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百科 | 烹飪美食 | 家居裝修 | 購房置業 | 婚嫁 | 家電 | 寵物 | 育兒 | 購物|
您現在的位置: 大眾科普 >> 生活 >> 十月嬰兒玫瑰糠疹怎麼辦正文

十月嬰兒玫瑰糠疹怎麼辦

 推 薦 文 章
更新時間:2022-05-18
十月嬰兒玫瑰糠疹怎麼辦
 
放心吧,有辦法治療的,
頭皮糠疹怎麼治可以參考:
http://www.62268082.com/meiguikangzhen/200909/1507.shtml

希望對你有幫助!
 
概述】
玫瑰糠疹(pityriasisrosea)是常見的炎症性皮膚病,好發於軀干和四肢近端大小不等,數目不定玫瑰色斑片,其上有糖狀鱗屑,本病有自限性,一般持續6~8周而自愈。但也有經久不愈的情況,由於很多玫瑰糠疹患者延誤治療後容易遺留難看的色素沉著。所以,建議還是及早治療為好!
【臨床表現】
本病多發於青年人或中年人,以春秋季多發。
初起的損害是在軀干或四肢某處出現直徑1~3cm大小的玫瑰色淡紅斑,有細薄的鱗屑,被稱為前驅斑,數目為1~3個。約1~2周以後軀干與四肢出現大小不等的紅色斑片,常對稱分布。開始於軀干,以後逐漸發展至四肢。斑片大小不一,可直徑0.2~1cm大小,常呈橢圓形,斑片中間有細碎的鱗屑,而四周圈狀邊緣上有一層游離緣向內的薄弱鱗屑,斑片的長軸與肋骨或皮紋平行。可伴有不同程度的瘙癢。少數病人的皮損僅限於頭頸部或四肢部位發生。本病有自限性,病程一般為4~8周,但也有數月,甚至7~8個月不愈者,自愈或痊愈後一般不復發。
有少數病人開始皮損為紅色丘疹,可互相融合成斑片,這類病人常有劇癢,稱為丘疹型玫瑰糠疹。
另有一類病人,發病急驟,無前驅斑,多在下腹部或大腿內側出現大片紅色斑片或斑丘疹,有劇癢,損害迅速擴至軀干與四肢,這些損害漸漸在中央部位出現結痂性損害,痂皮脫落而呈玫瑰糖疹樣皮損,這類病人可能是自家敏感性反應所引起,故稱之為玫瑰型自家敏感性皮炎。與玫瑰糖疹的關系還待進一步研究。
少數病人可出現全身症狀,尤其是玫瑰型自家敏感性皮炎的病人,可有發燒。
【診斷】
根據前驅斑,好發部位,皮疹的形態有典型紅色圈狀游離緣向內的糠狀鱗屑性斑片,皮疹長軸與皮紋平行,不難診斷。
【治療措施】
因為本病有自限性,故治療的目的是為了減輕症狀和縮短病程。
1.一般治療在急性期禁忌熱水洗燙和肥皂的搓洗。禁用強烈刺激外用藥物,臨床上見到很多由於一般治療注意的不夠,因而延長病程,或轉變成自家敏感性皮炎。
2.抗組織胺藥物可適當應用抗組織胺藥物,例如撲爾敏,賽庚啶,特非那丁及克敏能等,也可用維生素c。
3.中醫中藥中醫的治療原則是清熱涼血,祛風止癢,一般用涼血消風湯有效,輕型病人可用紫草30g,水煎服,每日一次有效。
4.紫外線照射急性炎症期過去後,要是采用紫外線斑量照射能促進損害的消退。
5.外用藥治療可采用爐甘石洗劑外塗。
【病因學】
尚未明確。因為本病有季節性發作,皮疹有自限性,很少復發,初起為前驅斑,又未發現任何確定的變態反應性的物質引起本病,因此多數認為與病毒感染有關。最近國內宋馥香等研究玫瑰糠疹與柯薩奇b組病毒感染的關系,研究結果表明,玫瑰糠疹急性期患者血清柯薩奇b組病毒特異性igm的陽性率明顯高於健康對照組,血清循環免疫復合物的含量急性期明顯高於恢復期,中和試驗和病毒分離都證明患者體內有柯薩奇b組病毒感染,這些結果提示玫瑰糖疹的發病與柯薩奇b組病毒感染有直接關系(宋馥香等。玫瑰糖疹與柯薩奇b組病毒感染關系的研究。
此外真菌,細菌感染或螺旋體等其他微生物的病源說法也未被證實。也有人認為是某種感染的一種過敏診或胃腸中毒的皮膚表現。
【病理改變】
組織病理:表現為非特異性慢性炎症的改變,表皮可見灶性角化不全,輕度棘層增厚,海綿形成和細胞內水腫,真皮淺層有中度血管擴張,水腫和淋巴細胞浸潤。
【鑒別診斷】
需與下列疾病鑒別:
1.銀屑病皮疹好發於四肢伸側及時膝部,有銀白色鱗屑,刮除鱗屑可見auspitz征,早期皮疹冬季加重,夏季消退或減輕,病程長,易復發。
2.脂溢性皮炎皮疹好發於頭、面及胸部,頭發部位皮疹可見油脂狀鱗屑,可有脫發,軀干部位皮疹無特殊排列特征,也無前驅斑。
3.花斑癬在軀干部位皮疹排列無特殊性,真菌性接鏡檢陽性。
4.梅毒斑疹性梅毒損害大小一致,並很快變為淡棕色,無鱗屑或僅有少許鱗屑,有全身淋巴結腫大,血清反應陽性。
【預防常識】
1、本病春秋季節好發,多見於青壯年,一般4-8周可自行痊愈。
2、患者大多無全身症狀,但也有出現頭痛、咽喉痛、低熱及頸部淋巴結腫大。
3、本病需與體癬、花斑癬、銀屑病、脂溢性皮炎等疾病相鑒別。
【民間秘方】(僅供參考,如需用請拿到熟悉的中醫館配置)
糠疹淨活血化瘀方、糠疹淨活血化瘀茶。
此配方提供的道地的中草藥原藥,是根據患者病情不同而靈活調配的配方,是糠疹淨組合方療效之所以如此卓著的最最根本的原因所在。
基本方如下:懷菊花、桑葉、大棗、三七、丹參、元胡、苦參、防風、蟲蛻、川芎等20余種,並根據病情酌量增減藥品數量和重量。
此既糠疹淨活血化瘀茶,糠疹淨活血化瘀茶系中草藥原料處方,可以直接泡茶飲用,口感好,非常方便使用!糠疹淨活血化瘀茶是根除玫瑰糠疹的核心所在!
 
