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百科 | 烹飪美食 | 家居裝修 | 購房置業 | 婚嫁 | 家電 | 寵物 | 育兒 | 購物|
您現在的位置: 大眾科普 >> 生活 >> 1歲半的寶寶不說話、不愛吃水果怎麼辦?正文

1歲半的寶寶不說話、不愛吃水果怎麼辦?

 推 薦 文 章
更新時間:2022-05-18

 
語言的發展為父母提供了觀察孩子智力發展的線索。

嬰兒聽著各種類似語言中的元音、輔音的聲音,並試著模仿它。如果父母與孩子交談,就會大大提高這些早期發音的數量和范圍。嬰兒有時還發出一些社交性的聲音,如果父母用微笑、話語和點頭作回答,這種會話就不斷地得以發展。不過,倘若父母毫無反應,孩子就會顯出哀傷和失望的神態。

兩種語言類型

在1--2歲時,有兩種類型的語言得到發展,一種是接受性語言,或稱理解語言,另一種是產生性語言、或稱講話。首先發展的是接受性語言,滿周歲的孩子對父母的某些語言能做出反應。比如,他能聽懂“吃自己的餅干”、“遞給我”、“放下”等。

18至20個月左右的孩子開始自造語言,他自己構成了一套用以反應的詞和一套用以表達的詞。滿20個月時,平均能使用50個詞和10個短語。

產生性語言大大地增加了孩子與家人之間的交流,使他更有能力去控制周圍環境。模仿家庭成員的詞語是語言發展的一種方式。不過,語法形式往往是他自己發明的。比如,男孩的父母從不說“我下去”,孩子是從自己的詞匯中挑選一些詞,把它們排在一起。當他說“我下去”時,意味著他已吃完飯了。這說明,語言發展不完全是模仿的,它取決與孩子的創造性和交談動機。父母、兄弟姐妹的興趣和熱情,是對他的積極反饋,這將鼓勵他繼續交談。

請父母注意,語言發展的個別差異很大。某個孩子可能已在用一個單詞來指稱許多客體;而另一個同齡孩子卻還在咿呀學語,發出一些類似句子,但又聽不懂聲音,他或許不經講單詞的階段就突然說出清晰的句子來。

不同的孩子使用語言的能力也各不相同。比如,一個2歲幼兒可能不停地說;“傑傑要甜餅,傑傑有球”,而另一個則更早使用“我”這個語言。

總之,語言的發展為父母提供了觀察孩子智力發展的線索。

另外,你可以把水果做成沙拉,增加小孩的興趣,慢慢他就會吃了。
參考資料:
http://www.fx120.net/yepd/syht/yeq/index.htm

 

如何給寶寶蒸雞蛋糕? 
版權所有 © 大眾科普網(www.g06.net) 免責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