邪,但風藥多燥,故宜佐養血潤燥之品。
[其他療法]
一、經驗方
1.蕲蛇,研細末,吞服。每服1.5g,1日2次。用於土虛木亢證。
2.地龍、僵蠶、烏梢蛇、當歸、木瓜、雞血籐各15g。水煎服。用於慢驚風肢體強直性癱瘓。
二、外治療法
1.黨參、黃芪、白術、甘草、白芍、陳皮、半夏、天麻、川烏、全蠍、天南星、丁香各6g,朱砂1g,生姜3g,紅棗5枚。炒熱,熨臍部,1日1次。用於土虛木亢證。
2.全蠍5個,蜈蚣1條,僵蠶5條,蟬蛻7個。研為細末,敷臍,1日1次。用於慢驚風強直性癱瘓者。
三、針灸療法
1.針刺上肢取穴:內關、曲池、合谷。下肢取穴:承山、太沖。牙關緊閉取穴:下關、頰車。
2.灸治取穴大椎、脾俞、命門、關元、氣海、百會、足三裡。用於脾腎陽虛證。
四、推拿療法
運五經,推脾土,揉五指節,運內八卦,分陰陽,推上三關,揉湧泉,揉足三裡。
[預防護理]
一、預防
1.積極治療原發疾病。
2.做好小兒保健工作,調節精神情緒,加強體格鍛煉,提高抗病能力。
3.注意飲食衛生,宜吃營養豐富易消化的食物。
二、護理
1.保持病室安靜,減少刺激,保證患兒安靜休息。
2.抽搐時,切忌強行牽拉,以免拉傷筋骨。·
3.對長期臥床的患兒,要經常改變體位,必要時可墊海綿墊褥或氣墊褥等,經常用溫水擦澡、擦背或用溫熱毛巾行局部按摩,避免發生褥瘡。
4.昏迷、抽搐、痰多的患兒,應注意保持呼吸道通暢,肪止窒息。
5.注意加強營養,不會吞咽者給予鼻飼。
[文獻摘要]
《小兒藥證直訣·急驚證治》:“小兒急驚者,本因熱生於心;身熱面赤引飲,口中氣熱,大小便黃赤,劇則搐也,蓋熱甚則風生,風屬肝,此陽盛陰虛也。”慢驚“因病後或吐瀉,脾胃虛損遍身冷,口鼻氣出亦冷,手足時瘛疚,昏睡,睡露驚,此無陽也。”“急驚合涼瀉,慢驚合溫補。”
《幼幼新編》:“風搐頻者,風在表也,易治,易發之。搐稀者,風在髒也,難治,宜補脾。”
《景岳全書·小兒則·驚風》:“驚風之要領有二:一日實證、一日虛證而盡之矣。蓋急驚者陽證也,實證也,乃肝邪有余而風生熱,熱生痰,痰生客於心膈間則風火相搏,故其形證急暴而痰火壯熱者是為急驚,此當先治其標,後治其本。慢驚者陰證也,虛證也,此脾肺俱虛,肝邪無制,因而侮脾生風,無陽之證也,故其形氣病氣俱不足者是為慢驚,此當專顧脾胃以救元氣。雖二者俱名驚風而虛實之有不同,所以急慢之名亦異。凡治此者不可不顧其名以思其義。”
[現代研究]
伍鴻基.針刺治療小兒高熱驚厥的臨床觀察.浙江中醫雜志1996;(8):373
將小兒高熱驚厥28例分為2組,治療組21例,對照組7例。兩組患兒在高熱驚厥時,即給予安乃近10mg/kg肌肉注射,酒精擦浴降溫,吸氧。治療組再給予針刺療法:首先取人中穴向上斜刺2-3分,稍捻轉至患兒蘇醒有刺激反應,如哭聲等即起針。再點刺雙側中沖穴約1分,提捻瀉法強刺激,每隔半分鐘左右起針,再放血1-3滴;直刺雙側合谷穴3-5分,提捻瀉法中等刺激,每穴各行針1—2分鐘後起針。對照組再予安定0.3mg/kg肌肉注射。治療結果:治療組患兒在20秒至2分鐘內痙止蘇醒,體溫下降,平均1分2秒;對照組患兒在2-5分鐘內痙止,平均3分2秒,療效有非常顯著性差異(p<0.001)。
王清濤,高樹堂.麝冰散治療小兒高熱驚厥43例.吉林中醫藥1993年;(1):25
麝香1份,冰片50份,姜黃刃份,郁金如份,巴豆30份,血竭50份,金箔10份,全蠍50份,研成細末。使用時將藥粉兌入等滲溶劑(生理鹽水等)內即可,按每次0.2s/ks給藥,必要時可加倍,2小時後可重復給藥。治療小兒高熱驚厥43例,其中治愈25例,顯效11例,有效5例,無效2例,總有效率為96%。
