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培養幼兒的自信心
今天的幼兒將是世紀的主人,時代對未來人才的需要是學前教育不可回避的挑戰。 只有具有自信心和其他良好心理素質的人,才可能適應社會的發展。 自信心是人堅信自己有能力克服困難,取得成功的意志品質。目前, 大多數父母只重視培養幼兒智力而不重視心理素質的培養,我認為: 培養幼兒的自信心對幼兒一生的發展都是非常重要的。自信心的培養不是一朝一夕能做到的。
自信心是人對自身價值和能力的充分認識和評價, 是激勵個體自強不息地實現理想的內在動力。 自信心的強弱與環境和教育的影響有關, 它在外部因素和內部因素相互作用下會發生變化, 因此有意識地加強培養是必要的。
一、適當表揚培養幼兒自信
幼兒是非觀念模糊,不會正確評價自己, 只能通過成人的評價了解自己的情況,特別是父母家人和教師對他的評價至關重要。因此, 我們要善於發現幼兒的閃光點和優點,並及時給予表揚和肯定, 使幼兒認識自己的長處,相信自己的力量,以激發幼兒的榮譽感,強化成功感。這樣,幼兒就會自信地參與各項活動, 在日常生活中,教師的言行對幼兒自信的程度有很大的影響。因此, 教師首先應樹立正確的兒童觀,尊重信任幼兒,采取多鼓勵少批評的方法,經常以肯定的口吻,對幼兒說: “我相信你能做好,”“你肯定行”等等, 孩子們就從成人肯定的態度中獲得巨大推動力,並轉化為自身的內軀力積極主動地參與活動,克服他們生活上學習中 的困難,使信心得到增強。
二、適時鍛煉培養幼兒的自信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中提出: 要為每個幼兒提供表現自己長處和獲得成功的機會, 增強其自尊心和自信心。集體是鍛煉幼兒最好時機, 使幼兒能夠經常獲得成功的體驗。不同層次的幼兒對成功的體驗存在個體差異。因此, 教師要各項教育活動中兼顧不同層次的幼兒使其增強自信心。 如在美術活動中,對待能力差的幼兒,教師可協助其共同完成;對待能力一般的幼兒, 教師只需要在難點處幫助一下;對待能力強的幼兒, 教師可提出更高的要求,建議其豐富畫面等。這樣,三個層次的幼兒都獲得了成功感。同時集體生活也是鍛煉幼兒的好時機, 讓每個幼兒在全園年級或班集體面前展示特長和優勢, 可以滿足和發展他們的表現欲,提高他們的能力,增強他們的自信心。因此,所有的活動就應面向全體幼兒, 讓每個幼兒都有參與的機會。對能力差的幼兒更要多給予關注。 要讓每個幼兒都在活動中得到鍛煉。
三、從成功到自信
能力強的幼兒往往比較自信,在教師和同伴面前敢說敢唱,相比之下, 能力差的幼兒就容易產生自卑的心理。因此, 培養幼兒的自信心必須與培養幼兒的多種能力,多種興趣結合起來,使幼兒的自信心建立在實實在在的基礎上。 人們常說:“失敗是成功之母”,而對幼兒來說則可能是“ 成功是成功之母,失敗是失敗之母”。有過成功體驗幼兒才有自信的本錢。 成功的實踐活動可以使幼兒獲得自信, 特別是聽了北京專門搞學前教育的陳教授的演講,我深受啟發: 一個孩子在班裡學習成績一直倒數,每次考試後不是爸爸打就是媽媽罵, 有時候還來個男女混合雙打。後來,這位爸爸反思, 是不是方式不當,終於有一天他看到孩子考試得了三十六名(全班共有三十六名學生)的時候,他想該換一種方式試試, 輕輕地坐下來對兒子說:“孩子,你考的不錯, 再也沒有人能超過你了,”當時兒子的眼淚嘩嘩的流。又過的一段時間,兒子考試得了三十五名,爸爸臉上露出了久違的笑容, 鼓勵兒子說:“孩子祝賀你比上次有進步了,”再後來…… 兒子考試得了全班第九名,爸爸又鼓勵兒子說:“孩子你是最棒的”這位父親讓孩子找到了自信。 成功的實踐活動可以使幼兒獲得自信, 失敗的實踐活動則可能給幼兒失敗的教訓,幼兒更不敢在集體中有自信的表現。從這個意義上說,幼兒的第一次單獨表現很重要。 有些家長認為:只要有機會就讓自己的孩子表現,好不好沒關系, 讓他試就行了。其實這樣做是有風險的。如果說自信心與能力是密切相關的,那麼, 知識是獲得能力的源泉之一,在幼兒一日活動中, 教師應啟發幼兒多想多問,鼓勵幼兒能在全班小朋友面前大膽表現,逐步增強自信心
