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授,你好~ 能不能具體的跟我說一下關於嬰兒肛瘘手術的情況以及那家醫院做這種手術要好,謝謝 肛瘘是由於肛門周圍膿腫而導致的一種疾病,其不經過治療是很難自愈的.而其後果即是長期從瘘外口流出膿汁,分泌物,甚至糞便. 目前肛瘘治療有“傳統掛線療法”和“手術瘘道切除法”,別無他法.藥物治療肛瘘只能緩解症狀,不能達到根治的目的.肛瘘應該越早治療越好, 手術後傷口的處理和護理關系到手術的成敗,所以非常重要. 1.要注意局部清潔:術後每日坐浴,對初次坐浴的病人要觀察有無不適;每日更換敷料. 2.肛瘘掛線術後病人,應注意橡膠條是否過松或過緊,根據情況作適當調整. 3.肛瘘切開術後,48~72小時內,如未排便可僅更換外面敷料,排便後開始溫水浴,坐浴後取出傷口內紗布,檢查傷口引流情況.傷口內填充的紗布要逐漸減少,既要保持引流通暢,又不延長愈合時間.傷口愈合的後期,要注意肛管內創面,每隔數日行直腸指診擴張肛管,防粘連. 4.術後排尿困難腹脹,可聽流水聲等方法誘導,術後便秘可服緩瀉藥物. 肛瘘術後日常生活中須注 1.應臥床休息或減少活動,避免局部過度摩擦. 2.注意肛門局部衛生:每日睡前便後用溫水清洗肛門,勤換內褲,不要讓膿液和分泌物積留患部. 3.應少食多餐,減輕腸胃負擔.
肯定是不適合了,做這些手術最好在1-2歲後,但要是目前情況緊急非做不可,建議找家大點有實力的醫院去做,不要在呼錢貴,你仔細算算大小醫院差不了多少的,還有這畢竟是孩子一輩子的事啊 嬰幼兒形成的肛周膿腫及小兒肛瘘主要原因是因為喂養不當而引起的腹瀉所形成的,其中以淺表型肛瘘居多,近年來有上升的趨勢預防小兒肛瘘主要從防止腹瀉入手.另外小兒肛瘘易與尿布濕疹混淆應加以注意.早期的小兒肛周膿腫只要控制得當,多數可自愈.但如果一旦形成一個或多個瘘管,反復流膿.並伴有發燒症狀,請盡快到肛腸醫院或正規醫院肛腸科進行治療. 嬰兒若小時患有肛瘘,切不可采用手術治療!保守治療,適當的藥物輔助治療加以調養,等嬰兒長大後,在能承受手術的能力下方可進行,切記!選擇正規醫院,莫盲目尋醫。
嬰兒的肛瘘,應根據肛門炎症、膿腫、瘘道三個不同階段采用不同的治療原則:
①多數小兒肛瘘,可隨發育生長自己愈合,所以一般不主張及時做根治手術,一旦肛瘘已形成,可等孩子稍大些,到5—10歲時再手術,可行瘘道切開術或掛線治療。如在肛門兩側同時存在兩個瘘道者,應分次行瘘道切開術,若采用掛線方法,可用膠線一次收緊即可。
②如膿腫已形成,可切開排膿,預防反復感染,由於距肛窦較近,可一次切至肛窦,可避免日後成肛瘘。
③當肛門周圍尚未形成膿腫,僅見皮下有炎症反應時;可采用保守治療,每日用溫開水坐浴2—3次,適當吃些抗生素,局部可用金黃如意膏外敷等消炎、消腫治療。 肛裂是齒線以下肛管皮膚破裂形成稜形裂口或潰瘍。是一種常見的肛管疾病,好發於青壯年,兒童也可發生,老年人較少。據歐美統計女性比男性多得此病,按我國臨床觀察,男性比女性多見。肛裂常發於肛門後、前正中,以肛門後部居多,兩側的較少。初起僅在肛管皮膚上有一小裂口,有時可裂到皮下組織或直至括約肌淺層,裂口呈線形或稜形,如將肛門張開,裂口的創面即成圓形或橢園形。 肛裂是發生在肛管皮膚全層的裂傷。病因多由大便干燥所致。發生部位多見於肛門後位或前位。男女老幼均可患此病。
肛裂的臨床症狀表現為疼痛和出血。其痛很有特點,即先於排便時突發刀割樣疼痛(由於糞便劃破肛管皮膚所致),然後短暫緩解,繼而出現長時間肛痛(由於肛門括約肌受刺激後產生痙攣所致)。臨床常見患者因怕痛畏懼排便,出現“怕痛----忍便----便干----更痛”的惡性循環現象。肛裂引起的出血也因撕裂血管的程度或多或少,常見因肛裂長期或大量出血而至貧血的病例。
