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歲孩子便秘怎麼辦 吃點香蕉 或者經常喝點蜂蜜或者金銀花露 孩子還小,最好不要用藥物來通便,就像樓上說的方法根本不可取!給他用開賽露吧!(擠入肛門的液體)
可能是你平常喂孩子的事物裡面含維生素太少了! 可以給寶寶用甘油栓,我家寶寶以前小時候拉不出的時候就用,效果不錯,平時也要多給寶寶喝水,多吃蔬菜。 消化系統疾病
--便秘
概述:便秘是指大便次數減少和/或糞便干燥難解,一般兩天以上無大便,提示存在便秘。便秘按有無器質性病變可分為器質性與功能性便秘兩種。本節只討論功能性便秘。單純性便秘和習慣性便秘均屬此范疇。便秘,可以發生任何年齡組,但以中、老年人常見。對於便秘患者,應鼓勵其多飲水、進多食纖維素多的食品以及蔬菜、水果等食品。另外,養成定時的排便習慣,以建立良好的排便反射,並輔以必要的中藥治療,一般能取的滿意的效果。中醫藥有效驗方摘錄如下:
方1黃芪建中湯
黃芪、女貞子各20克,桔梗9克,甘草、桂枝各6克,白芍、當歸各15克,大棗12枚,生姜3片。饴糖適量。每日一劑,水煎服,連服10天為一療程,一般服藥1~2療程。
功效:益氣溫陽,養血通便。
處方來源:摘自雜志新中醫1996,(2)
方2通便四物湯
生白術40克、肉苁蓉20克、生地黃20克、炒枳殼10克。水煎取液,早晚分服,每日一劑。5劑為一療程,大便正常後再服1療程以鞏固療效。
功效;滋陰潤燥,增液生津。
處方來源:摘自雜志河北中醫1994,(1)
方3滋脾更衣湯
炙甘草20克、淮小麥60克、白術30克、黃精20克、大棗15克。水煎服,每日早晚各服150ml。服藥期間停用其他中西藥。1月為一療程。
功效:滋養脾陰,潤腸通便。
處方來源:摘自雜志湖北中醫1991,(3)
方4枳實導滯丸
大黃9克、炒枳實9克、炒神曲9克,茯苓、黃芩、黃連、 不吃蔬菜、水果和粗糧是不行的,這些都是高纖維的食物。
小孩子如果有便秘的問題,可以用下面幾種方法來改善:
1.多吃有纖維的食物及水果,纖維質能使糞便中水份增多,還能轉換成容易軟便的物質,例如:蔬菜、李、梅、桃、蕃茄、葡萄干、梨子干、胡桃堅果等,都含有豐富的纖維質,而黑棗汁效果更好,加些蜂蜜,好吃又有效。但對1周歲以內的嬰兒,則不建議用蜂蜜,6~9個月的嬰兒,也不適合吃黑棗汁,可考慮用葡萄糖水代替。 2.避免攝取高脂、高蛋白飲食,這些食物會增加便秘的可能性。 3.養成良好的排便習慣,從現在起開始每天定時排便訓練,不要因為玩樂而改變排便習慣。 4.若孩子已有便秘情形,則先使用軟便劑,並注意肛門清潔,配合良好的飲食習慣來改善,盡量減少反復灌腸。
只要小孩子多加注意,及早調整飲食習慣,每天定時蹲馬桶,不但可以享用豐盛美味的食物,也不必擔心便便會找麻煩了。
另外,父母還應注意兩點:
1、嬰幼兒便秘還可能是某些疾病,如先天性巨結腸、腸道畸形等的早期信號,只有專科醫生容易識別,因此,在最好帶孩子去醫院檢查以排除上述疾病的可能。
2、藥物對症治療僅在孩子便秘多日、排便困難時臨時運用。家長可在兒科醫生指導下,選用潤腸通便藥如開塞露、甘油栓和肥皂條塞肛;也可選用中藥潘瀉葉適量泡開水,給孩子喂服。 喝湯+香油或喝蜂蜜水 多吃新鮮水果,蔬菜,喝點蜂蜜 讓他多吃水果。 多喝水,多吃蔬菜水果,喝點涼茶 祝寶寶健康快樂成長 寶寶是否便秘,不能只依據排便頻率為標准,而是要對寶寶大便的質和量進行總體觀察,並且要看對孩子的健康狀況有無影響。每個孩子各自身體狀況不同,因而每日正常排便次數也有差別。例如,完全食母乳的嬰兒每日排便次數可能較多,用牛奶及其他代乳品喂養的嬰兒則可能每日排便1次或2~3日1次,只要性狀及量均正常,寶寶又無其他不適,就是正常的。
