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1分鐘,分推膻中2分鐘,揉天突1分鐘,逆運八卦2分鐘。 (2)隨證配穴 ①風寒型咳嗽:配推上三關穴2分鐘,順揉外勞宮2分鐘,順揉膊陽池2分鐘。痰多加揉小橫紋1分鐘,痰少推四橫紋2分鐘,頭痛揉印堂1分鐘,揉太陽穴1分鐘。 ②風熱型咳嗽:配清肺3分鐘,清大腸2分鐘,清天河水2分鐘,揉小橫紋2分鐘,揉風池2分鐘,推大椎2分鐘,擦背1分鐘,掐合谷1分鐘。頭痛重的拿列缺1分鐘,揉膊陽池2分鐘或用頭痛推拿法;頭痛如伴有痰多而喉鳴和大便不調的加清補脾,揉足三裡1分鐘。 ③痰熱咳嗽:配推六腑3分鐘,揉小橫紋2分鐘,清補脾2分鐘,清天河水2分鐘,清小腸1分鐘。 ④痰濕咳嗽:配順運八卦3分鐘,補脾3分鐘,合陰陽1分鐘,清胃1分鐘,揉小橫紋1分鐘,清小腸2分鐘。 ⑤氣虛咳嗽:配補脾2分鐘,補肺2分鐘,揉二馬2分鐘,推上三關2分鐘,順運八卦2分鐘,合陰陽1分鐘。
小兒咳喘時使用敷貼療法的原理是什麼? 敷貼療法又稱外敷法,是將藥物研成細末,並與各種不同的液汁(如酒、醋、茶水、溫水等)調制成糊狀制劑,敷貼於一定的穴位或患部,以治療疾病的方法,是中醫常用的外治法之一。 由於小兒機體抵抗力低下,易感外邪,而“肺為嬌髒”,邪氣襲肺,使肺失宣降引起咳嗽、氣喘。小兒大多拒服藥物,或服下後因咳嗽而吐出;再加上小兒脾胃功能薄弱,內服藥物時間久後,往往易損傷脾胃引起厭食、腹痛、嘔吐諸症。故我們根據小兒肌膚薄嫩、毛孔稀疏、外用藥物易於吸收的特點,選用辛散走竄入肺經的藥物敷貼肺俞、膻中、天突等穴,除能使藥力直達病所發揮作用外,還能使藥性通過皮毛腠理由表入裡,循經絡傳至肺髒,以調節肺的宣發與肅降,祛除邪氣,治愈咳嗽。故小兒咳嗽,除去用口服藥物治療以外,敷貼療法也是一種行之有效且副作用很少的治法。
咳嗽病人用什麼藥敷貼? (1)藥物:罂粟殼適量。 制法:研細末,以陳醋調膏。 用法:貼於臍部,用於久嗽不止者。 出處:《理瀹骈文》。 (2)藥物:五倍子適量。 制法:研細末,以陳醋調膏。 用法:貼臍,用於久嗽不止。 出處:《理瀹骈文》 (3)藥物:黨參10g,白術7g,干姜6g,炙甘草3g。 制法:混合烘干,碾面備用。 用法:用上藥200mg,加入熱參浸膏10mg,用一軟紙覆蓋,再加棉花,外用膠布固定封好,3~7天換藥1次。 (4)藥物:朱砂8g,甘遂5g,輕粉15g。 制法:共研末,取少許溫開水調成糊。 用法:上滴香油敷臍,用於寒咳。
小兒常用的止咳方劑有哪些? (1)止嗽散 組成和用法:荊芥6~9g,桔梗6~9g,百部6~9g,紫菀6~9g,甘草3~6g,白前6~12g,陳皮6~9g,水煎服。 功用:止咳化痰,疏風解表。 主治:外感咳嗽,日久不止,咳痰不暢;或有輕度惡風發熱、頭痛,舌苔薄白,脈浮緩。 (2)金沸草散 組成和用法:旋覆花6~9g,前胡6~9g,荊芥6~9g,細辛3~5g,姜半夏6~9g,赤芍6~9g,甘草3~4g,生姜2~3片,大棗3~4枚,水煎服。 功用:發散風寒,降氣化痰止咳。 主治:外感風寒,咳嗽痰多,咯痰清稀,氣急胸悶者。 (3)清燥救肺湯 組成和用法:桑葉6~9g,生石膏12~18g,甘草3~4g,胡麻6~9g,阿膠6~9g,麥冬6~9g,杏仁6~8g,枇杷葉9~12g,沙參9~12g 功用:潤肺清燥。 主治:燥熱傷肺,干咳無痰,咽鼻干燥,甚或氣促,舌紅苔少,舌紅,脈數。 (4)桑菊飲 組成和用法:桑葉6~15g,菊花9~15g,杏仁4~8g,連翹9~15g,薄荷6~9g,桔梗4~9g,蘆根9~15g,甘草3~5g。 功用:辛涼宣透,清燥潤肺。 主治:咳嗽聲嘶,干咳無痰,或痰液稠粘而少,舌紅苔干。
