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現在六歲半,不聽話該怎麼辦? 和他講道理咯 或者采用物質獎勵的方法教導他 人的一生中要接受三方面教育,即家庭教育,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家庭教育作為人生接受教育最早,影響時間最長的一種基本形式,在年輕一代的成長過程中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是學校教育不可替代的。 隨著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科學技術的裂變效應和市場經濟的競爭,知識更新的速度不斷加快,我們的家庭教育面臨著巨大的挑戰。絕大多數的家長由於自己所學的專業和工作與教育沒有直接的聯系,對子女的教育多是憑感情、憑經驗,在教育子女問題上方法不當,子女普遍存在嬌氣、霸氣、遇事缺少主見、意志力薄弱等現象,這種狀況怎麼解決呢?筆者認為要讓子女健康快樂地成長,應采取以下方法:
一、消除家長對子女造成的恐懼 初中階段是孩子們“翻坎”的階段,由於種種原因,學習成績有所下降,家長心情比較著急、浮躁。孩子與家長之間出現了對立的情緒,這時的家長應先冷靜下來,學會耐心等待子女的成長。有專家說道:“孩子避免失敗的願望比爭取成功的願望更強烈。為了防止最小的可能的失敗,寧願降低努力的水平。”這就是家長造成的恐懼使孩子失去主動進取的重要原因之一。希望家長不要一看到成績考差了,就來一頓“審訊”,甚至痛笞,以免孩子失去信心、家長應對孩子的學習從過程去要求,這樣比從結果去要求更科學,效果更理想。
二、為子女建立自信心 發明家愛迪生,幼年求知欲很強,喜歡追根尋源。他向老師提出“2+2為什麼等於4”的問題,因此闖下大禍。剛進校3個月的他,被勒令退學。他的母親十分悲憤,下決心親自教育兒子成長,為兒子建立自信心,給他講文學、物理和化學,培養他愛學習,愛科學的習慣。愛迪生的求知欲因此進一步被激發起來。“天才”的萌芽在不知不覺中成長,最終成為舉世聞明的發明家。可見成功源於自信,自信心的樹立,來自於周圍的人們的常識。做父親的都不賞識自己的孩子,孩子的自信從何而來?愛迪生的母親不賞識自己的兒子,就沒有今天的發明家愛迪生,對目前發展比較差的孩子,家長要用放大鏡找他們的閃光點,幫助子女樹立克服困難的信心。當子女需要幫助時,家長的幫助要掌握一個度,絕不可越佾越疱,要留有余地。如:孩子問某字怎麼寫,有的家長會隨口報出來,這樣做最省力,但十分要不得。碰到孩子問某字怎麼寫,倒不如鼓勵孩子“你不是會查字典嗎?先查查看,再來告訴爸爸(媽媽)。”(這樣的引導,孩子會欣然去查字典)。這樣不僅省卻了家長的許多時間,更重要的培養了孩子的自已動手攫取知識的。而這種能力在人的一生中是非常重要的。只有讓孩子們跳一跳,通過自己的努力取得成功,孩子才能體會到成功的喜悅,從而建立起自信心。
三、與子女一起成長,做子女的知心朋友 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人們所要學習的更新的東西越來越多。作為家長,應隨時體現出求知上進的精神,給子女作出榜樣。“爸爸媽媽同樣在學習,在進步啊!”使子女明白學習新知,不斷進步是伴隨人終生的。其次要經與子女溝通,努力縮短與子女心靈的距離,原意聽子女淡知心話,真實地了解自己的子女,教育子女健康成長。 在教育子女時切忌使用“沒出息”、“傻瓜”等侮辱性語言,更不要以譏諷語氣,來冷嘲熱諷子女,冷漠子女,這樣會抹殺子女的自信心,給子女造成極大的心理壓力,阻礙子女的成長和進步。
“讓子女有出息”是家長永恆的需求,教育子女的方法多種多樣,子女的個體情況,家庭環境,家長素質等都是重要的因素,家庭教育要有效地配合學校教育,達到共同教育好學生的目的,讓孩子快樂健康成長。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愛的因素非常重要。但是,當愛失去理智或失去限度時,對孩子的愛就成為極端的愛,這往往會導致孩子身心發展出現障礙,心靈發生扭曲,對孩子將來的人生發展有著不良影響。..
