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要讓吃飯時間成為安靜快樂的時刻。家長不要采取哄騙、恐嚇等手段強迫孩子進食,更不能在吃飯時教訓小孩子--孩子越是緊張,吃得越少。 5、孩子吃得好的時候,對他要多加注意,適當表揚;而他拒食的時候則要對他少加注意,有時孩子想要以絕食物來贏得關注。 6、不要給調料過多或鹽分過多的食物,盡量少給零食,不要用飲料在吃飯前填滿孩子的肚子。 7、補充適量微量元素和維生素。國內調查資料表明,厭食兒童多伴有不同程度的缺鐵和缺鋅。因此,對厭食兒童應常規檢測頭發中鐵、鋅和血液中鐵、鋅的含量;若這兩項指標偏低,需要給予服用鐵鋅制劑,一般連用1-2個月,隨著缺鐵和缺鋅的糾正,孩子的食欲就會大為改善。 8、不宜濫用“營養滋補品”。兒童保健專家認為,健康兒童一般不需服營養滋補品,這是因為經常給小兒服營養滋補品會養成一種不平衡的飲食習慣,影響正常均衡飲食中營養物質的攝取,這樣孩子就不可能得到長身體所需的各種營養成分,從而可能引起食欲不振、生長發育遲緩,患上貧血及佝偻病等疾病。某些營養滋補品能產生激素樣作用,長期大量服用可造成兒童肥胖症和性早熟等不良後果。 9、使用“開胃”藥的目的在於促進食物消化和增加胃動力。臨床醫生觀察到,胃潴留、蠕動減弱患兒服用嗎丁啉後,常有饑餓感從而起到增進食欲作用。此外,中成藥飲片或溶液制劑也有較好的健脾開胃作用,可在兒科醫生指導下選用 讓孩子喜歡吃飯的秘訣
1、大人本身養成正確的飲食習慣
“言教不如身教”。小孩子的模仿能力極強,如果大人們本身的飲食習慣不正常,或者常常隨便以零食裹腹,自然沒有理由去要求孩子遵守定時吃飯習慣。
2、固定的開飯時刻
盡量做到吃飯的時間一到,全家人一同在餐桌上用餐的習慣,並規定孩子須吃完自己的那一份餐,如果孩子不吃完,就算他等一下餓了,也不要再給他任何零食,久而久之,孩子便會養成定時、定量的習慣。
3、減少正餐之外的食物
雖然零食的給予有其必要性,然而卻不可過量,尤其垃圾食物盡量不要給予,才能避免孩子因多吃了一些零食,造成“本末倒置”吃不下正餐。
4、促進孩子的食欲
孩子肚子不餓當然吃不下飯,若父母只一味地強迫孩子進食,反而會造成反效果,試著促進孩子的食欲,如:增加他的活動量,他的肚子真正感到餓了,自然不會抗拒吃飯。
5、選購孩子喜愛的餐具
孩子都喜歡擁有屬於自己獨有的東西,替孩子買一些圖案可愛的餐具,可提高孩子用餐的欲望,如能與孩子一起選購更能達到好效果。
6、多花心思在菜色上做變化
在飲食均衡的條件下,父母可以多種類的食物取代平日所吃單純的米飯、面條。例如:有時以馬鈴薯當成主菜,再配上一些蔬菜,也能擁有一頓既營養又豐盛的餐點。
7、讓孩子參與做飯的過程
例如:上市場買菜、幫忙提回家、一起清洗水果……等等,甚至可詢問孩子的意見,請孩子協助您一起做飯,孩子不但能有參與感,同時也能因而了解做一道菜之前的每樣步驟,進而更喜愛吃飯這件事。
8、為吃飯增添趣味性
在喂孩子吃飯時,加入一些輕松、活潑的語氣,讓吃飯不再只是吃飯而已,將吃飯時刻與方式變成有趣的事情。至於賴氨酸應該是促食欲,改善寶寶發育不良的吧,其實你能用其他方法是寶寶的飲食習慣改善了,不吃也無所謂,你說對吧?對寶寶而言建議還是調整飲食,均衡全面營養.以上幾點僅供參考,其實在寶寶的成長過程中會碰到很多問題的,關鍵在於如何解決,不要隨意的根據自己或寶寶的需要而改變什麼,我們一定要幫寶寶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讓寶寶茁壯成長。
巧治小兒積食消化不良食欲不振的方法有哪些?
