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百科 | 烹飪美食 | 家居裝修 | 購房置業 | 婚嫁 | 家電 | 寵物 | 育兒 | 購物|
您現在的位置: 大眾科普 >> 生活 >> 小孩晚上睡覺咳嗽,白天不咳,怎麼回事?正文

小孩晚上睡覺咳嗽,白天不咳,怎麼回事?

 推 薦 文 章
更新時間:2022-05-18
喘有外因性(如花粉、灰塵)及內因性(發炎)。外因性氣喘應找出過敏原,采取處理之道。氣喘容易在半夜發生,有呼吸因難的情形時應找醫師處理。氣喘尤其要注意的是居住環境的整潔。另外,以干布摩擦身體或利用游泳來增強體力也是很重要的。
·嬰兒肺炎
有食欲不振、發高燒、咳嗽、腹瀉、嘔吐、抽筋等症狀。此種情形一定要找醫師診治,在家中除了要保持安靜外,應給予容易消化營養高的食物並補充充足的水分。另外,還要注意口腔及身體的清潔,讓小孩子把痰排出。
·小兒結核
在罹患初期通常沒有症狀,如結核菌素試驗呈陽性時應立即接受治療。如處理太慢有時會有粟粒結核、結核性骨髓炎並發症出現,宜特別注意。如家中已有罹患結核病者,嬰兒應於出生2~3個月內接受結核菌素的反應檢查。
·百日咳


先有類似感冒的症狀,接著是痙攣性的咳嗽,次數會逐漸增多。臉部有時會因劇烈的咳嗽而有腫脹現象。嬰幼兒有並發肺炎之危險,故應特別注意。除了要注意環境與營養之外,在定期性的咳嗽發作停止之前,應做一個月左右的隔離治療。
咳嗽時的處理
咳嗽得很劇烈的話,應使身體向前傾伏。因劇烈咳嗽感到很痛苦時,可以讓身體前傾靠在桌上,然後用手在背後幫他支撐。睡覺時應使其頭部墊高,這樣可以防止劇咳及發作。
·紅蘿卜的湯汁可以治百日咳
常讓體質虛弱的孩子食用紅蘿卜,對其體質的改善會極有幫助。棗子的果實乾燥後呵以當做藥材,具有滋養及強壯之功效。小孩罹患百日咳時,可在紅蘿卜的熬湯中加入棗子讓他飲用。
·紅蘿卜的湯汁煮法
用120公克紅蘿卜與十粒棗子在三杯溫開水(約1500公克)中煎煮。等湯汁熬剩1/3時即可飲用。
·蜂蜜蒸梨可預防氣喘發作
氣喘在發作之前,通常會有整塊痰出來及劇咳的情形。如能在這個階段就將痰鎮止,就可以防止其發作。梨子從很早以前就是鎮止因感冒、扁桃腺引起的口乾、疼痛的妙藥。而在梨子中灌蜜蒸煮、或炒鍋中煎煮食用對氣喘發作之預防極具效果。另外,梨子擠壓出來的汁對鎮咳、止痰亦有幫助。
·花梨腌糖是一項治療久咳的特效藥
花梨從很早以前就是一項治久咳的特效藥。另外,它對恢復疲勞亦具功效,對於一些平日容易沒體力,疲勞時容易引發氣喘的小孩,可以常給他食用,以為預防。
花梨的果實帶有澀味及酸味、而且生食會比較堅硬、所以可以把腌糖的果梨給孩子吃,不但帶有甜味也容易入口。每日吃一片,效果更佳。
 
睡覺時出汗”稱——盜汗

醫學上將在醒覺狀態下出汗,稱為“自汗”;將睡眠中出汗稱之為“盜汗”。盜汗是中醫的一個病證名,是以入睡後汗出異常,醒後汗洩即止為特征的一種病征。“盜”有偷盜的意思,古代醫家用盜賊每天在夜裡鬼祟活動,來形容該病證具有每當人們入睡、或剛一閉眼而將入睡之時,汗液象盜賊一樣偷偷的洩出來。