嬰兒玫瑰症:
症狀:症狀:玫瑰症是一種厲害而有傳染性的疾病,是由玫瑰疹病毒所引起的發疹性病變。玫瑰症是一種厲害而有傳染性的疾病,是由玫瑰疹病毒所引起的發疹性病變。嬰兒玫瑰疹在六個月至三歲間相當常見,尤以一歲左右最多,它的特徵是高燒,約持續3~4天燒退後,可在臂部和頸部及軀體上發現一點一點的紅色疹子,1~3天後才消失。嬰兒玫瑰疹在六個月至三歲間相當常見,尤以一歲左右最多,它的特征是高燒,約持續3~4天燒退後,可在臂部和頸部及軀體上發現一點一點的紅色疹子,1~3天後才消失。
預防與治療:預防與治療:1.由於是病毒感染,並沒有特效藥。由於是病毒感染,並沒有特效藥。
2.多補充水分。多補充水分。
3.供應易於消化、且有營養的食物以增加其抵抗能力。供應易於消化、且有營養的食物以增加其抵抗能力。

病毒性發疹

已知細小病毒e19與傳染性紅斑的發病有關,主要侵犯兒童。兒童中病情輕且為良性,但孕婦感染此病毒會引起胎兒水腫。目前,鑒別b19病毒的方法是聚合酶鏈反應。

嬰兒玫瑰疹是另外一種兒童常見的病毒疹,病原體是人類疱疹病毒-6(hhv-6)。對於17例患有典型玫瑰疹的患兒的研究表明,在患病之後,有7例檢出有hhv-6的抗體,還有另7例體內發現有hhv-7的抗體,其余3例未發現有抗體,這表明hhv-7導致的疾病與hhv-6導致的疾病相似,但發疹較輕。hhv-7和hhv-6的抗體有交叉活性。
 
玫瑰糠疹系一種原因不明的自限性炎症皮膚病

 病因學

 尚未明確。以往有傳染(真菌、細菌)、病灶、變態反應,代謝障礙等多種學說,但均未能確證。家族中雖有同患者報告,但與遺傳及種族無明顯關系。從本病的發病過程、季節影響、甚少復發等,均提示本病可能與某種傳染因素有關,目前均傾向於病毒感染,曾有認為糸小dna病毒(picornavirus)所致,亦有認為系身免疫病者,均尚待繼續研究確證。

