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百科 | 烹飪美食 | 家居裝修 | 購房置業 | 婚嫁 | 家電 | 寵物 | 育兒 | 購物|
您現在的位置: 大眾科普 >> 生活 >> 小兒腹瀉後幾天不大便正文

小兒腹瀉後幾天不大便

 推 薦 文 章
更新時間:2022-05-18
小兒腹瀉後幾天不大便
 
腹瀉的病原主要是細菌或病毒。
病毒性腹瀉可由病毒引起,尤其以輪狀病毒感染多見,好發生於6個月到2歲的嬰幼兒。6個月以下小兒因有母親的抗體,一般少發病,即使發病也較輕。臨床可以表現發熱、腹瀉水樣便,5~10次/日或更多,發病初期可有輕度嘔吐。因本病可以侵犯呼吸道(又稱“呼腸病毒”),有40%~50%病人伴有咳嗽等呼吸道症狀。腹瀉輕者影響孩子營養吸收,重者多因伴有脫水、酸中毒因而危及生命。
小兒出現腹瀉[7]?時須查大便常規,以確定病原菌和選用藥物。輪狀病毒感染的病人大便中常可見到脂肪球,很少見到紅白細胞,查末梢血象多在正常范圍,臨床常做的病原學診斷是大便的快速輪狀病毒抗原檢測。對於有脫水症狀的病人要注意糾正水電解質的紊亂,必要時應做血生化檢查。輪狀病毒腸炎的自然病程一般在7~10天,預後一般良好,但近年研究發現,輪狀病毒可引起全身多髒器受損,曾報道從病兒肺組織、腦脊液、胸水、腹水中檢出輪狀病毒,我們在臨床也常能看到心髒受累的病例。所以對小兒腹瀉不能光看到腹瀉已止就認為病好了,還要做其他相應檢查。
怎樣知道孩子發病的嚴重程度?通常根據腹瀉的嚴重程度將其分為輕、中、重三型。
輕型:無脫水及中毒症狀,孩子精神好,食欲影響不明顯。
中型:出現輕度至中度脫水症狀或有輕度中毒症狀。
重型:出現重度脫水或已有煩躁不安、精神萎靡、面色蒼白等明顯中毒症狀。
嬰幼兒消化系統發育不良,各種消化酶的分泌較少,活力較低,對食物的耐受力差不能適應食物質、量的較大變化,因生長發育快,所需營養物質相對較多,消化道負擔較重,經常處於緊張狀態,易於發生消化功能紊亂。胃內酸度比成人低,抗菌能力差,血液中免疫球蛋白和胃腸道siga均較低,易患腸道感染。
小兒腹瀉[1]可由非感染和感染性原因引起。
(1)非感染性原因有:生理性腹瀉,母乳的營養成分超過小兒的生理需要量和消化功能的限度時,便會使小兒發生腹瀉;喂食不當可引起腹瀉,多為人工喂養兒,由於喂養不定時、量過多或過少或食物成分不適宜,如過早喂食大量澱粉或脂肪類食物、突然改變食物品種或斷奶;個別小兒對牛奶或某些食物成分過敏或不耐受(如乳糖缺乏),喂食後可發生腹瀉;氣候突然變化,腹部受涼使腸蠕動增加;天氣過熱使消化液分泌減少,而由於口渴吃奶過多,增加消化道負擔,均易誘發腹瀉。
(2)感染性原因:分為腸道內感染和腸道外感染。
腸道內感染可由病毒、細菌、真菌及寄生蟲引起,以前兩者多見,尤其是病毒。
病毒感染為:
①人類輪狀病毒:是嬰幼兒秋冬季腹瀉的最常見病原;
②諾沃克病毒:多侵犯兒童及成人,與嬰幼兒腹瀉的關系不密切。
細菌感染:
主要為大腸桿菌和痢疾桿菌引起的感染。
病原微生物隨污染的飲食或水進入消化道,也可通過污染的日用品、手、玩具或帶菌者傳播。
另外,患中耳炎、上呼吸道感染、肺炎、泌尿系感染、皮膚感染等或急性傳染病時,由於發熱及病原體的毒素作用使消化道功能紊亂,可伴有腹瀉。有時,腸道外感染的病原體可同時感染腸道(主要是病毒)。

