術病人。用法:糾正貧血並恢復貯存鐵的總劑量計算公式:鐵量(mg)=[15-病人的血紅蛋白(g/dl)]×體重(kg)×3。靜脈給藥前應作敏感試驗。右旋糖酐鐵:100mg,1次/d,深部肌肉注射(首劑50mg,觀察有無過敏反應)。或右旋糖酐鐵:500mg,1次/d,不稀釋5分鐘內靜脈注入;或計算靜脈注射單劑鐵用量一次輸入,應用生理鹽水按1:20稀釋後靜滴,開始時每分鐘20滴,觀察5分鐘無副作用後,滴速增至每分鐘40~60滴。靜脈給藥反應較大,臨床已很少采用。 一般來說,凡容易在胃腸道中轉變為離子狀態的鐵易於吸收,二價鐵比三價鐵易於吸收,而植酸鹽和磷酸鹽可降低鐵的吸收,抗壞血酸和肉類可以增加鐵的吸收。鐵的良好來源為動物的肝髒、蛋黃、豆類、瘦肉及某些蔬菜。*(切忌有高血壓者應少食用動物肝髒和蛋黃等) 還有就是用鐵鍋做飯並不能補鐵。缺鐵性貧血的人應該少喝牛奶,牛奶會阻礙鐵的吸收;多吃些含維生素c的東西。 當血液中的紅細胞數或血液中紅蛋白的含量低於正常水平時,為貧血。正常人血液中 的紅細胞數,男性為400萬~500萬/立方毫米,女性為350萬~450萬/ 立方毫米;正常人血液中血紅蛋白的濃度,男性為12~15克/100毫升,女性 為10.5~13.5克/100毫升。貧血是一種常見的綜合征。有多種因素可以導致貧血, 但歸納起來,貧血的原因可分為三個方面,一是造血的原料不足,二是人體的造血機 能降低(即骨髓的造血機能降低),三是紅細胞受過過多的破壞或損失。貧血可分為 多種類型,如缺鐵性貧血、巨幼細胞性貧血、再生障礙性貧血、溶血性貧血等。 缺鐵性貧血是指體內可用來制造血紅蛋白的貯存鐵已被用盡,紅細胞生成障礙所致的貧血,特點是骨髓、肝、脾及其他組織中缺乏可染色鐵, 血清鐵蛋白濃度降低,血清鐵濃度和血清轉鐵蛋白飽和度亦均降低。表現為小細胞低色素性貧血。 [編輯本段]五、病因 缺鐵性貧血可發生於下列幾種情況; 一、鐵的需要量增加而攝入不足: 在生長快速的嬰幼兒、兒童、月經過多、妊娠期或哺乳期的婦女,鐵的需要量增多,如果飲食中缺少則易致鐵性貧血。 二、鐵的吸收不良: 因鐵的吸收障礙而發生缺鐵性貧血者比較少見。 三、失血: 失血,尤其是慢性失血,是缺鐵性貧血最多見、最重要的原因。消化道出血如潰瘍病、癌、鉤蟲病、食道靜脈曲張出血、痔出血、服用水楊酸 鹽後發生胃窦炎以及其他可引起慢性出血的疾病,婦女月經過多和溶血性貧血伴含鐵血黃素尿或血紅蛋白尿等均可引起缺鐵性貧血。 缺鐵性貧血的發生是一個較長時間內逐漸形成的。鐵耗竭期,貯存鐵耗盡,血清鐵蛋白減低,此時並無貧血,若缺鐵進一步加重。貯存鐵耗盡 ,血清鐵蛋白和血清鐵下降,總鐵結合力增高,出現缺鐵性貧血。 症狀 本病臨床表現有①原發病的臨床表現;②貧血本身引起的症狀;③由於含鐵酶活力降低致使組織與器官內呼吸障礙而引起的症狀。 一、上皮組織損害引起的症狀:細胞內含鐵酶減少,是上皮變化的主要原因。 (1)口角炎與舌炎:約10-70%患者有口角炎、舌面光滑與舌乳頭萎縮,尤其老年人明顯。 (2)食道蹼。 (3)萎縮性胃炎與胃酸缺乏。 (4)皮膚與指甲變化:皮膚干燥、角化和萎縮、毛發易折與脫落;指甲不光整、扁平甲,反甲和灰甲。 二、神經系統方面症狀: 約15-30%患者表現神經痛(以頭痛為主),感覺異常,嚴重者可有顱內壓增高和視乳頭水腫。5-50%患者有精神、行為方面的異常,例如注 意力不集中,易激動、精神遲滯和異食癖。原因是缺鐵不僅影響腦組織的氧化代謝與神經傳導,也能導致與行為有關的線粒體單胺酸氧化酶的 活性降低。 三、脾腫大:其原因與紅細胞壽命縮短有關。 [編輯本段]六、檢查 一、血象: 早期或輕度缺鐵可以沒有貧血或僅極輕度貧血。晚期或嚴重缺鐵有典型的小細胞低色素型貧血。