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漠氣候干燥、酷熱,一般的植物不能在這裡生長。盡管如此,沙漠中的植物仍然千姿百態。
主要是因為沙漠植物的根系都特別發達,雖然沙漠表面沒有水分,但土地深層都有地下水,只是比較深,所以沙漠植物的根系都在3米以上,甚至更長.
另外,形態上的進化,葉子大部分進化成了刺,減少水分蒸發.
仙人掌科是沙漠中最典型的植物。它的葉子退化成刺,而且又尖又硬,水分就不容易從身體裡跑出去了。仙人掌科植物是一個龐大的家族,它形形色色,種類繁多。還有許多植物雖然不是仙人掌科,但為了適應干燥的環境,葉片都變成了針狀,如馬達加斯加島的麒麟花。
此外,沙漠裡還散布著一簇簇的駱駝刺、奇特的菊科植物和胡楊、沙棗、龜甲草、羅布麻等。沙漠造就的旱生植物都有一種茁壯的美,那千變萬化的姿態和嬌艷絢麗的花朵,宛如黃色沙海中的碧玉,給沙漠帶來了生機和活力。 茫茫的沙漠中,氣候特別干燥炎熱,一年的降雨量很少,一般不超過二十五毫米,有的地方甚至整年不下雨。沙漠地區氣候干旱、高溫、多風沙,土壤含鹽量高。植物要有奇異的適應沙漠自然環境的能力,才能生存和生長。因此,沙漠裡的植物與一般地區的植物相比較,在外表形態、內部結構,以及生理作用等方面都很不相同。主要特征有:(1)多數的多年生沙生植物有強大的根系,以增加對沙土中水分的吸取。一般根深和根幅都比株高和株幅大許多倍,水平根(側根)可向四面八方擴展很遠,不具有分層性,而是均勻地擴散生長,避免集中在一處消耗過多的沙層水分。如灌木黃柳的株高一般僅2米左右,而它的主根可以鑽到沙土裡3米半深,水平根可伸展到二三十米以外,即使受風蝕露出一層水平根,也不至於造成全株枯死。從圖13可以看出,栽植僅一年的黃柳的側根可達11米。但是,一些一年生的植物根卻很淺,春天偶然降了點雨,哪怕是很少,只要地表濕潤,它們也充分利用起來,蓬勃地生長、開花、結實,在相當短暫的時間裡完成它的生活周期,以便躲過干旱高溫的夏季。人們稱它們為“短命植物”。(2)為減少水分的消耗,減少蒸騰面積,許多植物的葉子縮得很小,或者變成棒狀或刺狀,甚至無葉,用嫩枝進行光合作用。梭梭就是無葉,由綠色枝條營同化作用的,故稱為“無葉樹”。有的植物不但葉子小,花朵也很小,例如柽柳(紅柳)就是這樣。有的植物為了抑制蒸騰作用,葉子的表皮細胞壁強度木質化,角質層加厚,或者葉子表層有蠟質層和大量的毛被覆,葉組織氣孔陷入並部分閉塞。(3)許多沙生植物的枝干表面變成白色或灰白色,為了抵抗夏天強烈的太陽光照射,免於受沙面高溫的炙灼,如沙拐棗。(4)有很多植物的萌蘖性強,側枝韌性大,能耐風沙的襲擊和沙埋。柽柳(紅柳)就是這樣,沙埋仍可生不定根,萌枝生長更旺。中國沙漠、戈壁地區,風沙活動強烈,生長在低濕地的柽柳經常遭到流沙的侵襲,使灌叢不斷積沙。而柽柳在沙埋後由於不定根的作用,仍能繼續生長,於是“水漲船高”,形成了高大的灌叢沙堆(沙包)。(5)許多植物是含有高濃度鹽分的多汁植物,可從鹽度高的土壤中吸收水分以維持生活,如鹼蓬、鹽爪爪等。沙漠裡的植物傳種的辦法也是很奇特的。很多一年生或多年生的植物種子上長了翅膀或毛,種子成熟後就隨著風飛翔和遠揚,遇到合適的地方就發芽生長。如柽柳的種子粒小,具白色冠毛(束毛),借風飄落,天然下種,種子發芽率可達80%以上,種子一落到低濕地上,一般2~3天就可發芽出苗,迅速生長。還有的植物,像花棒一樣的莢果有節,成熟時節間斷落,每節鼓起呈球狀,體輕,遇風即在沙地表面滾動,不被沙埋,在條件合適時迅速發芽生長。再有一種油蒿的種子,遇上一點點雨水後,立即滲出膠質,俗稱“油蒿膠”,變得粘粘的,隨著風在沙丘上滾來滾去,當全身粘上很多沙土後就發芽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