中醫對盜汗很早就有比較深刻的認識,在春秋戰國時期成書的《黃帝內經》中稱為“寢汗”。“寢”是指睡覺,有個成語叫“廢寢忘食”,是說顧不得睡覺並忘了吃飯。很顯然“寢汗”就是在睡覺的時候出汗。到了漢代,醫聖張仲景在《金匮要略》一書中,形象地用“盜汗”來命名人們在睡夢中出汗這種病證。自此以後,歷代醫家均沿用些名,迄至現今不論是醫生還是干其他行業的人都知道盜汗是一種什麼樣的病證。

盜汗的病人,有的一入睡即盜汗出,有的入睡至半夜後盜汗出,有的剛閉上眼睛一會兒即盜汗出。出的汗量,相差懸殊很大。根據盜汗病人的臨床表現,可分為輕型、中型和重型三種。

輕型盜汗的病人,多數在入睡已深,或在清晨5時許或在醒覺前1~2小時時汗液易出,汗出量較少,僅在醒後覺得全身或身體某些部位稍有汗濕,醒後則無汗液再度洩出。一般不伴有不舒適的感覺。
中型盜汗的病人,多數入睡後不久汗液即可洩出,甚則可使睡裝濕透,醒後汗即止,揩拭身上的汗液後,再入睡即不再出汗。這種類型的盜汗,病人常有烘熱感,熱作汗出,醒覺後有時出現口干咽燥的感覺。

重型盜汗的病人,汗液極易洩出。入睡後不久或剛閉上眼即將入睡時,即有汗夜大量湧出,汗出後即可驚醒,醒後汗液即可霎時收斂。再入睡可再次汗出。出汗量大,汗液常帶有淡鹹味,或汗出同時混有汗臭。汗出甚者可使被褥浸濕,一夜非數次替換睡裝則無法安睡,有個別重證病人能使被褥濕透,被褥較薄或用席子時,汗液可在床板上印出汗跡。這些病人常伴有明顯的烘熱感,心情也表現的煩燥,汗後口干舌燥,喜歡涼水。平時可伴有低熱或潮熱,五心煩熱,顴紅,頭暈,消瘦,疲乏不堪,尿色深,尿量少,大便干燥。

輕型與中型盜汗,對身體損傷不會太大,但重型盜汗病人,時間久了常會使病情惡化,向“脫症”發展,嚴重威脅著患者的健康與生命安全。


盜汗是一種臨床常見的症狀,尤其是久患各種慢性病、體質虛弱之人更為多見。中醫認為,盜汗多由於氣陰兩虛,不能收斂固攝汗液而引起,若盜汗日久不愈,則更加耗傷氣陰而危害身體健康。而采用食療方法,不僅能防治且可益氣滋陰而健身,下面就介紹幾則家庭容易制作的藥膳六則,供盜汗患者選用。

1、龍眼人參飲取龍眼肉30克、人參6克、冰糖30克。先將龍眼肉洗淨,人參切薄片,然後與冰糖共放碗內,加水適量,置蒸鍋內蒸一小時左右,取出後待涼即可食用,一天內分2次吃完,每天一劑,適宜於氣虛盜汗者。

2、銀耳紅棗湯取銀耳30克、紅棗20克、冰糖適量。先將銀耳用溫水泡發,除去蒂頭,洗淨後撕成小塊。紅棗洗淨撕開。二味藥共入鍋內加水適量,用小火慢煨至銀耳、紅棗料熟,放入冰糖溶化調勻,即可出鍋食用,每劑分2次食完,適宜於陰虛盜汗者。

3、參苓粥取人參10克,白茯苓20克,生姜10克,粳米100克,食鹽、味精適量。先將人參、茯苓、生姜加適量水煎熬後,去汁取渣待用,然後將粳米淘洗干淨,下入藥汁內用小火煮粥。煮至粥熟時加入食鹽、味精調勻,空腹分2次食用,每天一劑,適宜於氣虛盜汗者。

