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主,您好!
我家寶寶19個月,這幾天跟您家寶寶一樣的情況,每天早晨4、5點鐘左右哭鬧一會兒。昨天我問了醫生,醫生說是脾胃不和,寶寶肚子不舒服,吃飯前給寶寶吃兩片健胃消食片,我照醫生的話做了。果然如醫生所說,寶寶今天早晨沒有鬧。
寶寶如果被嚇著的話一般都會發高燒,如果寶寶體溫正常就沒有被嚇著。(寶寶受驚嚇的話引起神經痙攣,而神經負責調解體溫。)
缺鈣的寶寶也愛哭鬧,但往往伴隨著“驚悸”。
希望您家寶寶沒什麼大事,祝全家健康、開心。 了解更多減肥方法 http://www.vk-sp.cn
嬰兒哭鬧探緣由
哭雖然是嬰兒的本能,但也常是嬰兒某種需要或者不舒服的表示。嬰兒一哭,當母親難以安撫時會急得手忙腳亂,有的年輕媽媽甚至自己也對著孩子哭。
其實嬰兒的哭鬧分為“生理性”和“病理性”兩大類。
“生理性”哭鬧常見於以下幾種情況:
饑餓、口喝是嬰兒哭鬧中最常見的原因,多見於3個月以內,這是由於母乳不足、奶粉沖調過稀,上一頓因為某些原因沒有吃飽。環境溫度過高、出汗多,嬰兒因口渴而哭鬧不止。
冷、熱、濕、癢、痛環境溫度過冷或過熱會引起嬰兒的不適,但過熱比過冷更容易引起哭鬧不安。尿布濕了(大、小便)未及時更換,以哭鬧的形式向父母表示。嬰兒因濕疹、多汗,皮膚不清潔等引起的瘙癢或因蛲蟲爬至肛門周圍引起奇癢而哭鬧等。
便尿感經過訓練的嬰兒,會以哭鬧的形式求援母親及時幫助他解大小便。
生活不規律6個月以內的嬰兒常常“日夜顛倒”,白天睡、晚上哭,俗稱這些嬰兒為“夜啼郎”。
“病理性”哭鬧是由疾病引起,常見於以下情況:
口腔潰瘍往往在吃奶或進食時哭鬧。
腹痛如腸套疊(表現為陣發性劇烈的哭鬧,同時面色蒼白、嘔吐、排出果醬樣大便)、急性闌尾炎(持續性哭鬧、發熱,一旦闌尾穿孔後哭鬧加劇)、嵌頓性腹股溝疝(腹痛劇烈,患兒常用手撫摸嵌頓處,出現嘔吐)、腸痙攣(一陣陣哭鬧,安靜一段時間後又因腸痙攣而再哭鬧)等。
真塞吃奶時因鼻塞影響呼吸而哭鬧。
頭痛多種原因引起的頭痛都會使嬰兒哭鬧,如發熱,腦膜炎時呈一陣陣尖聲哭叫。
外耳道炎、疖腫喂奶時當患側的耳朵貼近母親身體時或牽拉患側耳朵時哭鬧得更厲害。
一般來說“生理性”哭鬧的嬰兒一般情況良好,飲食正常,哭聲宏亮,哭鬧間隙期面色、精神正常,當消除因素後哭鬧停止。“病理性”哭鬧的嬰兒哭聲不同尋常,有時尖叫,聲音嘶啞,常突發性劇哭;伴有發熱時精神萎靡,面色蒼白,有時伴有嘔吐、腹瀉,大便有血,需去醫院進一步查明原因。
有些寶寶專門“上夜班”,許多新爸爸和新媽媽煩惱萬分,疲憊不堪。其實寶寶休息時間完全可以由爸爸媽媽調教,“夜哭郎”是有辦法改變的。
(1)如果嬰兒健康時,是否黑白顛倒。有的嬰兒白天睡得太多,夜間不睡覺、很精神,大人不哄不抱便啼哭不止。如果是這種情況,那麼白天成年人應多逗嬰兒玩,使他逐漸形成白天醒、夜間睡的好習慣。
(2)如果是病態:
a。首先考慮是否嬰兒患了佝偻病。由於生後沒有及時添加魚肝油制劑及輔助食物,單純母乳喂養滿足不了小兒生長發育的需要,小兒患了佝偻病,夜間就會啼哭。治療方法是補充維生素d制劑並及時添加輔助食物和多曬太陽等。
b。小兒是否患了腸道痙攣病。由於腹部大量積氣,排不出氣,引起腹痛。此病常於夜間發作,嬰兒下肢卷曲劇烈啼哭。治療方法是發作時讓嬰兒俯臥,腹部墊個枕頭;為了減少腸內積氣,喂奶後要把嬰兒豎著抱起,輕拍背部讓他打打嗝;再有,減少腸內積氣,牛奶中的糖一定不要超過5~8%的比例,免得糖分過多引起發酵產生氣體。
