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嘴裡老感覺有鮮味,並且夜裡做夢還愛做吃飯的夢,吃的東西也是鹹的,這是怎麼回事啊? 口感發鹹,主要為腎陰不足、虛火上浮的表現。多見於慢性咽炎、口腔潰瘍患者,有時也為慢性腎炎、腎功能損傷所致。 口鹹:有些中年人,常感到口中有鹹味,明顯者好象口中含有幾粒鹽一樣。中醫學認為這是腎虛津液上泛所致。調理分以下2種情況:
1.一些中年或老年人常感口有鹹味,有的還可感到輕度耳鳴,口微干而苦;或感到腰酸痛,舌質紅,偏干,可用:黃柏6克,短母10克,牛膝15克,肉桂2克(後下),澤瀉12克。加水煎成300毫升,日分2次服。
2.如感口鹹,腰膝酸軟或記憶力減退;或血壓偏低,耳鳴,舌質淡紅者,可用:熟附子4.5克,肉桂3克(後下),熟地15克,巴戟12克,肉苁蓉15克,石菖蒲10克,牡丹皮8克,澤瀉12克,甘草6克。煎服法同上 是少量出血 從你所述症狀來看,喉嚨裡的血應該是來自鼻腔的出血,結合刷牙的時候有出血症狀(如果牙龈沒有問題的話),建議你及時去血液內科就診,考慮你這種情況可能是由血小板減少引起的出血,建議先做血常規檢查。
個人觀點,僅供參考。 你的口味說出你的病 口苦 臨床觀察口苦多見於肝膽熱證、腸胃熱證等;在現代醫學中則多為急性炎症的表現,而以肝膽疾病為多。這可能是膽汁排洩失常所致 口淡 口淡多見於久病脾胃虛寒患者,外科大手術後病人食欲不振也會覺得口舌淡而無味。 口淡在炎症感染中也常出現,但大多在疾病初起或消退期,前者為邪尚輕淺的表現,後者則屬邪退正虛之象,其意義與口苦顯然不同。腸炎、痢疾等消化系統疾病也常有口淡,辨證多屬腸胃濕濁或挾寒邪,雖屬實證,但要注意不宜用過苦寒涼性藥物。經臨床測定,嚴重的口淡患者,對甜、酸、苦、鹹諸味均不敏感,味覺淡出現普遍升高的現象。 口甜 脾胃實熱、濕熱郁阻、肝脾痰火內蘊的病人口舌可有發甜的感覺,古人稱之為“脾熱口甘”。研究證明,消化系統功能紊亂可致各種酶的分泌異常,唾液中澱粉酶含量增加,刺激舌上味蕾而感覺口甜。糖尿病患者血糖增高,唾液內糖分亦增高,所以也常覺口舌發甜。 口澀 當舌頭味覺細胞苦味感降低,舌觸覺感受異常時,可出現口澀。肝膽郁熱傷陰或脾土衰敗的患者,常有口舌干澀或枯澀無味的感覺。嚴重的神經官能症或通宵不眠之後,唾液腺分泌減少,也可感到口舌枯燥而澀。各種癌症後期多有味覺苦澀,中醫認為是脾腎衰敗,氣血瘀結。 口酸 中醫認為“肝熱則口酸”、“脾胃氣弱,木乘土位而口酸”,所以口酸以脾虛肝火偏旺者居多,常見於胃炎和消化性潰瘍,與胃酸過多有關。有人測定口酸患者的唾液,其中乳酸、磷酸酶、碳酸酐酶含量較正常人增高,ph偏於酸性反應。 口鹹 口鹹以脾虛濕盛,腎虛火旺為多。因中醫認為“鹹為腎味”,臨床上常見於腎陰不足,腎火上浮的神經官能症、慢性咽喉炎急性發作的患者。有時測定口鹹患者的唾液,可見鈉、鉀、鈣、鎂的氯化物含量增多,ph偏於弱鹼性反應。 口辣 口辣是鹹味、熱覺和痛覺的綜合。中醫辨證以腎陰不足、肝火偏旺為多,其次為肺虛痰熱;在高血壓、神經官能症、絕經期綜合征患者中時有所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