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百科 | 烹飪美食 | 家居裝修 | 購房置業 | 婚嫁 | 家電 | 寵物 | 育兒 | 購物|
您現在的位置: 大眾科普 >> 生活 >> 寶寶為什麼吃右邊奶就吐奶正文

寶寶為什麼吃右邊奶就吐奶

 推 薦 文 章
更新時間:2022-05-18
寶寶為什麼吃右邊奶就吐奶
 
寶寶有溢奶的狀況是十分常見的,約有50%的寶寶在不同程度上有溢奶的情況。媽媽只要在哺喂方法上多加注意即可。哺乳是媽媽和寶寶最親密接觸的時候,那種甜蜜和溫馨的感覺是麼的美。寶寶吃飽後美美的微笑,對媽媽來說簡直就是天使的微笑。但是隨之而來的溢奶和吐奶卻有可能讓媽媽手足無措。新出生寶寶多多少少都有溢奶和吐奶的問題。有些時候只需要媽媽稍微注意喂奶的手法就可以解決,有些溢奶卻有可能是病理性的,需要媽媽們特別關注。讓我們看看媽媽們是怎麼處理的。

案例一:生理性溢奶寶寶名字:樓坻寒年齡:3歲“我家晴晴(小名)小時候也有過溢奶現象,不過並不嚴重,也就是小口地吐幾口奶,到1歲多就漸漸沒有了。我們沒有多留意,也沒有治療,反正就自己好了。現在她已經快3歲了,一切都很正常。”晴晴的溢奶狀況是很正常的現象。它常常發生在寶寶吃奶後的幾分鐘或十幾分鐘內,即有少量奶汁自口角流出,這主要是因為寶寶在學會站立前,胃呈水平位,胃的入口,即贲門肌肉薄弱而弛緩,關閉作用不夠強,而胃的出口——幽門肌肉則發育良好,經常處在緊張收縮狀態;另外,由於胃的容量小,擴張力較低,加上吃奶時易咽入空氣,所以奶汁從胃中倒流入食道,從口中溢出。一般在出生後3個月內的嬰兒最為多見,到寶寶1歲多即可自愈。寶寶發生溢奶的原因很多,媽媽應該“對症下藥”,才能“藥到病除”!除了以上的處理方法外,正確的體位也可預防寶寶溢奶。比如在喂奶後,將寶寶豎著抱起,輕拍幾下,使吞咽的空氣從口中排出;或者對嚴重溢奶的寶寶,在喂奶後采取俯位抬肩30度的姿勢,但需防止窒息。

案例二:病理性溢奶寶寶姓名:路欣然年齡:23個月“女兒的吐奶情況曾經十分嚴重,吃完奶後就大口大口地吐奶,成噴射狀。我們曾經擔心孩子是不是有什麼疾病,還去醫院看過。到了醫院排除了病理性溢奶的可能,才算放心了。後來才知道,原來是喂得太多了。經過改善以後,已經全部好轉,小欣然健康得不得了!”如果媽媽發現孩子有經常性的、嚴重的溢奶、吐奶的情況,要予以重視。最好去醫院排除病理性溢奶的可能,因為吐奶很有可能是幽門狹窄或是其他腦部、腸胃問題的表征。媽媽一旦發現有這種狀況,千萬不能大意,如小欣然的媽媽發現小欣然吐奶狀況嚴重就及時就醫,幸好只是因為喂得太多,但如果是其他病理性吐奶的話,就半刻都不得延誤了。判別寶寶溢奶是否正常的方法其實不難:

●如果寶寶的溢奶狀況有如噴射狀,且出生前一、二周較不明顯,出生三周後才越發地嚴重,吐出量較多,並伴有奶塊(但不伴有膽汁),寶寶的體重不增加甚至減輕,有可能是發生了先天性肥厚性幽門狹窄;

●在嘔吐物中,是否含有黃綠色膽汁,那有可能是腸梗阻;

●在嘔吐物中,是否含有血絲或咖啡色的東西,那有可能是食道、胃或十二指腸出血;

●有劇烈噴射性嘔吐的情況,也可能是腦部病灶引起顱內高壓。腦膜炎可能引起吐奶,這時寶寶的頭顱前囟會顯得凸起。案例三:嗆奶和窒息寶寶姓名:壯壯年齡:8個月“我的壯壯(小名)也有溢奶的狀況,小的時候有一次嗆奶差點造成窒息,想起來就很後怕。我們專門向醫生咨詢了孩子不慎嗆奶該如何應對,從此才胸有成竹。現在寶寶一點也不溢奶了,還非常健康。他7個月的時候,我帶他去參加爬行比賽,還得了第一名呢!”為防止寶寶溢奶,一般建議應讓寶寶保持右側臥位,以防溢奶後吸入氣管導致吸入性肺炎,甚至窒息的發生。寶寶食道開口與氣管的開口在咽喉部相通,吐奶最怕的是奶水由食道逆流到咽喉部時,在吸氣的瞬間誤入氣管,即所謂的嗆奶。量大時更會造成氣管堵塞、不能呼吸,甚至危及寶寶的生命;量少時也很可能直接吸入肺部深處造成吸入性肺炎。寶寶嗆奶時的緊急救助

●在寶寶吐奶時,第一個步驟便是將寶寶直立抱起,接下來便是將寶寶的頭,往左右任一側傾斜,讓奶水能順利流出,千萬不可讓寶寶的頭部向上仰起,否則奶水反而容易流入氣管中!

