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論述,都從不同方面大大豐富了辨證論治的內容。李中梓《醫宗必讀·咳嗽》在申明咳嗽“總其綱領,不過內傷外感而已”的前提下,對外感內傷的治療原則,提出了自己的見解,指出“大抵治表者,藥不宜靜,靜則留連不解,變生他病,故忌寒涼收斂,如《五髒生成篇》所謂肺欲辛是也。治內者,藥不宜動,動則虛火不寧,燥癢愈甚,故忌辛香燥熱,如《宣明五氣論》所謂辛走氣,氣病無多食辛是也。”但用藥動靜並不是絕對的,又必須隨患者的具體情況而言,故他又說:“然治表者雖宜動以散邪,若形病俱虛者,又當補中氣而佐以和解,倘專於發散,恐肺氣益弱,腠理益疏,邪乘虛入,病反增劇也。治內者,雖靜以養陰,若命門火衰不能歸元,則參芪桂附在所必用,否則氣不化水,終無補於陰也。至夫因於火者宜清,因於濕者宜利,因痰者消之,因氣者利之,隨其所見之證而調治。”由於李氏這些論述對外感、內傷咳嗽的治療,作出了指導性的說明,故一直為醫家所重視。 喻昌《醫門法律》,對於燥的病機及其傷肺為病而致咳嗽的證治,多有發揮,並提出《內經》“秋傷於濕,冬生咳嗽”,當為秋傷於燥的見解。不僅如此,他還對內傷咳嗽提出“內傷之咳,治各不同,火盛壯水,金虛崇土,郁甚舒肝,氣逆理肺,食積和中,房勞補下,用熱遠熱,用寒遠寒,內已先傷,藥不宜峻”等治療法則,並針對治療新久咳嗽中常見的問題,提出六個條律,示人不可違犯,防止醫源性錯誤的發生,頗資臨床參考。 清代沈金鳌《雜病源流犀燭》、程鐘齡《醫學心悟》等都在繼承前人的基礎上,對咳嗽有新的創見和心得。如《雜病源流犀燭·咳嗽哮喘源流》在論述咳嗽的病理時說:“蓋肺不傷不咳,脾不傷不久咳,腎不傷火不熾,咳不甚,其大較也。”不僅指出肺脾腎三髒是咳嗽的主要病變所在,並指出了咳嗽累及的髒腑是隨著病情的加重而由肺及脾,由脾及腎的。他所論述的十六種咳嗽,脈因證治齊備,全篇共列出咳嗽方八十四則,並將導引、運動列為治療方法之一,使咳嗽的治療方法日趨豐富。程鐘齡創制的止嗽散,根據肺為嬌髒的特點,其配伍“溫潤和平,不寒不熱”,成為治療外感咳嗽的著名方劑。總之,由隋唐至明清,對咳嗽的分類、病機、治療原則、方藥等均有了廣泛而深入的研究,使有關理論及實踐經驗不斷得到充實。
咳嗽的病因病機是什麼? 咳嗽為肺系疾患的主要症狀之一,究其成因不外外感、內傷二途。或由外邪侵襲,肺衛受感,肺失宣降,因而發生咳嗽者;或由其他髒腑病變,傳至肺髒而為咳嗽。本證的病因、病機如下: 外感咳嗽 外感咳嗽主要是由於風、寒、暑、濕、燥、火六淫之邪犯肺所致。風、寒、暑、濕、燥、火六氣皆能致咳,但是由於四時氣候變化的不同,人體所感受的致病外邪亦有區別,因而在臨床上也就會出現風寒、風熱及燥熱等不同咳嗽。臨床所見以風寒為多。又風為百病之長,所以在外感咳嗽諸證中,不論由於風寒、風熱或燥熱,多以風為先導,夾寒、熱、燥等外邪入侵,傷於肺系而為咳嗽。