<br/><br/><fontcolor=#0556a3>參考文獻:</font> http://hi.baidu.com/91yiyao/blog/item/f7d2f0de4801c95695ee3770.html
小孩大便干燥需要在飲食上注意,蛋白質的攝取過量,補鈣補鋅,吃得太精,用藥(物別是抗生素類藥)也會此起大便干硬,都會導致大便干燥.要注意多吃些青菜和果汁(可以給些橙汁,雪梨汁或紅蘿卜汁),建議早上用益生元食品黃金雙歧因子糖溫開水沖服,效果與用量和個體情況有關,根據寶寶便便來調節用量就可以的了,便秘寶寶一般在13-20克之間調節就可以了,用來增殖腸內雙歧桿菌的方法來防冶便秘,效果很不錯,因為要恢復腸道功能,要根治的話,這是一個相對較長的過程,這個方法少則一過到二個月。. 有的寶寶沒有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白天愛鬧,晚上貪玩不睡,吃飯的時間不固定,喜歡東跑西跑;還有的寶寶本身的語言表達能力較弱,不能很好地與大人溝通或是到了陌生的環境很緊張不能適應,這些情況都會使寶寶的代謝系統發生變化,使得本該排出的便便又被寶寶忍住不排了。排便不及時致使腸道的水分被吸干,造成便便燥結,引起便秘。另外,不喜歡運動的寶寶也容易便秘。因為運動少的寶寶腸道肌肉和腹肌都松弛無力,在便便的時候使不上力氣,所以就會感到排便很困難。 培養寶寶良好的生活習慣是所有對策中的重中之重。媽媽要幫助寶寶養成按時作息,按時吃飯,飯後便便的良好習慣,多訓練幾次,久而久之寶寶的便便就會規律起來了。同時,訓練寶寶簡單的蹲、彎腰或是扭屁股等動作,也可以幫助寶寶鍛煉腰腹部肌肉,有助腸蠕動。當然,父母也可以在睡前順時針輕按孩子的肚臍周圍,這對治療寶寶的便秘也非常有效。具體按摩方法可根據圖示來操作。要注意的是,媽媽在按摩寶寶左下腹觸及到條索狀物時,就要由上而下地按摩。另外,按摩寶寶的肛門口,也能引起寶寶的生理反應,促進排便 寶寶是否便秘,不能只依據排便頻率為標准,而是要對寶寶大便的質和量進行總體觀察,並且要看對孩子的健康狀況有無影響。每個孩子各自身體狀況不同,因而每日正常排便次數也有差別。例如,完全食母乳的嬰兒每日排便次數可能較多,用牛奶及其他代乳品喂養的嬰兒則可能每日排便1次或2~3日1次,只要性狀及量均正常,寶寶又無其他不適,就是正常的。
寶寶便秘4原因
造成寶寶便秘的原因有很多,主要有以下幾種:
飲食不當
功能性便秘與飲食的關系最為密切。寶寶飲食過細,纖維素攝入不足,對腸壁刺激不夠容易導致便秘;高蛋白攝入過量,容易使腸發酵菌相對減少而影響發酵,進而使大便干燥致密;飲食量不足時,由於腸道內殘渣較少,腹肌、腸肌張力不足、蠕動無力,也容易引起便秘。
便不規律
由於排便時間不規律且缺乏相關訓練,沒有形成排便反射,有時雖有排便的感覺,但由於貪玩或其他事情干擾,寶寶可能會有意識地抑制便意,時間一長,腸內排便反射的敏感度降低,大便堆積於腸內,水分被吸收,大便變得干燥,因而不易排出,就形成了所謂的習慣性便秘。
先天性生理及解剖缺陷
有些寶寶出現便秘是由於患有某些先天性疾病,如腸狹窄、腸梗阻、直腸或肛門狹窄、幽門痙攣、先天性幽門狹窄、先天性巨結腸等均可引起便秘。
精神因素
另外,有一些精神上的刺激因素也可引起寶寶出現便秘現象,如生活環境的改變,或者因肛周病變(如肛裂)引起排便疼痛而使孩子懼怕排便,這些都可能導致寶寶出現短期的便秘。
便秘了怎麼辦
寶寶出現便秘後,解出的大便又干又硬,干硬的糞便刺激肛門會產生疼痛和不適感,寶寶懼怕解大便而不敢用力排便,大便總不能排出,便秘也就會越嚴重,大便長時間存留在體內還會使毒素淤積體內,影響正常的新陳代謝,從而產生營養不良,抵抗力下降。那麼,如何盡快讓便秘寶寶積存的大便排出體外呢?
