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寶寶的頭部偏45度角。
●對於1-2歲的寶寶,可在餐後喂開水清潔口腔;2歲以上的寶寶可以開始教其漱口。讓寶寶將溫開水含在嘴中,然後鼓動雙頰及唇部,用舌頭在口腔內攪動,使漱口水高速反復地沖擊口腔各個角落,將口腔內食物碎屑和部分軟垢清除。做這些動作之前,家長最好先示范一遍漱口的方法,孩子的模仿力是很強的。
●由於寶寶的乳牙面積較恆牙小且矮胖,應該采用水平式的橫向刷法刷牙。
●將刷毛對准牙齒與牙龈交接的地方,刷上颚牙齒時刷毛朝上,刷下颚牙齒時刷毛朝下。牙刷與牙齒應呈45-60度角,同時將刷毛向牙齒輕壓,使刷毛略呈圓弧。
●牙刷定位後,開始作短距離水平運動,一次刷兩顆牙齒,前後來回約刷十次。刷牙齒咬合面時,刷毛與咬合面垂直。注意刷牙時力量要適度,以免刷痛牙龈,使寶寶產生厭煩情緒。
●每刷完一個區域後,就讓寶寶漱漱口。
●每次刷牙至少3分鐘,早晚各1次,且在晚上刷牙後不再進食。
愛心叮咛
選擇光線充足的環境,以便清楚觀察口腔的每一部位。給長出小牙的寶寶“刷牙”時,可對其唱歌、講話,讓他感覺到清潔口腔是令人愉快的事情。
為預防奶瓶性齲齒,要避免寶寶含著奶瓶睡覺。如果寶寶一定要含著奶瓶才能入睡,必須先清潔奶瓶奶嘴,並且只能裝白開水。
寶寶快要長牙時,可以先找兒童牙科專科醫師給寶寶檢查一下口腔,也可以向醫生詢問有關寶寶長牙以及口腔清潔的問題。
寶寶長牙後,可以給他吃些餅干、蘋果等可滿足咀嚼的食物,但要注意別躺著吃,以免被食物噎住而造成窒息。
愛心叮咛
這一階段的口腔清潔,主要是鍛煉刷牙的習慣、姿勢、動作,並不要求刷得很干淨。為了達到很好的效果,可全家總動員營造刷牙的愉悅氣氛。
什麼時候才能開始幫寶寶刷牙?這個問題並沒有一定的標准,通常要等到孩子長出較多牙齒時,而且最好等到孩子已經習慣每天清潔口腔時再開始。寶寶大約兩歲時,可以讓他對著鏡子,借玩牙刷的游戲來練習刷牙的動作。
這個階段的孩子,由於其手部的協調性不夠,不能做過於精細的動作,因此媽媽必須協助孩子每天進行牙齒清潔。
每3個月至半年進行一次口腔檢查,發現寶寶有齲齒,可得到及時治療。
避免讓孩子常吃糖分高、粘性強的食物,尤其在睡覺前。
口腔保健小要求
◆鍛煉咀嚼能力。從6-7個月起就要鼓勵孩子學吃較粗硬的食物,如面包干、饅頭干等,以鍛煉咀嚼能力,磨擦牙龈,促使牙床骨的發育,幫助乳牙萌出。
◆少吃甜食。甜食易滯留在牙面上或牙縫中,有利於細菌的生長繁殖,形成菌斑,而後一點一點破壞牙齒,最終形成齲齒。
◆矯正不良的衛生習慣。孩子若有吮手指、吐舌頭、咬下唇、咬玩具、咬被頭、睡覺時用口呼吸等習慣,要及時矯正。因為這些不良習慣會使牙齒的發育受到影響,提高齲齒、牙齒排列不齊等牙病的發病機會。
