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而獲得較快的發展。因此基於信任孩子這一點,家長應常說“你能行”這句話,並盡量滿足孩子“我自己來”的需求。中央電視台在《生活空間》中曾報道過一名3歲幼兒,她看見媽媽在用拖把拖地,她也搶著去拖,聰明的媽媽便讓她扶著拖把的一端,也來拖了幾下,滿足了她的要求,並使她感到“我行”。這種信任的感覺對孩子很重要,是自信的基礎。兩年後,中央電視台在《生活空是》又一次報道了那個幼兒,這時5歲的她已表現出高度的自信。思維活躍、膽大、有主見、活潑開朗。 三、多給孩子一些賞識、鼓勵。 哲人詹姆士說過“人類本質中最殷切的要求是:渴望被肯定。”而賞識、贊揚、鼓勵正是肯定一個人(特別是兒童)的具體表現,是幫助孩子樹立自信心所必需的。 “賞識教育的特點是注重孩子的優點和長處,逐步形成燎原之勢,讓孩子在“我是好孩子”的心態中覺醒。”“賞識教育的奧秘在於讓孩子覺醒:每一個生命覺醒的力量都是排出倒海、勢不可當的。”中國陶行知研究會賞識教育研究所名譽所長、南京婷婷聾童學校校長周弘就是用“賞識”教育的方法,把自己雙耳幾乎全聾的女兒周婷婷培養中國第一位聾人大學生。他說,他第一次讓女兒做應用題,十道題她只做對了一道。按說作為家長應該發火了,可是他並沒有發火。他在對的地方打了一個大大的紅勾,錯的地方卻不打叉,並發自肺腑地對她說:“你太了不起了,第一次做應用題十道就對了一道,爸爸像你這麼大的時候,碰都不敢喲!”8歲的小女兒聽了這些話,自豪極了,於是越做越愛做,一次比一次對得多。升初中考試時,數學居然考了99分。10歲那年,還寫出了6萬字的科幻童話並出版。消息見報後,不少殘疾兒童被送到周弘門下,周弘用“賞識”教育的方法,使這些兒童得到了長足的進步。周弘常說的一句話是:“哪怕所有的人都不起你的孩子,但你卻應該眼含熱淚欣賞他,擁抱他,贊美他。” 日本著名的小提琴教育家鈴木先生曾遇到過這樣一件事:一位家長很憂傷地向請求說:“我的孩子傻乎乎的,什麼也不會,怎麼辦呢?請先生到敞捨教教他吧。”鈴木先生去了,請孩子隨便拉一道曲子。實際上,孩子什麼曲子都不懂,但總算是拉了。鈴木便誇這個孩子“拉得好”。孩子用驚奇的眼光盯著鈴木。鈴木又對他說:“這個曲子我們一起拉一遍。你會嗎?”“會的”“那好哇,我們倆就一塊兒拉吧。”合拉一陣之後鈴木又說:“現在你一個人拉一遍吧。”孩子又認認真真地把整首曲子拉完了。鈴木覺得他是個很認真很老實的孩子,就誇他說:“拉得很好哇!”可是孩子母親說:“鈴木先生,真令我吃驚,你還誇他,怎麼可以對孩子說慌呢。”其實,鈴木並沒有說慌,他是在鼓勵孩子,激發孩子的自信心和勇氣。過了許多年後,這個孩子真的成了當地有名的小提琴手。 周弘的“賞識”教育與鈴木先生的“鼓勵”教育、都在告訴我們一個道理:對孩子的教育,我們應多多給予孩子賞識、贊美、肯定、鼓勵。這樣才能樹立向上的信心,鼓起勇氣,大膽地往前走。 多正面引導,多鼓勵,少批評 我家孩子也缺少自信心,可能是跟我平時批評打的太多了有關系 多鼓勵。問他今天老師都教了什麼,提了什麼問題,和他一起想這些問題該怎麼回答,別的小朋友是怎麼回答的,引起他的興趣。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