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急!急!我家寶寶拉便便特辛苦,便便太硬了,堵在肛門口出不來,擠的她的小肛門都裂了好幾個口子。疼的她哭個不停。心疼的我也眼淚直往下掉。我真不知道該怎麼辦!請各位媽媽們給我出出主意吧!謝了! 家寶寶以前也有過便秘的情況,就是給寶寶喂點香蕉糊,寶寶小就喂四分之一好了,一定要弄糊,少點少點的喂,同時給寶寶多喝點白開水,或直接沖點奶伴侶給寶寶喝,不知道用不用奶伴侶,可以清火的.記得寶寶第一次便秘時,因為不懂,就去了醫院,醫生也沒配藥,還用肥皂塞了.不會有什麼事的,等是過來人就從容多了. 家寶寶以前也有過便秘的情況,就是給寶寶喂點香蕉糊,寶寶小就喂四分之一好了,一定要弄糊,少點少點的喂,同時給寶寶多喝點白開水,或直接沖點奶伴侶給寶寶喝,不知道用不用奶伴侶,可以清火的.記得寶寶第一次便秘時,因為不懂,就去了醫院,醫生也沒配藥,還用肥皂塞了.不會有什麼事的,等是過來人就從容多了. 主要還是媽媽有內火,自身調理的同時可以嘗試用小勺喂寶寶喝水,七個月應該可以了,可以吃些香蕉,開塞露還是不要用了,越用越厲害,拉的時候可以輕輕敲他尾骨的位置,幫助排便。菜汁不喜歡喝的話干脆直接把菜添在爛面條粥裡,韭菜芹菜都有助於排便,還有紅薯。 母乳喂養的嬰兒,大便呈黃色或金黃色,稠度均勻如膏狀或糊狀,偶爾稀薄而微呈綠色,有酸味但不臭,每天排便二至四次。人工喂養兒,大便色淡黃或呈土灰色,質較干硬,條狀,常帶奶瓣,有明顯臭味,大便每天1~2次。有的嬰兒經常2~3天或4~5天才排便一次,但糞便並不干結,仍呈軟便或糊狀便,排便時要用力屏氣,臉漲得紅紅的好似排便困難,這其實並不屬於便秘。寶寶幾天不拉,可能是寶寶根本沒吃飽,所以你首先要保證寶寶每天吃飽了。你還要看他拉出來的是軟便還是硬便。我的寶寶50天左右時也開始幾天一次大便,最長的一次四天才拉,但是他拉出來的仍是糊狀的軟便,我就知道他不是便秘。便秘是指拉出來硬硬的條狀或顆粒狀的大便。你不用著急,這麼小的寶寶是這樣的,她還沒養成每天定時拉大便的習慣,也就是說她還根本不會大便,這樣你就更不能用開塞露了,越用越依賴,大便反射越麻木,越用越不知道自己拉。你需要每天幫寶寶按摩肚子,就是用你中間的三個手指,繞著寶寶的肚臍順時針按摩,一次5分鐘,每天早晚各一次,能幫助寶寶加快腸蠕動,使寶寶產生大便反射。另外,從孩子兩個月起就應該訓練良好的排便習慣,使他按時排便,排便最好在清晨或晚上臨睡前,早晨排便最好,晚上大便則可使孩子夜裡睡得踏實。飯前大便可使孩子吃得好,但不要飯後大便。媽媽先觀察孩子排便的情況,然後根據孩子的情況,有意識的定時排便,排便時媽媽要和他一起發出“恩恩恩”的聲音。 寶寶便秘,不可亂服藥,記住:所有的藥都有副作用,寶寶的生理機體發育還不是很健全,再說這樣的小病不用吃藥。當您的寶寶出現便秘的時候,建議你采取飲食調節的方法來緩解寶寶的便秘問題。如可以在孩子的輔食中適當的加入果汁、蔬菜汁、適當給他吃點香蕉,因為香蕉有潤滑腸道作用,這一點很重要哦。如果時間長了看孩子難受,您也忍受不了的話,建議用“開塞露”有立竿見影的效果,但這樣也不是長久之計,奶粉喂養最容易造成便秘,孩子7個月應當適當的添加輔食了,蔬菜是不可缺少的,所以建議你在蒸雞蛋羹的時候在裡面加些新鮮綠色蔬菜碎末,這樣慢慢調理,會逐漸好起來的,我家寶寶也有這樣一段時間,我們也沒去醫院,就這樣慢慢調理就逐漸正常了,祝願你家寶寶早日康復茁壯成長!因為孩子的身體機能尚未健全。 便秘(constipation)指大便干硬,隔時較久,有時排便困難。單純性便秘多因結腸吸收水分電解質增多引起。
常見病因有:
1.飲食不足