對孩子的愛的極端表現有: 1、認為只要無限地滿足孩子的物質需要,就是愛孩子,其實這是一種無知的愛。孩子對愛的需要不僅是物質上,更重要的是精神上。生活中,有的家長只注意給孩子補充各種營養品,卻忽視了對孩子良好的道德行為習慣和社會適應能力的培養。有的家長給孩子買了許多書籍或買了電腦,卻沒有正確地引導孩子去讀書或正確地使用電腦,也不明白對孩子的精神鼓勵、贊揚、肯定和必要的心理支持都是愛,然而,這種精神上的愛對孩子的成長更加重要。 2、家長過分保護孩子,為孩子做了許多本應由孩子自己去做的事情,這無形中剝奪了孩子發展自己能力的機會,也降低了他們的自立精神與自信心。這種愛限制了孩子的自我發展,對孩子將來獨立的社會生活產生不利影響。 3、對孩子的要求過於苛刻,常常批評,甚至體罰孩子。有的家長的確非常愛孩子,但是,在觀念上錯誤地認為“棍棒底下出孝子”,“不打不成材”。每當孩子的表現與家長的想象不一樣時,就通過打罵來解決問題,這種做法往往對孩子的身心發展造成難以彌補的創傷。這種愛給孩子帶來的不是歡樂,而是痛苦。這種望子成龍的愛往往會形成相反的情緒或情感――恨,對家長、對他人、對社會、甚至對自己的恨。家長應該充分肯定孩子的優點,培養其自信心,而不是發現問題就批評、指責或懲罰,才有可能使孩子獲得更好的發展。 我記得有一位外國科學家說過這樣一句話:“父母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的確,父母的教育伴隨著孩子的成長,教育是否得當,將直接影響到孩子的將來,所以說家庭教育尤為重要,是個必不可少的課題,“望子成龍“是家長們的共同心願,每個家長都希望把自己的孩子培養成為一個將來對國家對社會有用的人才,這樣就需要我們做家長的在這方面付出努力。 對於“怎樣教育好子女?“一直以來都是廣大家長們共同探討的話題,一邊是社會,學校所關注的,教育孩子的方式方法多種多樣,對於每個孩子的教育方法並非千般一律,應因人而異,這其中就大有學問,教育孩子應根據他的性格特點,興趣,愛好,行為習慣等采取相應的方法,這樣才能取到好的效果。 教育孩子應先從“德、智、體、美、善”五個方面抓起,即素質教育,首先,家長教育自己的孩子必須從小就要做一個品德良好的好孩子,可以舉一些實例或者通過看電視,漫畫等引導孩子告訴他在生活中也要做一個像其中的人物一樣。 二、家長平時應多關心子女的學習成績,使他感覺到大人很在乎他的學習,不要不聞不問,這樣他會感覺到學得沒勁,另外,家長與孩子共同制定出一個目標,實行獎罰分明,當達到該目標時,家長應遵守“合同”給予相應的獎勵,若沒達標時,家長也不應責怪,打罵孩子,應鼓勵幫助指導他,這樣才能重新樹立起他的信心。家長應教孩子養成“不恥下問”的好習慣,獨立思考,善於分析難題等良好讀書習慣,教他學東西時應靈活掌握,不要死記硬背,“讀死書,死讀書”的學習方法不管用,時間花不少,效果卻一般,比如有的孩子抄寫生字,寫了一排,過段時間他還是寫不出來,這種方法太“死”,家長應多教一些好的方法結子女。 三、“健康是財富”,家長應教孩子多參加體育鍛煉,早起早睡,平時打打籃球,跑跑步等對身體很好。 四、家長應教育孩子從小就要養成心地善良的好孩子,多做好事,對人有禮貌,教他們怎樣待人接物。 另外,父母的言行舉止對子女影響非常大,這一點應引起家長的重視,說話要得體,辦事要認真,給子女樹立一個好的形象,告訴他們一些做人的道理,平時在家裡給他們布置一些力所能及的事,自己的事自己做,當天的事當天完成,給孩子制定一個作息時間表,使他們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總之,教育孩子的方法有許多,這就需要我們做家長的平時應做到有一顆愛心,還要細心、用心、耐心。我相信只要我們家長能做到這幾點,再加上學校和社會的共同關心,我們的孩子未來一定能夠成為一個對國家,對社會的有用人才。
