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百科 | 烹飪美食 | 家居裝修 | 購房置業 | 婚嫁 | 家電 | 寵物 | 育兒 | 購物|
您現在的位置: 大眾科普 >> 生活 >> 小兒多動怎麼辦正文

小兒多動怎麼辦

 推 薦 文 章
更新時間:2022-05-18
過度、注意力不集中、沖動、行為障礙及學習困難等症狀外,還常常出現頭痛、胃痛、下腹絞痛、腹瀉、尿頻(甚至遺尿)、嘔吐等症狀。從西醫角度上講,這些症狀的出現,是由於患兒把學習和生活中的緊張刺激所引起的焦慮情緒轉移到身體上而引起的一些器官的功能紊亂。從祖國醫學角度上說,則是髒腑功能不足的必然結果。脾虛,清陽不升,氣血生化不足,中焦運化失司,則可見頭痛、胃痛、下腹絞痛、嘔吐、腹瀉等症;腎精虧損、腎氣不足,膀胱氣化失司,則可見遺尿、尿頻等症。

獨生子女容易患多動症嗎?
過去曾經認為,由於家長過度溺愛、嬌慣,有可能導致多動症等行為異常增多,但據包頭地區城鄉兒童多動症調查研究表明,獨生子女反而較非獨生子女患病率低。由於城市兒童早期入托兒所或幼兒園,接受社會化的體驗,充分彌補了獨生子女在家庭中孤獨、嬌慣的不足,所以到學齡期多動症的患病率並不高於非獨生子女。

淘氣的孩子一定是多動症嗎?
對於愛蹦愛跳愛跑、且不愛順從家長的孩子,人們習慣地稱之為“淘氣”。由於淘氣的孩子活潑、喜動,有些家長便懷疑得了多動症,其實這是一種誤解。
實際上,淘氣與醫學上所說的兒童多動症是兩種不同的概念。前者是指正常兒童的頑皮現象,後者則屬異常的行為障礙。從醫學角度看,兒童的生理特點是:身體和心理發育都很迅速,但還不成熟,所以他們幼稚、天真活潑、精力充沛,似乎有使不完的精力,對外界的一切事物他們倍感新鮮,總想親自摸一摸,動一動,“實踐”一番,又因兒童的神經系統功能以皮質下中樞活動占優勢,大腦的抑制能力不如成人,所以他們表現活躍,卻不穩定,易激惹,不聽話,也不像成人那樣坐得住,因此孩子貪玩、喜動、淘氣是符合兒童生理、心理發展特點的正常現象。如果比較小的孩子整天孤僻、少動,象個“小大人”,反而可能是不太正常的現象了。

多動症的發病與種族、城鄉區域有關嗎?
根據包頭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對包頭地區城鄉32所小學147424人的調查研究結果表明,兒童多動症的發病與民族種族間無相關性,因為混居生活的少數民族,如蒙、漢、回、滿等族的學齡兒童,其社會環境、接受教育的方式基本相同,民族間兒童多動症的患病率相近。該調查還表明,農村患病率明顯高於城市,主要是由於社會環境因素影響的結果。而據萬國斌等對湖南省城鄉6911名7~16歲兒童多動症流行病學調查的結果,農村多動症患病率重型者為1.3%,輕型者為1.77%,城市多動症患病率重型者為0.69%,輕型者為2.54%,農村重型多動症的比例較高,而城市輕型病例偏多。

多動症與少年違法犯罪之間有何關系?
劉志海通過對1292名違法犯罪少年的調查,發現其中有978名在學齡期曾被診斷為兒童多動症,患病率為75.53%,從而提示患兒童多動症後易發生心理變態、品行障礙,甚至違法犯罪。由於多動症尚未被多數人真正了解和重視,所以在學校,這些患兒常被看作是思想品德差,屢教不改的最壞學生,老師經常批評斥責或處以種種懲罰;回到家,父母常“恨鐵不成鋼”,丟了家長面子或不可救藥而往往施以粗暴的、簡單的教育方式。在同學、親友及鄰裡中,這些頑皮孩子也常受到諷刺譏笑或歧視疏遠。因此,他們的自尊心受到嚴重挫傷,成了精神上的棄兒,於是就會出現孤獨、悲觀、厭世等情緒障礙,甚至產生憤怒、敵視、反抗等嚴重對立情緒,從而出現自暴自棄、自我形象丑化以及索性破罐子破摔等心理變態。他們常以逃學或離家出走等方式力圖擺脫“逆境”,對抗現實,到另外一種環境,另外一群伙伴中去尋找知音或同情、溫暖和歡樂,同“小哥們”抱作一團,吸煙酗酒,打架斗毆,無視社會公德,擾亂社會治安兒童多動症是一種疾病,有的人誤以為兒童動作多是一種活潑的表現,其實這種理解實在是有些幼稚,現在孩子們出現多動症是很常見的,是一種不自主的顫動現象,這一點對孩子影響很大。