其他如吸入煙塵穢濁之氣亦可犯肺致咳。 外感咳嗽的病機是:肺主氣,為五髒之華蓋,上連喉嚨,開竅於鼻,司呼吸,為氣機升降出入之道,司清濁之宣運,外合皮毛,主一身之表。又肺為嬌髒,畏寒畏熱,主清肅,不耐邪侵。故外邪犯肺不外二途,一是從鼻竅直接吸入,由喉嚨以至於肺;二是從皮毛侵入,因皮毛為肺之合,病邪從所合而至於肺。肺的主要功能是呼吸,肺氣必須通暢,呼吸才能正常進行,外邪侵襲於肺,則肺氣壅遏不宣,清肅之令失常,氣道不利,肺氣上逆,因而引起咳嗽。從另一方面來說,為了使呼吸之職得以正常進行,必然要改變肺氣閉塞的現象,因此,咳嗽也是人體為了通暢肺氣,排除病邪的表現,具有積極意義。所以臨床治療外感咳嗽多采用“宣通肺氣,疏散外邪”的方法,因勢利導,而不可早用收澀之劑,以免閉門留寇。 內傷咳嗽 肺髒虛弱,或他髒有病累及於肺,引起咳嗽,均屬於內傷咳嗽,他髒引起內傷咳嗽的原因主要有以下數種。 (1)脾虛生痰肺主氣,脾主運化,肺氣有賴於脾所運化的水谷精微以充養,若脾虛日久可導致肺氣亦衰,出現咳嗽、氣促、語言低微等症狀,治療上常通過補益脾胃達到補肺的目的,此即“補土生金”。脾失健運,不能輸布水谷精微,釀濕生痰,上漬於肺,壅塞肺氣,影響氣機出入,遂為咳嗽。前賢所謂“脾為生痰之源,肺為貯痰之器”,即是平素中陽不足,其寒飲入胃,從胃上膈循肺脈上至於肺系,導致肺氣不利而為咳嗽。另外,嗜酒及食辛辣燥熱之品亦易化火生痰迫肺為咳。 (2)肝火犯肺肝與肺以經絡相連,肝經循行,“其支者,復從肝別貫膈,上注肺”(《靈樞·經脈》)。肝氣升發,肺氣肅降,升發與宣降互相制約,互相協調,則人體氣機升降正常。若肝氣郁結,失其升發疏洩之能,就會影響肺氣的肅降而致咳嗽,如有些慢性咳嗽患者每因情志郁怒而誘發,就是肝對肺影響的表現。肝火上炎,灼傷肺陰,則可出現咳嗽、痰出不爽、咽喉干燥,胸脅脹滿等症,這類病變,稱之為“木火刑金”。 (3)腎氣虛衰人的呼吸雖由肺所主,但腎能幫助肺吸氣,故稱“腎主納氣”。腎精充足,吸入之氣,經過肺的肅降,才能使之下納於腎。若腎精虧損,不能助肺吸氣,就會出現呼吸短促等症,所以有“肺為氣之主,腎為氣之根”之說。腎虛咳嗽表現為上氣不接下氣,動則尤甚,多因腎虛不能納氣所致。又肺陰與腎陰有著相互資生,相互依存的關系。若腎陰下虧不能上滋肺金或虛火上炎,灼傷肺陰,就會出現干咳少痰、顴紅、口干、聲嘶。另一方面,肺金充足,金能生水,則腎陰亦充,在人體津液代謝方面,若腎陽不振,氣化不利,以致水液停積,上逆犯肺,亦可導致咳嗽。 綜上所述,不論外感、內傷之咳嗽,均為肺系受病而發生。不過外感咳嗽病起於肺,而內傷咳嗽則亦有他髒生病累及於肺者,咳嗽之發生,都必須在肺髒受累之後才能出現。
