迫而改善症狀,但趴睡有時要注意床墊不可太軟,以免造成寶寶窒息。本症愈後甚佳,大多在寶寶四~五個月大時即自行消失。

另一種會引起脹氣的“乳糖不耐症”,除有些是腸炎後的後遺症,另外在東方民族偶爾有“種族性”的“乳糖不耐症”,容易發生在三到五歲後的大孩子身上。如孩子上了幼稚園以後,只要喝了較多的奶制品,就會腹脹、肚子痛,不喝奶後這些情況就改善,這時可以選擇“低乳糖配方奶粉”。

由此可知消脹氣的方法,是喂奶之後,輕輕拍打寶寶背部讓他打嗝,以便氣體順利排出;或擦抹嬰兒薄荷油,按摩寶寶腹部,這樣有助於腸道蠕動,可經放屁將脹氣排出。以及借由避免讓寶寶餓得太久後才喂奶,安撫寶寶的情緒避免他哭鬧,來預防脹氣,大小孩也要少吃含有不易消化、低級多糖的食物,因為它們會在消化道內發酵並產氣,如:番薯、薯條、豆類、甜瓜等。

器官病變造成的脹氣

怎樣分辨寶寶的腹脹,只是良性的脹氣或是有麻煩的腹脹?包括:

(1)腹腔內器官腫大或長了腫瘤:如肝脾腫大、肝硬化等等,腹腔內的器官和組織都有可能長腫瘤,而腫瘤越長越大就會引起腹脹。

(2)腸阻塞:一般上腸胃道阻塞比較容易嘔吐,下腸道阻塞則以腹脹為主。嬰幼兒的腸阻塞,嚴重的完全阻塞,多在出生後不久就會因症狀明顯而被發現。但如果只是不完全的阻塞,也有可能拖很久後仍被遺漏。如之前提到的先天性巨腸症,是因為胚胎發育期腸道神經節,由上往下發育不完全而停止,造成大腸末端無法放松,使得上方正常的大腸脹得很大。症狀除了寶寶有顯著的腹脹外,通常也會有胎便延遲解出或便秘的現象。

(3)腹水:引起腹水的原因很多,有肝硬化導致制造蛋白功能失調,以及蛋白由尿中流失的腎病候群症,或由便中排出的腸病變。

敲打腹部聲音了解症狀

所以父母如果發現寶寶肚子鼓鼓的,到底有沒有問題,需不需要進一步檢查或治療?一般而言,如果寶寶活動力正常,能玩、能吃、能拉、沒有嘔吐的情形,而且肚子摸起來軟軟的、體重正常增加,那麼這一類的腹脹大多是良性的。以及當醫生檢查寶寶時,扣診寶寶的肚皮,聽敲打的聲音來辨別寶寶是否有腹部器官腫大、張了腫瘤或是腹水,如果只是“澎風”會敲出空空、澎澎的聲音,媽咪就不必緊張。

但如果寶寶有其他不舒服,如:呼吸道感染、腸炎或便秘,影響食欲等的症狀出現,就應該請醫生來診治,媽咪千萬不要自行購買藥物給寶寶吃,以免因為藥物的副作用,把寶寶的情況弄得更糟。

譬如:寶寶如果因細菌性腸炎腹瀉時,應該要讓他腸內的病菌和其他物體排出,避免造成不好的刺激,這時,如果是大人買了抑制腸蠕動的止瀉藥給寶寶吃,就可能造成嚴重的毒性巨腸,甚至會穿孔引起腹膜炎而發生危險。

平時先抹家裡常備的萬金油、薄荷油消脹氣也許無可厚非,但如果寶寶情況沒有改善,而且寶寶有一陣一陣地像生產時的陣痛或哭鬧,就可能是“腸套疊”,父母還是應該盡快帶他去看醫生,如果等到寶寶吐出綠色的膽汁或像大便的東西時就太晚了。

異常脹氣應速就醫

總之,寶寶的肚子如果脹得很大、很硬,加上寶寶看起來很不舒服的樣子,一般加上有嘔吐或喘就更為不妙。碰到以下情況的腹脹,父母應特別注意並盡快帶寶寶就醫檢查治療:

