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買個測耳溫的體溫儀。看到美的有一款叫ts21的,不知到性能怎麼樣。測量精度如何?和歐姆龍的差別有多大? 最先進的測溫法:耳溫測量法 這種革命性的測量方式不僅在歐美醫學界被廣泛采用,更已逐漸深入家庭。因為它的快速、溫和、准確、安全,讓寶寶不再抗拒量體溫,甚至十分合作,深受小兒科醫生、護士的信賴,更是家長為孩子量體溫的必備工具。 耳溫准確嗎? 人體的溫度有一個主要控制中心,那是位於下丘腦、中腦、延腦及脊髓中樞體溫控制中心,而耳朵的鼓膜與下丘腦靠近並由同一血管供應血液,所以耳溫能最快反映體溫控制中心的溫度變化,准確顯示身體的核心溫度,比腋溫、口溫或肛溫更為准確。早在四十年代起,西方醫學界即開始發表耳溫測量法的研究報告 耳溫測量法的優點 准確。與身體的核心溫度十分接近,而且能最快反映體溫的變化。 快速。 適用任何年經甚至新生兒,因為它非常安全,沒有危險,不會引起痛楚。 操作簡單,任何場合都能用,無論站、坐、臥、趴等姿勢。 不受耳垢影響 耳溫幾度才算正常 (人體正常溫度會因年齡不同而有差異,本圖表為參考數據) 年齡組別正常耳溫(攝氏度) 0-2歲36.4-38.0 3-10歲36.1-37.8 11-65歲35.9-37.6 65歲以上35.8-37.5
媽媽保健 發燒是什麼?體溫幾度以上才算發燒? 簡單來說,發燒是身體內免疫反應的過程,當身體受到病源感染時,會引起體內的細胞產生抗體予以抵抗,而抗體隨著血液循環在體溫控制中樞引起體溫上升。換言之,發燒不是病,而是身體防衛系統開始啟動,發出警告,提醒我們身體已經受到感染。通常體溫高於38℃時,我們便認為發燒。
發燒會不會燒壞腦子? 只有當體溫超過40℃以上時,因體內蛋白質會發生變化,而細胞內各種素功能也因此減低,進而妨礙人體的許多重要生理功能,此時才會對人體(尤其腦部)造成傷害。因此輕微發燒(38.5℃以下)並不需驚慌失措,但如體溫持續上升,便應立即請醫生診治。
寶寶發燒是不是要立即看醫生?不然要如何處理? 1.體溫38.5℃以上或有抽筋等現象才必須盡快到醫院治療。與其匆忙奔波讓寶寶更不舒服,或增加在醫院感染其它疾病的機會,不如在家中自己照顧。按照本手冊提供的方法適當處理,可以使寶寶舒服一點,如果體溫還是無法下降,就應該去尋求醫生的幫肋。
寶寶發燒時可不可以洗澡?可不可以外出? 很多人認為孩子發燒了就要將他包得密不透風,其實是不對的,發燒時應該讓寶寶通風,寶寶也不要穿太多或穿不透氣的衣服,洗溫水浴能幫肋退燒,每次泡浴10-15分鐘,其實數可按溫度上升的頻率決定,一般約4-6小時一次,這個辦法可使皮膚表面的血管擴張,發揮較佳的散熱效果。盡量不要讓發燒的孩子到公共場所,以免感染其它疾病。
寶寶發燒時,該不該急著退燒? 在此要再度強調,發燒不是病,而是許多病的征兆。退燒並不代表已經好了,有時候強制退燒反而會掉以輕心,以為病好了,一旦藥效過後,病還沒好還是會再發燒。所以最重要的是找出病源,對症下藥,病好了燒就自然退了。吃退燒藥的目的只是要讓寶寶舒服一點,並無法急速降溫。
發燒時該多欠量一次體溫? 每4小時測量一次體溫最適當,並記錄測量結果及其他症狀,以便於需要送醫院時提供參考。若半夜寶寶睡得很熟,沒有必要吵醒他只為了量體溫,可使用日本森下仁丹耳溫計,只要一秒鐘就能測得體溫,又不會吵醒寶寶。
耳溫准確嗎?為什麼有時候兩個耳朵分別測量,體溫會相差很多? 根據西方醫學界研究報告證實耳溫相當接近身體的核心溫度。因為耳鼓最接近體溫控中心所在的“下丘腦”而耳鼓與下丘腦由同一血管供應血液,所以耳溫最接近人體的真正體溫,如果體溫有變化耳溫會立即反映出來。至於兩耳的溫度,只要在沒有嚴重發炎的情況下應該差不多,0.5℃以內都能接受,如果差異過大可能有幾個原因 1操作方式不正確,使用時要將外耳向後上方拉,讓耳道形成一道線。 2耳套破裂或不干淨。 3外耳道感染導致鼓膜紅腫,溫度會偏高。 4一側耳朵受壓。
在家使用體溫計量的體溫,為什麼和醫院量的不一樣? 人的體溫並不是一個固定不變的數值,一天之內的體溫可能有數十次的變化,即使發燒時亦是如此。在家量和醫院量數值的差異,可能是因為使用的測量方法不同,或孩子的體溫依時間不同而發生的高低變化造成的。
耳溫和其它部位量的體溫為何不同? 人體各部位的溫度因位置不同,接受體溫中樞所傳導熱度的時間也有差別。此外,其安因素也會影響測量值。測量口溫時,如果之前食用冷、熱食物,或張口呼吸,會影響測量值;而腋溫只能測得皮膚表面的溫度並無法得知核心溫度。
仁丹耳溫計一秒體溫計安全嗎? 一秒體溫計已經通過日本醫療用具嚴格的檢驗,並具有醫療用具承認番號,不但安全有保障,而且不會讓寶寶感到抗拒。操作非常簡單方便,只要將測溫頭伸入耳道內,就能則出准確體溫,絕對不會傷及耳朵,也不會感到不舒服,即使睡覺時測溫,寶寶不會有感覺。其操作原理就如照相機一樣,按下測溫按鈕時,相機快門便會打,並接收耳鼓及其周圍組織內發出的紅外線熱量,再輕微電腦晶片計算出體溫,顯示出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