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百科 | 烹飪美食 | 家居裝修 | 購房置業 | 婚嫁 | 家電 | 寵物 | 育兒 | 購物|
您現在的位置: 大眾科普 >> 生活 >> 寶寶肚子疼正文

寶寶肚子疼

 推 薦 文 章
更新時間:2022-05-18
寶寶1歲半,最近幾天老是說肚子疼,有時侯你再問問她,她又說不疼了,但不應該是說假話,有時能看出面部表情不舒服樣,有時候一天好幾次,但馬上又不疼了。寶寶不喜歡穿鞋,一般都是穿著襪子在地板上走,會是受涼了嗎。該怎麼辦呢。
 
五種視角看小兒腹痛
腹痛,是小兒時期最常見的症狀之一。胸骨下、臍的兩旁及恥骨以上部位發生疼痛者,均統稱腹痛。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經常可以看到這樣的場景,有的孩子玩著玩著突然會說自己肚子痛,有的痛時用手捂著肚子,或蹲在地上哭叫肚子痛,更有甚者面色蒼白。這時通常家長就急急忙忙帶著孩子去醫院,結果孩子自己過一會就好了。家長這一翻折騰,既浪費了時間又耽誤了工作,所以學會區分小兒的腹痛是功能性的還是器質性的病變,變得十分重要的。
小兒腹痛的病因非常復雜,在診斷上也困擾著兒科醫生,那麼對於家長而言就更困難了。要辨別小兒腹痛,日常生活中家長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細致觀察:
一.從年齡看腹痛
不同年齡的小兒的腹痛,其好發疾病亦各異。對於3歲以下尤其小嬰兒而言,其語言功能尚未發育完善,所以不能完全用語言表達自己的感受,僅用哭吵來表達自己的不舒服,這時候家長一定要引起注意了,注意觀察孩子的症狀,好向醫生介紹便於診斷。這一階段多見腸套疊、小嬰兒腸絞痛、嵌頓性疝以及腸道感染。
腸套疊
對於嬰幼兒尤其2歲以下的陣發性的哭吵,不容易安慰,哭吵持續約10-15分鐘,間隔15分鐘至一兩個小時,可伴嘔吐以及排暗紅色或者果醬色大便,一定要當心,可能是腸套疊。嬰兒腸絞痛
多見於生後早期,多在4個月後緩解,原因不清楚。
嵌頓疝
在嬰幼兒中也能見到,一般這樣的小兒有疝氣的病史,一定要告訴醫生,家長還當注意疝皮膚的顏色改變。
嬰兒腸脹氣
表現為嬰兒突然大聲啼哭,腹部膨脹,兩拳緊捏,兩腿間及腹部蜷曲。多見於一歲內的小嬰兒,因過食奶類、糖類或腹內吞人了大量氣體產生腹脹而導致腹痛。
特別提醒
這一階段的孩子在護理上,盡量少讓嬰兒空吸奶嘴,不要在配方奶粉中加糖,對莫名的嬰兒哭吵應當去醫院。此外小兒夜啼,一到夜晚就不睡覺而哭吵,反復發作,可能與維生素d缺乏、內髒神經發育未成熟有關的。
二.從疼痛特點看腹痛:
陣發性疼痛或絞痛——有梗阻性疾病,若局部喜按或熱敷後腹痛減輕者,常為胃、腸、膽管等空腔髒器的痙攣;
持續腹痛——加劇多見於胃腸穿孔;持續性鈍痛,改變體位時加劇、拒按,常為腹腔髒器炎症、包膜牽張,腫瘤以及腹膜髒層受到刺激所致。
隱痛——多見於消化性潰瘍。
急性腹痛——不能耐受伴有其他症狀如嘔吐,便血,面色蒼白,意識改變,可能是急腹症如腸套疊、腸梗阻、腸穿孔、過敏性紫癜、胃腸的扭轉、胰腺炎等。這時候就不要輕易使用鎮痛藥,不但掩蓋病情,而且加重病情使之惡化。也不要熱敷和揉腹部了,應當立即禁食禁水而迅速去醫院接受治療。
慢性反復發作的腹痛——多呈隱痛能忍受,可伴隨植物神經症狀如面色蒼白,心率加快等,多見於再發性腹痛、慢性胃炎、消化性潰瘍、慢性腸炎、鉛中毒、鐮狀細胞性貧血、腹型偏頭痛、腹型癫痫、腸激惹綜合征、功能性消化不良等;對於功能性病變如腸激惹綜合征、功能性消化不良,這樣的兒童應當養成按時排便和規律進食的習慣。
再發性腹痛——疼痛是痙攣性或絞痛性的,多在臍周,也可在腹部其它部位;可每日、每周、每月發作,或數月發作一次,每次發作不超過1-3小時,可自行緩解;發作以晨起、下午3—4點時比較多見,常於空腹或進餐時突然加重。再發性腹痛90%是功能性的,與生長過快導致的鈣缺乏、植物神經失調,內髒感覺高度敏感,胃腸動力功能失調,心理因素如突然受打擊、焦慮、憂郁症、學校恐怖症等有關。