(1)寶寶腹脹合並嘔吐、食欲差(少於平常一半且越來越少)、貧血、體重減輕等狀況,甚至有發燒、解血便的情形。

(2)肚子碰都碰不得,一摸寶寶會很痛或哭鬧。

(3)合並呼吸急促。

(4)腹部能摸到類似腫塊硬硬的東西。

最後,脹氣引起的腹脹,在小兒科雖然是常見的問題,但還是不可以掉以輕心,因為大多的腹脹或許只是功能性的,並不見得會有危險。但如果不處理,也會影響寶寶食欲、情緒,甚至影響其發育。尤其對於器質性(腸阻塞、腫瘤、先天性巨腸症等)的,則更是不能忽略,以免錯失早期治療的良機
 
正常現象
 
可能有脹氣,吃奶時吸入了涼氣。用熱手放在肚子上並輕揉一段時間。
 
嬰兒便秘是一種常見情況,其又很多原因,概括其來分為兩大類,一是功能性便秘,二是先天新腸道畸形導致的便秘。你所說的這種應該是屬於第一種情況,經過調理可以痊愈的。一般不需要特殊的治療!
0~~6個月的寶寶一般都是以母乳過奶粉喂養的,如果出現便秘,不能不想到和母乳或奶粉有關!吃母乳發生便秘情況很少見,但也有,我們醫院的病人生了小孩以後,有的也出現過這種情況。
主要有兩種原因
1.母乳不足,若果母親乳汁不好,寶寶總是處於饑餓或半飽狀態寶寶可能2~~3天一次大便,除大便次數少以外,還有穆青乳汁不足的表現,例如,寶寶吃奶時間長,吃後無滿足感,睡不踏實.遇到這種情況,我們一般都是教家長及時給寶寶補充配方奶粉,過不久就有好轉。
2.母乳蛋白質含量過高,你的飲食情況,直接影響母乳情況,很多人生了小孩以後,在家不是雞湯就是炖豬腳,是什麼營養吃什麼,像雞湯豬腳這類的食物蛋白質和高,同樣,也會使乳汁的蛋白質增高,寶寶吃後,大便偏鹼性,表現為硬而且干,不易排出。這種情況是最長發生的,相對的解決方法是要母親注意飲食均衡,多吃蔬菜,水果,粗糧,多喝水,像粥,湯這類要少喝,飲食不要太油膩。
新生兒處於不斷的生長發育時期,營養物質的需要量相對較成人多,消化系統的負擔較重,但功能尚未發育完善,這就形成了小兒生理功能和機體需要不相適應的矛盾。
不用擔心,應該沒有什麼大問題的,希望可以幫到你!



以下是小兒消化系統的解剖生理特點,掌握這些特點對預防小兒消化道疾病的發生非常有益。
1、腸嬰兒腸道相對較長,分泌面及吸收面較大,有利於消化吸收。但固定差,易發生腸套疊。早產兒腸乳糖酶活性低、腸壁屏障功能差和腸蠕動協調能力差,因此,易發生乳糖吸收不良、細菌經腸粘膜吸收引起全身性感染和糞便滯留或功能性腸梗阻。

2、小兒胃的位置比較水平,待小兒能站立和行走後,胃的位置逐漸變為垂直。嬰兒贲門肌肉較松弛,幽門肌肉則較發達,故兒時期較易發生嘔吐,尤其於哺乳時吞入較多空氣,或一吃奶量過多及哺乳後立即置於平臣位時。小兒胃容量小,食物通過胃的時間比成快,每次食量不如成人大,故每日飲食次數需比成人多。嬰兒胃排空時間與食物種類有關,母乳為2-3小時,牛乳為3-4小時,水僅為1-1.5小時。因此兒一般3小時左右喂一次奶。

