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百科 | 烹飪美食 | 家居裝修 | 購房置業 | 婚嫁 | 家電 | 寵物 | 育兒 | 購物|
您現在的位置: 大眾科普 >> 生活 >> 白天如何培養孩子自己小便?正文

白天如何培養孩子自己小便?

 推 薦 文 章
更新時間:2022-05-18
我家孩子快三歲了明年打算去幼兒園,可他白天還不會自己小便,有小便時就喊大人。請問該如何培養他自己獨立解小便呢?我家孩子是男孩。
 
研究發現,許多在18個月以前便開始接受訓練的寶寶,直到4足歲後才學會自己大小便;相反,那些在2足歲開始訓練的,到3足歲時幾乎都能自己上衛生間了。

那麼,年輕父母如何選擇最佳時機呢?首先,要確認孩子已處在所謂的“膀胱准備”階段,也就是說,一次排出的尿量比較多,尿後可保持尿布數小時不濕。另外,以下這些跡象(一般出現在18個月~2歲半的孩子中)也提示孩子已能接受訓練:

已能行走,並樂意坐下(具備坐便器的基礎);

能將自己的褲子拉上和拉下;

能模仿父母的動作;

顯出對控制大小便的興趣,例如會跟隨父母進入衛生間等;

對自己在尿布裡解尿屙屎有所表示;

會將東西放回原處(顯示能教會孩子大小便到應該去的“去處”);

會說“不”,顯現獨立意識。

有下述情況者,訓練不宜開始:孩子生病;發生遷居等重大生活事件。此外,父母也不要迫於外界壓力而強制孩子接受訓練,如果父母對孩子未能擺脫尿布感到焦慮的話,這種情緒也會影響孩子,有時還會引起括約肌功能失調以及便秘而妨礙訓練正常進行。如果孩子不配合,必須要等待數月後才作再一次試驗。

訓練應先從大便開始,可配合使用下列技巧:

將適用於孩子個體的拉屎坐椅(座上開圓孔,下置容器)或便器放在兒童活動地點附近,告訴孩子什麼時候使用它,或當著孩子的面將尿布上的屎抖入便器,以便讓孩子明白它的用途,避免以後屙屎時糞便湧入便器而使孩子產生異樣感覺而不知所措;

開始幾天讓孩子不脫褲子坐在上面,當孩子習慣後,再試著抽去尿布;

根據觀察到的跡象提醒孩子是否有便意,例如孩子臉部顯出怪相或擺出大便的姿勢等;

不要故意將尿濕的尿布讓孩子繼續兜著作為對孩子的懲罰;

待孩子一日內能數次使用便器時才取消尿布;

當孩子對訓練已有准備時,可給孩子穿能自己隨意脫下拉上的褲子;

睡前和醒後應即提醒孩子上廁所;

睡眠時大小便控制的訓練可以晚一年開始,當然也可以同期進行。

在本世紀初,美國人曾對孩子大小便的控制采取放任不管態度,但後來發現這不利於孩子在集體中生活,所以從二三十年代開始,美國人開始注重了這方面的訓練。孩子從不會到學會控制大小便正是他們性格與才能充分發揮、獨立意識逐漸覺醒的階段,他們與父母之間容易發生“控制與被控制的斗爭”,也即父母意願與孩子意願的較量,專家們主張父母應采取“順應孩子的方法”教會他們控制大小便,不要違背孩子的意願,以便讓孩子的心理行為能健康發展。
 

21歲了還長牙!求助~ 
版權所有 © 大眾科普網(www.g06.net) 免責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