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百科 | 烹飪美食 | 家居裝修 | 購房置業 | 婚嫁 | 家電 | 寵物 | 育兒 | 購物|
您現在的位置: 大眾科普 >> 生活 >> 一歲寶寶拉肚子怎麼辦?正文

一歲寶寶拉肚子怎麼辦?

 推 薦 文 章
更新時間:2022-05-18
次就見效了!2天後就全好了。

注意:如果你們也是奶粉喂養,先把奶沖稀少吃點試試,一定要稀一半的,一勺半勺不管用!米油可以灌到奶瓶裡喂,但同時奶量一定也要減下來。因為孩子生病時和大人一樣,也是沒有胃口的,也一樣吃的少,還要吃好消化的。還有孩子不哭不鬧的時候千萬不要喂。孩子生病的時候不能換奶粉。

一歲多點的時候拉肚子,我們沒看醫生,自己調理好了:
只吃了媽咪愛,共吃了3天,就好了。當然,同時飯量和奶量也減了一半。
注意:媽咪愛要用40度以下的水沖服。拉肚子期間給孩子吃面食好消化的,稀飯,饅頭,餅干,面條等,不能吃米飯,白天不喝奶粉。每天給孩子喝600-800的水。

上面是我自己的經驗。建議您,換中醫治療,你說的灌腸我聽起來有點可怕哦,孩子這麼小就。
 
我兒子半歲的時候拉肚子,拉了1個月才好,我們換了好幾家醫院,化驗結果是消化不良,吃什麼藥都不管用。最後我把所有藥都停掉,用食療治好了:
把奶沖的稀了一半以上,量也少了一半,然後喝米油,米粥熬得稠一點,取上層米油;
吃蒸蘋果泥,切成小薄片,蒸透以後用小擀杖搗成泥糊。這2種食療我們吃了一次就見效了!2天後就全好了。注意:如果你們也是奶粉喂養,先把奶沖稀少吃點試試,一定要稀一半的,一勺半勺不管用!米油可以灌到奶瓶裡喂,但同時奶量一定也要減下來。因為孩子生病時和大人一樣,也是沒有胃口的,也一樣吃的少,還要吃好消化的。還有孩子不哭不鬧的時候千萬不要喂。孩子生病的時候不能換奶粉。一歲多點的時候拉肚子,我們沒看醫生,自己調理好了:
只吃了媽咪愛,共吃了3天,就好了。當然,同時飯量和奶量也減了一半。
注意:媽咪愛要用40度以下的水沖服。拉肚子期間給孩子吃面食好消化的,稀飯,饅頭,餅干,面條等,不能吃米飯,白天不喝奶粉。每天給孩子喝600-800的水。上面是我自己的經驗。建議您,換中醫治療,你說的灌腸我聽起來有點可怕哦,孩子這麼小就。
 
純母乳喂養的嬰兒,大便呈黃色或金黃色,稠度均勻如膏狀或糊狀,偶爾稀薄而微呈綠色,有酸味但不臭,每天排便二至四次。
人工喂養兒,大便色淡黃或呈土灰色,質較干硬,條狀,常帶奶瓣,有明顯臭味,大便每天1~2次。

如果平時每天僅有1~2次大便,突然增至5~6次大便,則應考慮是否患病。如果平時大便次數較多,但小兒一般情況良好,體重不減輕,不能認為有病。

在腹瀉期間,服用媽咪愛或合生元兒童益生菌沖劑也可縮短腹瀉病程。
媽咪愛與合生元都是有益菌,是調理胃腸道系統的,拉稀的調到不稀,便秘的調到不干。媽咪愛價格適中,合生元價格偏貴。

食物止瀉

以下幾種食物不僅能提供嬰兒必須的營養,而且還有一定的止瀉作用。
1、焦米湯:將米粉或奶膏研磨成粉,炒至焦黃,再加水和適量的糖,煮沸成稀糊狀即可。焦米湯易於消化,它的碳化結構還有較好的吸附止瀉作用,是嬰兒腹瀉的首選食品。
2、胡蘿卜湯:胡蘿卜是鹼性食物,所含果膠能使大便成形,吸附腸道致病細菌和毒素,是良好的止瀉制菌食物。胡蘿卜湯制作方法如下,將胡蘿卜洗淨,切開去莖,切成小塊,加水煮爛,再用紗布過濾去渣,然後加水成湯(按500克胡蘿卜加1000毫升水的比例),最後加糖煮沸即可。每天2~3次,每次100~150毫升,腹瀉好轉後停用。
3、蘋果泥:蘋果也是鹼性食物,含有果膠和鞣酸,有吸附、收斂、止瀉的作用。取一個新鮮、質地酥軟的蘋果切成兩半,用調匙刮成泥狀即可。
 
