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百科 | 烹飪美食 | 家居裝修 | 購房置業 | 婚嫁 | 家電 | 寵物 | 育兒 | 購物|
您現在的位置: 大眾科普 >> 生活 >> 小兒多動怎麼辦正文

小兒多動怎麼辦

 推 薦 文 章
更新時間:2022-05-18
,以致體質偏盛偏衰,動靜變化有所失制。
其髒腑病變多表現為心肝脾腎的功能失常,而以腎陰不足為本,
虛陽浮亢,心肝火盛為標。
常用中成藥有靜聰口服液、小兒智力糖漿和多動寧膠囊等。
以上三藥均以滋補肝腎為主,開竅安神為輔。
同時配以平肝潛陽及化痰之品。前兩藥為口服液,
更適宜年齡較小兒童服用;後者為膠囊,年長兒服用方便。
一般療程為3~6個月。此外,由於空氣污染日趨嚴重,
兒童多動症與血鉛的關系也越來越引起人們的重視,
所以患兒應檢測血微量元素,血鉛超標者應服用驅鉛之品,鋅、鐵、
鈣等微量元素缺乏者,可適當補充之。
 
要即使治療
 
真愛孩子就要付出心血不是簡單的亂聽醫生和所謂專家的話拿孩子做藥的試驗品學習一下相關知識推薦一本不錯的書:父母是孩子最好的醫生?馬悅凌著
 
3招教你認識“多動症、抽動症”
“我家孩子整天手腳動個不停,是出了名的‘調皮搗蛋鬼’,不知道是不是‘多動症、抽動症’?”“活潑、好動是孩子的天性,不好動反而奇怪吧?”……對於家長們的這些疑問,有關專家總結了“三招”,便於家長正確認識和對待孩子多動、抽動,學習困難,沖動任性等問題。
招數一:“多動症”有別於好動、調皮
好動、調皮是孩子的天性,但是,如果孩子軀體活動明顯比同齡兒童多,且自控力差,不能安靜下來,就要警惕您的孩子是否患有“多動症”。
研究發現,“多動症”與孩子頑皮有著四點本質區別:①注意力方面,調皮孩子對感興趣的事物能聚精會神,還討厭別人干擾,而多動症孩子玩什麼都心不在焉和無法有始有終;②自控力方面,調皮孩子在陌生的環境裡和特別要求下能約束自己,可以靜坐,而多動症孩子根本坐不住,靜不下來;③行為活動方面,調皮孩子的好動行為一般有原因、有目的,而多動症孩子的行為多具有沖動性,缺乏目的性;④生理方面,調皮孩子思路敏捷、動作協調、沒有記憶辨認的缺陷,而多動症孩子則有明顯不足。
招數二:“多動症”不一定都多動
有些家長認為“多動症”就是有多動的表現,事實上,在多動症患兒中,有些並沒有活動過多的表現。她們平時並不多動,看上去很文靜,但學習成績總是上不去,是老師眼中的“聰明笨小孩”,突出表現是注意力不集中、容易走神,學習困難,做事拖拉,粗心大意,久而久之,易產生自卑、消極心理,出現厭學、逃學、說謊等行為。為此,有些並不多動的孩子也可能患有“多動症”,這一點應當引起家長注意。
“多動症”實際上是指注意力缺陷多動障礙(adhd),有三大核心症狀,即注意力缺陷(通俗而言是易分心、不專心)、多動及沖動。有的孩子以注意力缺陷為主,有的以多動、沖動為主,更多的則是三者並存。”
招數三:頻繁做鬼臉——當心“抽動症”作怪
有些孩子喜歡不同場合地頻繁眨眼、皺眉、抽動嘴巴、搖頭聳肩扮各種怪相,有時還伴有脖子抽動,家長以為是孩子不學好、染上了壞習慣,而大聲制止或批評警告,甚至棍棒相加,但絲毫沒有改正的跡象。事實上正是這種主觀判斷上的錯誤耽誤了孩子的治療,因為很可能孩子患上了“抽動症”。
多動症、抽動症是一種常見的兒童行為障礙,發病原因是由於兒童大腦單胺類神經遞質失衡所造成的。主要表現為活動過多、自控力較差、注意力不集中、沖動任性;頻繁擠眉、眨眼、搖頭、噘嘴、聳肩、扭頸、有的喉中發“吭吭、喔喔”異響,說髒話等。由於大多數家長缺乏對“多動症、抽動症”的認識,將其與孩子好動、調皮、不學好、染上壞習慣混為一談,采取聽之任之的態度或沒有選對治療方法,致使各種症狀伴隨著孩子成長,導致出現自尊心差,缺乏自信,情緒嚴重不穩、出現抑郁、精神分裂、品行障礙和反社會人格等不良現象。
因此提醒廣大家長,如果您的孩子有以上這些症狀,應及早做檢查或登陸中國多動症、抽動症治療網填寫病歷,將有專家免費為你咨詢。如被確診為“多動症、抽動症”也不用慌張,只要采取正確的治療措施,治療越早,孩子恢復得也越好。
 
