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寶寶一歲三個多月了,自從長牙齒以來總是那麼的容易發燒感冒,只要知道她不想吃粥還咳嗽我們就知道她肯定又有哪裡不舒服了,一量體溫,就是發燒咯,好象每天見她都好好的突然就這樣子了真的不知道怎麼來預防這些感冒發燒這些事,真的讓人著急呀請問誰可以告訴我怎麼來做預防呢 當寶寶出現咳嗽、流鼻涕、發燒等症狀時,真是讓爸媽心疼又焦急。然而究竟是普通感冒還是流行性感冒呢?感冒期間又該如何照顧、如何喂食,才能快點讓寶寶恢復健康呢?父母如何做才能盡可能避免感冒呢?
“流行性感冒”與“普通感冒”以及“過敏”的差別
相較於一般感冒,感染流行性感冒時,一般是全身性的症狀來得快又急且較嚴重,如高燒伴隨著寒顫、頭痛、肌肉酸痛、關節痛,而且因為流感病毒易於突變的關系,多數人沒有免疫能力,所以容易造成全家大小接二連三地生病。
可能不太好判斷寶寶得的是普通感冒,還是流感,或者是過敏。如果你的寶寶感冒了,他可能會流清鼻涕,而且在接下來的1周左右,鼻涕可能會變粘稠,變成灰色、黃色或綠色。寶寶還可能會咳嗽或發低燒。
如果你的寶寶發燒了,在燒退時,要注意觀察。如果他跟平常一樣玩和吃東西,或者幾乎跟平常一樣,只是吃的稍微少一些、行動慢一點,那麼他可能只是感冒了。如果寶寶退燒後還是病怏怏的,那他就可能得了比普通感冒更嚴重的病。另外,流感或其他疾病有可能是突然發作,更可能伴有腹瀉或嘔吐。還有,如果你的寶寶發燒之前,先出現鼻子不通氣或咳嗽,那麼他很有可能是得了感冒。
眼睛發癢、流眼淚、流鼻涕、總打噴嚏和持續幾周或幾個月的皮膚瘙癢都是過敏的典型症狀。另外,過敏時,你的寶寶流的鼻涕一直會是清鼻涕,當孩子感冒時,鼻涕往往會變粘稠,顏色發黃或發綠。過敏不會引起發燒,並且好發於春季、夏季和初秋。
如果流感正流行時你的寶寶出現以下症狀,那麼他很可能是得流感了。這些症狀包括:突然發燒,一般是38.3℃以上;出現疲勞和寒戰(打冷顫);然後出現一些呼吸系統的症狀,例如流鼻涕、干咳。如果鼻塞或咳嗽在發燒之前早就出現了,那麼寶寶很可能只是普通感冒。
另外,寶寶還可能出現情緒煩躁、嗓子疼、咽喉腫脹等。流感還可以導致肚子疼、腹瀉和嘔吐。
密切注意觀察寶寶,嚴重時需立即就醫
*發燒超過3天,或體溫突然升高超過39℃。
*寶寶的活力和食量突然改變,無精打采,昏昏沉沉。
*咳嗽帶有痰音,鼻涕變濃稠。
*耳朵痛、拍打耳朵或頭部的寶寶,可能並發中耳炎。
*黃綠色濃稠鼻涕,持續5天以上,可能並發鼻窦炎。
*感冒症狀超過2周。
一般來說,家長不是醫護人員,所以只能叮囑從大方向來觀察。若精神活力與食欲俱佳,在家自行照顧即可;反之,是要帶寶寶去給小兒科醫師仔細檢查一下。
若發生持續性症狀,包括寒顫、高燒、異常出汗、耳朵疼痛、嚴重頭痛、呼吸困難、喘鳴、肌肉疼痛、惡心、嘔吐、嗜睡、活力不佳等情況,則必須立即就醫。
即便是看病回家後,爸爸、媽媽也要密切留意寶寶的狀態,如有新的症狀應隨時與醫生聯系,以待明確診斷。
如何照顧感冒寶寶?
