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百科 | 烹飪美食 | 家居裝修 | 購房置業 | 婚嫁 | 家電 | 寵物 | 育兒 | 購物|
您現在的位置: 大眾科普 >> 生活 >> 7歲女童屁股裡有分泌物怎麼辦正文

7歲女童屁股裡有分泌物怎麼辦

 推 薦 文 章
更新時間:2022-05-18
有點粘稠綠色的分泌物,用潔爾陰洗液好一點,但是停用又反復,屁股有點紅,有點臭其他沒有什麼感覺,很著急
 
一定要問清楚
 
確保女童健康成長家長應有六項注意

●清潔外陰。在嬰兒期,每次便後要為孩子洗淨、擦干。每晚應清洗外陰。盆、布要專用,水要清潔,不要使用洗臉、擦身後的污水。建議使用清水,不要使用化學試劑。

●不要給女孩穿開裆褲,內褲要經常換洗,洗時要與成人內衣分開,以防污染。

●避免孩子翻躍或跨坐在硬物上,防止外傷。

●媽媽患滴蟲、淋病等泌尿生殖系統疾病時,不要與孩子同床睡覺,更不要一起洗盆浴,以免傳染。

●給孩子擦屁股時,應從前向後擦,不可反方向,防止大便污染尿道口和陰道口。

●發現女孩外陰紅腫、外傷、陰道流液,有尿急、尿頻、尿痛,或突然發生尿床時,應及時帶孩子就診。
共用清洗盆家長性病傳給幼童

在小兒婦科接診的病例中,也不乏家長不注意衛生將成年人的性病傳給兒童的。去年曾經有一個學齡前的女童就是因為家裡清洗盆共用而被傳染了淋病。

淋病是由淋菌引起的,也就是俗稱的性病。淋菌的感染並非僅僅發生在有性生活的人身上,幼女也可間接感染。

有的家長讓孩子跟自己用同一個盆清洗下身,內褲也放在一起洗,坐便器的墊子也是長幼共用……這些不良習慣都可能讓抵抗力弱的孩子成為受害者。

北京兒童醫院中醫小兒婦科副主任醫師柳靜表示,最近幾年他們每年都會接診20到30例淋菌感染者,在未成年的女童身上,淋菌感染如此高發,應該引起家長的注意。

孩子患頑症受寵愛也成致病因

2002年兒童醫院接診了這樣一個病例,兩歲多的孩子的外陰陰道炎總是反反復復,外陰發紅,有異味。醫生檢查的時候發現,孩子的小屁股周圍髒髒的,還有沒擦完的大便,因此醫生診斷主要原因是大便感染。

上幼兒園之後,小班的阿姨可能會給孩子喂食、擦屁股,但是中班以後基本都是孩子自理。

原來這個孩子從小到大都是媽媽給擦屁股,上了幼兒園之後不能自己正確地擦屁股,才會反復感染。

醫生建議,家長不要過分嬌慣孩子,1歲至3歲這個階段是孩子學習自理的關鍵時期,一定要把握好這個時期,注意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讓孩子學習自己吃飯、上廁所等。

小兒婦科病症

哪些病應看小兒婦科?

●嬰幼兒外陰炎

常見於5歲以下幼女,多與陰道炎並存,稱嬰幼兒外陰陰道炎,是小兒婦科最常見的疾病,“由於嬰幼兒語言表達能力差,易被誤診、漏診,引起症狀加重經久不愈”。病因為嬰幼兒雌激素水平低,外陰黏膜屏障功能較差,易受污染;當衛生習慣不良,外陰不潔,尿便污染,外陰損傷或蛲蟲感染時均可引起炎症。臨床表現為外陰皮膚潮紅,陰道分泌物增多,呈膿性。

●新生兒陰道出血

又稱假月經。約有45%的新生女嬰在出生後6至7天,可見少量月經樣陰道出血,一般持續4至8天自然停止,常伴有輕度乳房腫脹充血現象。這是一種生理現象,只要出血量不多,時間不長,一般無需其他特殊處理。其原因大多是由於孕婦妊娠後期雌激素進入胎兒體內,嬰兒出生後雌激素突然中斷,形成類似月經樣的出血。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新生兒陰道流血量過多,則應去醫院診治。

●陰道異物

這種現象多見於幼女,如有的女孩穿開裆褲,隨地亂坐玩耍,異物進入陰道後導致機械性損傷,引起炎症,從而使陰道分泌物增多,呈膿性或帶血性,伴有惡臭。如發現這種情況,應立即去醫院治療處理。同時提醒家長注意最好不給幼女穿開裆褲,保護好下身,此外還要注意衛生。

●性早熟

如10歲以前兒童出現月經樣周期性陰道出血,並伴有乳房增大、外陰發育、陰毛和腋毛生長等,則要提防性早熟。

近年來的調查資料顯示,兒童性早熟多是因過早、超量服用滋補品所致,對這類孩子,家長只要加強觀察和監控指導即可。但有極少數幼兒性早熟是由於丘腦下部、卵巢、腎上腺皮質等部位的病變引起,要提高警惕,最好去醫院診斷。

