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百科 | 烹飪美食 | 家居裝修 | 購房置業 | 婚嫁 | 家電 | 寵物 | 育兒 | 購物|
您現在的位置: 大眾科普 >> 生活 >> 孩子不聽話父母怎麼辦正文

孩子不聽話父母怎麼辦

 推 薦 文 章
更新時間:2022-05-18
我要說的就這麼多了
祝福你的孩子
 
孩子不聽話,父母怎麼辦
孩子不聽話,歷來都是父母的一塊心病。
 每個父母都希望自己能在孩子面前樹立起威信,希望自己說出的話、發出的命令,能在孩子那裡起作用。然而,很多孩子就是不給父母這個面子,要麼哭鬧,要麼頂嘴,要麼聽到批評就倔強地摔門而出。。。。
 很多父母看到自己在一邊苦口婆心地開導,孩子那邊卻充耳不聞,依舊我行我素,火氣肯定小不了,教訓孩子的聲調也就隨著火氣的上升不由自主地提高了,脾氣暴躁的父母甚至還會做出一些過激的行為。
  一位家長曾發出這樣的感慨:“因為不聽話的兒子,我由淑女變成了潑婦。”這句話雖是戲谑之詞,但無奈的成居多。我們知道,棍棒之下是教不出好孩子的。在孩子什麼都不懂的時候,你打他罵他,他除了傷心害怕不會有別的;在孩子什麼都懂了的時候,你無須再打他罵他。
 其實,孩子之所以不聽話,是有原因的。我們找到了孩子不聽話的原因,就能很好解決這個問題了。孩子不聽話的原因方主要有以下幾個:
 1、父母沒有為孩子樹立好的榜樣
 試想,平時父母總是承諾孩子說:你聽話,我給你買。。。。”結果卻不了了之。這就容易使孩子養成說空話的習慣,導致孩子不誠信。言傳身教,身教勝於言傳,要想讓孩子聽話,父母要為孩子樹立良好的行為榜樣。
  2、父母沒有弄清孩子的想法
  很多時候,我們認為孩子不聽話是站在成人的角度上考慮的,而沒有設身處地地站在孩子的角度上考慮問題。其實,孩子自有他們的思維邏輯和處世方式。當問題出現時,我們若能先從孩子的角度去考慮,問題就比較明了了。比如,孩子有很多玩具,總是還想要新的玩具。這時我們不妨這樣想:如果我是孩子,整天都是那些玩具,玩得沒興趣了,當然想要新的。孩子只要不是天天要新的玩具就行,如果經濟條件允許,父母應該隔一段時間就給孩子買件新玩具,這對於孩子的成長是有利的。但如果孩子一味地吵鬧著要新玩具,父母就要采取相應的對策了。
 3、孩子沒弄清楚父母的意思
 孩子不聽話有時是他們沒弄清父母的意思的緣故。比如,父母讓孩子去做某事,但沒有講清怎麼去做,什麼時間做完,要達到什麼樣的成效。這樣,孩子就會按自己的意圖去做,結果往往就會出現偏差。要讓孩子聽話,父母把要求孩子做的事情講清楚,並確信孩子能明白,這樣孩子做得有條理,有成效,父母也欣慰。
 當然,除了這些,孩子不聽話還受一些具體情況的影響,父母應具體情況具體分析。為了幫助大家輕松有效地解決孩子不聽話的問題,我們在對大量案例進行分析研究的基礎上,精心編寫,從孩子生活和學習細節入手,選取了一些最常見的容易令父母動氣發火的片斷,以精辟的語言透視了孩子的內心世界,深刻地分析了孩子不聽話的種種原因,指出了教育孩子的科學理念,希望為父母們開辟一條能夠輕松正確地應對孩子不聽話行為的捷徑。
 需要指出的是,讓孩子聽話,並不是要讓孩子絕對服從父母的安排和命令。孩子是有自尊心的,是有自己的想法的,如果一味地讓孩子絕對服從,容易使孩子變得缺乏主見,缺乏自立性。對於這一點,做父母的要拿捏好分寸,把握好尺度,也就是說,讓孩子聽話,不是讓孩子一味地順從,而是讓孩子明辨是非對錯,懂得美丑善惡。
  希望這能幫父母們解憂排難,對孩子的健康成長起到積極的作用。
 