4、黑豆浮麥湯取黑豆50克、浮小麥30克、蓮米15克、紅棗10枚、冰糖30克。先將黑豆、浮小麥分別淘洗干淨,共放鍋內加水適量,用小火煮至黑豆熟透,去渣取汁,然後用上述藥汁煮洗淨的蓮米和紅棗,煮至蓮米爛熟時放入冰糖溶化,起鍋後即可食用。每天一劑,分2次吃完,適宜於陰虛盜汗者。

5、黃芪二蜜飲黃芪30克,糯稻根30克,麻黃根15克,蜂蜜30克。將上述三味藥同放鍋內,加水3碗煎煮,煮至l碗時,撈去藥渣,加入蜂蜜溶化後分2次飲用,每日一劑,適宜於氣虛盜汗者。

6、百合蓮子飲百合20克,蓮子30克,冰糖30克。先將百合、蓮子洗淨,放鍋內加適量水,用小火慢慢炖至百合、蓮子爛熟,加入冰糖溶化後即可食用,每天一次,連服數天,適宜於陰虛盜汗者。
 
睡覺時出汗”稱——盜汗

醫學上將在醒覺狀態下出汗,稱為“自汗”;將睡眠中出汗稱之為“盜汗”。盜汗是中醫的一個病證名,是以入睡後汗出異常,醒後汗洩即止為特征的一種病征。“盜”有偷盜的意思,古代醫家用盜賊每天在夜裡鬼祟活動,來形容該病證具有每當人們入睡、或剛一閉眼而將入睡之時,汗液象盜賊一樣偷偷的洩出來。

中醫對盜汗很早就有比較深刻的認識,在春秋戰國時期成書的《黃帝內經》中稱為“寢汗”。“寢”是指睡覺,有個成語叫“廢寢忘食”,是說顧不得睡覺並忘了吃飯。很顯然“寢汗”就是在睡覺的時候出汗。到了漢代,醫聖張仲景在《金匮要略》一書中,形象地用“盜汗”來命名人們在睡夢中出汗這種病證。自此以後,歷代醫家均沿用些名,迄至現今不論是醫生還是干其他行業的人都知道盜汗是一種什麼樣的病證。

盜汗的病人,有的一入睡即盜汗出,有的入睡至半夜後盜汗出,有的剛閉上眼睛一會兒即盜汗出。出的汗量,相差懸殊很大。根據盜汗病人的臨床表現,可分為輕型、中型和重型三種。

輕型盜汗的病人,多數在入睡已深,或在清晨5時許或在醒覺前1~2小時時汗液易出,汗出量較少,僅在醒後覺得全身或身體某些部位稍有汗濕,醒後則無汗液再度洩出。一般不伴有不舒適的感覺。
中型盜汗的病人,多數入睡後不久汗液即可洩出,甚則可使睡裝濕透,醒後汗即止,揩拭身上的汗液後,再入睡即不再出汗。這種類型的盜汗,病人常有烘熱感,熱作汗出,醒覺後有時出現口干咽燥的感覺。

重型盜汗的病人,汗液極易洩出。入睡後不久或剛閉上眼即將入睡時,即有汗夜大量湧出,汗出後即可驚醒,醒後汗液即可霎時收斂。再入睡可再次汗出。出汗量大,汗液常帶有淡鹹味,或汗出同時混有汗臭。汗出甚者可使被褥浸濕,一夜非數次替換睡裝則無法安睡,有個別重證病人能使被褥濕透,被褥較薄或用席子時,汗液可在床板上印出汗跡。這些病人常伴有明顯的烘熱感,心情也表現的煩燥,汗後口干舌燥,喜歡涼水。平時可伴有低熱或潮熱,五心煩熱,顴紅,頭暈,消瘦,疲乏不堪,尿色深,尿量少,大便干燥。