1、酸牛奶。先將牛奶加5~10%蔗糖煮沸消毒,待奶液冷卻後,徐徐滴入乳酸液(按每100毫升牛奶加5%的乳酸液5毫升),邊加邊攪,使成細顆粒狀即成。酸牛奶易於消化,適用於胃腸炎的患兒。
2、脫脂奶。將牛奶煮沸,待冷卻後除去脂肪膜,再煮沸余乳,再冷卻後去脂肪膜,如此反復3次即可。脫脂奶適用於嘔吐、腹瀉、痢疾等患兒。
3、炒奶糕。將奶糕炒至淡黃色,炒後澱粉變為炭化糊精,可吸收水分。有止瀉和幫助消化的作用。
4、焦米湯。將大米洗干淨,晾至半干炒成焦黃色,100毫升水中加炒焦米6克,用文火煮1小時,過濾去渣,再加0.4%的食鹽煮沸後即可。焦米湯中澱粉變成糊精,易於消化。適用於嚴重腹瀉及消化不良的患兒。
5、胡蘿卜汁。先用胡蘿卜500克,洗淨搗碎,加入少許水煮10~15分鐘,用紗布過濾,加水至1000毫升,再加3~5%的蔗糖煮沸倒入瓶中,煮5~10分鐘消毒後飲用。
6、蘋果泥湯。取熟透蘋果500~700克,洗淨後搗成泥狀,放入淡茶水中。蘋果纖維較細,對腸道的刺激小,並富含鹼性及果膠,有吸附、收斂作用,適用於1歲以上的腹瀉患兒。
7、淡茶水。取紅茶少許用開水沖泡,每日4次,因茶內含咖啡因、鞣酸等,具有興奮、強心、利尿、收斂、殺菌、消炎等作用,對急性胃腸炎有療效。以上幾點你不妨試試,希望對寶寶有幫助,祝寶寶健康快樂! 喝點東西。 耐心點,找下原因 孩子厭食最常見的為一些心理因素: 1.兒童的中樞神經系統受到不良心理刺激如驚嚇、恐懼、緊張、悲哭等,均可能引起消化功能紊亂,食欲減退; 2.父母對孩子要求過高,限制孩子的活動,如禁止與其他兒童玩耍,在進餐前和餐桌上訓斥孩子,都會影響兒童情緒和食欲,導致孩子厭食; 3.當孩子食欲不振時,采用強制手段或威嚇辦法逼迫孩子進食,往往使孩子產生逆反心理而拒絕進食; 4.過分溺愛,無限制遷就孩子,使孩子養成任性,動不動就以不吃飯來威脅大人以達到目的的習慣; 5.生活無規律,孩子睡得過遲,以致睡眠不足,過度疲乏,引起厭食; 6.一次吃得太多,“吃傷了”,或進餐時缺乏同年齡的伙伴,或食物烹調不佳,或進餐環境混亂,均可使孩子食欲低下,導致厭食。 消除孩子厭食的心理因素 父母應注意孩子的進餐心理,創造一個良好的就餐環境。 1、就餐環境要舒適、清潔優美、空氣新鮮,餐室、餐桌要潔淨,餐具要衛生。有人做試驗,紅色的餐具可促進幼兒消化液的分泌。就餐時可以聽點輕音樂,但不可邊吃邊看電視。 2、餐前氣氛應輕松、愉快、積極,准備飯菜時,可與孩子一起去市場買菜,讓孩子做力所能及的勞動,如剝豆子、摘菜等。還可以讓孩子自己擺放小碗、小湯匙,有意識地培養孩子做家務,使孩子覺得自己做的飯菜更有味道,提高進餐的積極性。 3、父母情緒平靜、和氣,進餐時對孩子不要過分遷就,否則會加重其消極心理,對偏食、挑食起助長作用。平時,遇到不順心的事,不可采取訓斥、恐嚇、懲罰等強制性手段,否則會使孩子產生畏懼逆反心理,甚至拒絕吃飯。 4、提高烹調水平,變換花色品種,輔以恰當的評價。幼兒對色、香、味俱佳的新品種飯菜十分敏感,初次接觸某種食物時,成人的正確評價可起到“向導”作用。如成人說“這種菜吃了能長高”,“這種菜吃了有勁”,孩子會樂於接受的。 5、當幼兒不願吃某種食物或不願進餐時,不要消極打罵,可以讓其暫時離開餐桌,飯後再慢慢講道理。這樣可滿足幼兒希望成人尊重的心理,從而使孩子能順利進餐。 6、順其自然,不強迫孩子。在孩子食欲不振時少吃一頓並無多大妨礙,反而可借此讓已疲勞的消化腺有一個休整機會。對兒童消化功能恢復有益。多數孩子餓了自然會產生食欲,自然會吃。有些父母擔心孩子營養不良,強迫孩子多吃,並嚴厲訓斥、非吃不可,這對孩子的機體和個性都是一種可怕的壓制,使孩子認為進食是極不愉快的事,逐漸形成頑固性厭食。 此外,每個家庭都應有就餐的固定房間、餐桌,每人有固定的坐位,養成好的習慣,可以增加食欲,切忌捧著飯碗邊走邊吃邊玩。 