首先要明白,孩子亂動必然精力不集中,這常常會引起一些不必要的麻煩,比如:拿東西心不在焉,經常被灼傷。還有就是兒童多動症對孩子的身心發展有著不利的影響,孩子以為自己不正常,而家長又不在意或者根本沒有留意到甚至誤以為是孩子在胡鬧,這樣兒童就以為這是一種正常行為,但是隨著時間發展,會漸漸引發各種不適的症狀,導致孩子有心理問題,久而久之就會越脫越嚴重,可能等到家長發現時候已經來不及改正了多動症確實是一種病.但幼兒園老師不是醫生,不能因為小孩淘氣就認定.你可以帶孩子到醫院檢查.多動症是一種病,小孩子中也有一些得了多動症的
但是要注意的是,要讓醫生用科學的方式檢測出來的才能說是多動症.光靠老是說淘氣就判斷是多動症那是不科學的.
孩子淘氣點有什麼不好.
這位媽媽您可以加入這個育兒網站的qq群28019774裡面都是些有經驗的媽媽在,大家一起交流能學到不少東西呢.我也是在搜狗裡面看到的.小兒多動症這確實是一種病,小孩子淘氣不代表就是有多動症,這個病不能一件兩件事就能說是多動症的,一定要經過醫生嚴格的檢查及測試才能下判斷,那個幼兒園老師憑什麼就說你的小孩是多動症,她又不是醫生,小孩子淘氣是很正常的事,不淘氣又說有自閉了.我找一些關於這個病的資料,你可以從中看看有沒有這些症狀,不放心就到正規醫院檢查.


許多孩子愛活動,家長就懷疑自己的孩子得了多動症,那麼什麼樣的孩子才能診斷多動症呢?兒童多動症又稱腦功能輕微失調,是一種較常見的兒童行為異常問題。據國外報道,其患病率為5%~10%,男孩多於女孩。

兒童多動症的主要特征:

(1)活動過多,缺乏自我控制能力。

(2)異乎尋常的注意力不集中、不穩定。無抵御環境干擾的意志力量。

(3)情緒不穩,多沖動行為,做事不考慮後果,任性而行。

(4)行為不良,好打架斗毆,愛發脾氣,橫行霸道,不服管教。

(5)學習困難,成績低劣。智力發育雖基本正常,但學不進去,有厭學情緒。

兒童多動症患兒在嬰幼兒期就有異常表現,如易興奮、喂養較困難,不易養成大小便定時的習慣。以後活動增多,動作不協調,尤其是精細動作差,注意力不持久,行為無目的,情緒易沖動並缺乏控制能力。入學後由於注意力不集中,話多,小動作多,常常違反課堂紀律,學習成績一般。多數患兒到青春期其症狀明顯減輕,少數患兒在成年後還留有性格上的缺陷。過去由於對此病缺乏認識,常把這類有嚴重行為障礙的兒童視為調皮搗蛋、桀骜不馴,一味批評懲罰,不但收不到預期效果,反而造成家長與子女之間、教師與學生之間的心理對抗。

兒童多動症的病因迄今無定論。一般認為環境因素如產前、產時和產後的輕微腦損傷為最主要的原因;也有人認為與遺傳、腦外傷、神經代謝異常、中毒等因素有關;還有人認為與教育方式不當、精神緊張及不良的家庭社會環境影響有一定關系。

做過鉛的檢查嗎?

如果不是鉛中毒

那就有可能是孩子本來就好動

不要輕易下結論

給小孩均衡飲食,確保各方面營養都能補充到。
另外,小孩要是多動,一方面早上的早飯蛋白質量一定要足,另一方面,一天的鈣補充量一定要到量。為人父母,可真不容易啊,得給孩子操多少心啊!

1、你不能根據幼兒園老師的話就給孩子貼標簽,同時,你應該跟老師談談孩子的具體表現是什麼,是如何給老師這一印象的。同時要委婉的跟老師表示出不要讓老師把這樣的自己的判斷說給孩子班級上的其它同學聽。
2、淘氣不是病,是孩子聰明好動的表現。淘氣的孩子比老氣橫秋的小老頭好多了,他正是因為總是在發現這個世界的不同而好奇而東摸西動的。
3、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觀察孩子的多動是否是各個行動有否明確目的。因為孩子在幼兒階段太有好奇心了尤其是聰明的男孩。
4、到網上查閱“多動症”的相關知識。對照自己的孩子行為進行比照,而且需要熟悉孩子的多人進行初步評測。此症表象有更多其它更重要的表現形勢的,單憑多動絕對不可以作出判斷的。還如果多人的判斷讓你感覺不妙,那就哄著孩子以去看“感冒”的名義到正規醫院看一下。
5、如果感覺不是,則只是孩子注意力集中的問題。此時可以參照網上的一些訓練方法,按照年齡階段應該注意力集中的時間,訓練孩子。
 