多動症(兒童多動綜合症,又稱兒童注意多動障礙或腦輕微損害綜合症)是一種常見的兒童心理疾病。患病率甚高,發病率為3%左右,國內外報導達5%-20%,多見於男孩,約為女孩的4-9倍。這類孩子智力一般正常,但存在與實際年齡不相符合的注意力渙散、活動過多、沖動任性、自控能力差的特征,以致影響學習。還常伴發品行障礙,國外許多追蹤30年的報導,在這類患兒中,成人後有反社會行為,有其他的心理健康問題,如人格障礙、情感性精神病、精神分裂症、酒精中毒、毒瘾等。如不及時治療,將嚴重影響兒童心理健康成長,導致成材率低。而早期治療可明顯改善預後。

多動症的表現
其核心為自控能力差,主要表現有以下四個方面。
活動過多
這類孩子不論在何種場合,都處於不停活動的狀態中,如上課不斷做小動作,敲桌子,搖椅子,啼鉛筆,切橡皮,撕紙頭,拉同學的頭發、衣服等。平時走路急促,愛奔跑,輪流活動時迫不及待,經常無目的地亂闖、亂跑,手腳不停而又不聽勸阻。
由於自控力差,這類孩子常說一些使人惱怒的話,好插嘴和干擾大人的活動,常引起大人的厭煩。
這類孩子膽大不避危險,不計後果,尤其在情緒激動時,可出現不良行為,如說慌、偷竊、斗毆、逃學、玩火等。敢翻牆爬高,喜爭吵打罵,常稱王稱霸。
注意力不易集中
這類孩子的注意力很難集中,或注意力集中時間短暫,不符合實際年齡特點,如上課時,常東張西望,心不在焉,或貌似安靜,實則“走神”、“溜號”,聽而不聞。做作業時,邊做邊玩,隨便塗改,馬馬虎虎,潦潦草草,錯誤不少。不能集中注意力做一件事,做事常有始無終,虎頭蛇尾。沖動任性
這類孩子由於自控力差,沖動任性,不服管束,常惹事生非。當玩得高興時,又咕又叫,又唱又跳,情不自禁,得意忘形;當不順心時,容易激怒,好發脾氣。這種喜怒無常,沖動任性,常使同學和伙伴害怕他,討厭他,對他敬而遠之。因為患兒不易合群,久而久之也可造成其反抗心理,常常發生自傷與傷人的行為。
學習困難
這類孩子由於注意力不集中,上課不注意聽講,對教師布置的作業未聽清楚,以致做作業時,常常發生遺漏、倒置和理解錯誤等情況。
部分孩子讀書時可把“6”讀成“9”,或把“d”讀成“b”,甚至左右不分。寫字時,不是多一橫,就是少一豎,或偏旁反寫。畫圖時,不是比例大小失調,就是位置安排不當,這些也是造成學習困難的原因。
這類孩子考試成績波動較大,到3-4年級時,留級的可能相對較多。但因智能正常,如課後能抓緊復習、輔導,尚可趕上學習進度。

多動症的原因
腦神經遞質數量不足
有人認為,多動症的發生,可能是由於腦神經遞質數量不足,住處不能及時傳遞而造成的一種病態。
腦內神經遞質(如去甲腎上腺素、多巴胺)濃度降低,可降低中樞神經系統的抑制活動,使孩子動作增多。而治療多動症的藥物,其化學結構與去甲腎上腺素相似,服藥後,可通過各種途徑,增加去甲腎上腺素的含量,使患兒動作減少,因此,多動症患兒必須服藥治療。
腦組織器質性損害
大約85%的患兒是由於額葉或尾狀核功能障礙所致,包括:(1)母親孕期疾病:高血壓、腎炎、貧血、低熱、先兆流產、感冒等。(2)分娩過程異常:早產、鉗產、剖腹產、窒息、顱內出血等。(3)生後1-2年內,中樞神經系統有感染及外傷的患兒,發生多動症的機會較多。
遺傳因素
大約40%的多動症患兒的父母,其同胞和其他親屬,在其童年也患此病,單卵孿生兒中多動症的發病率較雙卵孿生兒明顯增高,多動症同胞比半同胞(同母異父、異母同父)的患病率高,而且也高於一般孩子,上述幾點均提示遺傳因素與多動症關系密切。
其他因素
近年,許多獨生子女家長“望子成龍”心切,由於教育方法不當及早期智力開發過量,使外界環境的壓力遠遠超過了孩子力所能及的程度,是當前造成兒童多動症(注意力渙散、多動)的原因之一。另外,吃了食物中的人工染料,攝入含鉛量過度的飲食(不一定達到鉛中毒)也會導致多動。
此外,國內資料表明,在多動症患兒的不良家庭教育方式中,家長中所謂的“嚴格管教者”占61.7%,放任不管者占3.5%,過分溺愛者占7.05%。國外亦有學者認為,暴力式的管教,會使患兒症狀發展,並增加新的症狀,如口吃、擠眉、眨眼。而對患兒漠不關心、放任自流和過於溺愛等,常可能促使症狀出現,或使已有的症狀加重。