此外,有的小孩誤服了母親的避孕藥,也可出現暫時性性早熟和陰道流血,對此家長只要防止小孩再次誤服,陰道出血會自然停止。

●水蛭叮咬

多發生在盛夏季節,有與田水或溪河水接觸史。水蛭咬傷陰道、外陰後,主要表現為陰道局部出血不止,且有圓形叮咬痕跡。對這種情況首先是清洗外陰、陰道及叮咬傷口,然後以消毒紗布或棉花壓迫止血。

●生殖道贅生物

嬰幼兒中,陰道及子宮頸腫瘤雖很少見,但其惡性程度高、發展快,如不能盡早發現、及時治療,對發育和日後的生活都會留下隱患。若發現褲上有血跡、尿頻、尿痛或陰道口有小瘤狀物脫出等情況,家長要密切留意,及時帶孩子去醫院檢查,以免延誤治療。

●處女膜閉鎖

發病率為0.3%,為少女常見畸形,多數在青春期前因陰道積液形成腫塊,

阻塞泌尿生殖道形成,一般在就醫時被發現。

幼女外陰炎或陰道炎。由於嬰幼兒的卵巢功能尚不健全,因此幼兒的陰道粘膜較薄,而陰道外口又鄰近肛門、尿道,局部易潮濕受細菌感染而發生炎症,如外陰陰道炎。當外陰皮膚擦傷或搔抓致傷而有污染時容易發生外陰炎。

新生兒及幼女的生理特點,決定了幾乎任何感染源或刺激物,進入陰道後都可以引發炎症。最常見的是大腸桿菌的感染,它存在腸道中,通過大便污染而致病。腸道蛲蟲爬出肛門侵犯外陰陰道造成感染,也是發生本病的重要原因之一。

有的孩子出於好奇心或想解除外陰一些不適感,會將發卡、小鉛筆頭、小玩具之類的東西插入陰道內,未能及時取出,長時間刺激或損傷陰道粘膜從而引起炎症。女嬰先天性陰道直腸瘘等畸形則更容易發病。母親體內存在的一些致病因素,如單純性疱疹病毒、霉菌以及滴蟲,都可在胎兒經過產道或日常生活密切接觸過程中,傳染給女性新生兒。

現在人們的物質文化生活水平明顯提高,獨生子女的早期教育受到重視,一些家長帶領自己年幼的女孩到游泳池去游泳,而又不重視外陰陰道衛生,經常反復地受到細菌污染,當抵抗力下降時細菌繁殖導致陰道炎的發生。

急性感染時多有外陰紅腫、疼痛,排尿痛、外陰不適,令女嬰煩躁不安。陰道異常分泌物表現為膿性白帶流出,有時為黃水樣,甚至血性分泌物較多。如為長時間異物刺激伴大腸桿菌感染常常伴有臭味。如果發現上述情況應及時帶孩子到醫院請醫生時行鑒別,以對症治療。

用1:5000高錳酸鉀溶液(呈淡粉色)洗外陰,對較大的幼女可令其坐浴每日2-3次,每次15分鐘左右。禁用刺激性較大的肥皂用力擦洗。而可用1%-1%潔爾陰液,通過較細軟的像膠導尿管,輕輕送至陰道頂端進行沖洗。保持外陰清潔干燥。

如為一般細菌感染,局部可塗用紅霉素軟膏。是否需用口服藥物,則應根據醫囑進行。特別注意的是對頑固性經久不愈的幼女陰道炎,應想到陰道內有異物存在的可能,請醫生仔細檢查,較大的異物或長時間有嵌頓往往需在麻醉下進行手術取異物,不可擅自亂取,以免造成直腸等部位的損傷。

為了更好地預防女嬰或幼女的外陰陰道炎,應使用吸水性強、透氣性好的尿布,勤洗換保持衛生,大便後要清洗外陰,謹防糞便不能擦淨而污染會陰部。盡早穿合裆褲,減少陰部外露污染的機會。幼女游泳後要預防性使用前兩種液體坐浴。對孩子進行早期教育,防止異物插入陰道。對有明顯畸形造成反復感染者,應早做手術修補。母親要積極治療自身生殖系統傳染性疾病,以免傳染給孩子。
 