有位哲人說:自信心是每個人事業的支點,一個人若沒有自信心, 就不可能大有作為。有了自信心,就能把阻力化為動力,戰勝各種困難,敢於奪取勝利。因此, 我們要注意培養孩子的自信心。
經科學家們測驗,可以把兒童的自信心分為三組,即分為高度, 中度和低度。具有高度自信心的兒童,表現十分活潑, 能夠表達自己的思想,在學校裡的各門功課都較好, 同別人相處的也很好。討論問題時,他們頗為活躍的中心人物, 並對外界的各種事物均感興趣,有創造力。
具有中度自信心的兒童在很多方面與上面一組相似。 當別人喜歡自己時,事情做得更為圓滿。自信心呈現低度的兒童, 大都表現為不開朗,膽小怕事,在討論是時,總是只聽而不抒己見,有自卑感,總認為沒有人喜歡自己。 當這些兒童面對困難挫折時,常常表現出害怕,退縮,而不敢前進。 當遇到新事物,新問題時,如果稍有一點難度,他們就會采取放棄的態度。也有這樣一些幼兒, 如果教師布置他們做一些有難度的事情時, 他們會不加考慮地對老師連連擺手,並說:老師,我不行,老 師,我不會的。對於這些孩子,如果培養他們的自信心, 就會影響一生。
那麼如何培養他們自信心呢?我想談一談我們一些看法:
自信心要在自立中培養
陳鶴琴先生說過:凡是兒童自己能做的,應當讓他自己做; 凡是兒童自己能夠想的,應當讓他自己想。
我們每一個都是生存在社會這個大家庭裡,孩子也是如此。 他們總是要接觸外界事物,學習知識,在這個過程中, 會遇到許多困難,許多挫折,並且也離不開成人的幫助,但是,這種幫助要掌握分寸,成人也要把握分寸, 幫助不等於代替。如果有人認為二者是相等的,那麼,久而久之, 孩子就會失去探索困難的體驗,一旦遇到困難,就會產生畏縮的心理,就會產生依賴情緒。因此, 要讓孩子學會生存,就應該鍛煉他們所應掌握的基本能力。如: 交往能力,生活自理能力等。有些家長在培養孩子自立能力方面,對孩子要求非常高,三、 四歲的孩子就讓他們自己睡,自己學著吃; 有的孩子走路不小心摔倒了,有些做父母的決不去扶他, 而是鼓勵他,讓他自己鍛煉著慢慢的站起來,這樣的孩子的方法中,我們不難看出, 要使孩子具有自信心,就應讓他們在自立中鍛煉。
二、自信心的建立需要有成功的心裡體驗
要善於讓孩子嘗到成功的滋味,體會到成功時的喜悅,那麼, 對孩子提出的要求,制定的目標要適中,適宜。 因為每個孩子的能力不同,能力強的幼兒,常能獲得成功的體驗;能力較弱的幼兒,獲得的成功的體驗較少。因此, 我們對孩子提出的要求要根據孩子能力的大小決定。比如, 在畫畫課上,要求幼兒畫一棵大樹。能力較強的幼兒畫完大樹後,並根據自己的想象力添畫許多事物, 而對於能力較弱的幼兒讓他畫出大樹就可以了。這樣, 他們都有表現自己的機會,都能嘗試到成功的喜悅。心理學研究表明:一個兒童如果從童年起就在各種活動中獲勝, 常常受到老師和家長的親近和表揚,其自信心就會得到充分發展。 如果以後沒有遇到杉大的挫折,他就會形成成功型個性。因此, 應該注意培養他們的成功型個性,培養他們的自信心。
三、自信心的建立需要賦予愛心