現在的孩子敢於置疑、善於創新,他們興趣廣泛、涉獵深遠,敢於對不恰當的批評說“不”。當孩子經常不接受你的批評時,作為家長是否應該從自身的角度好好反思一下呢?
其實,批評是一門藝術,選擇什麼樣的批評方式和時機要根據具體情況而定。無論采取什麼樣的方式,都要遵循以下幾個原則:
一、尊重孩子,理解孩子
人都有尊重的需要,它包括自尊和受到他人尊重。青少年處於心理發展的關鍵時期,剛剛成長起的自尊心特別需要呵護,同時青少年無論在生理、心理,還是思想、行為上都不成熟,有時難免會犯這樣那樣的錯誤。所以,家長在批評孩子的時候要多站在孩子角度上分析問題,切不可處處以成人標准要求孩子。
事實證明,只有在充分理解孩子、尊重孩子的基礎上,盡量體諒孩子的苦衷和為難之處,才能使孩子樂於接受你的批評性意見。
二、宜就事論事,忌上綱上線
有的家長在批評孩子時總愛舊帳新帳一起算,覺得這樣才能讓孩子深深反思,實際上這種做法是不可取的。如果經常翻舊帳,就會讓孩子在心理上產生反感,即使你說的有道理,也不會收到理想的教育效果。對孩子犯的一般性錯誤,要具體分析,不可上綱上線。
孩子由於意外原因考試不理想時,如果家長和孩子坐下來一起分析一下考試失利的原因,提醒孩子以後避免此類情況的發生,也許比批評孩子不用功、上課不認真效果要好得多。
三、給予孩子充分的信任
“大多數孩子都有積極向上的觀念,犯了輕微、無關緊要的‘過錯’,他就深深地感到內疚,從而把它放在心上,受到良心的責備。”家長應善於運用這一點,當孩子出現一般性的問題時要給予孩子充分的信任,讓孩子自己定出下一階段改正錯誤的時限,使之在某一段時間裡不再犯同樣的錯誤。這樣可以改善親子關系,增加彼此的信任,提高孩子的自制力,實現孩子的自我教育。
四、選擇恰當的教育時機
孩子犯錯誤後,心理在一段時間裡難以平靜。如果馬上批評孩子會讓孩子產生批評完就沒事的錯誤思想;如果隔時間過長,孩子就會缺少必要的情感體驗,達不到理想的教育效果。至於什麼時候才是批評的最佳時機,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一般情況下,對於孩子的重大過失,家長應等孩子的心理趨向平靜後進行批評教育。
五、做好批評後的善後工作
家長對孩子實施批評教育後,切不可認為已經萬事大吉,而對孩子思想和行為上的變化漠然置之。對情緒和行為表現反常的孩子,家長要及時了解情況,加深與孩子的溝通與交流,清除與孩子間的隔閡和誤解,讓孩子愉快地接受批評。
批評是一門藝術,要想達到理想的教育效果,就要在尊重孩子的基礎上,抓住恰當的教育時機並注重選擇適當的方式進行,做到以情感人,以理服人。

為引導孩子形成健康人格,為人父母者首先應當學習批評孩子的藝術,做到“八忌”:
一忌當眾打罵。有許多父母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讓孩子長記性,認為讓孩子當眾丟臉,孩子會永遠記住這個教訓。這種做法在短期內可能會取得效應,但從長遠來看,這種方法沒有可取之處。
二忌一味批評。許多家長認為多批評是對孩子嚴格要求,這其實是走進了教育的誤區。
三忌過分強調過失。批評的重點應該放在如何改正錯誤上。
四忌態度簡單粗暴。簡單粗暴的做法可能在當時鎮住了孩子的沖動和行為,但同時也帶來負面影響。
五忌責罵不休。過多的唠叨會使孩子耳朵聽著發膩,反而抵消了家長說話的“權威性”和“教育性”。
六忌教育不及時。孩子有了錯誤,一定要及時教育,否則,過後再批評會使他莫名其妙。
七忌矛盾教育。對於同樣的錯誤,父母切不可說法不一,前後矛盾。
八忌草率了事。對孩子來說,糾正過的錯誤難免再犯,因此父母一定要有足夠的耐心反復講清道理並督促落實。
恰到好處的批評能夠及時糾正孩子的不良行為和缺點。批評方式有以下幾種:
一、潤物細無聲。指帶有商量、討論性質的批評。一般的做法是家長以商討問題的態度把批評的信息傳遞給孩子,創造一種寬松、愉快的氣氛,使孩子放棄顧慮,與家長合作。
二、層層剝筍。是指逐步輸出批評信息,分層次、分步驟地進行批評,由淺入深,耐心引導,這樣可以給孩子一個心理准備階段,使其逐步接受。
三、開門見山。指不經過中間事物,一針見血的批評。
四、先揚後抑。指批評前先表揚他的優點,這種方式也適用於兩種類型的孩子:一種是處於心理發展逆反期(10-14歲)的孩子;一種是缺點錯誤較多、自卑、自暴自棄的孩子。       0~2歲,母愛是中心環節,孩子易和母親形成情感依賴,仿佛是-種共生狀態。這階段是孩子深層安全感,親密能力形成的關鍵,希望母親們要用最溫柔的愛與孩子相伴。 3~5歲,是父愛介入的最好時期,父親的功能是把熱戀中的母子分開,以促進孩子的成長與獨立能力,並形成平衡的家庭情感。
沒有父親的參與,母子的情感聯結會自然的不能松解,孩子因此也極易變得幼稚與依賴。兩歲以後,孩子大多能與父母分床或分房睡覺,與母親睡覺睡到很大的孩子常常是不那麼願意長大的孩子。
6~10歲,家庭需要建立良好的家庭規則與代紀界限,注意性角色的培養。由於父母對孩子的關注不同,要注意家庭慢慢發展的三角關系,如母子聯結或父女結盟,這種三角化關系會造成另一位家長游離,成為家庭的邊緣人。
在夫妻情感不良的家庭(婚姻分裂),避免讓孩子成為夫妻間的傳聲筒(替罪羔羊)。同樣,母親角色太強,父親角色太弱的家庭(婚姻偏斜),不利於男孩子的個性成長。
11~15歲,對青春期的孩子,家庭的規則和教育要具有彈性,父母的情感要變得相對緊密,保持與孩子的界線並留出感情空間,以培養他的社會情感。
對孩子的行為不能用簡單的是非判斷,而要采用積極認同和理解的方法,鼓勵孩子為自己的行為承擔責任,千萬不能包辦代替。當出現家庭沖突時,要把孩子的一些行為問題看成是伴隨成長的問題,不要輕易就上綱上線。
有的家長喜歡找孩子的問題,以為這就是愛和關心,其實,過多的批評易於形成孩子的自貶之心,遺患無窮。我們總是鼓勵家長們多看孩子的優點,多誇獎和欣賞自己的孩子。
事實上,誇大孩子的正性面就等於縮小他的負性面,等於讓孩子的心靈沐浴在陽光下。
 
