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幼兒感冒怎麼辦?
感冒如果是初期,無嚴重的並發症前是沒有必要打點滴的, 既浪費經濟又加重身體代謝的負擔,還冒濫用藥物的風險。 早期的感冒一般的治療原則是服用抗病毒的感冒藥( 現在的感冒一般都是病毒引起的),藥物很多如感康,白加黑等, 再就是生活上多喝水、吃疏菜水果(蘋果),注意休息, 不要吃辛辣油膩難消化的飲食,過幾天(一般不會超過一周) 自不當然就會好的。 如已有嚴重的並發症如發燒、咳嗽、肺炎、及長期的不愈、 導至身體虛弱,則應盡早就醫,打點滴此時就非常的必要了。 嬰幼兒感冒的原則是一樣的,但用藥選擇要特別注意, 有些藥物嬰幼兒是不能用的,如前面提到的感康。 嬰幼兒感冒多伴有發燒咳嗽等症狀, 不很嚴重的話可先到附近的藥房找藥師購一些非處方藥物治療, 如銀黃口服液、雙黃連口服液用於抗病毒,護彤、一休口服液退燒, 如有胃腸道反應,可加服阿莫西林顆粒, 4小後如沒有好轉應近早就醫。 天涼了,注意為小孩保暖!
小兒感冒時宜臥床休息,吃流食或軟食,嬰兒應暫時減少奶量; 室溫宜穩定,切勿太高或太低;室內相對濕度最好在50%~60% 范圍。 近年來,應用10%三氮唑核苷(病毒唑)進行上呼吸道局部滴鼻( 2歲以內小兒每側鼻孔2滴,2歲以上每側鼻孔3滴), 高熱期開始15分鐘滴1次,共4次,此後每2小時1次, 夜間停用,熱退後改為每日4次,對病毒性感冒有效。 有鼻塞可用新可麻合劑(新霉素10毫克、氫化可的松5毫克、 麻黃素10毫克,加生理鹽水到10毫升),在進食前或睡前點鼻, 每日4~6次,每次每側鼻孔2滴。體溫超過38.5℃者, 可給阿司匹林10毫克/公斤,4~6小時1次,或行物理降溫。 若出現並發症,應考慮應用抗生素 一歲半前的嬰幼兒前鹵門還未閉合可以在孩子睡著後用手捂住前鹵門,一直堅持到孩子頭微微出汗這是看小寶寶鼻子通了呼吸平穩了溫度也降了這時把寶寶叫醒多喂點溫開水或紅糖水寶寶很快就能恢復捂的時間15-90分鐘千萬別著急最好爸爸來男士熱量大,以出汗為准 發燒並不因為溫度的高低而對人體的傷害有所差別,錯誤的醫學觀念,錯誤的診斷,錯誤的用藥,才是發燒造成傷害健康的真正致命傷。 不要讓發燒39℃.40℃.41℃.42℃而慌了手腳,大眾常被體溫計誤了,口溫、腋溫、肛溫、早晨、中午、晚上的體溫,大人、小孩的體溫皆不相同,體溫計不能辨別時辰,也不能辨別部位、經絡、大人、小孩,更不能辨別發燒的原因,而徒從發燒,降低體溫去治療疾病,人為的錯誤,常是對人體健康造成傷害的更重要因素就像降血壓造成全身的並發症。家中最好不要保有體溫計,以免誤事,沒有體溫計要如何診斷疾病,計量體溫是否發燒呢? 了解中醫的經絡作用,不同的時辰,不同的經絡作用皆不相同,故有些病在早上或下午某時辰才發燒即因不同經絡的作用、不同的疾病所致。 相同的部位,相同的經絡,相同的時辰比較,才能測出體溫的正確差別,以診斷是否發燒。 任何人與人之間,經絡相同,時辰相同,用自己的手掌心對小孩(患者)的手掌心,用手掌背對孩子的手掌背,不可用手掌心對孩子(患者)的手掌背,因不同經絡不同氣,用自己的額心(印堂穴)對孩子的額頭接觸,因經絡相同,時辰相同,正常的時候,大人、小孩的體溫雖相差半度或一度,卻不會有體溫差的發燒感覺,若有差別即為發燒。 處理發燒,首當了解發燒的原因,一般的發燒以感冒占大多數,汗出則愈。 發燒不口渴的病患,可服用熱稀飯加姜與糖,或熱牛奶後,可在肺經、膀胱經用純正樟腦油或保心安油等擦拭後,用大被子蓋住悶熱,以促使皮膚毛孔張開排汗,待汗出至額後,用熱濕毛巾將汗擦干,發燒即退而痊愈,並不需要送醫,每一個人都可以解決感冒發燒的問題,而免除抗生素藥物造成好累、好疲倦、好想睡覺的乙型肝炎、血癌、尿毒症........等傷害。