過敏是小兒腹瀉的重要原因

食物過敏或食物不耐受是兒童尤其是嬰幼兒常見的腹瀉原因。具體的認識有:
1、既往認為海鮮等蛋白質食物容易產生過敏,目前認識到許多最普通那些食物:如米、小麥、牛奶、大豆、雞蛋、蘋果、西瓜、胡蘿卜等均是小兒,尤其是嬰幼兒添加輔食過程中腹瀉原因。
2、過敏是一個過程,一段歷程。從致敏到過敏臨床表現皮疹、腹瀉、咳喘、鼻炎等。
3、對某種物質或藥物過敏,不一定是長期的,更不是一定是終生的。尤其是嬰幼兒期的過敏物質,多數在成長至兒童期消失或減弱。
4、嬰幼兒對一些食物的過敏性腹瀉,可以通過仔細地調整添加食物程序,包括不同食物的添加順序、食物的量、制作達到脫敏或耐受的目的。
5、嬰幼兒食物過敏的消化系統表現:
腹瀉:可以是不消化的粘液便,也可有痢疾樣血便、血絲便。
嘔吐、腹脹、嗳氣、腹痛、腹部不適、拒食、時間較長後導致:生長遲緩、貧血、精神不振,甚至衰竭狀態。
6、食物過敏的相關診斷有(從消化道解剖自上之下)。
口腔變態反應綜合征、食管炎(多伴嗜酸細胞增高)、胃炎、胃-小腸-結腸炎、小腸-結腸炎、直腸-結腸炎。可以表現為吞咽困難、胸前區燒灼感。
7、臨床可誤診為:痢疾、細菌性腸炎。或不適當地解釋為消化不良、微量元素缺乏、挑食、咽炎或咽部敏感所致惡心嘔吐。

哪幾種兒童喝牛奶會腹瀉


第一種:乳糖不耐受症的兒童
無論是人乳還是牛乳,所含的碳水化物均為乳糖,其甜度僅約為蔗糖的六分之一。有的小兒由於先天性代謝缺陷,腸道內乳糖酶活力不足,喝了乳制品後因無法把乳糖分解成葡萄糖及半乳糖,以致大量的乳糖進入大腸,大腸中的細菌便把乳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氫氣,因而出現腹脹、放屁、腹絞痛甚至腹瀉等症狀。
第二種:過敏體質嬰幼兒
這類嬰幼兒對牛奶中的蛋白質過敏。由於牛奶中蛋白質含量達3.5%(人乳僅1.1%),這類嬰幼兒本身又對異種蛋白質過敏,在喝了牛奶後容易引起腹瀉、不消化甚至荨麻疹(俗稱“風疹塊”)等過敏反應。這類嬰幼兒並不多見,其發生率大約只有0.1%。
第三種:苯丙酮尿症(pku)患兒
這是一種由於第十二對常染色體基因突變而造成的隱性遺傳性疾病,由於患兒肝髒苯丙氨酸羟化酶缺乏,使苯丙氨酸不能正常代謝生成酪氨酸而在血液中大量蓄積,並同時產生另一些有害的異常產物(如苯乙酸、苯乳酸、苯丙酮酸)從而影響患兒正常的腦發育(6歲以前),產生神經系統損害,造成患兒癡呆。每一百毫升牛奶中含有150毫克的苯丙氨酸(每一百毫升的母乳只含50毫克),因此這類患兒不適合喝牛奶或普通奶粉。在以上三類嬰幼兒中,這類情況是最為特殊的,但相對發病率也較低,我國約為1/16500。
 

小孩經常摳手怎麼辦? 
版權所有 © 大眾科普網(www.g06.net) 免責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