朋友你的寶寶是得了秋季腹瀉~,你不用害怕,看看下面我為你找的文章我想你就會明白的~~~~
祝寶寶早日健康

小兒腹瀉是僅次於呼吸道感染的第二位常見病、多發病。夏秋換季時節,天氣時暖時熱,腹瀉的小兒就會多起來,且以2歲內的嬰幼兒多見。孩子腹瀉的原因以感染最為常見。另外,小兒胃腸功能不完善,對母乳或某些食物過敏,也會引起腹瀉。對於小兒腹瀉,我們如何才能預防及護理呢?為此,記者采訪了北京兒童醫院內科主任醫師董麗娟。
防治嬰兒腹瀉的幾種方法
母乳喂養可防腹瀉
尤以出生後最初數月內應以母乳喂養。因母乳最適合嬰兒的營養需要和消化能力。母乳中含有多種小兒所需的多種消化酶和抗體,各種營養成分都非常適合兒童的消化和吸收,可中和大腸桿菌腸毒素,有預防感染埃希氏大腸桿菌的作用,比牛乳及母乳代用品優越得多。除患結核、心腎及其他慢性疾病外,均應提倡母乳喂養。應注意正確的喂養方法,做到定時哺乳,避免在夏季及小兒有病時斷奶。母乳喂養可預防小兒腹瀉。
用碗勺代替奶瓶
奶瓶特別是橡膠奶頭容易污染,不易清洗消毒,很容易污染,導致小兒腹瀉。改用碗勺,污染的機會比奶瓶要少。
及時補液防脫水
小兒腹瀉大多起病很急,頻繁腹瀉會使體內的水分和營養素迅速丟失,造成急性脫水。在家中,家長可在500毫升開水(或米湯)中,加入20克白糖(兩平匙)和1.75克食鹽(半啤酒瓶蓋),做成口服補液。由於腹瀉的孩子對液體的需求量比平時增加,所以在一開始時就要鼓勵孩子多飲。小於2歲的孩子每次腹瀉後可補充口服液50至100毫升,每天的攝入量不少於500毫升;大於2歲者,盡量多飲,每天攝入量不少於1000毫升甚至更多,以預防脫水。若孩子已出現脫水症狀,應立即去醫院就診,在途中應不斷補充口服液體。
按時添加輔食
小兒生長發育迅速,不論母乳或人工喂養兒均應按時添加輔食,以滿足營養需要。添加輔助食品時,品種不宜過多,變換不宜過頻,要在嬰兒逐漸適應新的食品後,才漸次增加其他食品。具體而言,添加輔食時,要注意嬰兒的消化能力,每次只能增加一種,從少至多,逐漸增加。一般在出生後半個月開始添加維生素c及d,2至3個月加菜湯、奶糕或米糊,4至6個月添加蛋黃、肉末及碎菜等。
注意飲食質量
母乳不足或缺母乳采取混合喂養及人工喂養時,應注意飲食調配,不宜過多或過早喂給米糊或粥食等食品,以免發生碳水化合物消化不良及影響小兒生長發育,初出生至3個月內嬰兒母乳不足,可吃牛奶或豆漿補充,無論用牛乳或代乳品均需要適當稀釋,以利於消化和吸收;食欲不振時,不宜強制進食。
增強體質
平時應加強戶外活動,提高對自然環境的適應能力,注意小兒體格鍛煉,增強體質,提高機體抵抗力,避免感染各種疾病。
避免不良刺激
小兒日常生活中應防止過度疲勞、驚嚇或精神過度緊張。這些都有可能導致小兒腹瀉。
請勿濫用抗生素
實際上小兒腹瀉約一半以上為病毒所致,或者由於飲食不當引起。對這些原因引起的腹瀉,抗菌藥物不但無效,反而會殺死腸道中的正常菌群,引起菌群紊亂,加重腹瀉。
不必禁食,多補水分
有些家長一看見孩子腹瀉就認為“多吃多拉,不吃不拉”,便自作聰明地對孩子禁食,這無異於火上澆油,會加重體內脫水程度。因此,腹瀉時不必禁食,應多補充水分,特別是營養豐富的流質或半流質飲食,如米粥、面條、牛奶、肉湯之類。
胡蘿卜泥能治腹瀉
嬰兒腹瀉時,若能在藥物治療的同時,飲食上給予胡蘿卜泥分次服食,有助於病情康復。取新鮮胡蘿卜適量,洗淨切碎,加水煮爛,然後取出胡蘿卜搗成糊狀即成(煮胡蘿卜的水留作備用)。食用時,每100毫升煮胡蘿卜的水中,加入5至10克(約一小匙)胡蘿卜泥。進食量主要根據嬰兒的食欲,可按平時的食量喂給。一般來說,嬰兒喂食胡蘿卜泥2至3天,大便即可成形。
對腹瀉小兒的護理要點

記錄患兒大便、小便和嘔吐的次數、量和性質。就診時帶上大便采樣,以便醫生檢驗、診治。
腹瀉患兒往往易脫水,加之飲食控制,易畏寒,若出現四肢厥冷,體溫不升,可用熱水袋保暖。使用熱水袋要注意不要燙傷患兒。
腹瀉患兒大便次數增多,應勤換尿布。每次大便後用溫水揩洗臀部(女孩子應自前向後沖洗),然後用軟布吸干。可塗以鞣酸軟膏,或復方硫酸銅鋅軟膏、防止產生紅臀。
腹瀉患兒由於使用較長時間的抗菌素,可使口腔霉菌生長而發生鵝口瘡,因此要多喂開水以清潔口腔。有嘔吐時可用棉花蘸溫開水清擦口腔。已發生鵝口瘡可在患處塗以1%龍膽紫藥水。
重型腹瀉,或輕型腹瀉但遷延不愈,患兒逐漸消瘦,全身症狀加重者,應及時到醫院就診。
腹瀉未愈,又發生肺炎或尿路感染等並發症,也應及時就診。
衛生及護理

