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上不佳,也不致因此而灰心喪氣,反倒會在自己擅長的領域奮發努力,或許還能干出一定的成就來。培養孩子的專長,孩子就有了一種競爭優勢,具有了上進的動力,孩子也會因此變得越來越自信。 如何培養孩子的自信
一位哲人說的好:“誰擁有自信誰就成功了一半。”自信是孩子成長過程中的精神核心,是促使孩子充滿信心去面對困難,努力完成自己願望的動力。那麼,如何培養孩子的自信呢?
一、尊重和信任孩子。尊重孩子,使他切實地體會到自己是一個有獨立人格的人。信任孩子,調動孩子做事的積極性,並給予積極關注和表揚、切忌包辦代替,更不可打擊、諷刺。這樣既培養孩子對自己行為負責的品質,又培養了自信心。
二、建立合乎孩子能力的目標。父母的責任在於懷一顆期待的新,幫助孩子建立自己每一階段的適合自己的目標。父母期望過高,目標定的太高,超過了孩子能達到的限度,就容易使孩子產生失敗感,喪失信心,也不能把目標定的太低,孩子完成得輕而易舉,就會變得輕率和驕傲。
三、善於發現並時常肯定孩子的優點。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獨特的地方,孩子在自己喜歡的領域中活動是十分投入,十分自信的,所以家長要了解孩子的特點,善於發現他們的優點並經常給予表揚和肯定,這是孩子充滿自信,不斷進步的力量源泉。千萬不要把孩子的缺點掛在嘴上,讓孩子產生自卑感。
四、讓孩子迎接困難。對困難的成功跨越,都是對自己的一次肯定,都會增加一份自信。應多鼓勵孩子學習勇敢行事,不斷戰勝,如洗衣服、倒垃圾、下棋、打球等。當孩子戰勝了困難,實現了自己的願望時,自信心就會提高,我們應該格外留意孩子的第一次嘗試,這將是他人生道路上的良好起步。
五、以身作則,樹立典范。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很難想象缺乏自信的家長如何能培養出自信心十足的子女。父母能夠充滿希望地看待未來,充滿自信,孩子就會深受感染,所以父母在要求孩子的同時,一定要注意自己的修養,做好孩子的典范。
一個人只要有成功的決心和信心,就能保持最佳狀態,把全部的集中到追求目標上。只要堅信自己成功的人,才會取得成功。在孩子努力拼搏,盡力向成功的頂峰攀援時,多給孩子些鼓勵和支持吧。
讓孩子學會自信
自信是一個成功者最重要的心理素質之一,但它並非與生俱來,必須由家長對孩子從小加以正確引導,使孩子逐漸學會相信自己,建立起自信。
現今,越來越多家長對孩子的關心和照顧事無巨細,物質上應有盡有,精神上百依百順,事事不必自己操勞和付出努力,孩子很容易養成一種凡事均要依靠家長的心態,認為自己離開家長就一事無成,對任何事情也不想費力去做。這樣的孩子就是典型的依賴性極強、缺乏自信的人。要使孩子學會自信,一般可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一、鼓勵孩子進行嘗試並做力所能及的事
孩子具有好奇心和初生牛犢不怕虎的勁頭,家長可以在確保孩子安全的情況下,引導他們去嘗試或探索身邊的各種事物,讓他們在嘗試或探索中了解事物的性質,增強自身的能力,從而增加自信。例如,孩子在三四歲時喜歡玩水,就讓他們自己洗小手絹、給娃娃玩具洗澡、洗刷各種塑料玩具等等,做這些事既滿足孩子游水的興趣,又給他們帶來歡樂,而且事情成功之後也會使孩子相信自己的動手能力,為建立自信打下基礎。
二、及時肯定和贊揚孩子的良好行為
人的自信需要外界的認同和贊賞。某一行為倘若得到外界的肯定,人的自信也會由此大增。孩子正處於自信形成的過程中,更離不開成人的肯定和贊揚。有一位母親帶著5歲的男孩乘公共汽車,上車坐了一段路程後,一位年邁的老婆婆上車了,母親起身讓座,並對男孩說:“來,小大人,站一會,看看能不能堅持住。”小男孩高高興興地站在座椅旁,並認真地扶著座椅不讓自己摔倒。這樣,孩子由於做成了一件小事而受到贊賞,他就會更樂意去做更多的事,接受更多的挑戰,以獲得更多的肯定和成功的喜悅,其自信也隨之日趨強化。
三、有意識地讓孩子承擔一些責任