嬰兒進食太少時,消化後液體吸收余渣少,致大便減少、變稠。奶中糖量不足時腸蠕動弱,可使大便干燥。飲食不足時間較久引起營養不良,腹肌和腸肌張力減低,甚至萎縮,收縮力減弱,形成惡性循環,加重便秘。
2.食物成分不當
大便性質和食物成分關系密切。如食物中含大量蛋白質,而碳水化物不足,腸道菌群繼發改變,腸內容發酵過程少,大便易呈鹼性,干燥;如食物中含較多的碳水化物,腸道發酵菌增多,發酵作用增加,產酸多,大便易呈酸性,次數多而軟;如食入脂肪和碳水化物都高,則大便潤利。如進食大量鈣化酪蛋白,糞便中含多量不能溶解的鈣皂,糞便增多,且易便秘。碳水化物中米粉、面粉類食品較谷類食品易於便秘。小兒偏食,許多小兒喜食肉類,少吃或不吃蔬菜,食物中纖維素太少,也易發生便秘。
3.腸道功能失常
生活不規律和缺乏按時大便的訓練,未形成排便的條件反射導致便秘很常見。另外學齡兒童常因無清晨大便的習慣,而學習時間不能隨時排便,上課時憋住大便也是導致便秘的常見原因。常用瀉劑或灌腸,缺少體力活動,或患慢性病如:營養不良、佝偻病、高鈣血症、皮肌炎、呆小病及先天性肌無力等,都因腸壁肌肉乏力、功能失常而便秘。交感神經功能失常、腹肌軟弱或麻痺也常使大便秘結。服用某些藥物可使腸蠕動減少而便秘,如抗膽鹼能藥物、抗酸劑、某些抗驚厥藥、利尿劑以及鐵劑等。
4.體格與生理的異常
如肛門裂、肛門狹窄、先天性巨結腸、脊柱裂或腫瘤壓迫馬尾等都能引起便秘。應進行肛門指檢、下部脊柱和會陰部檢查。有的患兒生後即便秘,如有家族史,可能和遺傳有關。
5.精神因素
小兒受突然的精神刺激,或環境和生活習慣的突然改變也可引起短時間的便秘。
人乳喂養嬰兒較少發生便秘。如果發生,除喂人乳外,加用潤腸輔食,如加糖的菜水或桔子汁(應用新鮮桔子擠汁,市售瓶裝桔汁開瓶後易污染)、番茄汁、煮山楂或紅棗水。4個月以上可加菜泥或煮熟的水果泥。母乳不足時,可加1~2次加8%糖的牛乳。蜂蜜水每日60~90ml,也有幫助。
人工喂養兒較易便秘,但如合理加糖及輔食,可避免便秘。如果發生,可將牛乳加糖增至8%,並可加喂果汁(如番茄汁、桔汁、菠蘿汁、棗汁以及其他煮水果汁),以刺激腸蠕動。較大嬰兒,可加菜泥、菜末、水果、粥類等輔食。再大一些可加較粗的谷類食物如玉米粉、小米、麥片等制成粥。在1~2周歲,如已加了各種輔食,每日牛奶量500ml即夠,可多吃粗糧食品、紅薯、胡蘿卜及蔬菜。有條件者可加瓊脂果凍。營養不良小兒便秘,要注意補充營養,逐漸增加入量,營養情況好轉後,腹肌、腸肌增長、張力增加,排便自然逐漸通順 你好! 孩子的大便次數沒有個一定的數,只要大便軟,是有規律的,就算每天5、六次,或是每兩、三天一次軟便,都是正常的,那是因為孩子的個體體質不同所致,但前提是孩子吃得好、睡得好、玩得活潑,體重能正常增重. 但出現便秘的孩子有可能是進食不足,也有可能是消化吸收的功能強,也有可能是因為腸蠕動緩慢,但無論是哪種情況,但如果孩子原來每天都解大便,現在突然兩天都不解大便了,那肯定是不正常的,已經屬於便秘. 如果是進食不足,孩子經常在吸空乳房後還會哭鬧,或吸吮的時間較長而不肯放開,如果給她喂些奶粉就停止哭鬧的話,那就可以肯定了.而進食不足常見於母乳喂養兒. 如果大便裡伴有黃白色的奶瓣,提示孩子消化不良了,除要給孩子喂些消化水幫助一下外,如果孩子是母乳喂養的,請乳母不要吃過於肥膩的食物,飲食宜清淡、有營養易消化為主.如果孩子是吃奶粉的,那就考慮是酪蛋白與鈣、鎂離子結合而形成干結的糞塊所致.可以在餐間給孩子適量喂些溫開水. 如果大便是軟的,可以喂嗎叮啉以促進胃腸蠕動,每天每公斤體重0點三克,一日分三次服,最好在進食前十5至三十分鐘服藥.也可以試用中成藥“4磨湯”沖劑. 另外,如果孩子存在著“氣虛”(面色蒼白),也可能出現便秘的情況的,可以試用人參片兩片,用剛煮開的開水一杯放在保暖瓶裡焗三、4小時,然後分多次用這泡過人參片的開水給孩子服,會有幫助的. 