“逆反、很自我的孩子是怎麼教育出來的?一,是嬌生慣養成的麼?什麼是嬌生慣養?是孩子要什麼給什麼?一味的寵著孩子?任由孩子的習氣發展而不約束?如果是這樣,那麼就叫‘溺愛害子’。”
關於嬌生慣養的問題,我的電腦裡儲存有“關於嬌慣養成的不良習氣”這篇文章。現在拿出來供大家參考。
關於嬌慣養成的不良習氣
信息咨詢:嬌生慣養的孩子養成了很多不好的習氣,對他非常有害,請問應該如何避免?
答復如下:以下內容僅供參考。
嬌生慣養的孩子確實會養成很多不良習氣,例如:好逸惡勞,缺乏主動勞動的意識,甚至看不起勞動,不知道勞動的辛苦,更不會心疼別人;心比天高,但是又不立足於實際,不清楚要從一點一滴提高修養和能力,扎實地做起;虛榮心強,價值觀、人生觀和世界觀都是顛倒的,易與他人進行不良的攀比,面對世界的誘惑,非常容易上鉤;生活習氣不好,品質差,意志力薄弱;為人處事總是以自己的需要和興趣為出發點,從不顧及他人,只注重自己利益的得失,從不考慮他人的利益等;很少關心他人,與他人關系疏遠,不能和睦相處;以“自我”為中心,不懂做人,不懂禮貌,不懂謙讓,等等。如果這些不良習氣不改變,成人以後會嚴重影響他的一生。
所以,避免嬌生慣養,我們不妨這樣做:
1、注意養育孩子還包括教育孩子,而不僅僅疼愛。在為子女提供必要的物質條件的同時,還要培養他們很多優良傳統,例如艱苦樸素,增強勞動觀念,克服懶惰、依賴、懶散等壞毛病。還要告訴他們什麼是真善美,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另外,還要注意教會他們懂禮貌,學會謙讓別人,理解別人,從別人的角度出發想事情,而不是為人冷漠,自私自利。
《智度論•十五》:“一切諸賊中,無過懈怠賊。”懶惰、懈怠是人的最大敵人之一。優越的物質生活容易使人消極、頹廢和貪婪,而培養勤勞樸實的性格正是克服以“自我”為中心的關鍵。
2、避免庸俗教育,提倡必要的“挫折教育”。
網絡上有一個故事,說一個小學生在吃飯時故意放下碗筷不吃,家長要他吃飯,他要家長給錢才肯吃飯,無可奈何,家長只得照辦。這就是由於平時嬌生慣養,家長終於吞下了庸俗教育的苦果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兒童如何防治凍瘡 
版權所有 © 大眾科普網(www.g06.net) 免責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