紅細胞壓積和血紅蛋白濃度降低的程度通過紅 細胞計數減少的程度。 二、骨髓象: 骨髓增生活躍,粒紅比例降低,紅細胞系統增生明顯活躍。中幼紅細胞比例增多,體積比一般的中幼紅細胞略小,邊緣不整齊,胞漿少,染色 偏蘭,核固縮似晚幼紅細胞,表明胞漿發育落後於核,粒系細胞和巨核細胞數量和形態均正常。 三、骨髓鐵染色。 四、血清鐵蛋白。 五、血清鐵。 [編輯本段]七、治療 治療缺鐵性貧血的原則是:①病因治療:盡可能除去引起缺鐵和貧血的原因;②補充足夠量的鐵以供機體合成血紅蛋白,補充體內鐵的貯存量 至正常水平。 一、病因治療: 病因治療對糾正貧血的效果,速度及防止其復發均有重要意義。 二、鐵劑治療: (一)口服鐵劑:最常用的制劑為硫酸亞鐵,富馬酸鐵(富血酸)。服藥時忌茶,以免鐵被鞣酸沉澱而不能被吸收。 鐵之緣片采用多種傳統配方制造,對人體胃腸道沒有刺激作用,建議服用。 (二)注射鐵劑:一般盡量用口服藥治療,僅在下列情況下才應用注射鐵劑:①腸道對鐵的吸收不良,例如胃切除或胃腸吻合術後、慢性腹瀉 、脂肪痢等;②胃腸道疾病可由於口服鐵劑後症狀加重,例如消化性潰瘍,潰瘍性結腸炎、節段性結腸炎、胃切除後胃腸功能紊亂及妊娠時持 續嘔吐等;③口服鐵劑雖經減量而仍有嚴重胃腸道反應。 常用的鐵注射劑有右旋糖酐鐵及山梨醇枸橼酸鐵。 (三)輔助治療:加強營養,增加含鐵豐富的食品。 貧血一般表現為面色萎黃、指甲蒼白、氣短、乏力、心悸、頭發枯黃、頭暈目眩、月經量少色淡等。貧血者日常飲食中應注意多吃富含高蛋白 、維生素b和維生素c的食品及含鐵豐富的飲食。有益的水果有蘋果、大棗、荔枝、香蕉等。此外還應多食用黑木耳、香菇、黑豆、芝麻等食品 ,益於補養生血。 (四)中藥治療:用含有明礬(硫酸亞鐵)的中藥制劑是最對症的,如益中生血片等。 缺鐵性貧血是體內貯存鐵缺乏,影響血紅素合成引起的貧血,系鐵缺乏症的晚期表現。本症是貧血中最常見的類型,普遍存在於世界各地,發生於各年齡組,尤多見於育齡婦女及嬰兒。鉤蟲病流行地區特別多見,程度也較重。其診斷標准為:①貧血為小細胞低色素性,紅細胞平均血紅蛋白濃度(mchc)小於32%,紅細胞平均體積(mcv)小於80fl(um3),紅細胞平均血紅蛋白(mch)小於27皮克(pg)。②有明確的缺鐵病因,如鐵供給不足、吸收障礙、需要增多或慢性失血等。③血清(漿)鐵小於10.7微摩爾/升(umol/l)。④總鐵結合力大於62.7微摩爾/升(umol/l),運鐵蛋白飽和度小於15%有參考意義,小於10%有確切意義。⑤骨髓細胞外鐵明顯減少或消失(0-十),鐵粒幼紅細胞小於15%。⑥紅細胞游離原卟啉大於500微克/升(ug/l)。⑦血清鐵蛋白小於16微克/升(ug/l)。⑧鐵劑治療有效,用鐵劑治療6周後,血紅蛋白上升10克/升(10g/l)以上。符合上述①和②一⑧中至少兩條者,可診斷為缺鐵性貧血。 神奇湯歌治療缺鐵性貧血的解析 缺鐵性貧血大多是可以預防的,在易發生這類貧血的人群中應重視開展衛生宣教和采取預防措施,例如:①改進嬰兒的哺乳方法,及時增加適當的輔助食品;②積極貫徹計劃生育、防止生育過多過密;③在妊娠後期和哺乳期間可每日口服硫酸亞鐵0.2或0.3g;④在鉤蟲病流行地區進行大規模的寄生蟲病防治工作;⑤及時處理慢性出血灶。 缺鐵性貧血是指當體內貯存的鐵不能滿足正常紅細胞生成的需要而致的貧血。是臨床上最常見的貧血,尤其多見於生育年齡的婦女和嬰幼兒。臨床症狀包括貧血的症狀(如頭暈、乏力、活動後心悸、氣短及耳鳴、納差等),缺鐵的症狀(如兒童發育遲緩、注意力不集中、學習成績下降及異嗜癖等)及造成缺鐵的基礎疾病的症狀。 我們都知道鐵汁能補血。其緣由因為人血中有鐵銹,鐵汁入腹,與腹中氧氣化合,即成鐵銹。以補血中鐵汁之缺乏。