縮,好似要生產一樣,時間到時陣痛會加強,在旁協助的父親和助產士朋友可按摩產婦手心,腳後跟和腳後跟底,特別是右腳後跟有止痛作用,左腳後跟則有助於產後胎盤的排出。如想出聲時,要大聲低音的出「阿」ah音,學佛的人發現念阿彌陀佛配合呼吸很有用。喉輪和海底輪是相通的,嬰兒要出來的一刻,出聲是會開子宮頸。嬰兒一出生先放在母親小腹上蓋上薄的毯巾,讓母子休息。一般在30分鐘到45分鐘內嬰兒會自己爬上母親胸部吸奶。如此出生的人,成長中會有很清楚的人生方向感,和自主能力,身體也會強壯些,因為自然的韻律沒有被打斷。
臍帶要等完全沒有脈動後才剪。蘇聯的自然生產傳統是24小時才剪,讓嬰兒與靈性世界仍保持溝通,他們稱為「蓮花座」生。至於臍帶留多少,中醫強調不能剪的太短,會傷嬰兒的氣,最理想是9公分,並在剪口灑一點北美黃蓮,傳統上也燒艾草條暖臍部一下,以防邪氣濕氣進入。嬰兒出生不必急著洗澡,擦干淨即可或用溫水沖一下,不要擦掉皮膚上保護的油脂膜。這一油脂含有豐富營養也有保暖作用,一兩天後會被嬰兒皮膚吸收。母子不需隔離,以促進母子情並可幫助喂奶也讓新生兒的心跳正常。
如果胎兒到預產期仍無動靜,母親只可以進食流質如蔬菜湯、果汁,完完放松,眼睛只看美好的景物,想好的,並與胎兒溝通,表示歡迎,一般兩天內孩兒就會出來。在催眠的狀況下,大部份人回憶自己投胎,都是不想來。
母親生產後在中國的傳統喝生化湯以助體內惡露的排出。滋補生產時消耗的體力可喝溫的有機葡萄汁(紅和黑的最好)或干李子汁(prunejuice),南方於產後馬上食用金桔餅,切絲後與姜和麻油炒,以通氣。西方用(caraway,aniseseeds),印度用干炒的茴香(fennel)和小茴香(cumin)飯後一茶匙。康復裡根或葉煮水有助內傷的修補。(胎兒離開母體,留下一個傷口)
吃方面以補氣補血為主,來保暖身體收縮子宮。一般禁忌喝冰水和碰生水,如需清洗,用煮熟的水。可喝湯,也不建議洗頭,以免受寒。中國南北方坐月子的吃法不同,北方吃小米粥、面條、紅棗、雞蛋,南方則以炖品為主,特別是雞,麻油雞,江南也吃甜酒雞蛋,兩廣一帶也吃豬腳煮青木瓜或黃豆。南北方都不吃炒、煎和炸的食物,不吃生冷的,也都喝蜂蜜水,吃紅糖。迎接新生命應是慶生,而不應殺生。坐月子最好遠離血腥。北方人身材高大,坐月子的母親就以小米紅棗粥為主,奶水也很夠。印度醫學先判斷人的體質,再建議用飲食香料等藥來調理平衡。受孕前就注意平衡體質,產後也如此。人的體質是受風、火、水的互動不平衡時才產生。所謂體質是指某性質偏多。風性(vata)是動、快、輕、冷、粗、干如冷干的風,粗糙輕的食物如爆米花。火性(pitta)是熱、尖銳輕、酸、偏油,如辣椒醬、夏日中午太陽、尖銳的聲音。水性(kapha)是重、油、慢、冷、穩重、寬、遲緩如大象的身體、午睡之後的昏沉。
屬風性體質的人,脈搏(女性)每分80-100,身材較小,動作快,飲食三餐不定。屬火性體質的人,脈搏每分70-80,體形中等容易發怒。水性脈搏每分60-70,身材較大,性情穩重有耐心(以上脈搏都是指女性)。以下是各體質人適合多吃的食物。
風性:所有的油,產後特別是芝麻油,尤其黑芝麻油、米、小麥、麥片粥、糯米、甜的水果如葡萄,酪梨、桃子、李子(產後酸性水果暫時不吃),蘆筍、甜菜葉及甜菜根、紅鳳菜、地瓜葉、紅蘿卜、四季豆、蕃薯。香料選暖性、甜性,避免苦辛的如葫蘆巴豆、黃姜。可吃所有的核果類如核桃、松子、腰果、芝麻等等,豆類可吃埃及豆(garbanzo)、紅扁豆(redlentil)、綠豆。
火性:椰子油、橄榄油、葵瓜子油、苦茶油、大麥、麥片、小麥。甜水果如蘋果、酪梨、無花果(fig)、李子干、葡萄干(避免酸性水果)。蘆筍、綠花菜,花菜、芹菜、四季豆、綠葉等(除菠菜)蕃薯、瓜類、香料大茴香、香菜、肉桂、茴香,少量小茴香避免辣椒,核果可食椰子、番瓜子、葵瓜子,其它少食豆類埃及豆、綠豆、黃豆(發過芽)。