怎樣診斷咳嗽並與其他疾病相鑒別? 咳嗽是一個以症狀為名的病證,所以凡是以咳嗽作為主要臨床表現者,都可以診斷為咳嗽。但須除外肺脹、肺痨、肺癰等病而有咳嗽表現者。 在確診為咳嗽的前提下,首當分清屬於外感咳嗽還是內傷咳嗽。外感咳嗽由感受六淫之邪而起,兼有相應的外感症狀,起病急,病程短;內傷咳嗽則有較長的咳嗽病史,多兼髒腑虧損的症狀,起病緩,病程長。外感及內傷咳嗽各種常見證候的臨床特點如下: (1)外感咳嗽 風邪傷肺:咳嗽鼻塞聲重,口干咽癢,語未竟而咳。 寒邪傷肺:咳嗽、胸部緊縮而聲音嘶啞,形寒怯冷,或遇寒即發。 濕邪傷肺:咳嗽,身體沉重,頭昏如蒙,自汗,小便短澀,骨節酸痛。 燥邪傷肺:咳嗽,干咳無痰或痰少難出,喉間作癢,口干鼻燥。 火邪傷肺:咳嗽,痰粘稠難出或痰中帶血,喉嚨發干,口干心煩。 (2)內傷咳嗽 痰濁犯肺:咳嗽痰多,痰出嗽止。 肝火犯肺:咳嗽氣逆,咳則連聲不已,胸脅疼痛。 陰虛咳嗽:咳嗽,痰少而粘,口干舌燥,五心煩熱。 氣虛咳嗽:咳嗽,痰多而稀,短氣乏力,自汗。 咳嗽應著重與下列病證相鑒別: (1)肺痨咳嗽是肺痨的主要症狀之一,因此須與作為病證診斷的咳嗽相鑒別。鑒別的要點是:肺痨由痨蟲犯肺而引起,常同時出現咳嗽、咯血、胸痛、潮熱、盜汗、消瘦等症。必要時尚可結合進行x線肺部檢查,以助診斷。 (2)肺脹有久患咳喘、哮等病證不愈的病史,在咳嗽的同時,並有胸中煩悶,膨膨脹滿,上氣咳喘,甚至面目晦暗,唇舌紫绀,顏面四肢浮腫等症,且病情纏綿,經久難愈。 (3)哮證及喘證哮證及喘證雖然也會兼見咳嗽,但各以哮、喘為其主要臨床表現。哮證主要表現為痰氣交阻,氣道壅塞,呼吸不利,喉間痰鳴氣吼。喘證主要表現為呼吸迫促,張口抬肩,甚至搖身撷肚,不能平臥。
咳嗽如何辨證論治? 慢性支氣管炎主要表現咳嗽、咯痰、喘促等症狀,主要屬於中醫咳嗽,尤其是痰飲咳嗽的范圍。其病情的發生與發展,與肺、脾、腎有密切關系。山西省中醫研究所觀察300例慢性支氣管炎病人的結果,有虛象者為84%,其中肺虛占79%,脾虛占587%,腎虛占793%。303醫院根據臨床觀察,認為慢性支氣管炎多脾、肺、腎虛,特別是陽虛。腎虛以喘促為主,呼長吸短,連聲無力咳嗽,痰多涎沫;肺虛以咳嗽為主,連聲有力咳嗽,痰粘稠或清稀;脾虛以痰為主,痰量多易咯出。一軍醫大和南昌地區協作組等認為,各型大多有相應的髒腑見症。如肺虛寒咳型多形寒怕風、多汗、易感冒;脾虛痰濕型多口淡、喜熱飲、四末欠溫、納差、腹脹腸鳴、便溏腿腫;腎虛喘促型多動則氣短,呼多吸少,畏寒肢冷,腰酸腿軟,夜尿頻數,滴瀝不斷,急性發作期多口苦、咽干、渴欲冷飲、尿黃便秘、苔黃、脈滑等。許多研究單位研究了慢性支氣管炎的咳痰喘與分型的關系,如一軍醫大對174例患者664次留24小時痰量觀察,其平均痰量為,腎虛咳喘型>脾虛痰濕型>肺虛寒咳型。 咳嗽的辨證論治,首先要辨明外感、內傷,及其見證的屬虛屬實。外感咳嗽,是由外邪侵襲引起的,多是實證;內傷咳嗽,是髒腑功能失調引起的,多是虛證或虛中挾實。在治療方面,外感咳嗽當以宣肺散邪為主,邪去則正安;內傷咳嗽則根據虛實夾雜和病情緩急,確定標本先後,隨其虛實之所在而調之。 