人本主義心理學家羅傑斯把溫情,喜歡,關懷,尊重,認可, 愛撫稱為積極的關注,並把它看作是人類的普遍需要和自信的源泉。 面對幼兒,教師用正面、積極、恰當的語言,肯定並贊美他們在學習,生活等方面的良好表現, 這是一種最簡便的愛的表達方式。對待幼兒應該注意經常的表揚, 要愛護他們,不要總是以批評的眼光和責備的口氣對待幼兒,即使他們做錯了事情時, 也不要將他們說得一無是處,要發現成績,及進地表揚他們, 愛護他們,對於幼兒來說,學習做一個事情是一個嘗試,失敗,再嘗試直至成功的過程。 我國偉大的幼兒教專家陳鶴琴說得好:積極的鼓勵勝於消極的制裁。 如教師說:亮亮會自己穿衣服,小手可能干啦。小紅的故事講 得好極了,小朋友們都喜歡聽。成人的一句貼切的贊美語言可以使 孩子保持一天或幾天的良好的情緒,使孩子感受到自身的價值, 從而充滿信心地去探索世界。因此,成人千成不要吝啬使用贊美 的語言,都要努力為幼兒創設一種懷,充滿愛的和諧氣氛, 滿足他們正當的需要。這時培養幼兒自信心是極為重要的。
四、自信心的建立需要樹立榜樣
在幼兒眼裡,父母和老師非常偉大,無所不能, 成人在困難面前表現出來的態度,對幼兒的影響很大。 成人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都盡收到幼兒的眼底之中。因此, 成人不官遇到什麼事情,都要采取冷靜,勇敢的態度去面對現實, 觀察成人的反應,行為等,使孩子在潛移默化中受到教育。
抓住同伴的良好行為,利用榜樣的力量, 也是增強幼兒自信心的一種方法,例如:幼兒在唱一首歌的時候, 個別幼兒在眾多的小朋友面前顯得非常拘謹,幼兒也不太自然, 這時,教師應鼓勵幼兒說:別怕,你行的。你看,小朋友唱 得多好呀。這樣,在榜樣的影響下,幼兒就會樹立信心, 努力克服困難,使他們在遇到困難時, 增添了戰勝困難的信心和勇氣,也就增添了自信心。
五、因人因異地幫助個別幼兒建立自信心
在集體教學中,教師面對的是全班幼兒,每個幼兒的表現不同, 自信心表現的程度也不同,教師要有機會同角一個幼兒交往, 有的放矢的給予指導。針對自信心較弱的幼兒,教師應以積極的態度參與他們的活動,關心他們的活動, 尋找幼兒身上的閃光點,及時給予表揚,既便沒有取得成績, 在已作出努力的情況下也要給予表揚,使幼兒感覺到教師對他們的愛,從而使他們產生自信心。
六、樹立自信心需要家長的密切配合
現在的孩子大多是獨生子女,是父母的掌上明珠, 在家裡父母什麼事情都不讓孩子去做, 甚至連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情的權力也給剝奪了父母的傀儡,這樣, 怎麼能培養孩子的自信心呢。因此,我們需要家長的密切配合。 可通過開家長會, 寫家長聯系冊的方法及時了解孩子自信心不足的表現, 針對家庭教育中存在的問題反映孩子在家的表現,以便真對情況,及時進行教育。總之, 只有家園密切合作,才能更好的培養孩子的自信心。
明智的教育者應該注重於尊重,維護,培養幼兒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進而提高他們的學聯興趣和處事能力。在利用批評, 指責和懲罰手段的時候,要注意分寸。絕不能因用之不當, 而傷害了幼兒的自信心,影響一生。
因此,我們應該鼓勵幼兒到大自然裡去鍛煉, 培養他們適應環境的能力。這樣一旦他們的身體真正受到危害, 平日積累起來的經驗會幫助他們渡過難關。 一個心理承受能力強的孩子,將會成為一個生活能力強,有毅力, 自信心強的不畏艱難的強者。
一、尊重、相信幼兒,放手培養,以肯定與信任的態度對待幼兒。
教師的言行對幼兒自信的程度有[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