 臨床表現

 發病年齡大多在10-40歲,以青年與成年人居多,兒童與老年人少見。但也有見於出生3個月的嬰兒。兩性受累大致相等。季節變化難以評價,有些作者報告本病多見於冬夏季,而另一些則持相反的意見。起病時常於胸、頸、腹、背或四肢等處出現一個較大的橢園形或園形淡紅或黃褐色斑片,直徑約3-5cm,邊緣微高起,被覆糠秕樣鱗屑,此即為母斑(motherpatch),或稱先驅斑(heraldpatch),母斑大多為一個,但亦可能為2-3個。如無瘙癢,常易被忽視。

 母斑出現後,約經1-2周後,軀干及四肢的近側端相繼有泛發性成批的皮損出現,此種皮損的形態與母斑基本相同,但較母斑為小,稱為繼發斑。但母斑和隨後的全身性皮疹的間隔變化甚大。約49%的患者在7天內,82%到14天出現繼發斑。也有報告母斑和繼發斑的間隔長達84天者。最具特征性的繼發斑是直徑0.5-2cm的圓形或卵園形斑。淡紅或黃褐色,亦可逐漸變為紅色或暗紅色,有細小皺紋,邊界清楚,覆有細薄的糠秕樣鱗屑`、有的皮疹呈環狀,微高出表面,色紅,被覆鱗屑。皮疹散在或密集,極少融合。軀干部皮疹以胸背部為多,腹部較少。如皮疹為橢圓形,其長軸常和肋骨的方向平行排列;四肢的皮疹多分布在上臂屈側及股內側,其長軸斑與皮紋的方向相一致。斑之間常有1-2mm丘疹。面及手足部發疹者較少見。

 自覺症狀多有輕度或中度瘙癢,少數病例可有劇烈瘙癢或完全不癢。大多無全身症狀,但也有出現輕度頭痛、咽喉痛、低熱及頸部淋巴結腫大等症狀。血中嗜酸性白細胞與淋巴細胞可稍有增高。

 本病有自限性,一般約經4-6周皮疹即自行消退,遺有暫時性色素減退或色素沉著斑。一次發病後,一般多不再發。

 病理變化

 表現為非特異性炎症,表皮局灶性角化不全及棘層輕度肥厚,有細胞內水腫及海綿形成,或有小水疱出現。真皮上部水腫及毛細血管擴張,並有密集的淋巴細胞浸潤。

 診斷及鑒別診斷

 根據皮疹形態、好發部位、排列狀況、有自限性、一般不復發等特點,不難診斷。但有時需與下列疾病鑒別。

 (一)體癬損害范圍多較局限,泛發者一般較少見。邊緣有丘疹或小水疱。真菌檢查陽性。

 (二)花斑癬皮疹形態及發疹部位有時與玫瑰糠疹相似,但真菌檢查陽性。

 (三)銀屑病皮疹多分布於四肢伸側及肘膝部,有銀白色鱗屑,刮除鱗屑可見點狀出血。多冬季加重,病程長,易復發。

 (四)脂溢性皮炎頭皮和面部較多見,有油膩性鱗屑,位於軀干的皮疹,在排列上無特殊性。

 治療

 因本病能自愈,故治療的目的是設法減輕症狀,縮短病程。

 (一)抗組胺藥物維生素c、維生素b12、葡萄糖酸鈣及硫代硫酸鈉等均可應用,一般不須服用皮質類固醇激素。

 (二)中醫中藥療法

 1.中藥以清熱涼血、祛風止癢為治則。可用紫草15g、生地15g、防風10g,荊芥10g、黃岑10g生石膏30g加水煎服,每日1貼。

 2.針刺取穴合谷、曲池、血海、足三裡、三陰交及風池。

 (三)紫外線照射用紫外線治療可能有所助益,尤其是在進行期。可用紅斑量或亞紅斑量分區交替照射。

 (四)氧氣療法在肩胛下部及皮注射氧氣150-200ml,隔日一次。

 (五)局部療法可外用爐甘石洗劑或少量使用皮質類固醇激素制劑。

可參考資料:
http://qiuyi.fx120.net/jibing/index/148148/152147/151151151.htm

 

胎兒在子宮裡都做什麼? 
版權所有 © 大眾科普網(www.g06.net) 免責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