嬰幼兒的衣著,應隨氣溫的升降而增減,避免過熱,夜晚睡覺要避免腹部受涼。夏季應多喂水,避免飲食過量或食有用脂肪多的食物。經常進行溫水浴。
加強體弱嬰幼兒護理:營養不良、佝偻病及病後體弱小兒應加強護理,注意飲食衛生,避免各種感染。對輕型腹瀉應及時治療,以免拖延成為重型腹瀉。
避免交叉感染:感染性腹瀉易引起流行,對新生兒,托幼機構及醫院應注意消毒隔離。發現腹瀉患兒和帶菌者要隔離治療,糞便應做消毒處理。
合理應用抗生素:避免長期濫用方譜抗生素,以免腸道菌群失調,招致耐藥菌繁殖引起腸炎。
如果一天拉的次數少於4次,可以只吃媽咪愛,放入40度以下的奶中,一次一代,24小時吃一次,也可以是一次半代,12小時一次,但是剩下的半代要扔掉,因為裡邊是益生菌,開代後時間長就失效了.如果一天多於4次要在吃媽咪愛的基礎上加入斯密達,也是加入奶中,不影響藥效的,為了防止孩子喝不完奶影響藥效,可以先把藥放入少量奶中給寶寶吃,吃完後再喝沒放藥的奶.另外最好能做個大便化驗看看是不是細菌感染,如果是的話還要吃消炎藥,要注意拉的次數,拉多了要及時給寶寶補液防止脫水。
 
可以吃點利貝樂兒童益生菌,美國專利產品。利貝樂兒童益生菌能活著到達小腸,並且抑制有害菌在腸內的繁殖,促進腸道運動,從而提高腸道機能,改善排便狀況。
 
口服正氣液就好
 
導致腹瀉的原因有很多,寶寶受到病毒、細菌或寄生蟲感染時,大便就會變稀,食物、抗生素等也能引起寶寶腹瀉。一旦寶寶發生腹瀉,父母應先找出腹瀉的原因。如果時伴嘔吐、發熱等症狀,引起腹瀉的原因可能是感染,換奶的時候也很容易發生腹瀉的情況,如果是母乳喂養,就有可能是寶媽食用的某種食物所導致。

教寶媽一種治腹瀉的米湯:用炒菜的鍋,普通的大米,先把鍋燒熱,沒有水汽了,就放入米,不停地翻炒,等米變成焦黃色就可以了,但是不能糊,米炒好後,等涼了之後,加小許水,煮幾分鐘,米煮開花就可以了。每次喂一兩勺給寶寶喝,不用喝的太多,這樣就有助療功效。
寶媽要注意不能用生米煮,因生米煮的湯是涼性的,不但對治療腹瀉沒什麼用處,有時候可能會加重病情。
 
腹瀉是小兒的常發病,飲食不節,喂養不當,加上小兒脾胃功能虛弱很容易導致腹瀉的。治療上要積極補液營養支持治療,防止脫水和電解質紊亂。止瀉對症治療。 


 
小兒腹瀉是由飲食不當或腸道內、外感染所引起的一種消化道功能紊亂綜合症,多發生在2歲以下嬰兒。較輕的症狀多為每日大便次數在10次以下,糞便呈黃綠色,帶粘液且呈蛋花湯樣,並伴有輕微腹脹,腸鳴音亢進;較重時多表現為腹瀉頻繁,每日排便數十次,呈水樣、量多,有酸臭味,伴有溢乳或嘔吐。嚴重者吐咖啡色物,伴有發熱、煩躁、嗜睡、萎靡,甚至昏迷、驚厥等;如果腹瀉時間較長,每日的大便次數較多,部分患者還可出現脫水、酸中毒、電解質紊亂等較為嚴重的並發症。
引起小兒腹瀉的原因主要有:
一是飲食不潔:如吃了不干淨的食物或腐敗變質食物而發生腹瀉,這是人們常說的“小兒腸炎”或細菌性痢疾。而相當一部分孩子,尤其是嬰幼兒則是由於飲食不當所造成的,俗稱“消化不良”。
二是輪狀病毒感染:主要在秋冬季高發,發病者多見於3歲以下尤其是1歲半以內的小兒。由於小兒胃腸功能較弱,胃液及消化液相對較少,胃腸道的抵抗力差,很容易感染此病毒,發病後症狀又較重,所以稱為“小兒秋季腹瀉”。小兒秋季腹瀉以全球性、季節性、流行性和自限性為特征。一

 << 上一页  [11] [12] [13] [14] 下一页

孕婦防輻射服到底有用嗎?哪個牌子的好?
版權所有 © 大眾科普網(www.g06.net) 免責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