寶寶便秘4原因
造成寶寶便秘的原因有很多,主要有以下幾種:
飲食不當
功能性便秘與飲食的關系最為密切。寶寶飲食過細,纖維素攝入不足,對腸壁刺激不夠容易導致便秘;高蛋白攝入過量,容易使腸發酵菌相對減少而影響發酵,進而使大便干燥致密;飲食量不足時,由於腸道內殘渣較少,腹肌、腸肌張力不足、蠕動無力,也容易引起便秘。
便不規律
由於排便時間不規律且缺乏相關訓練,沒有形成排便反射,有時雖有排便的感覺,但由於貪玩或其他事情干擾,寶寶可能會有意識地抑制便意,時間一長,腸內排便反射的敏感度降低,大便堆積於腸內,水分被吸收,大便變得干燥,因而不易排出,就形成了所謂的習慣性便秘。
先天性生理及解剖缺陷
有些寶寶出現便秘是由於患有某些先天性疾病,如腸狹窄、腸梗阻、直腸或肛門狹窄、幽門痙攣、先天性幽門狹窄、先天性巨結腸等均可引起便秘。
精神因素
另外,有一些精神上的刺激因素也可引起寶寶出現便秘現象,如生活環境的改變,或者因肛周病變(如肛裂)引起排便疼痛而使孩子懼怕排便,這些都可能導致寶寶出現短期的便秘。
便秘了怎麼辦
寶寶出現便秘後,解出的大便又干又硬,干硬的糞便刺激肛門會產生疼痛和不適感,寶寶懼怕解大便而不敢用力排便,大便總不能排出,便秘也就會越嚴重,大便長時間存留在體內還會使毒素淤積體內,影響正常的新陳代謝,從而產生營養不良,抵抗力下降。那麼,如何盡快讓便秘寶寶積存的大便排出體外呢?
按摩法
手掌向下,平放在寶寶臍部,按順時針方向輕輕推揉。這不僅可以加快寶寶腸道蠕動進而促進排便,並且有助於消化。
開塞露法
將開塞露的尖端封口剪開,管口處如有毛刺一定要修光滑,並先擠出少許藥液滑潤管口,以免刺傷寶寶肛門。讓寶寶側臥,將開塞露管口插入其肛門,輕輕擠壓塑料囊使藥液射入肛門內,而後拔出開塞露空殼,在寶寶肛門處夾一塊干淨的紙巾,以免液體溢出弄髒衣服或床單。同時囑咐寶寶要盡量等到不能忍受的時候再排便,以使藥液充分發揮刺激腸道蠕動、軟化大便的作用,達到最佳通便效果。
甘油栓法
將手洗干淨,然後將圓錐形甘油栓的包裝紙打開,緩緩塞入寶寶肛門,而後輕輕按壓肛門,盡量多待片刻,以使甘油栓充分融化後再排便。
肥皂條法
洗淨雙手,將肥皂削成長約3厘米、鉛筆粗細的圓錐形肥皂條,先用少許水將肥皂條潤濕後再緩緩插入寶寶肛門內。同樣盡量讓肥皂條在肛門內多停留一段時間,以達到充分刺激暢道蠕動的作用。
如果以上方法均不奏效,應及時帶寶寶到醫院就診,檢查是否是由於其他疾病而引起便秘。
如何預防便秘
以上方法不宜長期使用,否則,孩子會產生依賴。應對小兒便秘的根本方法還是要防患於未然,也就是說,預防便秘很重要。父母應該注意從調理寶寶飲食、養成定時排便習慣、保證適當活動量這幾個方面入手。
均衡膳食
寶寶的飲食一定要均衡,不能偏食,五谷雜糧以及各種水果蔬菜都應該均衡攝入,小寶寶則可以吃一些果泥、菜泥,或喝些果蔬汁,以增加腸道內的纖維素,促進胃腸蠕動,通暢排便。
定時排便
訓練寶寶養成定時排便的好習慣。一般來說,寶寶3個月左右,父母就可以幫助他逐漸形成定時排便的習慣了。從3個月開始,每天早晨喂奶後,父母就可以幫助寶寶定時坐盆,注意室內溫度以及便盆的舒適度,以使寶寶對坐盆不產生厭煩或不適感。
保證活動量
運動量不夠有時也容易導致排便不暢。因此,要保證寶寶每日有一定的活動量。腹部按摩對於還不能獨立行走、爬行的小寶寶,父母要多抱抱他,或適當揉揉他的小肚子,而不要長時間把寶寶獨自放在搖籃裡。