3、嬰兒腸的總長度相對較成人長,且小腸長度占大腸長度的比例較高。小兒處於生長發育階段,新陳代謝旺盛,有較大的小腸消化面積有利於消化與吸收。但小兒腸壁薄,粘膜脆弱,腸液中大多數酶含量較低,對完成消化吸收功能不利。嬰兒回盲目部系膜固定未完善,游動度較大,粘膜與粘膜下層較松,故易發生腸套疊。嬰兒腸道蠕動較強,故排便次數較多。同時由於植物神經功能不完善,腸道蠕動功能和分泌消化液的功能極易受外界影響,引起消化不良或腹瀉。

4、健康小兒糞便新生兒最初排出的大便為深墨綠色、粘稠、無臭味,稱胎糞。胎糞由胎兒腸道脫落的上皮細胞、消化液及吞下的羊水組成,多數生後12小時內開始排便,總量為100~200g,2~3天漸過渡為黃糊狀糞便。如24小時內無胎糞排出,應注意檢查有無肛門閉鎖等消化道畸形。母乳喂養兒糞便為金黃色,糊狀,不臭,呈酸性反應,每黃色,較干厚,有臭味,呈中性或鹼性反應,每日1~2次。添加谷類、蛋、肉、蔬菜等輔食後大便,接近成人,每日1次。參考資料:
http://bbs.0-6.com/

 
脹氣的一些主要誘因

食物原因

如果小寶寶肚子脹氣得厲害,那麼,父母們首先應檢查一下他的飲食。

如是母乳喂養的話,媽媽要檢查一下自己的進食。是不是你今天午飯吃了玉米或者是辛辣的涼面?也許它們正是下午讓你寶寶肚子難受的罪魁禍首!如果你懷疑自己的進食可能正是罪魁禍首的話,那麼,哺乳的媽媽們就應該將那些有嫌疑的食物,如豆類、花菜以及辛辣食物從你日常的飲食中剔除掉,然後隨時觀察孩子的症狀是否有所改善。美國紐約長老會醫院的兒童腸胃病學專家、醫學博士約瑟夫?萊維指出:“如果在母親節制飲食期間,孩子的症狀仍然是時好時壞的狀況,便說明母乳不是孩子脹氣的原因。”然而,如果孩子的脹氣有所減輕,那麼,媽媽就應該遠離那些有嫌疑食品一段時間,然後再進食。另外,如果母乳中含的糖分過多,糖分在寶寶的肚子裡過度發酵,也容易使寶寶出現腸脹氣(還包括大便稀、次數多、多泡沫、酸味重等現象),這時媽媽就應該注意限制自己的攝糖量了。

如果你的孩子是用配方奶粉喂養的,那麼,你可以調換其他牌子的配方奶粉試試。在選擇奶粉的時候,你要特別注意包裝袋上印制的營養配方,那種不含乳糖的、不含豆質的或低致敏性的配方奶粉,可能會有助於減少孩子的肚子脹痛。當然,即便是調換了奶粉,也至少得要兩個星期才能看到效果。

此外,某些固體食物也可能導致嗝氣、腹脹。比如谷物粗糧(你是不是為了給寶寶增加營養,在他的輔食中添加了玉米羹、栗子泥等等?)、蔬菜(如豌豆泥、黃豆泥)等都含有可導致大腸脹氣的纖維。而再如蘋果、梨、杏兒等等含有高濃度糖分的大多數純果汁也是導致嬰兒腹內氣體凝聚不暢的誘因。

辨別讓小寶寶腹脹難受的罪魁禍首,最好辦法就是:每次用幾天的時間將一種食物從寶寶的進食中減掉,觀察嬰兒如果反應,然後再慢慢重新引入這種食物。

進食方式

有的時候,問題的關鍵並不在於寶寶吃了什麼,而是在於寶寶如何吃。

母乳喂養的情況下,如果在寶寶吃奶的時候,寶寶的嘴與母親乳房的位置擺放不適當的話,那麼,寶寶就有可能吸進過多的空氣,以至於嗝氣或腹脹。正確的姿勢是最好讓孩子的臉正對乳房(

[1] [2] 下一页

母乳寶寶現在3個月老吃手,一吃奶就坑機,怎麼回事
版權所有 © 大眾科普網(www.g06.net) 免責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