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吃飯正常,但是大便是5天一次。為什麼?
小兒便秘和腹瀉一樣,也是一個較常見症狀。怎樣判斷小兒是否便秘,主要從大便的量和質來確定。
正常小兒每日排便次數可有較大差別,有的可一天幾次大便,有的則可每5-3日一次大使,只要大便有一定數量,不十分干燥又不稀,同時又無不適症狀,就均屬正常。即使大使次數較少,但大便質和量無不正常情況,又無症狀,亦不能認為是不正常現象。如果大便干燥,量少又較難排出,雖然一天可有2-3次,但總量可能比平時一次還少,亦應視為便秘。特別是同時有食欲減低、腹部脹滿、便意頻頻,更應視為便秘。如果平時排便較規則,突然二天以上不解大便,尤其是伴有腹痛或腹脹,即應視為便秘,要及時尋找原因。
便秘可由腸道病變引起,也可由飲食、精神及習慣等諸因素引起。新生兒生後24-36小時應有正常胎便,如無胎便排出或排出少量不正常胎便,均屬不正常情況,應注意先天性消化道畸形及胎便性腹膜炎等疾病。許多腸道病變均可導致便秘或無便,常見的有腸套疊、各種原因腸梗阻、嵌頓疝和先天性肥大性幽門狹窄等。先天性巨結腸是由於結腸神經支配不正常引起的另一種疾病。主要表現為頑固性便秘,幾天甚至1周至1個月無大便,腹部膨脹如鼓,嘔吐。患兒雖然可以進食,但大多營養狀況差,並常有浮腫和貧血發生。一旦患兒排便,則量極多,腹脹也隨之消失,但以後又反復發生。嚴重病例新生兒期即發生便秘,生後2-3日內無胎便;並出現嘔吐和腹脹,經灌腸後排出胎便,但1-2日後便秘、腹脹又重新出現。本病大多需手術治療。
小兒食物不足可以出現便秘,此時小兒常因饑餓而啼哭,且同時體重不增。曾見到有的家長因不了解奶粉用法,每月僅給孩子吃奶粉半公斤,結果導致營養不良和便秘。如果小兒飲水太少,尤其是夏季,也可使大便太干操而發生便秘。發燒可引起飲食減少及水分由呼吸道損失增多,可引起暫時性便秘。食物太精,缺乏纖維素,如食精米、精面、肉、蛋和巧克力,缺少粗糧和含纖維素較多的水果、蔬菜,亦可引起便秘。
排便要靠神經系統支配,直腸內存積糞便後刺激腸壁末梢神經,產生沖動,傳入神經中樞,最後由大腦發出信號,才能出現排便動作。成人如果由於工作或者無適宜場所,排便動作可暫時被抑制。平時排便有一個正常習慣,一般均能按時而形成規律。兒童應該通過訓練,養成定時排便的習慣。如果平時未養成定時排便習慣,或者幼兒園老師家長不讓孩子及時排便,或者由於過分貪玩而有意識地抑制便意,久而久之,便會使腸道內末梢神經對糞便刺激敏感度減低,糞便堆積在腸內時間過長,水分被過多吸收,而形成便秘。經常發生的,被稱為習慣性便秘。
小兒因為飲食、精神及習慣等原因引起的便秘,可以臨時用肥皂頭或甘油栓置於肛門內,並用手捏住肛門兩側臀部,使肥皂或甘油栓溶化後,即可有糞便排出。還可使用開塞露注入肛門通便。亦可服用液體石蠟或加熱消毒的香油,劑量為每公斤體重0.5毫升,在睡前服。不要輕易使用其它瀉藥,因為小兒消化和神經系統功能不如成人健全,服瀉藥後有時導致腹瀉。
在較難解決時,醫院可采用肥皂水或生理鹽水清洗灌腸的方法,將糞便洗出。由於飲食原因引起的便秘,應調整飲食為了不使嬰兒饑餓,飲水量要夠嬰兒需要,兒童飲食增加一些粗糧、富含纖維素的蔬菜和水果等。從嬰兒時期就要訓練定時排便的習慣,幼兒園老師和家長不要讓孩子憋屎、憋尿。
便秘一般的處理方法有: 1)多喝水,可以在奶粉或是水中加入奶伴侶,每天1包。 2)母乳喂養的寶寶,媽媽注意飲食結構的調整,吃的清淡一點,媽媽也要多喝水。 3)給寶寶做腹部順時針按摩,每天兩次,每次5—10分鐘。 4)如多天未解,可用小兒開塞露或是肥皂條。但不要長期使用。 5)多吃水果,蔬菜。 每次吃奶的速度不可過快,奶粉可以充稀點。