水性:油要少,可吃少量的葵瓜子油、苦茶油、杏仁油、奶油(有機)。谷類可吃大麥、荞麥、玉米、小米、黑麥(rye)和其它谷類,但避免麥片、米和小麥。水果選蘋果、杏子、干果、梨、石榴,避開甜水份多的水果。所有蔬菜,但避開黃瓜、蕃薯、夏季瓜類、蕃茄。所有的香料都可用,鹽除外。可食番瓜子、葵瓜子、所有豆類(豆腐除外)。
北方天氣冷,人的體質偏水性。南方人則偏風性和火性。難怪南北兩地坐月子吃的不同。母親喂奶需補充足夠的液體,液體的補充最好比每天正常的飲水再多1000cc,歐洲用大麥或燕麥(麥片)煮水50公克(4湯匙)加8杯水煮一個半小時。煮時可加檸檬皮或一個檸檬。補奶水的有紅豆粳米粥(4份紅豆,1份米)或吃30公克炒熟的芝麻,也可做花生甜杏仁奶或芝麻奶,也可吃核桃糊、芝麻糊、杏仁糊、松子糊。用炒過的糯米一起煮。
燒菜以蒸、煮、干燒炖最好,干燒是小火原汁焖,是最暖的燒法,選厚底的鐵鍋或玻璃鍋,corningware抹薄薄一層油,將根類切片放在最下面,莖類次之,最上層葉類或瓜類,可灑一點姜或其它香料。蓋緊用小火煮熟。如需要吃前灑一點麻油。胃口如不好,可用榆白皮(silpperyelm)煮水喝(一茶匙對一杯水)。避免吃剩飯剩菜和脹氣的菜如包心菜和芽菜。以下是中國食補的一些建議:
補血:山藥2份、紅棗1份、適量粳米煮粥。
補心(神):小麥1份、生甘草1份、大棗3份,加水煎服。
補氣:黨參9克、白術18克、黃蓍15克、粳米60克,先前三味煎湯,再入粳米煮粥吃。
補腎湯:花生、黑豆(炒過)、黑棗、黑糖、冬瓜皮各1份,煮湯。
補脾胃腎:栗子大棗各30克、山藥60克、生姜6克、大米100克,加水煮稀粥。
血瘀傷痛:山楂60毫克,煮水加紅糖。或者?桂皮6克、丹參15克、少量甘草姜煮水,一日一次。
乳腺炎:蒲公英根30克、忍冬籐30克、水及黃酒適量加入,煎服濃汁,一日分二次服(預防:注意喂奶時,手洗干淨,讓嬰兒吸完一邊奶才換邊。如有剩余,用吸奶器吸掉)。
排惡露:生化湯(前10天)。
補精氣神:四物湯、八珍場、十全大補湯,10天以後才喝。
等到孩子要斷奶時,小麥芽煮水連服三天就退(回乳)。薏仁、韭菜、八角煮水,也能退奶。
吃方面要考慮自己居住環境,體質和坐月子的季節,最好學會測能量來判斷自己身體所需。要避開所有污染的加工食物、高糖類、咖啡、酒、冰冷的食物。母親吃喝進去,嬰兒從奶中會吸收到,包括農藥殘毒。產後如有情緒低落的現象,要調尾骨(tailbone)hannakroeger在她的書上newdimensioninhealingyourself有介紹。也可向各地琉璃光連絡處詢問。母親坐月子期間多睡、休息,每天全身油按摩讓身邊的人幫忙照顧,做家事等,此篇僅供參考。進一步資料可向老人家和有經驗的人請教。 坐月子的基本注意事項
1.保證吃好、休息好
由於分娩會給產婦的身心造成極度勞累,所以分娩後的第一件事就是讓產婦美美地睡一覺,家屬不要輕易去打擾她。睡足之後,應吃些營養高且易消化的食物,同時要多喝水。“月子”裡和哺乳期都應吃高營養、高熱量、易消化的食物,以促使身體迅速恢復及保證乳量充足。
2.盡早下床活動
一般情況下,經陰道正常分娩的產婦在產生第二天就應當下床走動。但應注意不要受涼並避免冷風直吹。也可以在醫護人員指導下,每天做一些簡單的鍛煉或產後體操,有利於恢復,並保持良好的體形。
產後1個星期,產婦可以做些輕微的家務活,如擦桌子、掃地等,但持續時間不宜過長,更不可干較重的體力活,否則易誘發子宮出血及子宮脫垂。
3.特別注意個人衛生