輕型與中型盜汗,對身體損傷不會太大,但重型盜汗病人,時間久了常會使病情惡化,向“脫症”發展,嚴重威脅著患者的健康與生命安全。


盜汗是一種臨床常見的症狀,尤其是久患各種慢性病、體質虛弱之人更為多見。中醫認為,盜汗多由於氣陰兩虛,不能收斂固攝汗液而引起,若盜汗日久不愈,則更加耗傷氣陰而危害身體健康。而采用食療方法,不僅能防治且可益氣滋陰而健身,下面就介紹幾則家庭容易制作的藥膳六則,供盜汗患者選用。

1、龍眼人參飲取龍眼肉30克、人參6克、冰糖30克。先將龍眼肉洗淨,人參切薄片,然後與冰糖共放碗內,加水適量,置蒸鍋內蒸一小時左右,取出後待涼即可食用,一天內分2次吃完,每天一劑,適宜於氣虛盜汗者。

2、銀耳紅棗湯取銀耳30克、紅棗20克、冰糖適量。先將銀耳用溫水泡發,除去蒂頭,洗淨後撕成小塊。紅棗洗淨撕開。二味藥共入鍋內加水適量,用小火慢煨至銀耳、紅棗料熟,放入冰糖溶化調勻,即可出鍋食用,每劑分2次食完,適宜於陰虛盜汗者。

3、參苓粥取人參10克,白茯苓20克,生姜10克,粳米100克,食鹽、味精適量。先將人參、茯苓、生姜加適量水煎熬後,去汁取渣待用,然後將粳米淘洗干淨,下入藥汁內用小火煮粥。煮至粥熟時加入食鹽、味精調勻,空腹分2次食用,每天一劑,適宜於氣虛盜汗者。

4、黑豆浮麥湯取黑豆50克、浮小麥30克、蓮米15克、紅棗10枚、冰糖30克。先將黑豆、浮小麥分別淘洗干淨,共放鍋內加水適量,用小火煮至黑豆熟透,去渣取汁,然後用上述藥汁煮洗淨的蓮米和紅棗,煮至蓮米爛熟時放入冰糖溶化,起鍋後即可食用。每天一劑,分2次吃完,適宜於陰虛盜汗者。

5、黃芪二蜜飲黃芪30克,糯稻根30克,麻黃根15克,蜂蜜30克。將上述三味藥同放鍋內,加水3碗煎煮,煮至l碗時,撈去藥渣,加入蜂蜜溶化後分2次飲用,每日一劑,適宜於氣虛盜汗者。

6、百合蓮子飲百合20克,蓮子30克,冰糖30克。先將百合、蓮子洗淨,放鍋內加適量水,用小火慢慢炖至百合、蓮子爛熟,加入冰糖溶化後即可食用,每天一次,連服數天,適宜於陰虛盜汗者。
 
小兒呼吸道有什麼特點?
初生兒幾乎沒有下鼻道,直到四歲時才完全形成;
乳兒鼻腔無鼻毛,鼻粘膜柔嫩,富於血管,易於感染;
乳兒期鼻粘膜下層缺乏海綿組織,故乳兒期很少發生鼻衄;
嬰幼兒副鼻窦不發達,很少發生副鼻窦炎;
幼兒鼻淚管較短,開口部的瓣膜發育不全,故上呼吸道感染時,易引起眼結膜炎;
小兒鼻咽管較平、短、寬、直,且呈水平位,咽炎時易引起中耳炎;
小兒咽部相對狹小、垂直,喉部較狹窄,呈漏斗形,喉軟骨柔軟,富於血管及淋巴組織,因此,輕微的感染,都會引起喉頭狹窄,發生聲音嘶啞,呼吸困難;
小兒支氣管、細支氣管的平滑肌發育不完善,無軟骨支撐,故易塌陷、阻塞。小兒肺間質發育旺盛,肺泡數目僅為成人的8%,毛細血管及淋巴間隙較成人寬,易發生間質性炎症、肺不張。

 << 上一页  [11] [12] [13] [14] [15] [16] [17] 下一页

寶寶吃的益生菌有哪些
版權所有 © 大眾科普網(www.g06.net) 免責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