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百科 | 烹飪美食 | 家居裝修 | 購房置業 | 婚嫁 | 家電 | 寵物 | 育兒 | 購物|
您現在的位置: 大眾科普 >> 生活 >> 我女兒忽然結巴怎麼辦?一位著急的媽媽正文

我女兒忽然結巴怎麼辦?一位著急的媽媽

 推 薦 文 章
更新時間:2022-05-18
我一直將孩子帶到兩周半,孩子說話一直都很正常.我兩個月前上班,將孩子交給奶奶帶.我姑娘哭了大約有兩周,忽然有一天說話結巴起來,而且很嚴重,現在有兩個月了,還改不過來,我很著急不知該怎麼辦才好?誰能幫幫我?
 
讓孩子慢慢說
我兒子說話時很著急
一句話他要說幾遍

——
 
首先你們大人就不要著急,這種事情遇到後,先要穩住,抓緊時間看醫生.
 
口吃是小兒的一種常見的語言障礙,表現為講話不流暢、阻塞和重復。孩子在2-3歲時容易發生口吃,因為此時的幼兒形象記憶的效果高於詞語記憶的效果,也就是說,認識的事物已經很多,但掌握的詞匯較少、且不牢固。當他迫切地想表達自己的意思,一下子又找不到適當的詞匯,再加上發音器官尚未成熟,對某些發音會感到困難,而神經系統調節言語的機能又差,也就容易形成口吃。精神緊張是一種最容易和最經常誘發口吃的因素,孩子想要跟別人搶著說話,心一急,就結結巴巴起來了,或是因為父母訓斥,壓制孩子話說、申辨的機會,或別的小朋友很善講,使他想說而沒有機會所引起的。發現孩子口吃,切不可嚴厲責備,更不能重復學他口吃,應及時幫助孩子矯正口吃,多數小兒的口吃如未養成習慣,處理適當,則矯正效果良好。口吃的矯正治療一般包括心理治療和語言矯正訓練。

 心理治療

 家長要為口吃的孩子創造一個愉快安定的環境,消除其思想負擔,減少患兒的口吃,當孩子有口吃時,不要模仿、嘲笑孩子、不要使周圍人過分注意孩子說話的缺陷,不能表現出急躁情緒和粗暴地中斷小兒講話,父母應多給予安慰和鼓勵,要只當沒那回事,指導孩子說話時放慢速度,降低音量,從容不迫地講,引導孩子樹立克服口吃的自信心。

 語言矯正訓練

 在心理治療的基礎上,使小兒有信心,自在地呼吸和運用語言器官,才能獲得語言矯正訓練的成功,可采取以下幾種方法:

 1、讓孩子減慢說話的速度,既可減少口吃,又可使人聽得清楚,當孩子不再有口吃時,再慢慢提高說話速度。

 2、讓孩子說話時降低音量,因為輕柔地說話能防止口吃。

 3、對於每一個短語的第一個字要緩慢地、輕輕地誘導其發出音速,然後向第二個字輕輕地滑動,因為口吃小孩子大多對短語的第一個字發音感到困難,如果發音過急過重,口吃勢必發生,因此這是一個關鍵。

 4、多講多煉,在日常生活中利用一切機會與口吃的孩子交談和練習,不要間斷或半途而廢,讓孩子多唱歌,念兒歌、講故事或復述其個人愉快的事,鍛煉說話連貫以利糾正口吃。也可以通過換一種語言的方法來矯正孩子的口吃,比如原來說上海話的孩子,讓他講普通話,改變其語言習慣,迫使他動腦筋,想好了再說。

 總之,只要避免模仿,消除孩子說話時的緊張情緒,加強訓練,到孩子的神經系統逐步發育完善後,口吃是可以糾正的。


孩子口吃怎樣矯正

--------------------------------------------------------------------------------

 問:我的孩子不知為何染上了口吃的毛病,尤其人多時口吃得更厲害,有時睑都憋得通紅,可就是發不出某個字的音,為此,他很自卑,經常不敢見生人,躲在屋裡不肯出來。未來的社會需要人際交往,需要良好的口才,我很為他的前途擔心,請問,應該怎樣矯正他的口吃毛病呢?