特別提醒
1.發病急驟或陣發性加劇者常為外科性疾病,如急性闌尾炎、絞窄性腸梗阻、胃腸道穿孔、腸套疊及腹股溝疝嵌頓等。發病緩慢而疼痛持續者常為內科性疾病,如腸蛔蟲症、胃及十二指腸潰瘍、腸炎及病毒性肝炎等。但要注意有時慢性腹痛和急性腹痛的病因可以相同,這是因為疾病在不同階段其性質發生變化所致,如潰瘍病原屬慢性腹痛,在合並穿孔時即為急腹症。所以對那些原來有慢性腹痛的孩子,如果腹痛轉為持續性或突然劇痛的話,應注意急腹症的可能。
2.腹部器質性病變的疼痛特點為:①持續性絞痛,陣發性加劇;②局部壓痛明顯;③有腹肌緊張;④腸鳴音異常;腹部功能性病變的疼痛特點為:①發作性鈍痛,反復發作;②局部壓痛不明顯;③腹部柔軟;④腸鳴音無改變。
3.如果腹痛是在食用牛奶、蛋類、魚蝦等食物後發生,一般為過敏性腹痛,只要停止給小兒食用這類食物,腹痛就會好轉。避免暴飲暴食,或者過食冷飲,也可減少小兒腹痛。
4.有一種腹型癫痫引起的腹痛,會突然發作,突然自愈。腹痛消失後,小兒精神及體力上均無異常。這種類型的腹痛,需要到醫院做腦電圖才能確診。
三.從大便性狀看腹痛
小兒的腹痛一定要觀察孩子的大便情況,有無大便,沒大便幾天了和孩子的進食情況。
1.幾天無大便伴腹脹者,可能是腸梗阻。
2.便膿血尤其在夏秋季節當注意是痢疾、出血性大腸桿菌性腸炎、麥克爾憩室炎等。
3.大便呈蛋花湯樣或者水樣便,伴嘔吐,尤其秋冬季節,多是輪狀病毒性腸炎。這種疾病多見於幼兒可能發生脫水、電解質紊亂和代謝性酸中毒,家長當注意給孩子多喝水。
4.如果有便秘與腹瀉交替出現,應當注意不完全性巨結腸症和腸激惹綜合征,這種便秘可以用開塞露以通便。此外多吃富含纖維素的食物,少喝碳酸飲料。
特別提醒
對於新換種類或者剛開始喝的奶制品,有可能發生過敏,常表現腹痛後發生腹瀉。這樣的話,家長就應當換回原來牌子的奶制品,或者用少過敏的奶制品,小嬰兒不要吃純牛奶。一般而言孩子不要時常更換奶制品的品牌,一來孩子可能會因為口味不適應而導致不喝奶,二來有可能發生過敏。
四.從腹部體征看腹痛
家長可以適當地掌握怎樣檢查孩子腹部的體征。一般的方法是:家長讓孩子仰面躺在床上,下肢彎起來,家長一邊與孩子交談,一邊用溫暖的手指平貼在孩子的腹壁上,手指輕彎曲感覺孩子腹壁肌肉的緊張度。如果柔軟無抵觸感,則一般病變較輕或者是功能性病變;如果腹壁硬或者孩子不讓撫摩腹部或者全腹疼痛,則大多是器質性病變。
特別提醒
不要隨便采取措施,如果孩子腹痛是器質性病變,此時如果按揉兒童肚子,或做局部熱敷,就可能促進炎症化膿處破潰穿孔,形成彌漫性腹膜炎。按揉腹部,只會刺激蟲體,甚至引起膽道蛔蟲症;蛔蟲還可能穿破幼兒嬌嫩的腸壁,引起彌漫性腹膜炎;而盲目按揉,可能造成套入部位加深,加重病情。
五.從伴隨症狀看腹痛
1.應注意腹痛與發熱的關系。先發熱,後腹痛多為內科疾病如上呼吸道感染、扁桃體炎常並發急性腸系膜淋巴結炎;反之先腹痛,後發熱多為外科疾病,如急性闌尾炎、繼發性腹膜炎等。
2.伴隨惡心嘔吐的多是消化道的病變;伴隨咳嗽、發熱的要注意腹外器?
 
大便怎麼樣?我女兒也1歲半了,也不愛穿鞋,連襪子都是好不容易才哄得穿著的。總喜歡在地上光腳丫跑。我們都會盡量讓他在墊子上玩,不要跑到地板上,也是怕受涼。晚上一般給他用熱水泡泡腳,一般5分鐘即可,然後趕緊穿上襪子保暖。
不過,我記得我們中醫大夫說過,如果孩子著涼的話,應該首先反應的是大便不正常,並且伴有肚子疼。所以,你可以拿孩子大便去化驗下,交1塊錢掛號費,找個大夫開個單子,化驗下就成,很快拿結果。如果排除這個問題,你看看是不是孩子肚子裡有蟲子了呢?是不是白天吃了不干淨的東西了呢?那就帶他去醫院檢查下看看。你還可以這幾天給他包點茴香餃子吃,讓他吃上幾頓後,看看他肚子還疼不。因為如果是輕微蛔蟲的話,茴香是可以幫忙打下來的。你不妨試試看!祝寶寶健康!
 

我女兒現在9歲,半年前掉了兩顆門牙至今未長,會長嗎? 
版權所有 © 大眾科普網(www.g06.net) 免責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