多動症的表現為如下```
活動過多
注意力不易集中
沖動任性
學習困難
因此````上課注意力不集中也應該屬於多動症``
治療兒童多動症
以往認為,多動症是一種兒童自限性疾病,隨年齡增長,可自然消失。現經學者們長期追蹤觀察發現:(1)僅部分多動症患兒可自愈多數患兒的症狀可延續至成年。(2)治與不治,早治與晚治,在療效和預後上,可有顯著的差異。因此,目前一致的看法是:多動症應及早治療,綜合治療。
家長和老師應統一以下幾點認識:
第一,兒童多動症是病態,不應歧視,不應打罵,以免加重孩子的精神創傷。
第二,對兒童多動症必須進行藥物治療,但藥物不能代替教育,藥物可為教育提供良好的條件,並應正確理解藥物的作用與副作用。
第三,要取得良好的療效,必須四方面(患兒、家長、教師、醫師)的互相配合。
藥物治療
目前大多數專家認為,利他林治療兒童多動症非常有效,可使注意力集中,養活活動過多的症狀,從而達到改善行為的目的。患兒隨著行為的改善,學習成績也會有所提高,隨著情緒的穩定,與同學之間的沖突也會減少。因此,該藥也間接地促進了兒童的心理發育。不過,利他林唯一的缺點是,它無法根除這種疾病,只能長期服用。
利他林每片10mg,每晨1片,餐後服用,如服用一段時間後,效果不顯,可酌情增量,藥物有效劑量,因人而異家長應經常與老師聯系,密切觀察反應,摸索其有效量,如出現食欲減退、頭昏、失眠等情況,家長不必驚慌,可稍減量,2-3周後,患兒即可適應,反應消失。為避免產生耐藥性,在周日、假日及不學習時,可以不服藥,寒暑假也可停藥,但如假日須要學習及做作業,可在學習前半小時服用利他林。利他林一次服藥作用時間只能維持4-6小時,因此,必須堅持長期服藥才有效果,隨意停藥,症狀又復出現。根據個人不同情況,可服用1-5年,但隨年齡增長,情況好轉,藥量可逐漸減少,直至停藥。
教育方法
服藥同時家長要重視教育工作,要學習了解有關兒童多動症的知識。不要責備、怪罪、歧視、打罵孩子,要耐心教育,抓緊輔導。教育多動症的患兒時,要注意以下幾點:
1.要求必須切合實際。首先,家長應該了解多動症的特點,對於多動兒童的要求,切莫像對待正常孩子那樣嚴格。只要求他們的多動行為能控制在一個不肽過分的范圍內,就可以了。提要求不應過於苛求。
2.把過多的精力引導起來。對於這類活動力過多的兒童要進行正面的引導,使他們的過多的精力能發揮出來。家長和老師要組織他們多參加多種體育活動,如跑步、打球、爬山、跳遠等,如有條件,應安排他們做一些室外內活動,使他們過多的精力能釋放出來。但是,在安排他們進行活動時,應注意安全,避免危險。
3.加強集中注意力的培養。對於這類兒童應逐步培養其靜坐集中注意力的習慣。可以從看圖書、聽故事做起,逐漸延長其集中注意力的時間。也可把他們安排在教室的第一排座位上,以便在上課時能隨時得到老師的監督和指導。如果兒童在集中注意力方面有所進步,應及時表揚、鼓勵,以利於強化。
4.培養有規律的生活習慣。對這類兒童應從小培養其有規律的生活習慣。要按時飲食起居,有充足的睡眠時間。不應遷就兒童的興趣而讓他們看電影、電視至深夜,以致影響睡眠。
5.培養他們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對於這類兒童,應耐心地反復地進行教育和幫助,培養他們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消除他們所存在的緊張心理,幫助他們提高自控能力。父母應和醫生經常保持聯系,幫助醫生了解教育孩子的情況,征求醫生關於治療上的指導性意見,有條件時,應爭取醫生、家長、教師三方面的合作,共同搞好教育。
如果藥物治療和教育措施配合得當,在部分患兒可在短期內變得安靜,注意力集中,即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我姐姐的孩子5歲了,特別挑食,現在身體瘦瘦的,應該補點什麼好呢? 
版權所有 © 大眾科普網(www.g06.net) 免責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