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孩子快5歲了,在家還可以,但到幼兒園就發揮不出來了,連上廁所都不敢去,老師提問題她都會,可就不敢說,很多方面都表現不出來,我試了很多方法都不靈我不知該怎麼辦,請幫幫我. 好多孩子都是這樣,不必著急。可以讓孩子在不發生意外的情況下多嘗試一些。給孩子更多的鼓勵,而不要在孩子做錯事情後總是埋怨或者大聲呵斥。這樣更容易使孩子產生膽怯甚至逆反心理。另外,和幼兒園老師多交流,從老師那裡下手更容易一些,一般來講,孩子都把幼兒園老師的話作為“聖旨”。讓老師多鼓勵她比什麼都管用。做到“先鼓勵優點,再提出缺點及改進措施”孩子更容易接受。你不妨試試。 如果孩於已經膽小,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加以糾正:
(1)要注意改變對孩子的不良教育方式:當孩子在不聽話時及任性時,不能編造謊言、以威脅性的語言嚇唬孩子“再不聽話.叫老虎把你吃掉”。更不能把孩子關在小黑屋子裡,或者在夜晚將孩子推出門外。
(2)科學道理教育:如果孩子聽到雷聲,看到閃電感到緊張、害伯時,父母可以用簡單的語言,向他們講明閃電雷鳴的科學道理,幫助孩子消除對雷電的恐懼感。
(3)榜樣作用:父母應當幫助膽小的孩子樹立榜樣,可以讓孩於看同齡孩子與自己所恐懼的對象相處,如看小朋友與自己害怕的小狗玩。並讓孩子分階段觀察小朋友如何與小狗
接近,再讓孩子站在別人旁邊與小狗戲戲、玩耍,最後讓孩子逐步去接近害怕的小動物。
(4)幫助該子消除恐懼:如果孩子害怕黑暗,不敢一個人關燈睡覺,媽媽可以幫助孩子裝—個燈光柔和的床頭燈或壁燈,讓孩子學會開燈、關燈,自己拿握黑暗與明亮的主動權,井幫助該子消除對黑暗的害怕。 孩子的膽小,其實只是對陌生的客人或環境所產生的回應,雖然膽小不是太大的問題,但孩子過分膽小,也會引起一連串的問題,妨礙孩子正常社會交往的發展。時間長了,膽小的孩子還會表現出內向、沉默、缺乏自信、沒有主見等,在孩子性格形成的關鍵期,爸爸媽媽應該鼓勵孩子跨過膽小這道影響人際交往的障礙,您不妨試試下面的方法: 玩“勇敢者”游戲 玩是孩子的天性,膽小的孩子也愛玩,不過,您應該注意他平時更喜歡玩什麼游戲。許多膽小的孩子更喜歡玩一些沒有傷害性的安靜的游戲,如看書、畫畫、拼圖、搭積木等,比起和小伙伴們一起玩耍,他可能更喜歡一個人玩。 您應該鼓勵他多進行戶外運動,多在戶外和小伙伴們一起玩游戲。對膽小的孩子來說,嘗試玩沙子、抓蟲子、拍皮球等“髒髒”的游戲,在台階上跳上跳下、相互追逐、搶皮球等“危險”的游戲都需要一點勇氣。孩子在戶外活動中難免嗑嗑碰碰,家長不要大驚小怪,這些“勇敢者”的游戲可是幫孩子練膽量的好辦法。 讓孩子開口的技巧 在超市、商場、公園、游樂場等公共場所,讓孩子多開口和陌生人交流也可以幫助孩子克服膽小的心理。不過,爸爸媽媽要耍點小“花招”。例如,陪孩子去商場買玩具時,讓他自己對營業員說:“我想買這個玩具,請問多少錢?”如果孩子不願開口,就不買玩具。 一開始,他不好意思說的話,您就先說一遍,讓孩子學著再說一遍,不管孩子說得好不好,聲音夠不夠大,您都應該鼓勵他。說得多了,孩子就習慣了。在鼓勵孩子開口說話的同時,您也可以教他正確使用禮貌用語,這樣,人們會更喜歡您的孩子。對孩子來說,也增加了開口說話的自信心。 越早自理越不怕生 如果您的孩子很膽小,那麼您應該反省一下,在平時的生活中是不是給了孩子太多的保護?過多的保護和代勞只能束縛住孩子的手腳,時間長了,孩子就變得不愛探索新事物了。 孩子到了2歲以後,您就可以開始培養他的自理能力,從一開始的自己睡覺,到自己上廁所,自己刷牙洗臉,自己穿衣服,自己吃飯,自己收拾玩具等。自理能力強的孩子比那些“父母包辦”的孩子更活躍,更願意探索陌生的人和事。 幫孩子找個外向的小朋友 學齡前的孩子很容易因為愛玩相同的游戲而成為朋友。如果您的孩子內向,膽小,那就告訴他的幼兒園老師,讓老師多安排外向大膽的孩子和他一起玩。有條件的話,您也可以在小區的鄰居中給孩子找個外向的小朋友,讓他們經常在一起玩。膽小的孩子更需要鼓勵 有的孩子大大咧咧,做錯了事就算多說他幾句也沒問題。可批評膽小的孩子時,您就要注意您的措辭。盡量以鼓勵為主,不要在言語上無意中傷害了孩子的自尊心。 平時,不要在別人面前給孩子戴上“這孩子就是膽小”之類的“帽子”,這種定性的話只會起到負面的強化作用。時間長了,孩子會以為他就是膽小的孩子。 讓孩子當“小司令”膽小的孩子在一群孩子中往往不“出挑”,因為不管做什麼事,他都躲在別人的後面。因為膽小,他會失去在人前表現的機會,表現的機會少了,孩子更膽小了。這是一個很打擊孩子自信心的惡性循環。 1您不妨找幾個年齡比孩子小的小孩,讓他們和您的孩子一起玩。您的孩子雖然膽小,但因為比其他孩子年齡大,游戲中他就會處於主動的位置。不管是玩什麼游戲,出什麼主意,他都會自然地成為孩子中的“小司令”。 好多孩子都是這樣,不必著急。可以讓孩子在不發生意外的情況下多嘗試一些。給孩子更多的鼓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