文/張紅梅 嬰兒尚不會漱口或刷牙,應在吃奶後喝一口白開水,沖洗一下口腔。當小兒剛開始出牙時,可使用專門的牙齒訓練器,它由硅橡膠制成,樣子很像牙刷,放到小兒口中,讓他橫嚼或豎嚼,這樣既可以鍛煉他的颌骨,校正牙床,使牙齒排列整齊,又可以促進唾液分泌,更好地沖洗口腔。到小兒長出7-8顆牙時,可以使用另一種橡膠做的牙刷,它的樣子更接近普通的牙刷,只是刷毛是橡膠做的。由父母用這種牙刷來幫助小兒清潔牙面。到小兒l歲左右,應有意識地教他漱口,在含一口水後讓小兒鼓腮,這樣可促使水在口腔中流動,慢慢地小兒就可學會漱口了。到2歲左右,開始教小兒刷牙,可以先用前邊提到的橡膠牙刷,也可用專門的兒童牙刷。一般到3歲左右小兒就可以學習自己刷牙了。我們提倡飯後漱口、早晚刷牙。 剛出生的小寶寶,渾身上下,洗得干干淨淨,清清爽爽。可有一個部位,幾乎沒有誰會想到給它做清洗——那就是寶寶的口腔。
也許,你會問:“新生兒又沒有牙,為什麼清洗口腔呢?”科學研究證實,新生兒雖然沒有出牙,但存在許多患齲的危險因素,比如變鏈球菌、細菌膜、食物殘雜等。
口腔是嬰兒與外界“打交道”最多的地方,進進出出的東西也很多。另外,嬰兒口腔中的分泌物也特別旺盛。如果不清洗的話,奶瓣等好多東西都在口腔裡面。想一想,我們大人的舌苔如果老是厚膩膩的,會是一種什麼樣的感覺?
所以,對於沒有出牙的小寶寶,父母也要做好口腔的清潔工作。
口腔有自淨能力
新生寶寶的口腔不需要特別清洗。因為寶寶還沒長牙,唾液起到天然的口腔清洗作用,即使喂奶後口腔黏膜上殘留一些乳汁,也可通過唾液達到沖洗的作用。每次給寶寶喂完奶後,媽媽最好再給寶寶喝少量溫開水,將口腔內殘存的奶液沖入消化道,以免食物滯留在口腔中,引起病菌繁殖。
口腔護理兩大誤區
誤區1:畫蛇添足
很多媽媽會用新紗布蘸水給寶寶擦拭口腔黏膜,以為這樣就可以達到清潔口腔的目的。
專家指導:新生兒的口腔黏膜非常細嫩,稍不留意,紗布就會損傷寶寶稚嫩的口腔黏膜,而且是肉眼看不到的損傷。細菌、霉菌隨著侵入繁殖,引起霉菌性口腔炎,俗稱“雪口”,霉菌在受損的黏膜上繁殖生長,出現一片片的白斑,又稱為“鵝口瘡”。
正確做法:
?清潔方法
寶寶睡醒後,先讓他喝些溫開水,起到滋潤和清潔口腔的作用。如果寶寶吃奶後睡著了,難以喂水,媽媽可用消毒棉簽沾水,輕輕地給寶寶口腔清理一下。
?鵝口瘡的應對方法
如果發現寶寶口腔中有一些類似奶塊的白色膜狀物,用上述方法沖不掉,而且寶寶煩躁不安,吃奶時哭鬧不止,流涎,甚至有低熱症狀,說明寶寶的口腔被霉菌感染,引發了鵝口瘡。用小湯匙刮都刮不掉,這就是與奶漬的區別。
此時,媽媽千萬別用紗布去擦拭,而用棉簽沾少許龍膽紫塗在口腔內部,每日1~2次。或者將制霉菌素藥片研成粉末,用白開水沖化成乳懸液來搽,每日5~6次。還可用野薔薇花、鮮藿香、鮮竹葉等適量煎水漱口,每日3~4次,都可以達到很好的療效。
愛心叮咛:給寶寶用藥時,要在喂奶後立即進行,以免引起寶寶惡心嘔吐。
誤區2:自找麻煩
細心的媽媽,經常會觀察寶寶的口腔,生怕有異常情況沒有及時發現。很多新手媽媽並不知道,口腔中的“馬牙”及“螳螂嘴”都是正常的生理現象,如果聽從別人的經驗之談,用盡各種方法去除異常情況,結果反而給寶寶增添了痛苦。
q:什麼是馬牙?
a:“馬牙”是齒龈的上皮細胞脫落不完全而形成的,看上去就像剛剛萌出的牙齒,有的像小馬駒口中的小牙齒。對寶寶沒有什麼任何影響,幾天後就會自行消失,不必處理。
q:什麼是螳螂嘴?
