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百科 | 烹飪美食 | 家居裝修 | 購房置業 | 婚嫁 | 家電 | 寵物 | 育兒 | 購物|
您現在的位置: 大眾科普 >> 生活 >> 寶寶吐奶怎麼辦?正文

寶寶吐奶怎麼辦?

 推 薦 文 章
更新時間:2022-05-18
寶寶3個月大,老是吐奶,是怎麼回事?該如何解決?
 
首先要弄清楚寶寶是吐奶、還是溢奶,這兩者的含意不同,原因和處理方法也不一樣。吐奶的量比較多,可發生在喂奶後不久,或半小時以後,吐奶前孩子有張口伸脖、痛苦難受的表情。溢奶則量少,多發生在剛吃完奶時,一般吐出一、兩口即止。

吐奶是嬰兒常見的現象,有兩方面的原因所致:一是全身性或胃腸道疾病時的一個症狀;二是嬰兒胃腸首的解剖生理特點容易發生吐奶。總的來看,由於第二種原因引起的吐奶比較常見。

由口腔吃進去的奶,先經過一條管道叫食管,然後進入胃內。胃有兩個門,一個是與食管相連接的叫贲門,即胃的入口,另一個是與腸道相接的叫幽門,即胃的出口。嬰幼兒食管肌肉的張力較低,容易引起擴張,同時蠕動比較慢,故而食物容易淤積。贲門比較松弛,關閉不緊,易被食物沖開。當胃內食物稍多時,可以沖開贲門而倒流回食管。幽門關閉較緊,容易受食物的刺激而發生痙攣,使出口阻力更大,食物通過緩慢或難以通過,食物則由幽門處反流到贲門處,破門而出。

另外,嬰兒的胃不像大孩子和成人那樣垂向下方,而是呈水平位。這樣可使胃的容量變小,存放食物少,同時也容易返回到贲門處。由於上述種種因素的存在,即使在正常情況下,因進食過多,吃奶後立即平臥,乳汁也容易沖開贲門,經食管返至口腔,造成吐奶。孩子偶爾吐一次奶,精神也很好,不一定是有病。如連續吐幾次,每次喂奶時均吐,應注意孩子是否有發熱,大便情況如何,精神有無改變等等。可能胃腸道本身有問題,也可能其他系統有病變存在,應帶孩子去醫院檢查。

漾奶多半是由於嬰兒在吃奶時吸進了空氣。空氣進入胃後,因氣體較液體輕而位於上方,容易沖開贲門而出,同時也會帶出一些乳汁,這樣就引起漾奶。所以,在喂奶時,要讓孩子的嘴裹住整個奶頭,不要留有空隙,以防空氣乘虛而入。用奶瓶喂時,還應讓奶汁完全充滿奶頭,不要怕奶太沖而只到奶頭的一半,這樣就容易吸進空氣。喂完奶後,最好讓孩子趴在大人肩上,用手輕拍孩子背部,可使吸進去的空氣跑出來。喂完奶後,抱起和放下孩子時動作要輕,活動度要小些。搖晃太厲害,就容易漾奶或吐奶。漾奶時的量一般較少,對孩子生長發育不會有多大影響。隨著月齡的增長,自然就好了。
 
吐奶和溢奶,其實都是指牛奶從寶寶嘴裡面流出來的現象,只是吐奶是胃中食物被強而有力地排空,而且量比較多;溢奶則是指食道或胃之內的容物不由自主地被逆流到口腔外的情況,可能只是小寶寶打了一個嗝,從而致使少量奶液從嘴角溢出而已。

一般來說,輕微吐奶和溢奶,並沒有什麼太大的區別,也不用采取特別的治療方式。有時小寶寶感冒、生病,可能會出現比平時嚴重一點的吐奶情況。不過隨著寶寶的逐漸長大,這種情況將會有明顯地改善。但是,如果寶寶出現了嚴重的噴射性吐奶狀況,嚴重時奶液還會從鼻孔裡流出來,這時,爸爸媽媽就必須特別注意了,應盡快帶寶寶去醫院進行檢查。

常見的吐奶?溢奶原因和改善方法

胃腸道逆流

一般情況下,嬰兒出現吐奶、溢奶狀況的主要原因是小寶寶的胃比較淺,並且食道下三分之一的環狀括約肌尚未發育完全。在喂食後,因為胃部脹大產生壓力,括約肌的收縮強度又不足以阻止胃部食物回流,所以寶寶往往會出現吐奶、溢奶的現象。這種情況多發生於剛出生嬰兒。