發燒的治療並不困難,只要找出發燒的原因,如感冒發燒,只要使汗流出發燒即退。 今日大眾認為西醫、西藥治療退燒比較快,事實上並非西醫、西藥快,而且西醫根本就不會治療發燒,遇到發燒退不了就叫你趕快轉院,為什麼呢? 嬰幼兒發燒以感冒的為最多,感冒發燒汗出則愈,而燒退是嬰兒被打針時,怕針刺痛而掙扎啼哭出汗,汗出燒即退也,並非藥物之效,而大家實際是只受藥物抗生素之害而已,卻不自知。不相信,大家在孩子發燒時,隨便拿一根消毒過的針(必須要不會斷的針,最好用中醫針灸用針),在孩子的手臂或小屁股不會傷到要害的地方刺下,使孩子啼哭到額頭汗出後,用熱的毛巾(不可用冷毛巾)將汗擦干,燒即退而痊愈,根本就不需要什麼藥,大家卻不知道,而誤認為西醫、西藥快,遇到針刺痛而不出汗,或汗出而燒不退的就叫你轉院——騙得到來吃的就騙,騙不到來吃的就叫你轉院。 藥物造成的傷害,或退燒錯誤而造成的傷害稱為並發症或合並症,大家卻誤認為腦燒壞。 昔日許多小兒麻痺症,今日不見小兒麻痺症,卻看到許多小孩的腳或膝蓋酸痛。 早期的抗生素退燒造成腦炎、腦膜炎、小兒麻痺症等。醫藥的進步,將抗生素改良,今日的抗生素不造成腦炎、腦膜炎、小兒麻痺症.....但卻造成一大群的乙型肝炎、血癌、尿毒症.....腳膝酸痛的病人,可以用“數據檢查”卻“原因不明”的疾病,這就是醫療科學的“進步”和醫療品質的“提升”?還是醫療傷害的品質提升?醫療傷害的科學進步卻從來看不見報導。 中醫退燒常用少商穴放血、或十宣放血,即因肺主(操縱)皮毛,孩子之哭及放血,都在刺激心、肺,加強血液循環,促使毛孔張開排汗,將熱排出,燒即退而痊愈。 發燒時,心髒會急劇的跳動,將血壓升高,其作用即身體在加強促使血液的循環,以促發汗,汗出燒退,心髒的急劇跳動亦恢復正常也。消炎即降火氣,不當消炎而消炎即傷心髒,心髒受傷害,在表證的風寒即內侵入心腎,表證未除,身體無力將表證風寒排除,更受冰枕封閉排汗出口,點滴液引風寒入內,乃造成腦炎、腦膜炎即因風寒誤下,傷風誤汗所造成。 在家裡“處理”小兒感冒
感冒是急性鼻炎的俗稱,是由鼻病毒和冠狀病毒引起的急性傳染性鼻粘膜炎症。為小兒多發病、常見病,一年四季均有發病。 發病初起時,鼻咽干燥不適,有灼熱感,鼻癢、打噴嚏,寶寶總揉鼻子,1~2天出現鼻塞,流清水樣鼻涕,3~5天後變為粘性或粘膿性涕。有的起病急,多有發熱,體溫高低不等,自38到40℃,精神差,煩躁不安。由於鼻塞、咽部不適影響睡眠,食欲下降。有的在病毒感染基礎上,因機體抵抗力下降,平時存留在鼻咽部的細菌乘虛活躍繁殖而繼發感染,會並發咽炎、中耳炎。 護理方法 寶寶生病,家長應沉著冷靜面對,細心觀察呵護,感冒初期不要急於去醫院以免交叉感染。 只要寶寶精神好,玩得歡,吃睡如常,家長就應安排安靜、舒適的環境,讓寶寶充分休息,多喝白開水,調理好飲食以減輕胃腸負擔。 有鼻塞時應保持45°坡度躺臥,抬高頭面部。單側鼻塞取側臥位。及時清除鼻內分泌物,保持呼吸通暢。必要時於喂奶和睡前,可用溫濕巾敷前額,或用0.5%麻黃素液滴鼻,每次一個鼻孔一滴。喂母乳的寶寶,可取50ml乳汁,放入3~5cm長的蔥白,蒸10分鐘,取出放置到適宜溫度後,給寶寶服下,可起通鼻開竅之功效。切忌用滴鼻淨,以免產生不良反應。 發熱是機體防御機制的一種表現,不宜急於退熱。當體溫在37.5~38.5℃時,不必用藥,休息好、多喝水;對有高熱驚厥史的寶寶,體溫達38℃時應用退熱和鎮靜藥;體溫在39.5℃以上(1)應松解衣被,不可厚捂,以便散熱。(2)物理降溫,可用溫水浴(水溫低於體溫1~2度)或溫濕巾擦浴。(3)藥物降溫,常用百服寧、泰諾、對乙酰氨基酚等。 特別提醒家長,成人常用的退熱藥—阿斯匹林、感冒通、速效傷風感冒膠囊等不可給小孩用,以免誘發消化道出血、白血球和血小板減少或血尿。 做好預防是上策 (1)首先勤開窗通風換氣,保持室內空氣清新,是預防感冒最為簡便、有效的辦法。(2)提倡科學育兒,勿過度保護,平時衣著穿蓋保暖適度。 (3)經常戶外活動,堅持每天空氣浴、日光浴增強體質和耐寒能力。(4)在冬春季呼吸道疾病流行期,要避免帶寶寶去人群聚集的共公場所。(5)平日飲食有節,不暴飲暴食,不吃、少吃油膩、不易消化的食物,多吃蔬菜、水果。(6)培養良好生活習慣,保證充足睡眠,保持正常生活規律。 流行性感冒
