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期”。這一時期,一些孩子會出現“反抗”行為,表明他開始意識到自己是個獨立的人了。具體表現為大聲哭鬧,不聽話,非常粘人,一定要買某一樣東西,不肯睡覺,等等。這些任性行為,也就是所謂的反抗行為。各位家長,當你的孩子任性、發脾氣時,你是怎樣處理的呢? 翁超逸媽媽:孩子任性,很常見。我們大人也有任性的時候。但是,當孩子任性時,首先,大人不能急躁,因為急躁以後容易不冷靜而產生過激行為;其次,大人要了解孩子任性的原因,比如孩子要求買某樣東西,大人要設法了解他為什麼一定要買這東西,你可以蹲下來,從孩子的視角來看這個東西,或許孩子的選擇是有道理的,他提這個要求並不過分。當然,你若決定不給孩子買,你要告訴他為什麼不能買,如說說賺錢的不容易,等等。孩子任性可以理解,但家長對待孩子的方法很重要。 胡靜爸爸:在大人眼裡,所謂的孩子“任性”就是孩子不聽大人的話,即孩子的意見與家長不一致。其實,作為家長,首先要冷靜地分析一下,自己對孩子提出的要求是否合理,分清到底是孩子在任性,還是大人在任性。其次,應針對不同的情況,采取不同的處理方法。比如,大人要去一個不適合孩子去的地方,就要給孩子講不帶他去的原因。若孩子在公共場所哭鬧,最好把他帶到人少處,蹲下來和他交流。平時要注意給孩子講一些為人處世的基本道理和准則,注意教育和獎勵相結合。 楊浩天媽媽:我認為孩子任性,主要是大人的原因。現在的孩子大多是獨生子女,往往是五六個大人圍著他轉。大人給孩子太多的愛,造成了孩子以“自我為中心”的心態,形成“我要什麼就有什麼”的思維定勢,任性也就成了孩子的通病。在孩子任性時,訓斥是沒有什麼用的。家長還是要與孩子平等地交流。事實上,當孩子發脾氣時,大人去講道理是一點效果也沒有的,最好的辦法就是暫不理睬他,大人走開做自己的事情,同時也讓自己冷靜下來想想該怎麼做,這就叫“冷處理”。孩子認識到錯誤以後,大人要給予肯定和鼓勵。然後還要和孩子講講他做錯事的原因,也可讓孩子復述一下錯誤的原因,這就是“熱加工”。我認為“冷處理”與“熱加工”相結合,能取得比較好的效果。 高昕爸爸:我認為孩子任性並不一定是件壞事。孩子任性發脾氣時,正是他真實的要求和思想情感的體現,是大人了解孩子的好時機。孩子如果有買玩具的要求,我一般會為他買下來。孩子得到了玩具,開心了,這時再跟他講道理,他就比較容易接受。等孩子玩過玩具之後,他自己也會感覺出這個玩具是否適合自己玩。以此作為前車之鑒,下次遇到同一問題,大人就比較好做工作。關於對孩子講大人賺錢難的問題,我有不同看法。我認為對那麼小的孩子不用講賺錢難,否則只會給孩子增加心理負擔,對社會產生恐俱思想。 王奕晨媽媽:我也認為孩子任性並不一定就是一件壞事。從心理學的角度看,在三四歲期間表現出任性、有逆反心理的孩子,以後更容易成為心理健康、獨立堅強的人。而沒有表現出任性、逆反心理的孩子,則往往在性格上趨於軟弱和寡斷。所以,我認為大人先要弄清孩子的任性是否存在著有理的一面。孩子無理的任性,大人決不能無節制地妥協,前面好多家長說的辦法都很可行。但當孩子的任性存在著有理的一面時,大人應放下架子,平等地對待孩子,注意理性地看待問題,滿足孩子的合理要求。 蔣榕媽媽:我的做法是:在平時和女兒玩“換位游戲”,讓女兒做媽媽,我來做女兒。游戲過後,女兒會說:“當媽媽真辛苦!”我馬上會說:“所以你要聽媽媽的話。你要是不聽話、淘氣,媽媽就更累了。”事實證明,這樣的教育還是有效的,我女兒任性的時候不多。 沈杭凱老師:家長對任性的孩子應有正確的態度。首先,要讓孩子將自己的情感表達出來,以便更好地了解孩子。家長在認同或制止孩子行為的過程中,還應讓孩子學會自我控制。對待孩子的任性有時也可采取一些“彈性”的做法,比如說“今天是例外”,使孩子、也使自己有台階可下,同時也不破壞原有的約束。另外,當孩子任性時,家長也可采取轉移他們的注意力、冷處理、熱加工等方法。 好,感謝各位家長的熱心參與,相信在正確的教育觀念指導下,我們的孩子一定會健康地成長。
孩子任性怎麼辦? 媽媽:我家孩子今年六歲,小小年紀就很任性,平時叫他做些事情都不聽很難管教。讓我們覺得很頭痛,不知該怎麼辦﹖ 專家:任性,是獨生子女的通病,主要表現為固執、抗拒、不服從父母管教、不按照父母的要求去做等,或者表面上答應,內心不服,父母不在旁邊時,就由著自己的性子來。孩子不聽話,父母的要求和願望難以實現,父母就會對孩子不滿,就容易出現不理智的表現:有的會采用打罵的方式對孩子嚴加管教;有的對孩子放任自流;有的則對孩子的要求妥協,天長日久更助長了孩子的任性行為。 對此我們提出幾條建議讓家長能夠正確對待孩子的任性行為 1.冷處理當孩子由於要求沒有得到滿足而發脾氣或打滾撒潑時,父母不要去理睬他,不要在孩子面前表露出心疼、憐憫或遷就,更不能和他討價還價。可以采取躲避的方法,暫時離開他。當無人理睬時,孩子自己會感到無趣而做出讓步。這種“冷處理”的方法往往比較有效。 2.轉移注意力這種方法適用於年齡較小的孩子。父母可以利用孩子注意力易分散、易被新鮮的東西吸引的心理特點,把孩子的注意力從他堅持的事情上轉移到其他新奇、有趣的物品或事情上。 3.提示在先掌握了孩子任性的規律後,用事先“約法三章”的辦法來預防任性的發作。如孩子上街總是哭鬧著讓父母抱,可在出去之前就與孩子說好:“今天上街不要媽媽抱,你自己走,實在累了,可以休息一會兒再走,不然就不再帶你出去了。” 4.激將法利用孩子的好勝心理,激發起他們的自信心去克服任性。 5.適當懲罰對於年齡小的孩子,只靠正面教育是不夠的,適當懲罰也是一種極為有效的教育手段。如孩子任性不好好吃飯,父母不用多費唇舌,過了吃飯時間就把食物全部收走。不用擔心餓壞孩子,一頓兩頓不吃對孩子的生長發育不會有影響。
上一页 [1] [2] [3] [4] [5] [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