改善方法

1幫寶寶拍打嗝。

當寶寶喝完奶後,由於胃裡下部是奶,上部是空氣,所以就會造成胃部壓力,出現溢奶、吐奶現象。因此爸爸媽媽應及時幫寶寶拍打嗝,把氣體排出。只要減少了胃裡的壓力,自然就能夠減輕吐奶、溢奶的情況和次數。如果幫寶寶拍打嗝有困難,那麼爸爸媽媽就應該將寶寶直立抱起,讓寶寶趴在自己的肩上至少30分鐘,然後將枕頭墊高,讓寶寶右側躺下,這樣可以有效地增加胃部排空速度。

2改變奶粉的沖泡方式

在給寶寶平常喝的牛奶中添加谷類食物,或是將牛奶沖得稍微濃稠一些,這樣就不太容易發生逆流現象。不過,太稠的牛奶容易造成腸胃阻塞或導致腹瀉,這也會讓寶寶感到身體不舒服,所以爸爸媽媽也應當加以注意。

3藥物治療

如果有嚴重的吐奶、溢奶現象,則應當請醫生開一些刺激腸胃蠕動的藥物,以改善溢奶情況。不過,通常把藥物治療作為最後的考慮,還是應當以其他的解決方法為主。

幽門狹窄

人的消化道從嘴巴、食道、胃、十二指腸、小腸、大腸到肛門,如果當中有某一段阻塞了,那麼從阻塞的那一段開始,就會慢慢累積食物,累積到一定分量,人體已無法承受,就會吐出來。幽門是指胃與十二指腸相連的部分,是胃下端的口兒,幽門狹窄症就是因為上述的原因而出現的。
 
寶寶吐奶應如何處理,喂奶的媽媽該吃什麼寶寶吐奶,多是由於喂奶不當而出現漾奶,這種現象常常出現在用奶瓶喂奶的孩子身上。所以,用奶瓶喂奶時,家長要注意橡皮奶嘴的眼兒不要扎得過大,防止孩子吸奶過急引起嗆奶。眼兒扎好後,在奶瓶中放入水,試著倒一下,水是一滴一滴往下淌,說明正好,如果奶瓶往下一倒,水是一條直線流下來的,說明奶嘴的眼兒扎大了,大一些的孩子沒事,月份小的孩子吃後就容易嗆奶、漾奶了。還有,喂奶時奶瓶裡的奶水應該充滿奶嘴,不能讓孩子把空氣一起吃進胃裡,那樣也容易漾奶。給孩子喂過奶後最好將孩子抱起,讓孩子趴在你的肩頭,輕輕地給孩子拍拍背,讓孩子打出幾個“飽嗝兒”,過一會兒再放回床上。

如果是用奶瓶喂奶已經注意使用正確的方法了,孩子仍然吐奶,或是母乳喂養的孩子也吐奶,那麼多數是孩子胃腸有寒造成的,這個寒來自於兩個方面:

(1)外界受的寒。如果小寶寶因蓋被和穿衣不合適而凍著了,就會發生吐奶。解決方法有二:一是及時為孩子增添衣服;二是用一片生姜煮水給小寶寶喝,一次幾口,一天多喂幾次。

(2)吃進去的食物寒涼。如果寶寶出生時就吐奶,則說明寶寶在母體內受了寒涼,是母親在懷孕期間吃了太多寒涼食物造成的。這時若是母乳喂養,母親的飲食習慣必須改,停掉所有的寒涼食物,經常看看書後面的《食物屬性一覽表》,吃東西前多看看,千萬不要吃錯了。同時按前面第三章介紹的產後應該吃的食物品種去吃。孩子吐奶頻繁時,母親要看看自己的舌苔,如果舌苔發白,就連喝兩三頓的生姜紅糖水,多吃溫熱屬性的鳝魚、牛肉、蝦,很快寶寶吐奶的次數就會越來越少。

如果寶寶不是出生後就吐奶,而是過了一段時間才出現吐奶的現象,那麼就要從兩方面找原因。一是母親吃的食物中有寒涼的東西了,母親要及時停掉寒涼的食物;二是給寶寶添加的食物中有寒涼的東西,最有可能的是果汁和菜汁。如果沒有添加果汁和菜汁,那就是某種牌子的鮮奶或奶粉寶寶不適應,換一種牌子試試,只有將病因祛除,才能根治吐奶。同時還可用生姜煮水給寶寶喝,既祛寒、暖胃,又止吐奶。

孩子生下來就吐奶,而且很嚴重,甚至有時呈噴射狀,就要去醫院裡好好檢查一下,肥厚性幽門狹窄症、幽門痙攣都會造成孩子吐奶嚴重,大多數的孩子要進行手術治療才能痊愈。
 

1至2小孩如何美白 
版權所有 © 大眾科普網(www.g06.net) 免責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