四物湯中地黃性涼、多液色黑,又含有鐵質,即能大滋真陰,有善引浮越之相火下行,亦清上焦躁熱,則心君常得陰精之奉,生血之功以益哉。當歸色紅似血,其汁稠粘有似血,且有腥氣。《本經》為煮汁飲之尤良,是為取與血相類之汁液,以補血分之不足也。川芎氣香,能升清;味辛,能降濁。故上至頭目,下至血海,調暢血氣,雖非生血之品,以生血輔佐品也。芍藥味酸兼苦,酸能斂肝火,苦瀉心熱,實能調養木火之髒,使不至相助熾盛,且其汁漿稠粘,乃是滋陰之品,滋陰即能養血。當歸、川芎溫;地黃、芍藥涼。溫涼相調,性如和平。地黃、芍藥養血分,當歸、川芎理氣分,氣血雙理,使人無病。 [編輯本段]中醫辨證食療方 一歲以下的嬰兒,血色素在11克以下算貧血;一歲以上的幼兒,血色素在11.5克以下的算貧血。但是嬰兒在6-10個月之間會經歷一段血色素下降的不穩定期,如果孩子沒有出現精神萎靡、食欲降低、睡眠不安、臉色指甲蒼白等症狀,就不一定判斷為貧血。
是否缺鐵性貧血,也需要抽取靜脈血檢驗血中鐵的含量。
確診缺鐵性貧血,一歲以上的孩子,崔大夫建議多吃綠色蔬菜。母乳喂養的嬰兒,則應由母親補充鐵劑。不要盲目迷信含有強化鐵的奶粉或者米粉,因為大多數食物中的鐵黏著性極強,不被人體吸收。母乳中的鐵雖然少,但是足夠嬰兒的需要,並且它是活性鐵,吸收率極高。母乳中鐵的吸收率(50-75%)大大高於含強化鐵的奶粉(僅為4%),而且牛奶會讓孩子體內的鐵通過糞便流失,也就是說,吃母乳的孩子一般不會貧血,吃奶粉反而很有可能缺鐵。至於蛋黃補鐵,那是紙上談兵(paperiron),根本不吸收。
不要盲目給孩子吃鐵劑,因為它刺激腸胃。吃了鐵劑的嬰兒,原本可以吃下120毫升母乳的,現在只能吃下50毫升了,得不償失。 飲食原則是:1.供給含鐵豐富的食物,2.供給高蛋白飲食,促進鐵的吸收和合成血紅蛋白,3.供給含維生素c高的食物,使三價鐵還原為易吸收的二價鐵,4.糾正不良的飲食習慣,克服長期偏食素食等不良習慣。 在配餐時在每日充足熱量的基礎上精心選擇富含鐵的食物,如:肝、腰、腎、紅色瘦肉、魚禽動物血、蛋奶、硬果、干果(葡萄十、杏干、干棗)、香菇、木耳、蘑菇、海帶及豆制品綠葉蔬菜等。鐵的吸收利用率較高的食物有瘦肉、魚禽、血、內髒,含血紅素鐵。吸收率為10%--20%。其它含非血紅素鐵的食物有乳蛋、谷類、硬果、干果的蔬菜(其中蛋黃為3%,小麥為5%)吸收利用率較低,在10%以下。同時要避免使用干擾降低吸收率的含草酸、植酸、鞣酸高的食物,如菠菜、苋菜、空心菜等。注意配備含維生素c高的蔬菜如西紅柿、柿椒、苦瓜、油菜、小白菜等。蛋白質的攝入量要高,每日每公斤體重1.5克,用以合成血紅蛋白。烹調用具宜用鐵制的鍋。在食用補鐵飲食時不要飲茶,以免影響鐵的吸收。合理安排餐次和內容,食欲差、胃納少的病人可少量多餐進食。
食譜舉例: 早餐:紅糖小米粥(或牛奶),鹹面包、五香茶蛋、水果1個; 午餐:紅燒魚、香菇炒油菜、雞血豆腐湯、米飯、桔子1個;加餐:紅棗銀耳羹; 晚餐:水餃(豬肉小白菜餡)、鹵豬肝、嗆莴筍胡蘿卜、水果1個。 更多有關信息 http://www.wnsoo.com/query/health?cx=014123705994152246507%3anicrox1iyqe&cof=forid%3a11&ie=utf-8&q=%e7%bc%ba%e9%93%81%e6%80%a7%e8%b4%ab%e8%a1%80&sa=search#1221
缺鐵性貧血的食療法 要預防嬰幼兒的缺鐵性貧血,必須選擇富含鐵的食物,同時還要考慮到鐵的吸收和利用問題、如服硫酸亞鐵、葡萄糖酸亞鐵,加取維生素c,可促進鐵的吸收。一般動物性食品鐵的吸收率較高,達10-20%左右,而植物性食品鐵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