小兒咳嗽有哪些食療方法? (1)玉竹粥:玉竹15g鮮者加倍,粳米50g。用法:將玉竹洗淨,切碎,加水煎湯取汁去渣,用玉竹汁液煮粥(應添水煮粥)。每日早晚分2次溫熱服食。1周為1療程,停1周再行第2療程。 (2)黃精粥:黃精15g(新鮮者加倍),粳米50g,冰糖適量,用法:將黃精洗淨,切細,和粳米一起加水500ml,用小火煮至米粒開花,加入冰糖,再煮片刻,每日早晚空腹時趁熱食服。 (3)百合梨糖:百合10g(鮮百合更好,用量加倍),梨1個,白糖15g。將百合洗淨,梨切片。百合、梨、白糖三者混合放入碗中,蒸熟,放冷後1次頓服。1日2次。 (4)花生煲冰糖:花生米100~150g,冰糖適量。將花生米洗淨,加入冰糖及清水同煮熟,吃花生米飲湯,1日分3次吃完。 (5)銀耳羹:銀耳5g,雞蛋1個,冰糖60g,豬油適量。將銀耳用溫水浸泡約30分鐘,待發透後,摘除雜質,洗淨並分成片狀,然後加適量水煮開,並用文火再煎2小時,待銀耳煮爛為止。將冰糖另加水煮化,打入雞蛋,並兌入清水少行攪勻後,入鍋中煮開,並攪拌,將雞蛋糖汁倒入銀耳鍋內,起鍋時,加入少許豬油。 (6)生姜柿餅:生姜6g,柿餅1個。將生姜洗淨、切碎,夾在柿餅內放在火上焙熟吃,1日1~2次。 (7)大蒜白糖汁:大蒜頭15g,白糖30g。將大蒜頭去皮,搗爛,加白糖和開水約500ml,浸泡5小時即可服用。每日1劑,分3次服,連服4~5天。 (蔗漿粥:新鮮甘蔗若干,粳米50g。將粳米加入400ml煮成稀粥,然後將新鮮甘蔗洗淨切碎,搾取汁150ml左右,加入稀粥中即可服食。每日2次,早晚服。 (9)松子仁粥:松子仁20g,糯米50g,蜂蜜適量,將松子仁搗成泥狀,與糯米一起加水500ml,用文火煮成稀稠粥,然後調入蜂蜜,早晚分2次溫熱服食。 以上九方均可用於咳嗽食療。
咳嗽怎樣辨證食療? 根據臨床實踐和家庭食療總結,按中醫辨證分型進行食療,療效明顯提高,一般臨床上將咳嗽分為以下五型。 (1)風寒咳嗽:用干姜30g,淡豆豉15g,共放入鍋內,加水適量,煎煮。每30分鐘取煎液1次,加水再煎。共煎液2次,合並煎液,再以大火煎煮濃縮,至煎液較稠厚時加饴糖250g(或以關東糖250g代替),調勻。再繼續煎熬至用鏟挑起成絲狀,而不甚粘手時,停火。趁熱攪拌,使糖變為乳白色,再趁熱將糖倒在表面塗過食用油的大搪瓷盤中,待稍冷,將糖分制成條,再分割100塊,即可。 (2)風熱咳嗽:用潔淨絲瓜花10g,放入瓷杯內,以沸水沖洗,加蓋溫浸10分鐘,再調入蜂蜜適量。趁熱頓服。每日3次。 (3)肺燥咳嗽:用黨參250g,沙參125g,桂圓肉120g,先以適量水浸泡透發後,加熱煎煮,每20分鐘取煎液1次,加水再煎,共取煎液3次,合並煎液,以小火煎熬濃縮,至稠粘如膏時,加蜂蜜1倍,至沸停火,待冷裝瓶備用。每次1湯匙,以沸水沖化,頓飲,每日3次。 (4)痰濕咳嗽:用鮮柚肉500g,去核切塊,放在瓶罐中,加白酒適量,封嚴,浸悶一夜,再倒入鋁鍋中煎煮至余液將干時,加入蜂蜜250g,拌勻即可。待冷,裝瓶罐備用。 (5)肺虛久咳:大鴨梨或雪花梨1個,洗淨,柄部橫斷切開,挖去核,內裝川貝母10g,把梨上部拼對好,用牙簽插緊,放大碗中,加冰糖30g,水少許。再把碗放蒸鍋中蒸40分鐘即可,吃梨喝湯。
常用治療咳喘的食物有哪些? (1)核桃仁:能滋補強壯,溫暖命門,潤肺益胃,鎮咳化痰,養血生津。用於痰喘、久嗽、虛性喘咳。 (2)黑芝麻:滋養強壯劑,具有補肺氣、益腦髓、養陰補虛、補血潤腸、止嗽化痰平喘的功用。 (3)栗子:具有補脾腎、厚腸胃、止洩瀉的功用。主治咳嗽氣喘、虛寒洩瀉。 (4)百合:具有滋養強壯、養陰止嗽、清心安神的功用,用於咽痛、肺陰不足之咳喘。 (5)白木耳(銀耳):具有清熱、潤肺生津、養胃滋陰、益氣活血、清肺熱、養胃陰的功用,對肺熱咳嗽、肺燥干咳、痰中帶血的咳嗽有較好療效。 (6)燕窩:具有補腎、養肺陰、止咳化痰的功用。