a:寶寶哭的時候,常常會看見他嘴巴兩邊的頰黏膜處有明顯的鼓起,如糖丸大小,其實是兩塊脂肪墊,寶寶吸吮乳汁時就是靠脂肪墊的吸力造成負壓,使奶汁流出,它有利於寶寶的生理需求,媽媽不需要做任何處理,等寶寶長大一點,自然會消失。
口腔清潔護理須知
1.整個新生兒期(初生至28天),應勤喂寶寶溫開水,以清洗口腔。無論母乳或人工喂養,每次吃完奶,都要養成喝水的習慣,尤其是寶寶發燒、感冒時,更應勤喂溫開水。
2.人工喂養的寶寶,如果吸奶速度較慢或者吃吃停停時,媽媽不能用橡皮奶頭去頂寶寶的口腔黏膜,催促寶寶吸吮,這樣頻繁操作,容易損傷寶寶的口腔黏膜。
3.嚴格保持奶頭、奶具的衛生。母乳喂養的寶寶,媽媽保持乳頭的清潔很重要,每次哺乳前,應用肥皂清洗雙手和乳頭,擦試乳頭的毛巾要先用熱水消毒。人工喂養的寶寶,奶瓶及奶嘴均要用清水徹底沖洗干淨後再使用。
4.沖調的奶粉溫度要適當,喂之前先在手臂上試一下溫度。如果奶溫較高,很容易燙傷寶寶的口腔黏膜。
5.不宜用紗布擦試口腔。
定期檢查
現在,很多父母的預防疾病的意識都很強,按時給孩子打預防針。而牙病的預防同樣很重要。(在國外,孩子進幼兒園都有可能需要牙醫的檢查證明。)
“口腔定期檢查,不僅僅是為了檢查牙齒,最重要的是牙醫生那裡得到許多信息。”
有些孩子有不良習慣,比如吮指、吐舌、咬唇、咬物等,父母還認為這是孩子自我安慰、較快入睡的一種好方法,時間長了就會造成很多的問題,比如牙齒排列不整齊、錯合畸形等。還有不少孩子,父母領著來看時,小牙齒已經爛得很厲害了。而在此之前,從來沒看過牙醫。不少家長會這樣想、這樣說:“孩子的牙又沒問題,為什麼要看?”
有些家長比較敏感,發現孩子牙齒的咬合有些不正常,馬上就帶著來看(2歲多)。也就花3個月,最多半年,很快就矯正過來了。
所以,一定要定期帶孩子檢查牙齒。即使家長自己發現不了,如果定期接受醫生的檢查,孩子的牙疾不至於發展到嚴重的程度。
牙科醫生會告訴你些什麼呢?
*為了保護牙齒,應該怎麼喂養?什麼時候該停止奶瓶喂養?
*你的孩子應該怎麼保護牙齒?
*什麼時候該出哪顆牙,出牙正常不正常?大致的出牙順序是什麼?
*出牙以後,牙齒是否排列整齊,有沒有錯合畸形?
*牙齒刷得干不干淨?
建議孩子出了牙後,家長一定要定期帶孩子檢查牙齒,6個月一次。如果有較多的齲齒,最好3個月帶孩子看一次牙醫。
我的孩子該用什麼樣的牙膏?
的確,孩子用什麼樣的牙膏、都有講究。
一般來說,3歲以下的孩子,吞咽功能尚不完善,不宜用含氟牙膏。如果吞下去,氟化物濃度過高,就會影響恆牙胚的礦化,嚴重的話,恆牙胚出來就會像一個大黃牙或者爛根似的。
如果孩子的牙齒很健康,為了防止齲齒,3歲後可以適當用一些含氟牙膏。對於齲多的孩子,除了用含氟牙膏以外,還要注意他的飲食,不要讓他常吃甜的、軟的、粘的食品,要鼓勵他多吃蔬菜、水果等食品。
對於成人來說,患有牙周炎,最好選擇全效牙膏;超感白牙膏可以使牙齒美白發亮也防齲,但超感白牙膏摩擦顆粒比較粗,所以不能長期使用,一周2次就可以了。而這些都可以從專業牙醫那裡得到指點。
上一页 [1] [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