如果孩子是母乳喂養的,一般孩子的胃腸有問題首先要“問責”於乳母.估計乳母在孩子出現大便少之前或期間,進食過容易上火的東西,或者是怕身體虛而進補了,如果真是這樣的話,建議乳母吃點涼茶以清一清,如夏桑菊就好. 如果乳母的消化功能、大便也不好,建議乳母的飲食要以易消化、有營養、清淡為主,並口服培菲康、常樂康等益生菌制劑以調節腸道的菌群平衡,對孩子的恢復會有幫助的. 1、添加果汁水和菜水,2、進行腹部的按摩順時針。3、在寶寶2天沒有大便選擇肥皂條進行通便。4、養成定期排便的習慣。會逐漸的好轉的。 驚風是小兒時期常見的一種急重病證,以臨床出現抽搐、昏迷為主要特征。又稱“驚厥”,俗名“抽風”。任何季節均可發生,一般以1—5歲的小兒為多見,年齡越小,發病率越高。其證情往往比較凶險,變化迅速,威脅小兒生命。所以,古代醫家認為驚風是一種惡候。如《東醫寶鑒·小兒》說:“小兒疾之最危者,無越驚風之證”。《幼科釋謎·驚風》也說:“小兒之病,最重惟驚”。
驚風的症狀,臨床上可歸納為八候。所謂八候,即搐、搦、顫、掣、反、引、竄、視。八候的出現,表示驚風已在發作。但驚風發作時,不一定八候全部出現。由於驚風的發病有急有緩,證候表現有虛有實.,有寒有熱,故臨證常將驚風分為急驚風和慢驚風。凡起病急暴,屬陽屬實者,統稱急驚風;凡病勢緩慢,屬陰屬虛者,統稱慢驚風。
本病西醫學稱小兒驚厥。其中伴有發熱者,多為感染性疾病所致,顱內感染性疾病常見有腦膜炎、腦膿腫、腦炎、腦寄生蟲病等;顱外感染性疾病常見有高熱驚厥、各種嚴重感染(如中毒性菌痢、中毒性肺炎、敗血症等)。不伴有發熱者,多為非感染性疾病所致,除常見的癫痫外,還有水及電解質紊亂、低血糖、藥物中毒、食物中毒、遺傳代謝性疾病、腦外傷、腦瘤等。臨證要詳細詢問病史,細致體格檢查,並作相應實驗室檢查,以明確診斷,及時進行針對性治療。
急驚風
[病因病機]
急驚風病因以外感六淫、疫毒之邪為主,偶有暴受驚恐所致。
外感六淫,皆能致痙。尤以風邪、暑邪、濕熱疫疠之氣為主。小兒肌膚薄弱,腠理不密,極易感受時邪,由表入裡,邪氣枭張而壯熱,熱極化火,火盛生痰,甚則人營人血,內陷心包,引動肝風,出現高熱神昏、抽風驚厥、發斑吐衄,或見正不勝邪,內閉外脫。若因飲食不節,或誤食污染有毒之食物,郁結腸胃,痰熱內伏,壅塞不消,氣機不利,郁而化火。痰火濕濁,蒙蔽心包,引動肝風,則可見高熱昏厥,抽風不止,嘔吐腹痛,痢下穢臭。
小兒神氣怯弱,元氣未充,不耐意外刺激,若目觸異物,耳聞巨聲,或不慎跌僕,暴受驚恐,使神明受擾,肝風內動,出現驚叫驚跳,抽搐神昏。
總之,急驚風的主要病機是熱、痰、驚、風的相互影響,互為因果。其主要病位在心肝兩經。小兒外感時邪,易從熱化,熱盛生痰,熱極生風,痰盛發驚,驚盛生風,則發為急驚風。
[臨床診斷]
1.突然發病,出現高熱、神昏、驚厥、喉間痰鳴、兩眼上翻、凝視,或斜視,可持續幾秒至數分鐘。嚴重者可反復發作甚至呈持續狀態而危及生命。
2.可有接觸傳染病人或飲食不潔的病史。
3.中樞神經系統感染患兒,腦脊液檢查有異常改變,神經系統檢查出現病理性反射。
4.細菌感染性疾病,血常規檢查白細胞及中性粒細胞常增高。
5.必要時可作大便常規及大便細菌培養、血培養、攝胸片、腦脊液等有關檢查。
[辨證論治]
一、辨證要點
1.辨表熱、裡熱昏迷、抽搐為一過性,熱退後抽搐自止為表熱;高熱持續,反復抽搐、昏迷為裡熱。
2.辨痰熱、痰火、痰濁神志昏迷,高熱痰鳴,為痰熱上蒙清竅;妄言谵語,狂躁不寧,為痰火上擾清空;深度昏迷,嗜睡不動,為痰濁內蒙心包,阻蔽心神。
[1] [2] [3] [4] 下一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