寶寶患了感冒後,突出表現常為發熱,加上感冒需要經歷一個疾病的自然過程(發熱通常2—5天不等),所以除了配合醫生的治療外,合理的家庭護理,不僅能幫助寶寶盡快病愈,也有助於縮短疾病的自然過程。
1、注意休息
寶寶年齡越小,越需休息及護理,待症狀消失後再恢復活動,以免因病灶未能清除而復發。有發熱的寶寶,最好臥床休息,以減少其中樞神經系統的刺激。
2、全理飲食
感冒發熱的寶寶很容易出現食欲減低、惡心、嘔吐、腹痛和腹瀉等表現,飲食護理非常重要,總體原則是選擇易消化的食物、少食多餐。如果強求寶寶進食,將導致寶寶胃腸負擔重,對身體和疾病恢復均有害。每次吃的食物量可少些,吃的次數可多些,多給寶寶喝一些水果汁,如新鮮橙汁等。發熱消退和消化能力較好的寶寶飲食可稠一些。隨著寶寶病情的好轉,一般1周左右可逐漸恢復到平日飲食。
3、環境適宜
保持寶寶的房間空氣流通。對發熱的寶寶,新鮮的空氣有助皮膚有效出汗而降低體溫。應避免直接對著寶寶吹風,而導致寶寶皮膚血管收縮,加重病情。
為寶寶安排一個良好的休息環境,室內保持安靜,不大聲說話,盡可能增加寶寶的睡眠時間,以減少能量的消耗。可以讓寶寶躺在床上,給寶寶輕聲講故事或聽音樂,幫助寶寶放松,會起到促進疾病康復的效果。
4、有效出汗
鼓勵寶寶多飲水。水可以增加機體細胞代謝,促進體內毒素排出,同時可以有效出汗,有利於降低體溫。
寶寶的衣服年口被褥不要過多過厚,應穿寬松衣褲,以利有效出汗和散熱。千萬不能給發熱寶寶穿過多衣服和蓋過厚被褥,否則容易導致高熱不退,甚至誘發高熱驚厥[寶寶服用退熱藥後,會大量出汗,衣被汗濕後應及時更換,以免受涼而加重病情。
5、物理降溫
寶寶發熱應首選物理降溫,尤其是小嬰兒發熱。在物理降溫無效時,再適當小量使用退熱藥進行藥物降溫。物理降溫方法有:局部散熱降溫、洗溫水澡或溫水擦浴、冷鹽水灌腸等,其中以局部散熱降溫法最簡單易行,適合家庭常用。
如何預防寶寶感冒?
一常態防護——日常時間內
1均衡營養,提高免疫力
寶寶的免疫功能還不完善,為此就要通過對寶寶營養的補充來提高免疫力。所以,嬰兒出生後要爭取母乳喂養至6個月以後,補充配方奶粉的同時合理地添加輔食。輔食上要保證寶寶飲食營養的均衡全面:讓寶寶在日常飲食中均衡攝取富含蛋白質、糖分、脂肪和礦物質等營養素的食物(如,蛋類、奶類、瘦肉和豆制品等),有助於增強體魄。另外,要讓寶寶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挑食、偏食容易造成營養不均衡,導致身體抗病力減弱,容易受病毒的入侵。
2全家勤洗手、少碰觸眼鼻
感冒病毒可能會經由口腔粘膜、手的傳染,也可能潛伏在空氣中,所以應該經常洗手,用消毒液或肥皂洗手持續15~20秒可殺死病毒。另外,要避免觸摸眼、鼻的動作,不讓病毒有機可乘。
3加強體格鍛煉
增強機體抵抗力。經常參加戶外活動,多曬太陽,室內空氣要新鮮、流通。
4接種疫苗
6個月以上的寶寶可通過接種專用的流感疫苗來增強對病毒的免疫力。
5注意天氣驟變
天氣變化時要為孩子適時增減衣服,孩子著衣不可捂得太多也不可穿得太少,以不出汗為宜。
二加強防護——“危險”時間內
在感冒高發時段或寶寶生活圈內出現患者時,家長要提高警惕,全面防護感冒病毒侵襲孩子。
1服用維生素c
維生素能促進體內重要代謝,特別是維生素a和維生素c能增強皮膚和黏膜的功能,提高免疫力,對預防感冒必不可少,所以讓寶寶多吃胡蘿卜、南瓜和西紅柿等紅黃色食物及水果,可以防治感冒,或者服用寶寶專用維生素滴劑,以增強免疫力。
2少吃鹽多喝水
給寶寶准備的飲食要清淡,食物過鹹會使唾液分泌及口腔內的溶菌酶減少,另外還會增加寶寶腎髒負荷,降低人體免疫力,感冒病毒容易入侵呼吸道而誘發感冒。天氣干燥,每天給寶寶多喝水(特別是天氣寒冷時,可以給寶寶喝冷開水)或一定量的果汁,有利除燥,保護黏膜的功能,促進病毒的排除,預防感冒。
3少去公共場所
流行感冒期間,盡量不帶孩子到人口密集的公共場所去,不要讓孩子接觸已患病的兒童和成人。
4居家隔離
家裡有了感冒的病人,一定要與寶寶隔離開來,單獨使用碗筷、單獨消毒,特別不能面對面坐著,也不可同床睡覺。
5提前屏護
寶寶有不舒服,即使症狀不太明顯,最好也要居家隔離,取消外出游玩或探親訪友的計劃,讓寶寶安靜地多休息,多喝溫水排毒。
6保持空氣流通
充分留意居家環境的溫度、濕度和通風透氣,減少病毒污染。定時開窗通風(每天不少於2次,每次不少於20分鐘),保持室內空氣新鮮流通,但避免對流風直吹寶寶。室溫過高會令身體對寒冷的抵抗力減弱,容易增加寶寶患感冒的機會,因此必須注意室內溫度和濕度的調整,保持室溫的相對恆定。(xueqiong)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