 答:兒童期患了口吃,要矯正還是有辦法的,如果拖延下去,一直延續到青春期或成年期,拾起來就不那麼容易了。

 引起口吃的最直接原因,醫學上認為主要是由於精神過度緊張、著急,導致發音器官肌肉痙攣,使發出的音律受阻。不過,這個原因只是表面上的原因,更深一層的原因還需要根據孩子的具體情況來判斷。一般地說,口吃產生的病因主要分為兩方面,一是生理上的,二是心理上的。生理上若因腦功能出現障礙、或是某些遺傳基因在起作用,則很有可能使兒童產生語言障礙。我們在這裡暫且不談生理上的病因,主要談談心理因素對兒童口吃的影響。

 導致兒童語言障礙的主要心理因素多有以下幾個方面:

 情緒過度緊張、激動。有些兒童由於從小沒有受過鍛煉,在遇到生人時,或人多而在重的場面時,就特別緊張、激動,以致於無法順暢地表達自己的意思。這種過度緊張的心理多是由於缺乏人際交往的經驗所造成的。

 敏感多疑、恐懼焦慮的心理。有些兒童由於種種原因變得非常敏感和多疑,生怕別人笑話自己,看到兩個人在叽叽咕咕地議論什麼,就以為一定是在說自己,結果越敏感就越恐懼,越焦慮,結果說話吃力,結結巴巴。

 自卑心理。事實上,自卑心理可以說是口吃產生的最主要原因。一些孩子覺得自己長相不好、成績不好,或家庭經濟條件不富裕,這些自以為不足的心理就會在兒童內心產生一種自卑的情緒。自卑的兒童常常害怕別人譏笑,嘲諷,因而緊張得語言不流利。

 除了上述三種主要心理因素以外,一些突發事件也會引起兒童心理上的突變,導致口吃。例如,環境的突然變遷,受到驚嚇,父母去世、離異,被家長嚴厲斥責、打罵等突發事件,都會引起兒童心理上的恐懼,不安,加劇他們焦慮,憤怒的情緒,使兒童產生語言障礙。

 根據上述幾種情況,父母可以分析一下,看您的孩子屬於哪種心理因素導致的語言障礙,然後再采取相應措施進行矯正。家長可以通過下面一些辦法,來幫助兒童矯正口吃:

 樹立兒童充分的自信心。前面我們已經說過,自卑心理是導致口吃的主要原因,缺乏自信心必然使兒童產生多疑、敏感、恐懼、緊張,焦慮、不安等心理,這些心理狀態對兒童的語言發展極為不利。要幫助兒童樹立起自信心,家長就要多關心孩子。譬如,在孩子考試前、比賽前最好能和孩子一起准備、訓練,只有胸有成竹才能減少兒童的緊張情緒,讓他們充滿自信地去應對一切。

 配合醫生對兒童進行一些語音訓練。如,教孩子唱歌、均勻哪,松弛肌肉、減慢說話速度等措施,對矯正兒童的口吃很起作用。

 不要批評指責或模仿、譏笑孩子。口吃的兒童本身就很自卑,有時甚至會出現睡眠不佳或食欲不振、羞怯、孤獨等疾病或孤獨特征。成年人如果用不適當的態度來對待他們,就會加重口吃的程度。那麼,家長用什麼態度對待口吃的孩子呢?我認為,父母應該采取保守一些的態度,不要過分重視孩子的口吃行為,更不要因孩子口吃而處罰他,這樣才會使孩子放松情緒,矯正口吃。

 不要讓孩子模仿口吃行為。心理學認為,口吃是一種可以通過學習得到的行為。如果兒童經常學習或模仿口吃人說話,自己就可能變得口吃。所以,家長不要讓孩子模仿口吃行為。

 給孩子提供鍛煉的機會。讓孩子多與陌生人接觸,多帶孩子參加一些群體活動,會對他們內向、羞怯、懦弱的性格有所鍛煉,減輕緊張情緒,久而久之,口吃行為會逐漸改過來。

 盡量減少緊張的環境因素。所謂緊張的環境因素,就是指在陌生人面前指責孩子、批評孩子,讓孩子在眾人面前出丑,或是在孩子沒有准備的情況下讓他們經歷考試、競賽等令人心情緊張的活動。如果家長們能像我前面說的那樣,多給兒童提供鍛煉的機會,並用平和的心情對待孩子的口吃行為,就會相對減少令兒童緊張的種種環境因素。