按摩法
手掌向下,平放在寶寶臍部,按順時針方向輕輕推揉。這不僅可以加快寶寶腸道蠕動進而促進排便,並且有助於消化。
開塞露法
將開塞露的尖端封口剪開,管口處如有毛刺一定要修光滑,並先擠出少許藥液滑潤管口,以免刺傷寶寶肛門。讓寶寶側臥,將開塞露管口插入其肛門,輕輕擠壓塑料囊使藥液射入肛門內,而後拔出開塞露空殼,在寶寶肛門處夾一塊干淨的紙巾,以免液體溢出弄髒衣服或床單。同時囑咐寶寶要盡量等到不能忍受的時候再排便,以使藥液充分發揮刺激腸道蠕動、軟化大便的作用,達到最佳通便效果。
甘油栓法
將手洗干淨,然後將圓錐形甘油栓的包裝紙打開,緩緩塞入寶寶肛門,而後輕輕按壓肛門,盡量多待片刻,以使甘油栓充分融化後再排便。
肥皂條法
洗淨雙手,將肥皂削成長約3厘米、鉛筆粗細的圓錐形肥皂條,先用少許水將肥皂條潤濕後再緩緩插入寶寶肛門內。同樣盡量讓肥皂條在肛門內多停留一段時間,以達到充分刺激暢道蠕動的作用。
如果以上方法均不奏效,應及時帶寶寶到醫院就診,檢查是否是由於其他疾病而引起便秘。
如何預防便秘
以上方法不宜長期使用,否則,孩子會產生依賴。應對小兒便秘的根本方法還是要防患於未然,也就是說,預防便秘很重要。父母應該注意從調理寶寶飲食、養成定時排便習慣、保證適當活動量這幾個方面入手。
均衡膳食
寶寶的飲食一定要均衡,不能偏食,五谷雜糧以及各種水果蔬菜都應該均衡攝入,小寶寶則可以吃一些果泥、菜泥,或喝些果蔬汁,以增加腸道內的纖維素,促進胃腸蠕動,通暢排便。
定時排便
訓練寶寶養成定時排便的好習慣。一般來說,寶寶3個月左右,父母就可以幫助他逐漸形成定時排便的習慣了。從3個月開始,每天早晨喂奶後,父母就可以幫助寶寶定時坐盆,注意室內溫度以及便盆的舒適度,以使寶寶對坐盆不產生厭煩或不適感。
保證活動量
運動量不夠有時也容易導致排便不暢。因此,要保證寶寶每日有一定的活動量。腹部按摩對於還不能獨立行走、爬行的小寶寶,父母要多抱抱他,或適當揉揉他的小肚子,而不要長時間把寶寶獨自放在搖籃裡。
適合便秘寶寶的口服藥
適合嬰幼兒服用的治療便秘的口服藥有媽咪愛、整腸生、金雙岐片、四磨湯口服液等。具體用藥及用量請遵醫囑。
但是,有的嬰兒經常2~3天或4~5天才排便一次,但糞便並不干結,仍呈軟便或糊狀便,排便時要用力屏氣,臉漲得紅紅的好似排便困難,這其實並不屬於便秘。
寶寶幾天不拉,可能是寶寶根本沒吃飽,所以你首先要保證寶寶每天吃飽了。
你還要看他拉出來的是軟便還是硬便。 我的寶寶50天左右時也開始幾天一次大便,最長的一次四天才拉,但是他拉出來的仍是糊狀的軟便,我就知道他不是便秘。便秘是指拉出來硬硬的條狀或顆粒狀的大便。你不用著急,這麼小的寶寶是這樣的,她還沒養成每天定時拉大便的習慣,也就是說她還根本不會大便,這樣你就更不能用開塞露了,越用越依賴,大便反射越麻木,越用越不知道自己拉。
你需要每天幫寶寶按摩肚子,就是用你中間的三個手指,繞著寶寶的肚臍順時針按摩,一次5分鐘,每天早晚各一次,能幫助寶寶加快腸蠕動,使寶寶產生大便反射。
另外,從孩子兩個月起就應該訓練良好的排便習慣,使他按時排便,排便最好在清晨或晚上臨睡前,早晨排便最好,晚上大便則可使孩子夜裡睡得踏實。飯前大便可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