兒童成長的途徑 年齡差不多的孩子在一起玩耍往往不一會兒就吵鬧起來,即使地兄弟姐妹, 也很難避免。在家長的眼裡,孩子間的爭吵,似乎是件壞事,其實從心理學上分析, 並非如此,這實際是他們在社會這個“大課堂”中學習如何做人的一條途徑。 在幼兒園,托兒所、中小學和家裡,孩子們安安靜靜,不聲不響地一起玩是極 少的。而爭爭吵吵的玩耍,往往是孩子興致最高的時候,兒童在心裡往往將自已放 在中心地位,不了解別人的心理和感受,正是在孩子間的吵鬧鬧之中,通過辨解、 說理和爭吵,了解了別人心中的陌生世界,了解自己與別人在感受和處世方法上的 相同點和不同點。所以,孩子們發生爭吵時,家長不應過多地責怪他們。 還有當你的孩子心情不好時,如果你的孩子因最好的朋友跑去和別人玩而傷心, 此時為了讓他高興起來,你就說:“不要難過,想一想讓你高興的事,不管怎麼樣, 明天你就會不在意了。” 但是聽了這番話後,他卻變得更難過了。因為你想表達的意思和他聽到的不一 樣。這使他感到內疚,這樣的話會使孩子不相信自已的感情,而且使他感到沒有人 和他分憂。你應該知道你理解並分擔他的痛苦。在上述的情況出現時,你可以說: “你的朋友和別人去玩了,確實讓你很傷心,是嗎?”對他的想法和感情表示同情, 不要試圖把事情解釋一下就搪塞過去。 傾聽孩子的申述會促使你分擔他的難過。這不僅會使他覺得好受些,而且還能 促使你的孩子願意向你敞開心扉。 例如你的孩子流眼淚時,原因大多為了吃的、穿的、住的、用的、玩的,他要 那個東西,一些親戚圍著他團團轉。他們認為這世上似乎已經沒有什麼辦不到的事。 他們往往自私、狂妄、蠻橫、驕傲、唯我獨尊,至高無上,這是有害的,發展下去, 孩子會變成一個自私冷酷、自卑怯弱的人,經不起風波,受不得挫折,在困難面前, 他們失去了勇氣,失去了信心,這對孩子的身心健康是不利的。 請你讓你的孩子流點淚吧,我說的這個淚不是打出來的,而是孩子自己醒悟出 來的,要讓他們懂得,天上的星星是摘不下來的,水中的月亮撈不起來,要讓他們 感覺到這世上也有辦不到的事,讓他們受點委屈,流點眼淚,只會使他們更加堅強 起赤,孩子哭一哭沒什麼不好,做家長的大可不必慌神著急。
兒童需要什麼性格 當今世界,孩子最需要培養的性格是: 一,自信心。只有當一個人相信自己有能力去迎接各項挑戰時,他有可能戰勝 它。 二,熱情。缺乏熱情,任何一件偉大的事業都不能成功。熱情,對大多數兒 童來說,都是生而有之的,然而,不使其受傷害,繼續保持下去,卻不容易。因 為熱情是脆弱的,千萬不要隨意傷害它。 三,富有同情心。如果一個家庭經常關心他人,那麼,自然會在孩子幼小的心 靈中播下同情的種子。 四,靈活性。應變能力在當今和未來的社會中是一種起決定作用的性格。 五,希望。這種特性能使人在黑暗中看到光明,敢於迎接挑戰。
稱職父母的標准 一對稱職父母的標准是: 一,喜歡而且經常與孩子接近; 二,樂於和孩子在一起解決困難; 三,善於和孩子交流,溝通思想感情; 四,尊重孩子的興趣和愛好; 五,家中有明確的規矩可循; 六,按照孩子的程度,給孩子提出合理的目標,決不作過分的要求; 七,致力於創造一個和諧、歡樂的家庭。
切忌打孩子的屁股 父母在打孩子時,一般很少打頭部、胸部等重要器官所在部位,而多揀屁股、 四肢來打。但他們不了解各個不同功能器官之間有著密切聯系,在維持生命的過程 中相輔相成、互相制約著。就拿屁股或大腿來說,當承受的打擊應力較輕時,一般 不會構成對生命的威脅,但仍會通過感覺神經及傳導神經的作用,將受打刺激送到 中樞神經,產生痛覺,進而會影響人的精神情緒。當打擊力超過組織的承受力極限, 就會形成損傷,如果反復而且嚴重地打擊屁股或大腿,使孩子的肌肉在一定程度和 范圍內受到嚴重挫傷時,就會導致死亡。這種死因在醫學上稱為擠壓綜合症。一般
[1] [2] [3] [4] [5] 下一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