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百科 | 烹飪美食 | 家居裝修 | 購房置業 | 婚嫁 | 家電 | 寵物 | 育兒 | 購物|
您現在的位置: 大眾科普 >> 生活 >> 關於小孩子飲食問題正文

關於小孩子飲食問題

 推 薦 文 章
更新時間:2022-05-18
我兒子現在都4歲了,上幼兒園了,可是最我讓頭疼的事,就是吃飯不老實,手裡老是想拿東西,不能老實吃飯,為了他我連工作也沒上,可是不好好吃飯讓我很難過,卻不知怎麼辦,因為他本來就不胖,平時就想讓他多吃點。
所以請大學幫我出一個點子。在此謝謝了
 問題一:邊吃邊玩

原因分析:

孩子邊吃邊玩的不良習慣的養成有很多原因,但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父母沒有科學地喂養孩子,比如孩子早已吃飽了,父母卻要求孩子一定要把定量完成或再添飯;還有的父母過分遷就孩子,孩子想怎麼樣就怎樣;有的父母沒有為孩子建立有節奏的生活習慣,孩子玩得正在興頭上的時候硬拉著孩子去吃飯;更有的家庭沒有對孩子進行良好的餐桌禮儀教育等。

對症下藥:

孩子到三歲左右,就引導他乖乖地坐著吃飯,不可邊吃邊玩。

孩子吃飽了,就不要再硬塞給他吃。

家庭成員都共同遵守餐桌規矩,例如大家關注誰還沒坐到餐桌邊,讓孩子感受到不光是在用餐,還能愉快地享受用餐時光,圍著餐桌邊吃邊交流情感。

進餐時盡可能排除引發孩子玩的因素,並盡可能將看電視與吃飯時間錯開。這也需要父母能以身作則。

問題二:挑食

原因分析:

孩子挑食從某種程度上說是孩子“自我意識”發展的一種表現,說明孩子開始學著自己作決定,想按照自己的喜好來選擇食物。如果孩子因身體原因(不適或胃口不好),偶爾對某種食物有過反感或不良的體驗,有可能會造成對某種食物的拒絕。成人如果在孩子飲食上過度遷就也會養成孩子的挑食。孩子的飲食習慣很大程度上是沿襲家庭的飲食習慣,所以當孩子挑食的時候,父母要想想自己是否挑食?

對症下藥:

1.讓孩子有選擇的自由,與大人一樣,選擇食物也有好惡之分。可以允許孩子有一定的選擇權。如何讓孩子選擇呢?在此提供幾個小絕招:

營造溫馨用餐氣氛,共同布置餐桌,讓孩子選擇安排餐具、座位。進餐時有輕松的交流。

對某一食物挑食,母親可以采用一些建議的口吻或說話技巧(例:先吃什麼後吃什麼,吃三口或兩口,可以和某種菜混在一起吃),但是允許選擇決不是迎合孩子的挑食。有些父母常常事先征求孩子的意見,問他想吃什麼好菜,這無疑是教他學會挑食。允許選擇一般是在孩子自己提出不願吃的時候。

2.如果孩子因身體的原因引起食欲和胃口的變化,千萬不要在孩子面前表現出過分擔心和著急,細心觀察,調整飲食,過一階段自然會好的。

3.時常啟發孩子對食物的興趣。可以用小故事啟發孩子,例:某某就是吃了什麼,才長得高,成了冠軍;某某動畫明星,很喜歡吃雞蛋才有本事。或者父母用贊賞的表情誘發孩子食欲。

4.細心的母親在食物設計和烹饪技巧上要盡可能有變化。當孩子不喜歡某種食物時要分析烹饪中是否有問題,例如,不要一連幾天重復同一種食物,食物一定要有變化,可以將孩子喜歡的食物和不喜歡的食物搭配起來。

5.因人而異、因勢利導、及時鼓勵。在孩子食欲好的時候糾正挑食。

問題三:吃飯少

原因分析:

運動量不足,消耗少,缺乏饑餓感。

零食和飲料吃得過多,對正餐沒有興趣。

確實是胃口小,同時,孩子在生長中也存在著階段性的調整,例如三歲孩子會出現一段時期的食欲較小,屬生理性的調整。

對症下藥:

1.讓孩子決定自己的飯量,不要硬逼著孩子完成母親規定的標准定量。讓孩子獨立用餐,稍大些的孩子允許他用自己的方式選擇就餐時間,或自己規定飯量。

2.可以請孩子的同伴來聚餐。

3.限制零食,一是數量上,二是時間上(進餐前一小時不吃零食)。

4.每天必須給孩子一定的運動量(促進血液循環,有助於消化)。

5.對於突然飯量減少的孩子,母親要細心觀察,是否有胃部不舒服,還是情緒問題。分析原因,有針對地解決。

問題四:吃飯慢

對症下藥:

1.孩子生來就是“慢郎中”性格,生性如此,父母不必一再催促。

2.進餐細嚼慢咽是好事,有助於孩子健康。

3.孩子沒有食欲,吃吃停停,注意力轉移,或是碰到不喜歡吃的食物。

對症下藥:

1.前兩類情況不是問題,但要注意不要使食物涼了,可以采取少盛再添的方法。

2.沒有食欲就讓孩子少吃。

3.要注意烹饪的食物使孩子喜歡,易於孩子咀嚼。

友情提醒:

一、盡量保持進餐時輕松愉快的氣氛,這是增進孩子食欲的基本條件。孩子拒絕進食,絕對不能強逼他,不妨讓他走開,孩子是不會讓自己每一頓都餓著的,只要堅決不給他吃零食,等他下一頓飯再回到餐桌邊就會大吃一頓,這比唠唠叨叨數落而後沒有效果要強得多,如果不起作用,則要進行原因分析,參照以上的幾種進餐狀況研究特定的解決方法。

二、幼小的孩子需要父母的幫助指導,但不要給予過多的建議、提醒和催促,不要忙著給孩子喂飯和夾菜,不要令孩子知道飯桌上任性能引人注意。

三、不要期望孩子每一頓的食量一樣,成人也會因心情不同而吃多吃少,應給予孩子一定的自由度。

四、不要拿著飯碗跟著遷就孩子,要讓他們知道吃飯就必須到餐桌上,但切勿把氣氛搞得嚴肅可怕。

五、進餐時要關注孩子的咀嚼能力,既有利於消化,同時咀嚼也是促進兒童智力發展的一個因素。研究認為,咀嚼時咬肌反復收縮、弛張可以促進大腦血液循環,咀嚼運動使口腔各種感覺器官興奮,促進智力發育。另外,咀嚼促使消化道的一些分必物增加,可以刺激支配學習和記憶的海馬神經元。
 1、絕對不要追著孩子喂飯,讓他在該吃飯的時間自己吃。不吃的話,飯菜收起來,讓他知道該吃飯的時間不吃飯,實惠挨餓的。大人可能會心疼,但這樣做幾次,孩子不好好吃飯的壞毛病就扳過來了。

2、正餐以外盡量少給孩子零食吃,一是零食大多屬於垃圾食品,營養不夠;二是零食吃飽了,孩子就不吃正餐了,不利於孩子養成好的吃飯習慣。

3、做飯盡可能花樣多一些,既要符合孩子的胃口,也要想一些符合孩子年齡段心理特點的“小招術”,吸引孩子吃飯。比如:可以按照幼兒食譜來做飯,可以跟孩子比賽吃蔬菜呀等等,讓孩子說出不同蔬菜水果味道有什麼不一樣等等。

父母好好學習,孩子天天向上!

培養孩子愛讀書的習慣,對於孩子的閱讀能力、表達能力、學習能力、文學欣賞能力都有著極大的好處,對孩子的影響是一生的。

北京雨潤花教育書店專營精品早教、家教、少兒圖書,還有教具和學具,一定要抽空來看看!
 吃飯時不老實,這是寶寶正在長大的一個象征。父母很在意寶寶的吃飯問題,而寶寶自己則滿不在乎。父母們可能會有這樣的體驗:

一、當寶寶吃得差不多的時候,就會開始亂爬或四處玩耍,而當他真餓的時候,就不會這樣。因此,不管什麼時候,只要寶寶不再好好吃飯了,就說明寶寶已不餓了。這時父母應把寶寶的飯碗端走,不必硬讓他吃或跟他發脾氣。

二、若寶寶在兩頓飯之間有些餓,不要給他太多的點心或零食,可以少給一點,或干脆不給,而把下頓飯稍稍提前一些。這樣寶寶在吃飯時就會因饑餓而有食欲了。堅持下去,就會養成專心吃飯的習慣。

三、有些寶寶還特別喜歡把手伸到菜裡劃來劃去,或把一點兒飯菜抓在手裡捏來捏去,並且試圖往自己的嘴裡塞這些東西。這並不是寶寶在“胡鬧”,他是在探索,在進行“小實驗”,要試一試自己的能力,父母不要硬性阻止寶寶的這種行為。但若寶寶要掀翻飯菜,那就要果斷地把飯菜端走或停止給他喂飯。

最後歡迎到小魚家來坐坐哈
 不吃正餐就不給零食吃。不在規定的時間內吃完飯就不再給飯吃。這個不能心軟。堅持下就好了。我家孩子就是這樣的。
 

小兒說話容易著急怎麼辦 
版權所有 © 大眾科普網(www.g06.net) 免責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