 總之,口吃並不是無法矯正的,許多兒童的口吃行為,在長大以後就會自行減輕或消失,如果再配上家長的一些指導,我相信您的孩子一定會變得口齒清晰、流利。

如果你的孩子講話困難,總是猶豫或重復一個音節或短語。他可能有言語不流暢或口吃問題。但他有可能會順利地通過此階段。大多數孩子在學說話的過程都有此經驗。

 正常說話不流暢的孩子

 正常說話不流暢的孩子偶爾會重復音節或詞語一兩次。象“哩、哩”可能是猶豫一會兒或不間斷的使用“啊、嘿”等等,多數發生在一歲到五歲,總是時有時無。這是信號,表示孩子在學會用新的方式運用語言,如果不流暢的現象消失幾周後又出現了,這個孩子可能正通過另一個語言階段。

 有輕微口吃的孩子

 有輕微口吃的孩子重復的次數多於兩次,例如“哩、哩、哩”面部的肌肉,特別嘴部周圍,緊張和探索行為特別明顯。音調可能伴隨重復聲而提高。偶爾這些孩子會有“語塞”現象,幾秒中無氣流,無聲音。當你和孩子交談時,要用慢的放松的語言給孩子一個示范,也要鼓勵家中其它人也要如此。但不要講的太慢以至聽起來不自然。你可以每天抽出一定時間和你的孩子交談,聽孩子講他想說的事情。在你回答孩子的問題前暫停幾秒,會幫助你的孩子放松下來。
 如果這個時期口吃增多了不要沮喪、懊惱。你的孩子正盡自己的努力學習新的技巧。你的耐心和接受的態度將給他巨大的幫助。你可以嘗試放松重復要說的詞或者拖長聲音也許是避免口吃的最好的方法;當孩子焦慮沮喪時,可以給他一些類似“我知道有時說話會有困難但很多人有時會這樣”的鼓勵。

 更嚴重的口吃兒童

 如果你的孩子的口吃表現在他語言多於10%,他會更緊張。也許為了避免口吃會變換詞句或用特別的聲音開始說話。這時就應找治療口吃的專業人員進行治療。
 前面的那些建議對於嚴重口吃的孩子也適用。放慢你自己的說話速度比告訴孩子這樣做會更有效。鼓勵孩子和你談論他的口吃,表明你的耐心和接納態度。治療口吃更多的是忘掉口吃的恐懼而非努力地去糾正口吃。

 口吃會影響兒童智力發育嗎?

 口吃是兒童常見的一種語言障礙,輕重程度不同。2~4歲為兒童語言發育階段,小兒對周圍事物興趣很濃,但語言功能尚不成熟,所以講話時會出現口吃,是一種正常現象,隨年齡的增長,口吃就會消失,所以口吃一般不會引起家長注意。但實際上口吃本身可以直接或間接地影響兒童的智力發育,導致不良心理的產生,應該重視。

 口吃的原因除2~4歲語言發育階段的生理因素外,還可能是語言發育階段,模仿別人口吃形成習慣,也可能是重大的精神創傷引起,還可能是患百日咳、流感、麻疹、猩紅熱或大腦創傷後,大腦皮質功能活動性減低,容易緊張過度導致口吃。

 有口吃的兒童上學後,常常不能很好地回答老師提問,不能很好地與同學交談,由此可能受到同學們的嘲笑,給患兒帶來很大的精神壓力。小兒因講話時怕被人嘲笑,情緒緊張口吃更嚴重,時間久了,小兒不願參加集體活動,變得孤獨、自卑、情緒不穩、焦慮,重者食欲減退、失眠,這些都直接影響到小兒的學習和社會交往。由於不能廣泛地獲取知識,就會間接地影響智力的發展。學齡前兒童,不良情緒本身就可能影響到大腦的正常發育,導致智力障礙。

 糾正口吃,重在父母

 幼兒發音功能不完全,詞匯有限,吐字常有重復,這種生理現象一般隨年齡的增長而消失。如果孩子性格內向,講不好話又經受不住周圍環境施加的精神壓力,長期處於緊張狀態,或過於注意自己發音重復,久之固定成習慣,口吃就形成了。

 但是,口吃是心理因素形成的,矯正重點就是解除小兒心理障礙。這就需要父母的耐心教育和引導。首先,父母應使口吃小兒說話時處於輕松愉快的環境,說錯了不訓斥,引導孩子講話時放慢速度,隨心所欲,從容不迫地講話。還要注意孩子講話的節奏和語調,從而增加語言的韻律和輕松感,口吃就會逐漸地、自然地得到矯正。

 還可采取下列措施:

 ①叮囑孩子說話時不要太用力,要放低音量,用輕柔的音調

[1] [2] 下一页

我是800度近視,孩子也會近視嗎? 
版權所有 © 大眾科普網(www.g06.net) 免責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