肛裂早期如果得不到及時治療,會出現肛管潰瘍(裂口纖維化,又稱陳舊性肛裂)、肛乳頭肥大(息肉樣瘤)、哨兵痔(皮贅增生)等三種病症,繼續發展還可出現肛窦炎(肛門慢性炎症)和肛瘘(肛門化膿性炎症),與前三症合稱“肛裂五特征”。也有因長期慢性炎性刺激成肛管癌的可能。
對肛裂應提倡早期防治。有人一生不患肛裂,其經驗在於保持大便軟化,有按時排便的規律,無久蹲強努的不良習慣。這是預防肛裂的根本辦法。早期初發肛裂完全可以經保守治療而愈。比如利用粗纖維飲食或潤腸藥物將大便調理軟化,配合外用藥如2%生皮硝水或痔科浴液熱浴,黃連膏、九華膏等外塗,若同時請專科醫生幫助上引流藥條,則康復更快,一般一周就能治愈。
對慢性反復發作的肛裂宜行手法或中醫的手術治療。手法治療即擴肛,可使陳舊性肛裂痊愈。中醫的手術分為結扎、掛線、側切等,由醫生根據病情選擇,可根治“肛裂五特征。” (這是中醫的治療方法) 中醫對肛裂的治療,不僅在手術技術方面有許多獨創,而且在藥物治療方面有非常豐富的醫療經驗。
(1)燥火便結:一般症見大便堅硬燥結,排糞時肛門劇烈疼痛,便後略有緩解,爾後可持續疼痛數小時,甚則整日疼痛不減,便時鮮血隨之而下,多呈點滴狀。常因大便燥結痛苦,而不敢正常進食,伴有心煩意亂,口苦咽干,舌苔黃燥,脈數。
證屬:燥火郁結,結於腸道。
治法:宜清熱瀉火,潤腸通便。
方用:栀子金花丸,或以此方加減使用。外用祛毒湯熏洗,敷生肌玉紅膏於傷口。
(2)濕熱蘊結:便時腹痛不適,排便不爽,肛門墜脹,時有粘液鮮血,或可帶有膿血,苔黃厚膩。
證屬:濕熱下注,蘊結於肛。
治法:清化濕熱,潤腸通便。
方用:黃連湯加減內服。
外用四黃膏敷肛裂處。
(3)血虛腸燥:便時肛門疼痛,流血,大便秘結,皮膚干澀,口干舌燥,心煩失眠,午後潮熱,舌紅少苔,脈細數。
證屬:血虛腸燥,結而化火。
治法:涼血養血,潤燥通便。
方用:麻仁潤腸丸,或用濟川煎即可。
痔瘡的發病率很高,痔瘡患者經手術治療或其它療法治療後,復發率亦較高。究其原因,除治療不徹底外,不注意預防痔瘡的發生,也是重要的因素,預防痔瘡的發生,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加強鍛煉:經常參加多種體育活動如廣播體操、太極拳、氣功等,能夠增強機體的抗病能力,減少疾病發生的可能,對於痔瘡也有一定的預防作用。這是因為體育鍛煉有益於血液循環,可以調和人體氣血,促進胃腸蠕動,改善盆腔充血,防止大便秘結,預防痔瘡。另一方面可以用自我按摩的方法改善肛門局部血液循環。方法有兩種:一種是臨睡前用手自我按摩尾骨尖的長強穴,每次約5分鐘,可以疏通經絡,改善肛門血液循環;另一種方法是用意念,有意識地向上收縮肛門,早晚各1次,每次做30次,這是一種內按摩的方法,有運化瘀血,鍛煉肛門括約肌,升提中氣的作用。經常運用,可以改善痔靜脈回流,對於痔瘡的預防和自我治療均有一定的作用。 2.預防便秘:正常人每日大便1次,大便時間有早、中、晚飯後的不同習慣。正常排出的大便是成形軟便,不干不稀,排便時不感到排便困難,便後有輕松舒適的感覺,這表明胃腸功能良好。如果大便秘結堅硬,不僅排便困難,而且由於糞便堆積腸腔,肛門直腸血管內壓力增高,血液回流障礙而使痔靜脈叢曲張形成痔瘡。為防止大便秘結,應注意以下幾點: ①合理調配飲食。既可以增加食欲,糾正便秘改善胃腸功能,也可以養成定時排便的習慣。日常飲食中可多選用蔬菜、水果、豆類等含維生素和纖維素較多的飲食,少含辛辣刺激性的食物,如辣椒、芥末、姜等。 ②養成定時排便的習慣。健康人直腸內通常沒有糞便,隨晨起起床引起的直立反射,早餐引起的胃、結腸反射,結腸可產生強烈的“集團蠕動”,將糞便推入直腸,直腸內糞便蓄積到一定量,便產生便意。所以最好能養成每天早晨定時排便的習慣,這對於預防痔瘡的發生,有著極重要的作用。