不少家長常因為孩子年幼而代他們做許多事,幫穿衣鞋,替收拾玩具,給他們包辦過多,孩子就缺乏責任感和自我約束力,自信也就很難建立起來。對此,家長不妨視孩子能力的大小有意識地讓他們承擔一些責任,如讓孩子動手收拾玩具、書包及文具,讓孩子鋪床疊被,讓他們洗洗簡單的碗筷,這樣做不僅能鍛煉孩子的能力,還可使他們從中得到自信,知道有許多事情“我能做好”、“我有能力”。
四、培養孩子的專長
每個孩子天賦是各異的,能力方面也各有千秋。通常的孩子在智力和能力上難辨優劣,但孩子進入小學後,衡量標准就集中在學習分數上,這就使擅長學習的孩子常受表揚,而學習稍差的孩子常受批評,由於學習成績不如意而產生自卑,喪失了自信,不利於形成健康的人格。
如何避免孩子出現這種不利的情況呢?較為有效的辦法就是發現和培養孩子的某一專長。孩子從小其能力傾向便會顯露,有的孩子能跑能跳,好於運動;有的孩子愛唱愛跳,擅長文藝;有的孩子舞文弄墨,酷愛繪畫。家長的責任就是及時發現孩子的專長,順勢加以引導及培養,促進他們在某方面具備其他孩子所不及的專長。這樣,即便孩子將來在學習上不佳,也不致因此而灰心喪氣,反倒會在自己擅長的領域奮發努力,或許還能干出一定的成就來。培養孩子的專長,孩子就有了一種競爭優勢,具有了上進的動力,孩子也會因此變得越來越自信。 擁有充分自信心的孩子往往不屈不撓、奮發向上,因而比一般孩子更易獲得各方面的成功。加拿大有句諺語也說:自信意味著已成功了一半。
然而遺憾的是,在今日加拿大,缺乏自信的孩子仍隨處可見。據加拿大《楓葉》雜志報道,加拿大少年兒童心理健康研究所對全國各地1000余名6歲至12歲孩子所作的專題調查表明,4成人自稱對自己“至少一兩個方面完全喪失信心”。他們有的對自己的外貌、身高、體重等生理條件沒有信心,還有的則對自己的學習能力、運動水平和交友本領感到悲觀。而進一步的調查卻證實,實際這些孩子往往不論在外貌還是能力上,比一般孩子並不遜色。
研究還顯示,這些孩子之所以缺乏自信,有的甚至自卑,原因“錯綜復雜”,但有一點可以肯定:完全是後天形成的,與遺傳無關。
7歲的小傑米已對作畫完全喪失了興趣,認定自己不是作畫的“料”。原來這源自3年前幼兒園老師對其所畫一幅習作的隨意評價,沒料到這個隨口而出的否定卻在孩子心中生了根,使其對自己的作畫能力產生了懷疑,最後作出了放棄的決定。但在此之前,他已作了幾百幅畫,而且其中有5幅還得過獎!
還有的孩子則是由於盲目地對自己要求過高或過於完美而陷入了自卑的泥潭難以自拔。6歲的蘇珊一心想奪取學校鋼琴大賽的冠軍,但未能如願以償,由此她斷定自己缺乏彈琴的天賦而放棄了練琴。之後,當母親逼著她練琴時,缺乏自信的她竟手指哆嗦,連最簡單的練習曲也彈不好了。
專家們還發現,不少孩子在改變環境時,也容易否定自己的能力,從而喪失自信。這需要家長和教師在孩子隨家遷徙或換學校、升學時,對他們的情緒和心態多加關心,並予以科學的引導。
值得一提的是,出身於單親家庭或缺乏親情家庭裡的孩子,比其他孩子更容易產生自卑。原因很簡單:他們往往在心理上缺乏有力的支持。
至於那些在生理或智力上確實有缺陷的孩子,缺乏自信就更為常見了,而這對他們日後的事業來說,打擊可能是致命的。
此外,一些生活在以東方文化為背景的家庭裡的孩子,還可能錯誤地理解家長所要求的“謙虛為本”,於是往往高估他人的能力,低估自己的能力,由此漸漸自信全失。對這樣的孩子,大人應教會他們區分驕傲與自信的區別,帶領他們走出誤區。
專家們強調,孩子一旦對自己的某方面的能力喪失自信,還可能會跟著連帶對自己的其他方面的能力也喪失自信,最後造成多方面,甚至全面地落伍。此外,如果發展到嚴重的自信心喪失,那麼還可能會出現更多的生理上或心理上的異常,其中包括:對他人或社會明顯表現出抗拒心理(如拒絕上學、自暴自棄、厭惡集體活動等),或有時又表現得對家長和教師過於順從以致完全喪失自我,跟家長或過度冷淡或過度依戀,經常肚子疼或有其他身體不適,經常無端發脾氣,或莫名其妙地故意在他人面前表現得十分自負等等。
那麼,該如何科學、有效地培養孩子們的自信心呢?加拿大專家提出了如下合理化建議:
一、真誠地贊揚。對於那些缺乏自信的孩子,真誠地贊揚他們取得的每一件成功十分重要。同時要記住:贊揚必須發自你內心。若孩子發現你在故意誇大其辭,或言不由衷,那麼這份贊揚的“含金量”就會大打折扣,敏感的孩子就會有“你在做戲給我看”的感覺,或至少認為你對他的期望不像對其他孩子那麼高。要避免孩子對你的贊揚“不領情”,你的贊揚應該既具體又准確,如:呀,你的畫確實很美,尤其是那金魚的尾巴,畫得真是逼真、漂亮極啦!
