咳嗽有痰不能吃什麼 不要隨便服用止咳藥,以免抑制咳嗽中樞不利於排痰.痰少黏稠不易咳出者,可在醫生指導下用氯化铵,桔梗,遠志等祛痰藥;痰多黏膜難咳出者,用必咳平,痰易淨,α-糜蛋白酶等;痰白黏者,宜用半夏露,杏仁止咳糖漿,有條件時應用超聲霧化吸入.中藥川貝炖雪梨,也有利於化痰止咳,可取梨1個,將頭部切下作蓋,挖出核心,放放冰糖10克,川貝末6克,蓋上梨頭部,放碗內上火蒸熟,食梨飲汁. 不要隨便服用止咳藥,以免抑制咳嗽中樞不利於排痰.痰少黏稠不易咳出者,可在醫生指導下用氯化铵,桔梗,遠志等祛痰藥;痰多黏膜難咳出者,用必咳平,痰易淨,α-糜蛋白酶等;痰白黏者,宜用半夏露,杏仁止咳糖漿,有條件時應用超聲霧化吸入.中藥川貝炖雪梨,也有利於化痰止咳,可取梨1個,將頭部切下作蓋,挖出核心,放放冰糖10克,川貝末6克,蓋上梨頭部,放碗內上火蒸熟,食梨飲汁. 肺癌 【概述】
肺癌的發病率死亡率正在迅速上升,這是一個世界性趨勢,很多發達國家中肺癌占男性常見惡性腫瘤的第一位,占女性常見惡性腫瘤的第二三位。吸煙、被動吸煙、環境污染尤其是大氣污染是促成這一嚴峻現實的罪魁禍首,卻又都是一個長期得不到解決的老大難問題。另一流行病學趨勢就是肺癌組織學類型在男女性別中的顯著變化。鱗癌的發病度在男性中占的比例大幅度下降(導致肺腺癌的比例相應增加),腺癌的發病率在女性中繼續增長。肺癌嚴重危害人民健康,威脅人民的生命,但是迄今為止肺癌的治療效果十分令人不滿。
【診斷】
1.x線診斷 為診斷肺癌最常用之手段,其陽性檢出率可達90%以上。包括透視、平片、體層、胸部計算機輔助體層(ct)、磁共振(mri)、支氣管造影等多種方法。由於ct具有高分辨能力,因而被迅速推廣使用。過去曾經采用的支氣管造影、肺動脈造影等已漸被其代替。臨床實踐中的原則是按上述排列次序由簡而繁、由費用少到費用多地進行檢查。ct的廣泛應用始於70年代,它在了解病變之位置、與周圍髒器之關系,胸膜小種植或少量積液、節段性肺不張、縱隔各組淋巴結腫大、肺仙微小轉移灶等方面優於普通胸片,但也有其局限性。因為腫大淋巴結並不一定等於轉移,經常遇見炎性淋巴結腫大直徑超過1.5cm,癌性轉移淋巴結小於0.5cm者,故對單個腫大淋巴結只能存疑不能據以為手術禁忌。當然已經融合成團時則應該確診為轉移所致。普通胸片顯示之病灶比較大(比實際體積略有放大,可以比較清楚地顯示其密度、邊界、胸膜改變、中心液化等改變,故一定先照平片,有弄不清楚處再作胸部ct。腹部ct對於觀察腹內諸髒器如肝、腎、腎上腺等有無轉移非常有幫助。
肺癌較早期的x線表現不①孤立性球形陰影或不規則小片浸潤;②透視下深吸吸氣時單側性通氣差,縱隔輕度移向患側;③呼氣相時出現局限性肺氣腫;④深呼吸時出現縱隔擺動;⑤如肺癌進展堵塞段或葉支氣管,則堵塞部遠端氣體逐漸吸收出現節段不張,這種不張部如並發感染則形成肺炎或肺膿腫。普通體層片除更清晰地觀察腫物外形、密度、部位、肺門及縱隔淋巴結腫大情況外,還可了解較大支氣管(肺段以上)的阻斷、狹窄、外壓、管內腫物等情況。
較晚期肺癌可見:肺野或肺門巨大腫物結節,分葉狀,密度一般均勻,邊緣有毛刺,有時中心液化,出現厚壁、偏心、內壁凹凸不平的空洞。當腫物堵塞葉或總支氣管出現肺葉或全肺不張,胸膜受累時可見大量胸液,胸壁受侵進可見肋骨破壞。
肺泡細胞癌也稱細支氣管癌,較少見,且較多見於女性,孤立型常呈小片浸潤,緩慢增長仍易誤診為結核,但仔細追隨觀察極可發現陰影持續增長,不管過程多慢,這一點仍是診斷肺癌的重要依據,切切不要因為生長遲移瘤或粟粒型肺結核難以鑒別。