主治:支氣管炎、肺氣腫、咳嗽等。 (7)梨:生津止渴,止咳化痰,清熱降火,養血生肌,潤肺去燥,清心解酒毒。用於肺熱咳嗽、痰多。 (橘子:橘子全身是寶。橘皮:健胃理氣燥濕、祛痰、鎮咳,用於咳嗽痰多者。橘絡:通絡、化痰、理氣、消滯,主治咳嗽、肺痨。橘核:理氣、散結、止痛。橘葉:疏肝行氣,消腫散結,治療乳癰腫痛。 (9)蘿卜:具有健脾化痰定喘之功,主治風寒咳嗽、肺熱咳血,急慢性氣管炎。 (10)大蒜:止咳化痰,宣竅通閉。用於肺炎、支氣管炎。 (11)雞蛋:補虛損,理氣血,主治久咳不愈。 "孩子咳嗽時,在氣管、支氣管、肺泡中有大量的痰液,在應用抗生素的同時,可選用以祛痰藥;如氯化胺等。由於這些祛痰藥,常可引起惡心、嘔吐,所以用量不宜過大,以免導致電解質平衡紊亂。因此最好選用包含上述藥物成分的藥水,一般用量按每歲每次1毫升,每日服3次。 對於有痰的病兒,可酌情選用以下中成藥進行治療。 如因小兒肺熱宿滯,感冒風寒引起的發高熱、流清鼻涕、咳嗽痰多、胸膈不利、嘔吐痰水者,可用”九寶丹”,因為它具有清熱解表化痰止咳作用。每次一丸(3克),日服2次,溫開水送服,周歲內的孩子酌情減量。也可以讓小孩喝點生命陽光牛初乳,能夠增強小孩的抗病能力,提高免疫力。 " "孩子咳嗽時,在氣管、支氣管、肺泡中有大量的痰液,在應用抗生素的同時,可選用以祛痰藥;如氯化胺等。由於這些祛痰藥,常可引起惡心、嘔吐,所以用量不宜過大,以免導致電解質平衡紊亂。因此最好選用包含上述藥物成分的藥水,一般用量按每歲每次1毫升,每日服3次。 對於有痰的病兒,可酌情選用以下中成藥進行治療。 如因小兒肺熱宿滯,感冒風寒引起的發高熱、流清鼻涕、咳嗽痰多、胸膈不利、嘔吐痰水者,可用”九寶丹”,因為它具有清熱解表化痰止咳作用。每次一丸(3克),日服2次,溫開水送服,周歲內的孩子酌情減量。也可以讓小孩喝點生命陽光牛初乳,能夠增強小孩的抗病能力,提高免疫力。 " 寶寶流鼻涕、咳嗽,這是小兒上感的症狀,可先給予藥物治療: 1、抗病毒:小兒感冒顆粒,按說明劑量,日服3次; 2、止咳:小兒咳喘靈(中藥沖劑),按說明劑量,日服3次;
必要時加用抗生素:阿莫西林顆粒(再林)口服。或用安克口服。也可用太兒欣(羅紅霉素)口服。如藥物口服療效不佳時,應及時檢查,或抗生素靜滴治療。
風寒感冒起病較急,症見發熱、怕冷、鼻塞流清涕、咳嗽、痰稀色白、頭痛、周身酸痛、食欲減退、舌苔薄白等。這時家長可以給孩子吃“小兒感冒沖劑”、“妙靈丹”,每次0.5~1袋,日服2~3次,溫開水送服。如病兒鼻塞不通,無汗,可用蔥白一根煎湯後加紅糖送服。 另外,還要忌食生冷寒涼食物和寒涼性的瓜果,如西瓜、梨、香蕉、猕猴桃等。還要忌食酸味、澀味的食物,如食醋、泡菜以及山楂、烏梅、酸棗等果品。宜吃溫性食品,如生姜、蔥白、豆豉等。可用以下方法制作一些飲料給孩子喝。 1.鮮生姜(帶皮)3~5片,紅糖10克,煎湯一碗,熱服,以見身出微汗為好。 2.糯米50克,蔥白(帶須)3根,生姜5片,先煮糯米到將熟時放入已經搗爛的蔥白、生姜同煮片刻,趁熱食之。 3.豆豉10克,蔥白25克,同放入鍋內煎湯,加少許紅糖,趁熱服之,汗出即可。 小兒感冒症狀較輕時,可以在家處理。如果病情比較重,尤其在流感流行時,就不能掉以輕心了,一定要帶孩子到醫院找醫生診治。 ☆小兒風熱感冒 小兒風熱感冒是臨床最常見的疾病。一年四季均可發生。它的症狀是發熱較重,一般不怕冷,有汗,流黃涕,咳嗽,吐黃痰,咽紅腫痛,口渴,大便干,尿黃。中成藥可以選小兒感冒沖劑、風熱感冒沖劑。 發熱較高時,可用牛黃清熱散, << 上一页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下一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