小兒便秘食療方 熱結便秘 大便干結難解,口干,口臭,臉紅,腹脹痛,小便黃短,舌紅,苔黃干,脈滑數。 治法:清熱潤腸。 (1)馬蹄海蜇湯:馬蹄60克,海蜇50克。煎水飲用。 (2)香蕉煮冰糖:香蕉2條,冰糖適量,加水煮湯食。 (3)菠菜湯:菠菜150克,麻油適量,將菠菜煮熟,加鹽調味,用麻油拌食。 (4)蜂蜜甘蔗汁:蜂蜜、甘蔗汁各半杯拌勻,每日早晚空腹飲。 (5)沙葛汁:沙葛去皮,搗爛絞汁,蜂蜜適量。用涼開水沖服。 (6)大黃泡水:大黃3~5克,放入杯內,用沸水(約半杯)泡15分鐘,加入蜂蜜少許服用。適用熱結較甚。但不宜長期服用。 氣虛便秘 大便不一定干結,雖有便意,即無力努掙,掙則汗出氣短,面色蒼白,神疲懶言,舌質淡,苔白,脈虛。 治法:益氣潤下。 (1)紅薯蘸蜂蜜:紅薯半斤,蜂蜜適量。將紅薯洗淨煮熟,蘸蜂蜜食,可常服。 (2)牛奶粳米粥:牛乳150克,大米50克,白糖適量。將大米煮成粥,入牛乳及白糖,再煮片刻,空腹服食。 (3)杏仁芝麻粥:杏仁10克,黑芝麻20克,大米50克,冰糖適量。前三味加水煮成粥,入冰糖溶化後服食。 (4)蓮藕粳米粥:蓮藕250克,大米30克。將蓮藕洗淨切碎,入沸米粥中煮熟,加油鹽等,早晨空腹服食。 (5)黃芪玉竹煲兔肉:黃芪15克,玉竹12克,兔肉適量。加水煮熟,用鹽調味服食。 血虛便秘 大便秘結難解,面色萎黃無華,口干不欲飲,唇舌淡,脈細。治法:養血潤腸。 (1)首烏紅棗粥:首烏20克,大米30克,紅棗5枚,冰糖適量。將首烏加水適量煎煮,取汁去渣,入大米及紅棗,煮成粥,入冰糖溶化後食。 (2)紅薯葉炒豬瘦肉:鮮紅薯葉200克,豬瘦肉50克。將紅薯葉洗淨,瘦豬肉切碎,用武火炒熟,入少許油鹽調味服食。 (3)柏子仁粥:柏子仁10克,大米30克,蜂蜜適量。前二味一起加水煮熟,入蜂蜜調勻服食。 (4)芝麻粥:黑芝麻15克,大米50克,白糖適量。將芝麻炒熟研末,大米煮成粥,入白糖和黑芝麻末調勻,再煮片刻即成,空腹服食。 (5)牛奶蜂蜜:牛奶250克,蜂蜜30克,將牛奶煮沸,調入蜂蜜服用。以上方法你不妨試試,祝寶寶健康快樂! 可能是水果蔬菜吃得太少的緣故 判斷大便正常與否,是根據大便次數和性狀,尤其是性狀。孩子大便次數比以前增多,且有點稀,那就不能說正常,估計是消化不良,最好查大便常規,就可明確診斷,給予服些助消化藥即可 如果嬰兒存在頑固性便秘,經上述處理均無效,就需要請醫生進一步檢查和治療。因為便秘還有可能是其他疾病的表現,例如先天性巨腸症、肛門疾病、甲狀腺功能不全等。
1.養成寶寶定時大便的習慣。
健康成長的寶寶一般每天都能准時排便,其中以早晨吃奶後排便的居多。這時孩子情緒平穩,容易集中注意力排便,因此,每天一到這個時間父母可以通過“嗯嗯”的形象化語言幫助寶寶辨別要他大便的信息,形成條件反射。到寶寶1歲左右,就能教他早餐半小時後坐盆了。
2.寶寶排不出大便時,不要長時間坐盆,更不能讓他邊坐盆邊玩或看書。
因為在注意力分散的情況下,孩子不易排便,而且長時間坐盆,易造成個別體弱的孩子脫肛。每次坐盆5~10分鐘為宜,每天次數也不宜過多。只要精神和食欲都很好,體重增加也正常,大便不干結,那麼就算孩子2~3天排便1次,也不用特殊處理。
3.給寶寶時間。
寶寶真正能自己控制大小便得到一歲半至兩歲。之前的反射性排便排尿時期不能硬來,如果寶寶哭鬧著不拉或過了5分鐘還不肯拉,就轉移你的視線,也轉移他的視線,讓這段不愉快很快過去。下次再來。
4.讓孩子接受,而不是排斥。
幫助孩子了解自己的身體,讓他覺得自己身體的每個部分都是好的有用的,自己的生理功能也是很自然正常的,有利於孩子一生的身心健康。而不是用
“今天又沒拉屎”、“不拉屎,細菌、髒東西都留在你肚子裡了”之類的話來導致寶寶不良心理暗示:我拉不出屎,我不健康。如果因此讓孩子對自己的身體和生理功能產生排斥感,會影響到長大後的身體觀念甚至性觀念。
5.關注需要技巧。
