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上學前班了,不喜歡寫字,且不會加減法。就愛看動畫片。不知道怎麼引導 我們平常說的“專心”,就是集中注意力。對於孩子來說,這並不是一件容易做到的事,需要父母對他有意識地培養:
一提到學習,父母腦海中呈現的便是寶寶讀書、寫字、畫畫、學樂器之類的場景。如果寶寶不喜歡做這些事情,父母可能就會一概冠之以“不愛學習”。實際上,父母所說的寶寶不愛學習也許並不是真正意義的不愛學習,只是我們關於學習的概念被人為地定義錯了。無論做什麼,那都是寶寶在開展他學習的活動。讓寶寶學習需要注意兩點: 1.正襟危坐的學習對寶寶不僅起不到應有的作用,反而可能是一種傷害,是一種扼殺寶寶天性的錯誤的教育方式。 2.游戲才是寶寶的第一需要,也是寶寶學習的最佳方式。 游戲是寶寶成長過程中最喜愛的活動。也正是在游戲的過程中,寶寶習得了很多知識與能力。首先,游戲能帶給寶寶良好的情緒,而良好的情緒有益於寶寶的智力活動。再次,游戲的時候,寶寶通常會全身心地投入,因此,游戲能促使寶寶通過觀察、探索、模仿等嘗試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發展其智力品質。比如寶寶在搭積木的游戲中需要經過不斷地嘗試才可以搭出一個高塔,同時在搭積木的游戲中,寶寶會發現積木大小、形狀、色彩等等都與他所搭的塔有著各種各樣密不可分的聯系。最後,在游戲活動中,寶寶可能需要全身配合運動,比如寶寶在游戲時可能需要四肢協調地爬行、攀登、模仿各種動物的動作等,這些不同方式的運動對寶寶大腦的發育也是一種良性的刺激,對寶寶學習能力的提高更是一種動力。因此,父母要給寶寶提供充分的游戲時間、游戲材料,有目的地和寶寶開展游戲。 寶寶天生就愛學習,如果寶寶不愛學習,最大的可能是父母的教育方式有問題,因此首先需要反省的是父母。
解決策略 1.選擇寶寶感興趣的學習內容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也是寶寶學習最強勁的動力。如果寶寶喜歡小動物,那寶寶的學習就可以從小動物入手。比如,媽媽可以給寶寶買一些小動物的模型,一些介紹小動物的圖書和光碟,那麼寶寶在探究這些小動物的活動時就可以學到很多的知識,而媽媽也可以通過這些小動物引導寶寶數數、歸納、思維、想象、描述……在游戲的過程中春雨潤物似的學到很多知識。 2.采取適合寶寶的教學方法 在教授寶寶知識時,切忌采取填鴨式的教學方法,填鴨只會讓寶寶成為學習的奴隸,而不是學習的主導者。父母可以和寶寶做各種各樣的游戲,在游戲中逐漸導入各種知識,這樣寶寶才能感覺到學習的樂趣,他的學習積極性才能充分調動起來。在引導寶寶學習時,父母可以利用寶寶的好奇心,給寶寶創設一些有趣的問題,讓他根據父母提出的問題去探索,這樣不僅讓寶寶充分感受到學習的趣味,而且也可以逐漸培養寶寶自主學習的好習慣。 3.尊重寶寶的選擇 無論多麼有趣的游戲,寶寶都會有感覺累或者厭倦的時候,因此,在引導寶寶學習時,父母要注意觀察寶寶的反應,一旦寶寶失去了興趣,那就馬上收手。另外,如果在幾項可選的活動中,寶寶更喜歡某項活動,父母不必強迫寶寶必須按照自認為最佳的方式來開展活動。尊重寶寶的選擇,寶寶的興趣才可以持久地維持下去,否則寶寶就會從心理上感覺很壓抑,他對這些活動很快就會興致全無,當然也就談不上學習了。 4.遵守神奇的5分鐘原則 寶寶集中注意的時間很短,即便他剛剛還在全副身心地做某一件事情,但是幾秒鐘之內,他就很可能被中途突然發生的事情,或者突然的新發現所吸引,他的注意力就會無可救藥地從原來的事物轉移到別的事物。因此,媽媽在給寶寶安排學習活動時,停留在某項活動的時間最好不要超過5分鐘,這樣,寶寶才能在這5分鐘時間裡獲得最佳的成效。比如,給寶寶5分鐘時間塗鴉,然後馬上准備別的寶寶感興趣的活動,一旦他厭倦了塗鴉,可以有別的後續活動轉移寶寶的注意力。這樣,寶寶就會覺得新奇有趣,並且十分樂意與媽媽配合,將他的學習活動進行下去。 給他看繪本。你可以先到書店去看看,看有沒有他喜歡的。像《蚯蚓日記》之類的。就是比較貴。 你可以用一些好的玩具來提起他這方面的興趣 最好大人以身作則,自己主動學習,慢慢的引導他, 還有就是,看動畫片可以,滿足他的需要的同時要求他留點時間學習.不然就不滿足他看動畫片的要求,一定不要妥協.但學習的時間不能太長.慢慢的加時間.給他要產生不學習就看不成動畫片的印象. 最後就是在玩的同時引導他學習,比如動畫片裡面有幾個主人公等等! 以上幾點一定要全家大人統一思想,共同去做,不要一人一個思想,孩子要專空子. 小孩子還是要我們做為父母的多多的收導。常讓看點書什麼的。當然最關鍵的是要花一點的時間多陪陪他。我店鋪裡也有不少的親子圖書。親有興趣的話可以來看看。也可以交流交流,畢竟我們家小孩也5歲多。肯定有不少的共同語言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