辨證時首先要分清外感、內傷:一般說,外感咳嗽多是新病,常在受涼之後,突然發生,伴有鼻塞流涕、噴嚏、咽癢、頭脹痛、全身酸楚、惡風寒、發熱等症(其他外邪為患,亦當有其相應症狀)。內傷咳嗽多是宿疾,起病緩慢,往往有較長的咳嗽病史,有其他髒腑病症,如疲乏無力、胸滿脅痛、食少便溏等。臨床之際,還須根據不同咳嗽的病機特點,落實到具體的髒腑和陰陽氣血上,為論治提供依據。但是,內傷咳嗽患者,由於肺虛容易感受外邪,特別是在天氣變冷的時候 寶寶是不是著涼了,上火也會咳嗽的,你可以買白籮卜炖梨.胡蘿卜炖蘋果取水給寶寶喝,我家兒子喝了就不錯,要喝一星期以上 中文名稱:支氣管肺炎
中文又名:小葉肺炎
英文名稱:bronchopneumonitis
疾病簡介
支氣管肺炎由細菌或病毒引起,故又分稱為細菌性支氣管肺炎和病毒性支氣管肺炎,細菌性肺炎主要因肺炎球菌所致,而病毒性肺炎主要由腺病毒引起。嬰幼兒防御功能差,肺髒發育不成熟,故2歲以內發病率最高,多繼發於上呼吸道感染和急性傳染病之後,以冬春季最多見。
症狀
症狀:起病急驟或遲緩,多數發病前先有輕度上呼吸道感染。輕者先有流涕、輕咳、低熱、納差,1~3日後突然高熱,體溫38℃~39℃,咳嗽加劇、氣促而發病;也有突然發熱、咳嗽、氣急、煩躁而發病者。弱小嬰兒大多起病遲緩,發熱不高,咳嗽和肺部體征均不明顯,常見拒食、嗆奶、嘔吐或呼吸困難。呼吸系統症狀和體征:初期為刺激性干咳,極期喘重而咳嗽反稍減輕,恢復期變為濕性咳嗽伴喉中痰鳴。呼吸增快,每分鐘可達40次以上,伴鼻翼煽動,甚至三凹征(胸骨上、下窩及肋間隙凹陷)。肺部聽診:早期胸部體征常不明顯,或僅有呼吸音變粗或稍減低,進而病灶擴大可有叩濁音,兩肺可聞及細小水泡音,尤以兩肺底深吸氣時為著;恢復期出現粗大的濕羅音。
診斷
支氣管肺炎bronchopneumonitis--------------------------------------------------------------------------------支氣管肺炎是支氣管和肺的急性或慢性炎症。一般老齡和幼犬貓易發,多發生在晚秋、冬季和早春。病因:(1)病毒有犬瘟熱病毒、犬腺病毒i和ii型、犬副流感病毒、疱疹病毒、呼腸病毒、貓上呼吸道綜合征病毒等引起的病毒性支氣管肺炎;(2)細菌有鹦鹉熱衣原體。結核桿菌、巴氏桿菌、鏈球菌、葡萄球菌、大腸桿菌、諾卡氏菌、放線菌、支氣管敗血博氏桿菌、克雷白氏桿菌等引起的細菌性支氣管肺炎;(3)真菌有隱球菌、組織胞漿菌、曲霉菌、念珠菌等引起的真菌性支氣管炎;(4)寄生蟲有嗜氣毛細線蟲、弓形蟲、貓圓線蟲、蛔蟲和鉤蟲幼蟲等引起的寄生蟲性支氣管肺炎;(5)異物、嘔吐物、刺激性物質吸入或某些過敏反應等,引起的異物性肺炎或變態反應性支氣管炎;(6)一些化膿性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