“月子”裡產婦的會陰部分泌物較多,每天應用溫開水或1:5000高錳酸鉀溶液清洗外陰部。勤換會陰墊並保持會陰部清潔和干燥。
產後由於出汗多,要經常洗頭、洗腳、勤換內衣褲,保持體膚的清潔。洗澡以淋浴為宜,以免髒水流入陰道內發生感染。
產婦“坐月子”期間,進食次數較多,吃的東西也較多,如不注意漱口刷牙,容易使口腔內細菌繁殖,發生口腔疾病。過去,有不少婦女盲目信奉“老規矩”--坐月子裡不能刷牙,結果“坐”一次“月子”毀了一口牙。產婦每天應刷牙一兩次,可選用軟毛牙刷輕柔地刷動。每次吃過東西後,應當用溫開水漱漱口。
居室內經常通風,室內溫度不可太高,也不可忽高忽低。過去常有將門窗緊閉,不論何時產婦都要蓋厚被的說法,這是十分危險的,尤其是在夏季,極易造成產婦中暑。
4.盡早喂寶寶母乳
分娩後乳房充血膨脹明顯,盡早哺乳有利於刺激乳汗的分泌,使以後的母乳喂養有個良好的開端;還要促進子宮收縮、復原。哺乳前後,產婦十分注意保持雙手的清潔以及乳頭、乳房的清潔衛生,防止發生乳腺感染和新生兒腸道感染。
5.合理安排產後性生活
惡露未干淨或產後42天以內,由於子宮內的創面尚未完全修復,所以要絕對禁止性生活。如果為了一時之歡而忘了“戒嚴令“,很容易造成產褥期感染,甚至造成慢性盆腔炎等不良後果。
惡露干淨較早的產婦,在恢復性生活時一定要采取可靠的避孕措施,因為產褥期受孕也是常見的事,應引起重視。
6.按時產後檢查
產後42天左右,產褥期將結束,產婦應到醫院作一次產後檢查,以了解身體的恢復狀況。萬一有異常情況,可以及時得到醫生的指導和治療。
7.不要吹風、受涼
如果室內溫度過高,產婦可以適當使用空調,室溫一般以25-28℃為宜,但應注意空調的風不可以直接吹到產婦。產婦應穿長袖衣和長褲,最好還穿上一雙薄襪子。產婦坐月子期間不可碰冷水,以防受涼或產生酸痛的現象。
“坐月子”飲食當慎重
“十月懷胎,一朝分娩”雖說是生理變化,但經歷了生產的艱辛與疲勞,必須調補休息一下,以確保年輕媽媽身心的恢復和乳汁的充足。所以,產後飲食應該合理、科學。
產後飲食禁忌多
河南中醫學院一附院產科主任李京枝認為,產後特殊的體質要求產婦飲食必須慎重。
一、禁食寒涼、辛辣。產後多虛多瘀,應禁食生冷、寒涼之品。生冷多傷胃,寒涼則血凝,惡露不下,會引起產後腹痛、身痛等諸多疾病。產後失血傷津,多陰虛內熱,故蔥、姜、大蒜、辣椒等辛辣大熱的食物應忌食。如果進食辛辣的食物,不僅容易引起便秘、痔瘡等,還可能通過乳汁影響嬰兒的腸胃功能。
二、產後飲食不宜大補。和動物的生育一樣,人類在妊娠期間已經為日後生產作好了准備。滋補過量的產婦易患肥胖症,從而引發多種疾病。產婦肥胖還可以造成乳汁中脂肪含量增多,最終導致嬰兒的肥胖或腹瀉。
三、蔬菜、水果不可少。對於蔬菜和水果,傳統的觀念認為,二者“水氣大”,吃了會傷身體,殊不知新鮮的蔬菜和水果,不僅可以補充肉、蛋類所缺乏的維生素c和纖維素,還可以促進食欲,幫助消化及排便,防止產後便秘的發生。
四、中藥食療也要對症,不可自行亂補。李京枝主任認為,身體正常的產婦不需要藥物進補,可針對症狀用些中藥,配合食療調理。如缺奶可用王不留、通草、豬蹄、桔梗等以通經下乳;產後腹痛、便秘可酌加當歸、桃仁、核桃仁、黃酒以活血化淤,潤腸通便。
“月子”飲食講原則
該院主管營養師王惠琴介紹說,產婦的飲食要注意以下原則:1.食物要松軟、可口,易消化、吸收。2.少量多餐,多用些湯類食物,利於哺乳。3.要干稀搭配、葷素相宜。4.不宜食生、冷、硬的食物;5.不宜快速進補,以免得不償失。
坐月子期間,產婦需要大量營養補充孕期和分娩的消耗,促進身體的恢復,哺育嬰兒。王惠琴根據中醫食療、營養學和產婦的營養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