寶寶睡覺搖頭是缺鈣的表現,可以給寶寶吃些補鈣的藥劑.像"龍牡壯骨顆粒"、"三精葡萄糖酸鈣"都是用來補鈣的.吃"龍牡壯骨顆粒"不用另外添加魚肝油,因為其成份裡就有vd,吃"葡萄糖酸鈣"要添加魚肝油,目的是促進鈣吸收,此外平時要注意給寶寶曬太陽,也能促進鈣吸收的.
你也可以帶寶寶去醫院做個"微量元素"檢查,這樣就做到缺啥補啥了.
祝:寶寶健康!我們可以看到,嬰幼兒的睡眠遠遠比成人要多。
新生兒除了吃奶或尿布潮濕的時候醒著以外,幾乎都在睡眠。
嬰兒神經系統的發育還不健全,大腦容易疲勞,多睡眠正是嬰兒生長發育的需要。
嬰幼兒的睡眠時間大體如下(小時):初生20九個月14-15二歲12.5七歲11
兩個月16-18十二個月13-14三歲12七歲以上9-10
四個月15-16十五個月13五歲11.5

要睡好,就要養成良好的睡眠習慣。
白天要定時喂奶,睡前的一次奶可以稠一些、晚一點喂(21:00-22:00)。吃飽後夜裡盡量不要再喂,不吃,一般不尿也就不要換尿布,任其熟睡至天亮。孩子要單獨睡,不要和母親合睡,這樣空氣新鮮,孩子也不致因為母親離去而睡不著(熟),母子都能休息好。母親睡得過沉,合睡有時會把孩子壓著,甚至壓死,單獨睡就不會發生這種意外。
孩子蓋的被要輕軟、溫暖、舒適,不宜太多。
睡前不要逗鬧孩子或隨便嚇唬孩子,以免過於興奮影響睡眠。也不要養成抱在懷中抖動,拍背或含著奶頭才入睡的壞習慣,應該放在床上讓孩子自己睡。

怎樣哄嬰幼兒睡覺?
夜間嬰幼兒入睡的方式是多種多樣的。有的孩子睡前玩個不停,想睡時,一躺到媽媽懷裡就睡著了。有的睡前要吃奶,臨睡時還要吮著空奶瓶。有的小兒按規定的時間上床入睡。有的孩子上床後則折騰好久才可入睡。那麼,如何讓嬰幼兒按時入睡呢?
(1)若小兒在睡前精力充沛,不願早睡,那麼白天家長應有意識地增加他的活動量,讓他玩得有點疲勞,但在入睡前則應讓他靜下來,不要過分興奮,這樣就有利於入睡。
(2)睡前不給嬰兒吃得過飽或過少,以免因胃腸不適或饑餓而影響睡眠。也不要過分逗引小孩,使小兒睡前保持情緒安定,防止過度興奮。上床後,不應給予玩具,以免小兒因貪玩而不肯入睡。
(3)對於半夜醒來的小兒,如果吃母奶能睡著,可以吃些母奶,或吃一些牛奶,使其安靜入睡。這不必擔心會養成不良習慣。因隨著幼兒的長大,半夜醒來吃奶的習慣會漸漸消失。
(4)幼兒多數喜歡媽媽陪他一起上床入睡。這樣孩子會十分安心、愉快;在媽媽甜美的催眠曲下,安安穩穩地睡去。但要注意,不要養成從小抱著入睡的習慣。要培養成1歲時願意自己躺下入睡,2歲時能按時上床入睡,且不需父母陪伴,3歲後能自己上床蓋被,醒後下床穿上拖鞋。

小兒與成人同睡一被窩好嗎?
有的家長習慣讓自己的小孩與成人同睡一個被窩,認為這樣可以對孩子照顧得好一點。其實這是很不衛生的。
成人在社會上的活動范圍比兒童廣而多,傳染和攜帶各種病菌的機會也多,但是成人抵抗力較強,感染上或攜帶上病菌後不一定都發病。但如果成人和小孩同睡一被窩,就容易將身上的病菌傳染給小孩,小孩的抵抗力弱,就容易患這樣或那樣的疾病了。
另外,孩子和大人同睡一被窩,會使孩子吸收氧氣不足。人腦組織的需氧量很大,年齡越小,需氧量越多。如果大人摟著孩子睡覺,大人的呼氣會使周圍空氣中二氧化碳的濃度增高,睡眠中的孩子常常會因為腦供氧不足,而導致睡眠不穩,易做惡夢和半夜哭鬧,睡在父母中間的孩子會更嚴重。嬰兒長期在這樣的缺氧環境中睡眠,就會影響腦組織的新陳代謝,嚴重者可影響孩子的生長發育和智力發展。
此外,新生兒與成人同睡,因大人熟睡,有可能將手和被褥捂住小兒口鼻,導致窒息甚至死亡等不幸事故發生。
最好的辦法,是讓嬰幼兒單獨睡在可以靈活搬動的小床上。在大人不睡覺時,把小床放在潔靜的地方,有條件的可單獨放在一室;大人睡覺時,把小床搬到大床的一邊,以便夜裡照顧孩子。

嬰幼兒睡覺易醒

[1] [2] [3] 下一页

未婚媽媽養大的孩子有多苦? 
版權所有 © 大眾科普網(www.g06.net) 免責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