適合便秘寶寶的口服藥
適合嬰幼兒服用的治療便秘的口服藥有媽咪愛、整腸生、金雙岐片、四磨湯口服液等。具體用藥及用量請遵醫囑。
但是,有的嬰兒經常2~3天或4~5天才排便一次,但糞便並不干結,仍呈軟便或糊狀便,排便時要用力屏氣,臉漲得紅紅的好似排便困難,這其實並不屬於便秘。
寶寶幾天不拉,可能是寶寶根本沒吃飽,所以你首先要保證寶寶每天吃飽了。
你還要看他拉出來的是軟便還是硬便。 我的寶寶50天左右時也開始幾天一次大便,最長的一次四天才拉,但是他拉出來的仍是糊狀的軟便,我就知道他不是便秘。便秘是指拉出來硬硬的條狀或顆粒狀的大便。你不用著急,這麼小的寶寶是這樣的,她還沒養成每天定時拉大便的習慣,也就是說她還根本不會大便,這樣你就更不能用開塞露了,越用越依賴,大便反射越麻木,越用越不知道自己拉。
你需要每天幫寶寶按摩肚子,就是用你中間的三個手指,繞著寶寶的肚臍順時針按摩,一次5分鐘,每天早晚各一次,能幫助寶寶加快腸蠕動,使寶寶產生大便反射。
另外,從孩子兩個月起就應該訓練良好的排便習慣,使他按時排便,排便最好在清晨或晚上臨睡前,早晨排便最好,晚上大便則可使孩子夜裡睡得踏實。飯前大便可使孩子吃得好,但不要飯後大便。媽媽先觀察孩子排便的情況,然後根據孩子的情況,有意識的定時排便,排便時媽媽要和他一起發出“恩恩恩”的聲音。 可以吃點韭菜包子或雞蛋炒韭菜.或玉米申.喂點粗糧孩子會更健康 三歲孩子便秘大多數與所哺乳類營養成分失調有關,每天給嬰兒添喂點米湯,其實蜂蜜必須用涼水沖兌才有效,溫熱水無效,讓新生兒、幼嬰喝涼水,刺激腸蠕動,雖能導瀉,但會引起腸絞痛.可以從改善嬰兒腸道微生態來軟化大便,可填加三孩低聚果糖作為奶伴侶食用,迅速增加雙歧桿菌,能夠增強腸動力和腸蠕動的協調性,促進腸壁的收縮運動,調節腸道微生態,糾正腸功能紊亂,有預防治療便秘和養護腸道的作用,能使嬰兒易於排便而防止便秘。參考《腸道生活好管家》(中華預防醫學會微生態學分會,公眾營養與發發展中心編著) 這是個關於育兒的網站,裡面有很多育兒知識很不錯,你不妨可以進去看看: http://baby.qqyy.com/
小兒便秘的原因及防治 嬰幼兒便秘是一種常見病症,其原因很多,概括起來可以分為兩大類,一類屬功能性便秘,這一類便秘經過調理可以痊愈;另一類為先天性腸道畸形導致的便秘,這種便秘通過一般的調理是不能痊愈的,必須經外科手術矯治。絕大多數的嬰兒便秘都是功能性的。
如果嬰兒飲食太少,消化後的余渣就少,自然大便也少。奶中糖量不足,可以便大便干燥。如長期飲食不足,則形成營養不良,腹肌和腸肌缺乏力量,不能解出大便,可出現頑固性便秘。大便的性質與食物成分有關,如果食物含有多量的蛋白質而缺少碳水化合物(糖和澱粉),則大便干燥而且排便次數少;如果食物中含有較多的碳水化合物,則排便次數增加且大便稀軟;如果食物中含脂肪和碳水化合物都高,則大便潤滑。某些精細食物缺乏渣滓,進食後容易引起便秘。有些小兒生活沒有規律,沒有按時解大便的習慣,使排便的條件反射難以養成,導致腸管肌肉松馳無力而引起便秘。此外,患有某些疾病如營養不良、佝偻病等,可使腸管功能失調,腹肌軟弱或麻痺,也可出現便秘症狀。
嬰幼兒一般每天1-2次大便,便質較軟,若兩到三天不解大便,而其他情況良好,有可能是一般的便秘。但如果出現[1] [2] 下一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