孩子厭食的家庭推拿療法 孩子的“厭食”,除了依靠一些藥物來幫助消化開胃外,家庭中可用推拿手法來增加孩子的食欲。首先准備好推拿所需的物品,取一張小桌子或茶幾,上面鋪上毯子,准備一點滑石粉或痱子粉(為的是推拿時不損傷小兒的皮膚)。讓孩子排去小便,推拿一般在飯前進行,因為飯後推拿會引起小兒嘔吐。每日1次,每7天為1療程。具體方法如下: ·讓小兒仰臥,成人的右手食指、中指並攏,沾上滑石粉,兩手指按在小兒肚臍上順時針方向按摩100下。 ·成人用手掌心沾上滑石粉,沿著小兒的腹部,滿腹順時針方向按摩100下。 ·讓小兒反過來,趴在桌上,在小兒的屁股溝頂端(此為針灸的穴位“下七節”),成人用大拇指沾上粉,往屁股下方推50下。(注意:如果是腹瀉的小兒,穴位要往上推,也就是往脊背的方向推,穴位叫“上七節”。) 這種按摩的方法效果較好,簡便易行,父母可以在家中進行,不要因為孩子哭鬧而隨意中斷。如果厭食嚴重的小兒,可連續推拿兩個療程。手法要適當,過輕或過重都不適宜。 另外補鋅可以使口腔唾液中味覺素含鋅量增高,恢復味蕾的敏感度,從而增進食欲。研究表明新稀寶片在改善兒童、青少年厭食、偏食方面療效顯著。 10招搞定挑食寶寶
喂飯無疑是父母的到最大難題,它像是一場持久的“拉鋸戰”、“威逼利誘”的心理戰、還像談判桌上“討價還價”,為了能讓孩子好好吃頓飯,父母無不煞費苦心,各種“手段”無一不用其極。
分析一下,我們會發現這些孩子是有“共性”的,表現為:吃兩口飯就不想吃了;只吃某幾種食物;他說吃這個,等你准備好了,他又改主意了;喂飯必須使出渾身解數。
為此,營養醫生教你10種絕招,輕松擺平挑食寶寶。
1、1-3歲的寶寶飲食量時多時少,父母切不可把他吃得多的那次作為衡量寶寶食欲好壞的標准。正確的做法是:用幾天的時間,仔細觀察寶寶的日均進食量,只要孩子的飲食在平均值附近,長磅正常,就說明寶寶的生長發育是正常的,不用為寶寶某些天吃不好而擔心著急,過兩天,他自己就會多吃補回來。
2、零食是造成寶寶吃飯困難的一大“罪魁”。因此,專家建議:兩餐之間不要給孩子零食,讓他保持饑餓感,才會好好吃飯。但如果孩子不吃飯的原因是感覺飯菜不對胃口,父母可以把飯菜拿走,讓他等到下一頓再吃。別擔心餓一頓會對孩子造成不良影響,“饑不擇食”,為了培養孩子良好飲食習慣的大計,做些犧牲是必要的。另外,在孩子好好吃飯的時候,應多多鼓勵他。
3、大家一起吃飯的氣氛是很有感染力的。當寶寶發現父母吃得有滋有味,他也會嘴饞。開始的時候餐桌上要有一兩樣他愛吃的菜,然後逐漸地增加和調配食物的種類,孩子慢慢地就會養成不挑食的好習慣。
4、再好的東西也會吃膩,不要說孩子了,就是大人也是這樣。因此不要發現孩子喜歡吃哪道菜,哪道菜就成了餐桌上的常客。從這個角度來看,孩子挑食習慣的養成,父母需要負一定的責任。正確的做法:可以在三餐中選一餐做他最喜歡的食物,而另外兩餐則選其他食物。一方面,孩子的習慣已經得到滿足;另一方面,在其它兩餐中,孩子不論選哪一個,都是一種新的嘗試,也是可喜的進步。
5、“比一比看誰吃得快?”“看誰盤子裡的豆豆少得快”別管這些招數有多老套、多幼稚,但用它對付三歲以下的寶寶確實是管用的。
6、改變寶寶挑食的習慣有時可以耍點小手腕兒。父母不妨試試將寶寶喜歡和不喜歡的食物混在一起,比如,寶寶不愛吃蔬菜,可愛吃餃子,那就做盆蔬菜豬肉餡的餃子;不愛吃水果,可是愛喝酸奶,那就把水果拌到酸奶裡,味道肯定不錯。開始時,孩子不愛吃的食物所占比例應少些,等孩子適應了再逐漸增加。其實,換種腦筋,讓寶寶吃不愛吃的食物並不是件難事。
7、孩子的胃容量很小,滿滿一盤子的食物,看著就飽了。因此,給孩子的食物應換成“兒童裝”,只要讓孩子覺得管夠就可以了,不夠還可以添。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