兒童專家指出,如果對孩子的大便問題給予超過其他事情的特別關注,孩子就會利用這個機會來叛逆、消極抵抗,或糊弄周圍的人。越自然、越沒有壓力的方法對孩子身心健康越好。 ,判斷大便正常與否,是根據大便次數和性狀,尤其是性狀。孩子大便次數比以前增多,且有點稀,那就不能說正常,估計是消化不良,最好查大便常規,就可明確診斷,給予服些助消化藥即可,如果嬰兒存在頑固性便秘,經上述處理均無效,就需要請醫生進一步檢查和治療。因為便秘還有可能是其他疾病的表現,例如先天性巨腸症、肛門疾病、甲狀腺功能不全等。,,,1.養成寶寶定時大便的習慣。,,健康成長的寶寶一般每天都能准時排便,其中以早晨吃奶後排便的居多。這時孩子情緒平穩,容易集中注意力排便,因此,每天一到這個時間父母可以通過“嗯嗯”的形象化語言幫助寶寶辨別要他大便的信息,形成條件反射。到寶寶1歲左右,就能教他早餐半小時後坐盆了。,,2.寶寶排不出大便時,不要長時間坐盆,更不能讓他邊坐盆邊玩或看書。,,因為在注意力分散的情況下,孩子不易排便,而且長時間坐盆,易造成個別體弱的孩子脫肛。每次坐盆5~10分鐘為宜,每天次數也不宜過多。只要精神和食欲都很好,體重增加也正常,大便不干結,那麼就算孩子2~3天排便1次,也不用特殊處理。,,3.給寶寶時間。,,寶寶真正能自己控制大小便得到一歲半至兩歲。之前的反射性排便排尿時期不能硬來,如果寶寶哭鬧著不拉或過了5分鐘還不肯拉,就轉移你的視線,也轉移他的視線,讓這段不愉快很快過去。下次再來。,,4.讓孩子接受,而不是排斥。,,幫助孩子了解自己的身體,讓他覺得自己身體的每個部分都是好的有用的,自己的生理功能也是很自然正常的,有利於孩子一生的身心健康。而不是用,,“今天又沒拉屎”、“不拉屎,細菌、髒東西都留在你肚子裡了”之類的話來導致寶寶不良心理暗示:我拉不出屎,我不健康。如果因此讓孩子對自己的身體和生理功能產生排斥感,會影響到長大後的身體觀念甚至性觀念。,,5.關注需要技巧。,,兒童專家指出,如果對孩子的大便問題給予超過其他事情的特別關注,孩子就會利用這個機會來叛逆、消極抵抗,或糊弄周圍的人。越自然、越沒有壓力的方法對孩子身心健康越好。,,判斷大便正常與否,是根據大便次數和性狀,尤其是性狀。孩子大便次數比以前增多,且有點稀,那就不能說正常,估計是消化不良,最好查大便常規,就可明確診斷,給予服些助消化藥即可,如果嬰兒存在頑固性便秘,經上述處理均無效,就需要請醫生進一步檢查和治療。因為便秘還有可能是其他疾病的表現,例如先天性巨腸症、肛門疾病、甲狀腺功能不全等。,,,1.養成寶寶定時大便的習慣。,,健康成長的寶寶一般每天都能准時排便,其中以早晨吃奶後排便的居多。這時孩子情緒平穩,容易集中注意力排便,因此,每天一到這個時間父母可以通過“嗯嗯”的形象化語言幫助寶寶辨別要他大便的信息,形成條件反射。到寶寶1歲左右,就能教他早餐半小時後坐盆了。,,2.寶寶排不出大便時,不要長時間坐盆,更不能讓他邊坐盆邊玩或看書。,,因為在注意力分散的情況下,孩子不易排便,而且長時間坐盆,易造成個別體弱的孩子脫肛。每次坐盆5~10分鐘為宜,每天次數也不宜過多。只要精神和食欲都很好,體重增加也正常,大便不干結,那麼就算孩子2~3天排便1次,也不用特殊處理。,,3.給寶寶時間。,,寶寶真正能自己控制大小便得到一歲半至兩歲。之前的反射性排便排尿時期不能硬來,如果寶寶哭鬧著不拉或過了5分鐘還不肯拉,就轉移你的視線,也轉移他的視線,讓這段不愉快很快過去。下次再來。,,4.讓孩子接受,而不是排斥。,,幫助孩子了解自己的身體,讓他覺得自己身體的每個部分都是好的有用的,自己的生理功能也是很自然正常的,有利於孩子一生的身心健康[1] [2] [3] [4] 下一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