怎樣確定孩子是否患多動症
根據國際診斷標准,這類兒童必須有注意渙散、沖動任性和活動過多三個特征。
注意渙散
至少具備下列之中的3項:
1.做事情往往有始無終。
2.上課常常不聽講。
3.注間容易隨境轉移。
4.很難集中思想做功課和從事其他需要長時間集中注意的事情。
5.很難堅持做某一種游戲或玩耍。
沖動任性
1.往往想到什麼就做什麼。
2.過於頻繁地從一種活動轉移到另一種活動。
3.不能有條不紊地做事情。
4.需要他人予以督促照料。
5.常在教室裡突然大聲叫喊。
6.在游戲或集體活動中不能耐心地等待輪換。
活動過多
至少具備下列之中的2項:
1.坐立不安。
2.經常奔跑。
3.難於呆在教室座位上。
4.躺在床上還常常扭動翻身。
5.終日忙忙碌碌,沒完沒了。
6.7歲以前開始出現多動現象。
7.至少持續6個月以上。
在應用上述診斷標准時,應注意以下兩點。
第一,在允許活動的場合,如下課時、放學後,不管孩子的活動多麼厲害,也無診斷意義。只有在不該活動的場合,如上課時、做作業時,而他仍約束不住,始終動個不停,才有診斷意義。
第二,如只有活動過度,而無注意力渙散,不能診斷為多動症。相反,若注意力渙散明顯,而無活動過度,才應考慮有多動症的可能,因為有的兒童屬所謂“不伴多動的多動症”。在美國,從1979年起,根據多動症最為常見和突出的症狀是注意力集中困難,已把“多動症”改稱為“注意缺陷症”並分為“注意缺陷伴多動”及“注意缺陷不伴多動”兩種,後者也就是“不伴多動的多動症”。
多動症患兒與頑皮兒童間的區別
注意力方面的區別
患多動症兒童在任何場合,都不能較長時間集中注意力,即使是看“小人書”、“動畫片”時,也不能專心致志;但頑皮兒童卻不同,在看“小人書”、“動畫片”時,能全神貫注,還討厭其他孩子的干擾。
行動目的性方面的區別
頑皮兒童的行動常有一定的目的性,並有計劃及安排。而多動症患兒卻無此特點,他們的行動較沖動,且雜亂,有始無終。
自控能力方面的區別
頑皮兒童在嚴肅的陌生的環境中,有自控能力,能安分守己,不再胡吵亂鬧;多動症患兒卻無此能力,常被指責為“不識相”。
此外,近年來隨著多動症知識的普及,一些幼兒園老師,已能發現某些多動症兒童(7歲以下)的早期症狀。如不守紀律、不睡午覺等,催促家長及早診治,頑皮兒童雖活動亦多,但約束自己方面較多動症患兒好得多。

怎樣治療兒童多動症
以往認為,多動症是一種兒童自限性疾病,隨年齡增長,可自然消失。現經學者們長期追蹤觀察發現:(1)僅部分多動症患兒可自愈多數患兒的症狀可延續至成年。(2)治與不治,早治與晚治,在療效和預後上,可有顯著的差異。因此,目前一致的看法是:多動症應及早治療,綜合治療。
家長和老師應統一以下幾點認識:
第一,兒童多動症是病態,不應歧視,不應打罵,以免加重孩子的精神創傷。
第二,對兒童多動症必須進行藥物治療,但藥物不能代替教育,藥物可為教育提供良好的條件,並應正確理解藥物的作用與副作用。
第三,要取得良好的療效,必須四方面(患兒、家長、教師、醫師)的互相配合。
藥物治療
目前國內外用於治療兒童多動綜合症的主要藥物為西藥中的興奮劑(如利他林)。目前大多數專家認為,利他林治療兒童多動症非常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我姐姐的孩子5歲了,特別挑食,現在身體瘦瘦的,應該補點什麼好呢? 
版權所有 © 大眾科普網(www.g06.net) 免責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