2.纖維支氣管鏡檢查 陽性檢出率達60%~80%,通過光學纖維的照明放大圖像使其陽性檢出率遠優於硬氣管鏡。檢查時注意聲帶活支度、隆凸的外形及移動度以及各級(一般達4~5級)支氣管口的改變如腫物、狹窄、潰瘍等,並進行塗刷細胞學,咬取活檢,局部灌洗等。這種檢查,一般比較完全,也有報告9%~29%活檢後並發出血。遇見疑似類癌並直觀血運豐富的腫瘤應謹慎從事,最好避免活檢創傷。
3.痰脫落細胞學檢查 簡便易行,但陽性檢出率不過50%~80%,且存在1%~2%的假陽性。此方法適合於在高危人群中進行確診。為了提高檢出率,從咯痰起始就要重視,首先教會病人從肺的“深”部咳出真正痰液,不是僅僅是唾液口水,必要時用藥物刺激引痰。其次要在痰液新鮮時就挑樣塗片固定,然後染色讀片。
4.經皮肺穿刺 適應於外周型病變且由於種種原因不適於開胸病例,其他方法又未能確立組織學診斷,內科多用。胸外科因具備胸腔鏡檢、開胸探查等手段,應用較少。目前傾向用細針,操作較安全,並發症較少。陽性率在惡性腫瘤中為74%~96%,良性腫瘤則較低50%~74%。並發症有氣胸20%~35%(其中約1/4需處理),小量咯血3%,發熱1.3%,空氣栓塞0.5%,針道種植0.02%~。
5.縱隔鏡檢查 1954年harken等首先施行縱隔鏡檢查術,1959年carlens等進一步完善技術,為現代縱隔鏡檢查術奠定基礎。在胸骨上凹部作橫切口,鈍性分離頸前軟組織到達氣管前間隙,鈍性游離出氣管前通道,置入觀察鏡緩慢通過無名動脈之後方,觀察氣管旁,氣管支氣管角及隆突下等部們的腫大淋巴結,先用細長針試行抽吸證明不是血管後,用特制活檢鉗解剖剝取得活組織。綜合大組病例部的陽性率39%。另有作者報道使25%的病例免去不必要的探查。但有的作者報告假陰性率達8%。這多半是由於轉移淋巴結處於縱隔鏡可抵達觀察的范圍之外。目前比較趨於一致的看法是當ct可見氣管前、旁及隆突下等(2、4、7)組淋巴結腫大時應行縱隔鏡檢查。操作在全麻下進行,約有0.04%的死亡率,1.2%發生並發症。並發症包括氣胸、喉返神經麻痺、出血、發熱等。
6.磁共振成像(mri)是新於ct的影像診斷技術,在肺癌的診斷和定期中它能更清晰地顯示中心型腫瘤與周圍髒器血管的關系,它無需造影劑,借助於流空現象,能良好地顯示出大血管的解剖,從而判斷腫瘤是否侵犯了血管或壓迫包繞血管,如超過周徑的1/2,切除有困難,如超過周徑的3/4則不必手術檢查。腫瘤外侵及軟組織時mri也能清晰顯示。
7.骨顯像或發射型計算機體層(ect) 由於骨病灶部血流增加,成骨活躍和新陳代謝旺盛,親骨的99mtc-mdp(二甲基二磷酸)在骨病灶部位出現濃聚,它比普通x線片提早3~6個月發現病灶,故骨顯像可以較早地發現骨轉移灶。如病變已達中期骨病灶部脫鈣達其含量的30%~50%以上,x線片與骨顯像都有陽性發現,如病灶部成骨反應靜止,代謝不活躍,則骨顯像為陰性x線片為陽性,二者互補,可以提高診斷度。
8.正電子計算機體層(pet)應用2[18f]fluoro-2-deoxy-d-glucose(fdg)作全身正電子發射體層像(pet)可以發現意料不到的胸外轉移灶。胸外轉移病例中無假陽性率,但是在縱隔內肉芽腫或其它炎性淋巴結病變中pet檢查有假陽性發現。這此病例需經細胞學或活檢證實。但是無疑pet能夠使術前定期更為精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