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百科 | 烹飪美食 | 家居裝修 | 購房置業 | 婚嫁 | 家電 | 寵物 | 育兒 | 購物|
您現在的位置: 大眾科普 >> 生活 >> 為了寶寶我便秘正文

為了寶寶我便秘

 推 薦 文 章
更新時間:2022-05-18
可能是為了寶寶的事情有點上火現在總是便秘,感覺好難受,我不敢吃藥我還想給寶寶喂奶!有沒有健康安全的食品能調節一下這個?
 
其實減肥方法是因人而異的,每個人的體質都不同,所以適合自己的方法也不一樣,別人的意見只能是一個參考。我和我的朋友都用經典燃脂,一個月下來我減了十六斤,她減了十二斤左右。所以說,你如果想用的話,就去試試,祝你減肥成功!,欣賞自己,忘了告訴你,我就是通過這個博客推薦才買的,你自己去了解下吧

http://jianfeifengxiong.blog.hexun.com/47592300_d.html

 
便秘的預防和治療 

1.膳食纖維:這是近來在好萊塢盛行的一種排毒美容的方法。據紐約一本時尚雜志透露,在舉世矚目的76屆奧斯卡頒獎典禮前的紅地毯入場式中,最佳女主角查理斯·賽隆,最佳女配角芮妮·齊薇格、安吉麗娜·朱莉、妮可·基德曼等都是膳食纖維的受益者。那麼何為膳食纖維呢? 

每天早餐可以吃全麥黑面包(含有粗纖維)和牛奶,還可以配合一根香蕉,但香蕉不要空腹吃哦!午餐多以綠色蔬菜、蘑菇類、纖維類食物為主,如:韭菜、芹菜等,主食盡量吃沒有精制過的全谷類食品。晚餐建議少吃肉類,多吃青菜。這樣我們的身體才能保持酸鹼平衡,不但清理了腸壁垃圾,而且還有利於減肥哦! 

2.充足水分:充足的水分攝取可以軟化糞便,在空調房久坐的學習族尤其要注意。早上起床空腹喝一杯蜂蜜水,然後在一天余下的時間裡,只要有空就不要忘“水的伺候”。想有好皮膚,就從飲水開始吧! 

3.定時排便:每天養成定時到廁所“蹲一蹲”的習慣,最好是早上一起床就去。即便當時沒有便意也去試一試,當然不用強逼自己哦! 

4.適度運動:跑跑步、跳跳繩、青蛙跳、蹲馬步(同時提肛)、仰臥起坐、輪流抬腿(此法還能瘦腿)等運動都還不錯。 

5.揉揉肚子:放松心情,平躺在床上。如果圖省事就用手掌在肚臍周圍稍微用力,從右至左,畫圈按摩20分鐘。如果要想加上穴位按摩,則按壓肚臍下方一指半,在身體正中線上的氣海穴,在肚臍左右二指寬,同肚臍平行的天樞穴。 

有的朋友每天早上都有晨便,但便體顏色是淺淺的、不成形,這是缺乏纖維物質的一個信號哦!還有的朋友便體顏色較深,建議你多吃些鹼性物質,比如:水果、蔬菜、粗糧等。 

希望有便秘困擾的朋友盡量做到以上幾點,堅持一個月,情況會有所改善的,而且膚色的光澤度,明暗度都會有不同程度的提升呢!記住,24小時內有1至2次的正常排便,每次時間不超過5分鐘,才不是便秘哦! 

小貼士: 

水果類:蘋果、香蕉、葡萄、草莓、猕猴桃等,盡量以水果代替果汁。 

蜂蜜:早上空腹一杯蜂蜜水,可以潤滑腸道,刺激排便。 

纖維類:韭菜、芹菜、紫菜、紅薯等,在切菜時不要切得過短,吃的時候要細嚼慢咽。 

酸奶:酸奶中的乳酸菌能有效地中和有毒物質,減少腸道對毒素的吸收。 

魔芋:含水量相當豐富的食品。 

燕麥片:含豐富的水溶性纖維,加在牛奶或豆漿裡,來上一杯,既美味又有效。 

海帶、玉米、螺旋藻對預防便秘也有幫助。
 
是不是因為你弄的奶粉太稠了
寶寶可能上火了
你可以用小米粥加白糖喂寶寶試一試哦
 
在日常生活中注意:
1、飲食中必須有適量的纖維素。
2、每天要吃一定量的蔬菜與水果,早晚空腹吃蘋果一個,或每餐前吃香蕉1-3個。
3、主食不要過於精細,要適當吃些粗糧。
4、晨起空腹飲一杯淡鹽水或蜂蜜水,配合腹部按摩或轉腰,讓水在腸胃振動,加強通便作用。全天都應多飲涼開水以助潤腸通便。
5、進行適當的體力活動,加強體育鍛煉,比如仰臥屈腿,深蹲起立,騎自行車等都能加強腹部的運動,促進胃腸蠕動,有助於排便。
6、每晚睡前,按摩腹部,養成定時排便的習慣。
7、保持心情舒暢,生活要有規律。

可以參考一下方法:
一、每晚傍晚以後,可以做一個運動:
1.上身平躺(地板或床上),兩膝曲起。
2.兩腳離地,將曲起的大腿靠近肚皮,用雙手互扣環抱住小腿。
此動作維持約10-15分鐘,(避免在剛吃飽飯後的一小時進行),可有效處促進腸胃蠕動,幫助隔天的排便。
二、睡前躺在床上時用手按摩肚皮:以順時針方向,由左向右,環型畫圓的方式按摩你的肚皮也可以刺激胃腸的蠕動
三、白開水通便法:簡單易行的通便方法,每天早晨起來,喝幾杯白開水.即可順利通便,多喝白開水。不但能保證人體的需要,還可起到利尿、排毒、消除體內廢物的作用。
 
媽媽真偉大!有媽媽服用的核桃油,核桃油對於幫助腸胃蠕動改善便秘效果很好。您可以試一下,如果您想了解更多的核桃油知識您可以登錄
www.guzhiji.com

 

寶寶四個月下每天喝多少水最為適宜,需不需要讓寶寶吃一些別的東西
版權所有 © 大眾科普網(www.g06.net) 免責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