二、中肯地分析。通過你耐心細致又合情理的分析,讓孩子明白這麼一個道理:興許別人在某些方面比你行,但你完全可能在另一些方面比他行。當孩子在學習外語上確實缺乏天賦時,你可明確地向他指明,他在數學或歌唱方面可以超過別人。
三、多提供嘗試的機會。提供嘗試的機會也意味著為孩子提供展示自我的舞台,使孩子感覺到自己的潛能。如,可以鼓勵一個因不善發言而羞於上台的男孩為全班小朋友講故事,當然事前應幫助他做好充分的准備。如果孩子果真順利地完成了任務,那麼他的自信心勢必大增。
四、設計的要求不必過高。這樣做的目的只有一個,即增大成功的幾率,從而更好地幫助其克服自卑。
五、讓孩子有成就感。除了經常耐心地傾聽孩子的建議外,家長還可引導孩子做一些對家庭或社區有用或有益的事,諸如種棵小樹、買點食品等。要知道,正是由於完成了這些“雞毛蒜皮”的小事,孩子會覺得自己並非無用之人,成就感會油然而生。
六、鼓勵孩子參加集體活動。在參加集體活動的過程中,孩子不僅能有機會為集體貢獻一份自己的力量,而且還能體味到友誼和合作的美妙,而會沖淡其心中深藏的自卑。
七、隨時鞏固孩子的自信心。當看到孩子不斷因成功而取得了寶貴的自信心時,還要不斷地鞏固其自信心。在這樣的氛圍中,孩子就會每天通過自己的努力來鞏固這種寶貴的感覺,長此下去,會自然而然地遠離自卑。 新世紀人才觀表明:自信心是現代人所必須具備的首要素質,是未來社會所需人才必備的素質,也是一個人走向成功的首要素質。在我們周圍生活中,不難發現,自信心強的人,能抓住機遇,充滿自信心地去迎接挑戰,想方設法獲得成功,而自信心弱的人,往往是退卻順從,成為生活中的弱者。由此可見,培養幼兒的自信心對他們一生都起著重要的作用。
培養幼兒的自信心,我認為可以有以下幾種方法:
一、給予幼兒更多的愛
心理學家羅傑斯把喜歡、關懷、尊重、認可、愛撫稱為積極的關注,並把它看作是人類的普遍需要和自信的源泉,成人的擁抱、撫摸、點頭、微笑,以及親切、慈愛的語言,不僅使幼兒感到安全,對世界產生基本的信任,而且使幼兒感到自身的價值,從而充滿信心、愉快地探索世界;而成人的忽視、冷漠、拒絕、不理會,不僅使幼兒最基本的需要得不到滿足,恐懼感和不安全感增加,而且使幼兒懷疑自身的價值。
我們在平時應格外留心孩子的第一次嘗試,給幼兒多一份愛,讓孩子從稍微遇到一點困難就膽怯、順口而出的“我不行”中走出來。
記得有一次音樂活動《十個小矮人》,當我做白雪公主點東東做小矮人時,他就對我說:“我不會的,我不行”,我說:“沒關系,你自己想一個小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