c。是否患了蛲蟲症。蛲蟲寄生在人的腸道,並在夜間常常爬到肛門周圍產卵,嬰兒因肛門刺癢而哭鬧。如果患了蛲蟲症,要服驅蟲藥驅蟲,同時要勤洗屁股和塗蛲蟲膏,也要勤換褲衩,勤曬被褥等,力爭周歲時穿滿裆褲子為佳。
d。如果由於喂養不當,奶量不足時,應及時增加奶量和輔助食品。如果人工喂養或混合喂養的也應注意一下奶的質和量,比例是否合適等。 可能是因為缺鈣,可以去看看醫生。 但是憑良心說,孩子脾氣壞,喜歡哭,應該都是大人做的事情不合她的意,大人應該在她不哭的時候多多陪陪她,了解她。畢竟三歲的小孩也有自己的想法,所以大人也應該盡量去了解她想什麼。 她老是哭,多半是因為心情不好,那麼,應該多陪她去散步,陪她玩,讓她心情好起來,這樣應該會減少哭的次數。其次,大人不應該大聲說話,吵吵嚷嚷,這樣就破壞了孩子的心情,小時候會哭,大一點了就會有樣學樣。另外,哭的原因有些是因為餓了,渴了,或者沒人做出令她高興的事情,所以就用哭來發洩。 三周歲左右的孩子普遍存在一個心理成長過程,其表現為以自我為中心、有什麼不順心的事就會哭,發脾氣、摔玩具,和小朋友鬧別扭就揮起小拳頭。其實這些都是正常的,因為這是孩子在心理上的第一個反抗期,是幾乎所有的孩子在三周歲左右都會必經的一個成長過程。只是有些寶寶表現的明顯,有些不明顯而已。 面對孩子的小牛脾氣,大人們首先要盡量理解他們,然後再了解孩子的想法,著手分析孩子為什麼會發脾氣,對症下“藥”。 孩子發脾氣時最需要的是得到他人的理解和包容。大人們應該先安撫孩子的心靈,讓她冷靜下來,聽聽孩子的想法,找出發脾氣的原因。把事情的本質找出來,然後再耐心地教導孩子怎麼做,分析不對的地方。在孩子的情緒得到了安慰後講道理,比一遇到問題就說教,效果要好得多。 有時候,孩子哭鬧並做出無理行為是因為想要自己想要的東西,這時候家長就不應妥協,更不要一出現問題就用買玩具或買吃的東西來買“和平”。孩子從無知到有知,到完全認識,是一個漫長的學習過程,在這一個過程中,家長應該保持一種明理是非的態度去教育,讓孩子逐漸明白什麼可以做,什麼不可以做,哪些事情必須由家長來決定,哪些事情可以由自己決定,哪些事情可以和家長共同協商決定。 說來說去,家長應該多陪陪孩子,了解孩子的內心,多多做溝通,等到孩子喜歡你時,就會把精神集中到你身上,因此就會少發洩,也就少哭了。
您好,造成小孩愛哭的原因很多,有時是因為身體不適,有時是因為願望得不到滿足。一般情況是小孩生病後往往變得脾氣大了,愛哭了,或是家裡來了長輩:如祖父母、外祖父母,小孩有了“仗勢”,尤其是一些獨生子女,容易變得嬌氣,愛哭。在正常情況下,有的小孩愛哭,常常是用哭聲作手段引起父母注意,達到某種目的。或許,他還不會用語言表達自己的願望或要求,急了就哭,以哭“說”事。還有一些孩子沒有養成爽快地提出自己的請求,或對家長的要求表示自己態度的習慣,在他們不痛快時就哭。有的父母只注意就事論事,問清哭的原因。加以解決就完了。他們常忽略了教育孩子應該怎樣用語言表達自己的願望,教育孩子懂得愛哭不是好孩子。由於家長一次次的忽略,一次次地在孩子哭了之後滿足他的願望,有的孩子就漸漸地形成了愛哭的習慣。
孩子愛哭和感情脆弱也有關系。由於幼兒認識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的局限性,情緒上往往易表現為愛沖動和不穩定性。因為一點委屈或不滿就大哭大鬧,或者本來正在哭著卻又破啼為笑。一般的孩子都會表現出感情脆弱的一面,尤其是在受到傷害時都會哭。有的孩子對諸如疼痛,驚奇,快樂,恐懼等刺激的反應就