有人認為晨起喝1杯涼開水能刺激胃腸運動,預防便秘。另外,晨起參加多種體育活動,如跑步、做操、打太極拳等都可以預防便秘。當有便意時不要忍著不去大便,因為久忍大便可以引起習慣性便秘。排便時蹲廁時間過長,或看報紙、或過分用力,這些都是不良的排便習慣,應予糾正。 ③選擇正確治療便秘的方法。對於一般的便秘病人,可以采用合理調配飲食,養成定時排便的習慣加以糾正。對於頑固性便秘或由於某種疾病引起的便秘,應盡早到醫院診治,切不可長期服用瀉藥或長期灌腸。因長期服用瀉藥不僅可以使直腸血管充血擴張,還可以導致胃腸功能紊亂。長期灌腸,會使直腸粘膜感覺遲鈍,排便反射遲鈍,加重便秘,反而有利於痔瘡的發生。因此若患有頑固性便秘須在有經驗的專科醫師指導下正確治療。 3.注意孕期保健:婦女妊娠後可致腹壓增高,特別是妊娠後期,下腔靜脈受日益膨大的子宮壓迫,直接影響痔靜脈的回流,容易誘發痔瘡,此種情況在胎位不正時尤為明顯。因此懷孕期間應定時去醫院復查,遇到胎位不正時,應及時糾正,不僅有益於孕期保健,對於預防痔瘡及其他肛門疾病,也有一定的益處。另外懷孕婦女一般活動量相對減少,引起胃腸功能減弱,糞便停留於腸腔,糞便中的水分被重吸收,引起大便干燥,誘發痔瘡。因此懷孕期間應適當增加活動。避免久站、久坐,並注意保持大便的通暢,每次大便後用溫水熏洗肛門局部,改善肛門局部血液循環,對於預防痔瘡是十分有益的。 4.保持肛門周圍清潔:肛門、直腸、乙狀結腸是貯存和排洩糞便的地方,糞便中含有許多細菌,肛門周圍很容易受到這些細菌的污染,誘發肛門周圍汗腺、皮脂腺感染,而生瘡疖、膿腫。女性陰道與肛門相鄰,陰道分泌物較多,可刺激肛門皮膚,誘發痔瘡。因此,應經常保持肛門周圍的清潔,每日溫水熏洗,勤換內褲,可起到預防痔瘡的作用。 5.其它:腹壓增高,可以使痔靜脈回流受阻,引起痔瘡。臨床上引起腹壓增高的疾病很多,如腹腔腫瘤壓迫腹腔內血管,可以使痔靜脈回流受阻,引起痔瘡。肝硬變引起的門靜脈高壓症,可致肛門直腸血管擴張,而引起痔瘡,此時應首先治療肝硬變。不應急於治療痔瘡,因為肝硬變緩解後痔瘡症狀是可以改善的。 預防痔瘡的方法很多,只要注意在日常生活中認真去做,不僅可以預防和減少痔瘡的發生,對於已經患有痔瘡的病人,也可以使其症狀減輕,減少和防止痔瘡的發作。 造成先天性肛門直腸瘘管的原因是胎兒期發育不良。寶寶不幸罹患肛瘘後,由於瘘管內襯有上皮細胞或肉芽組織,自身愈合困難;同時糞便不時污染和多次感染,使得肛瘘愈合更是遙遙無期;如果趕上寶寶愛拉稀,尤如雪上加霜,自愈幾乎無望,所以,肛瘘自愈的可能性很小。因此碰到肛瘘外科醫生總是先控制肛周感染,而後安排手術治療。
手術方法因外瘘口的位置和嬰兒的性別及合並症而定,具體治療方案如下:首先因本病的危害不大,故手術設計宜從簡。①男孩肛瘘除直腸尿道瘘外,通常采用掛線手術治療,所謂掛線是指用帶針眼的探針,帶著線和橡皮筋穿過肛瘘內、外口及瘘管,將橡皮筋和線系緊,這樣,線像一把鋸將瘘管逐漸切開,與此同時傷口逐漸愈合,從而使肛瘘消失。由於方法較簡單,可以在門診手術室或治療室中實施。②女孩肛瘘則需視情況而定,若為普通肛瘘,亦采用掛線手術治療;直腸大陰唇瘘可采用分期掛線手術治療;直腸前庭瘘、低位直腸陰道瘘分別采用“h”成形手術或直腸內修補術,所謂h手術是指在從會陰部做切口,在切口基礎上於直腸和陰道間分離,從而離斷瘘管達到治愈的目的;所謂直腸內修補術是指在肛門內直腸瘘口處行瘘管切除修補,而會陰處無切口;高位直腸陰道瘘有時須從骶尾部做切口。以上兩種女孩肛瘘手術一般需住院實施。
普通掛線治療可不受年齡限制,瘘修補手術安排在6個月至1歲以後進行。平素家長應注意病兒肛門清潔,減少腹瀉,瘘口假性愈合繼發感染時要及時引[1] [2] 下一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