[定義及流行病學] (一)概述 流行性感冒簡稱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種常見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以冬春季多見,臨床以高熱、乏力、頭痛、全身酸痛等全身中毒症狀重而呼吸道卡它症狀較輕為特征,流感病毒容易發生變異,傳染性強,常引起流感的流行。20世紀的4次甲型流感世界大流行我國近半個世紀內(1953年至今)流感流行共計發生大中小規模的流感流行17次,其中2次為大流行。 (二)病原學 流感病毒屬於正粘組液病毒科,球型,直徑80-120nm,基因組為rna病毒。其特點是容易發生變異。分為甲乙丙三型,其中甲型最容易發生變異、,可感染人和多種動物,為人類流感的主要病原,常引起大流行和中小流行。乙型流感病毒變異較少,可感染人類,引起爆發或小流行。丙型較穩定,可感染人類,多為散發病例,目前發現豬也可被感染。 流感病毒不耐熱,100℃1分鐘或56℃30分鐘滅活,對常用消毒級劑敏感(1%甲醛、過氧乙酸、含氯消毒劑等)對紫外線敏感,耐低溫和干燥,真空干燥或-20℃以下仍可存活。 (三)流行病學 1.傳染源:流感患者及隱性感染者為主要傳染源。發病後1~7天有傳染性,病初2~3天傳染性最強。豬、牛、馬等動物可能傳播流感。 2.傳播途徑:空氣飛沫傳播為主,流感病毒在空氣中大約存活半小時污染的日用品 3.易感人群:普遍易感,病後有一定的免疫力。三型流感之間、甲型流感不同亞型之間無交叉免疫,可反復發病 4.流行特征: 1)流行特點:突然發生,迅速蔓延,2~3周達高峰,發病率高,流行期短,大約6~8周,常沿交通線傳播。 2)一般規律;先城市後農村,先集體單位,後分散居民。 甲型流感:常引起爆發流行,甚至是世界大流行,約2~3年發生小流行1次,根據世界上已發生的4次大流行情況分析,一般10~15年發生一次大流行。 乙型流感呈爆發或小流行,丙型已散發為主。 3)流行季節;四季均可發生,以冬春季為主。南方在夏秋季也可見到流感流行。 [臨床表現] (一)概述 典型流感起病急:潛伏期為數小時~4天,一般為1~2天;高熱,體溫可達39~40℃,拌畏寒,一般持續2~3天;全身中毒症狀重,如乏力、頭痛、頭暈、全身酸痛;持續時間長,體溫正常後乏力等症狀可持續1~2周;呼吸道卡它症狀輕微,常有咽痛,少數有鼻塞、流涕等;少數有惡心、嘔吐、食欲不振、腹瀉、腹痛等。有少數患者以消化道症狀為主要表現。老人、嬰幼兒、有心肺疾病著者或接受免疫抑制劑治療者患流感後可發展為肺炎。 (二)臨床分型 1.單純型流感:急性起病,體溫39~40℃,伴畏寒、乏力、頭痛、肌肉關節酸痛等全身症狀明顯,呼吸道卡它症狀輕微,可有流涕、鼻塞、干咳等。查體:急性病容,咽部充血紅腫,無分泌物,肺部可及干性啰音。 2.肺炎型流感:較少見,多發生於老人、小孩、原有心肺疾患的人群。原因:原發病毒性肺炎,繼發細菌性肺炎,混合細菌病毒肺炎。表現:高熱持續不退,劇烈咳嗽、咳血痰、呼吸急促、紫绀,肺部可聞及濕啰音。胸片提示兩肺有散在的絮狀陰影。痰培養無致病細菌生長,可分離出流感病毒。可因呼吸循環衰竭而死亡,病死率高。 3.中毒性流感:以中樞神經系統及心血管系統損害為特征。表現為高熱不退,血壓下降,瞻望、[1] [2] 下一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