更為強烈,對周圍的事物尤其敏感。別的孩子不在乎的一些小事,也會使他們感受到刺激而異常激動。
許多研究人員認為,造成孩子比較脆弱,遺傳因素和周圍環境是兩個重要的原因。在感情脆弱,敏感的孩子中,約有10%是天生的,另外一些則是後天原因造成的。有些父母感情就比較脆弱,易激動,往往傳給孩子。還有一些孩子自小比較自卑,遇到一點事就覺得受到傷害,心理承受不住。一般說來,感情敏感脆
弱只是孩子個性的一方面,作為家長應該積極引導孩子,有意識地鍛煉孩子。
對待愛哭的孩子,家長應每當孩子哭泣時,父母首先應弄清楚是怎麼哭的,是真哭還是假哭,是大哭大鬧,還是一般的小哭小鬧,哭的原因是什麼?確定後就可采取措施使其停止哭泣。有一點家長要明確,不能一哭就抱。如果你清楚你的孩子很愛哭,也確認在沒有發生什麼危險情況下,孩子遇到點事就大哭不止,你可以說一句“沒關系”繼續干自己的事,或者一開始就不理他。孩子哭往往是向大人“求援”,見你不理他,哭一會兒,便也覺得沒有意思,自己就會平靜下來。如果你很專注地干自己的事,就會給他一個暗示“你的事並不嚴重”。他也許會走過來看看你正在干什麼,或者對你說點什麼。總之,這樣就使他那種強烈的情緒變得平緩些。孩子安靜下來了,你再講什麼也就容易聽進去了。
如果你一開始就大呼小叫地表示“同情”,孩子會以為自己真的遇到什麼嚴重的事了,老的一套又開始了。所以,不要一哭就“哄”,那只能加重孩子愛哭的習慣。
愛哭的孩子,往往是遇到事不知該怎麼辦,以“哭”聲告急。作為家長應常給孩子講些處理問題的方法,表達自己感情的方式。比如:“你想干什麼嗎?先問問大人行不行,”“你想用別人的東西,要和人家打招呼,不能上來就搶”“摔倒了自己爬起來才是好孩子”。漸漸地你就會發現,孩子在干什麼的時候,會跑過去問你:“我想要騎車行嗎?”“我可以出去玩一會嗎?”養成這種商量的口氣和別人講話,孩子的心情要平靜得多。如果你的孩子非要拿別的小朋友的玩具,並且淚汪汪地又向你求援時,你可以提醒他,“媽媽平時怎麼給你講的?如果想要別人的東西應該怎麼辦?”一般的孩子受到這種暗示,會收住要湧出的眼淚,走過去和小朋友商量。以後再遇到類似情況,他就知道自己該怎樣做了。
家長要引導孩子有什麼事要說清楚,告訴孩子只有說話,大人才明白,甚至可以告訴他如果只哭不說話,大人就不理睬。當然,最好是家長多和孩子說話,看看孩子有什麼要求,培養孩子活潑開朗的性格,使孩子漸漸地用語言表達請求與願望。如果孩子明白了道理之後,有時還會出現愛哭的現象,最好用鼓勵的方
法告訴他“你已經長大了”,“不應該好哭了”。
雖然在周歲前,哭是孩子的一種需要,但孩子長大了,仍然愛哭哭啼啼,無疑是懦弱的表現。哭鬧是由於父母的溺愛遷就所形成的一種不良習慣,是孩子用來“要挾”父母的一種武器。因此,防止孩子哭鬧的主要方法是,注意早期優良行為的培養,正確運用德育的一般原則,切忌溺愛、嬌慣、遷就。
利用孩子喜歡聽故事、看畫書、看電視、電影等特點,經常對孩子進行教育,為孩子樹立正面形象。引導兒童學習摹仿他們心目中的主人公,培養孩子堅強,勇敢,克服困難的品質,控制自己的情緒沖動,約束自己情感和欲望的能力。
上一页 [1] [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