●平躺時發生嘔吐,應迅速將寶寶臉側向一邊,以免吐出物向後流入咽喉及氣管。

●把手帕纏在手指上伸入口腔中,甚至咽喉,將吐、溢出的奶水、食物快速清理出來,以保持呼吸道順暢,然後用小棉花棒清理鼻孔。

●寶寶憋氣不呼吸或臉色變暗時,表示吐出物可能已進入氣管了,使其俯臥在大人膝上或床上,用力拍打背部四五次,使其能咳出。

●如果仍無效,馬上夾或捏刺激腳底板,使寶寶因疼痛而哭,加大呼吸,此時最重要的是讓他吸氧入肺,而不是在浪費時間想如何把異物取出。可能原因媽媽母乳喂養的時候,寶寶的嘴與乳房沒有緊貼,造成過多的空氣吸入以奶瓶喂食時,奶嘴的洞口過大,造成奶汁流出過快,來不及吞咽奶量過多或兩餐間隔時間太短一喝完奶後,寶寶哭、咳嗽、動得太厲害喝完奶後,就馬上讓寶寶躺下,預防手段寶寶喝完奶後幫寶寶打嗝,吐出胃中多余的空氣更換奶嘴寶寶喝完奶後幫寶寶打嗝,吐出胃中多余的空氣少量多餐剛喝完奶時,不要讓寶寶過度嬉戲或運動喂完奶,寶寶躺下時稍微抬高寶寶的頭部約30~40度角,維持約30分鐘。
===========================================
寶寶溢奶是怎麼回事?是不是像老話說的“喂奶喂多了、消化不良”?其實不是。醫生說,寶寶溢奶是一種叫做“胃食管反流”的疾病,由於新生兒的食管下端的括約肌功能不全,無法有效地阻擋胃內容物的反流,尤其是在喂奶後,胃內容量增多,壓力增大,則更容易反流。因而,新生兒食後出現的溢奶,應該首先考慮是胃食管反流,也可進行胃食管的反流監測,以便確定食管反流的程度。

小兒食管反流的發生率偏高,國內報道新生兒檢出率高達60%以上,其中有20%會出現溢奶、吐奶或嘔吐等症狀。

雖然胃食管反流在嬰幼兒期常被認為是生理性的,大部分患兒的症狀可在12—18個月內消失,但如沒有得到治療,就可能引起許多並發症(如吸入性肺炎、呼吸暫停、窒息以及營養不良、體重不增加和貧血等)。所以,對於小兒胃食管反流,還是應該早期認識並加以治療。

對於溢奶頻繁或伴有吐奶的嬰幼兒,都應該選擇體位、飲食和藥物療法。

“體位治療”是指當患兒睡眠時,適當抬高其頭部,並使頭部保持側位;“飲食治療”的要點是少量多餐,可增加喂奶次數,但每次不可喂得過飽(人工喂養兒可在牛奶中加入米糊,使奶汁粘稠);“藥物治療”則以胃動力藥物為主,需要在兒科醫生指導下合理用藥。
 
如何避免孩子吐奶?吐奶後又該如何護理呢?

奶嘴孔如果過小,孩子就要用力吸吮,從而導致空氣與奶汁被一起吸了進去,也容易引起吐奶;但如果奶嘴孔過大,孩子吸吮時就容易被嗆著而引起劇烈的咳嗽。所以,在選擇奶嘴時,我們要考慮到奶嘴孔大小是否適合自己的孩子。

注:如果每次吃奶後孩子都要吐奶的話,就需要我們對每次喂奶的數量以及間隔進行適當的調整了。也就是說,喂奶最好做到少而勤,並且每次喂奶後最好能幫助孩子拍嗝。

防止吐奶的最好辦法就是幫助孩子拍嗝

孩子在3-4個月大之後,不僅可以很好地掌握吸吮技巧,而且贲門的收縮功能也已發育成熟,所以吐奶的次數也就會明顯減少了。而在此之前,每次喂奶後我們最好還是要幫助孩子拍嗝。

幫助孩子拍嗝的方法:

豎著抱起孩子,輕輕拍打後背

豎著抱起孩子後輕輕拍打後背5分鐘以上,是幫助孩子拍嗝的基本方法。如果孩子還是不能打嗝的話,也可以試試用手掌按摩孩子的後背。
支起孩子的下巴,讓孩子坐起來
讓孩子坐在自己的腿上,然後再輕拍後背的方法也可以。因為孩子坐著的時候,胃部入口是朝上的,因此打嗝也就比較容易了。

打不出嗝的時候
吸入胃中的空氣,有時會夾在前後吸入的奶汁中,此時如果將孩子上身直立起來,將有利於胃中空氣的排出。因此,媽媽可以將孩子豎著抱起來,或者可以給孩子墊高後背使上身保持傾斜30分鐘左右。

如果孩子吐奶了

上身保持抬高的姿勢

一旦嘔吐物進入氣管會導致窒息。因此在讓孩子躺下時,最好將浴巾墊在孩子身體下面並要保持上身抬高。如果孩子躺著時發生吐奶,我們可以把孩子臉側向一邊。

吐奶後,要多注意觀察孩子的狀況

在孩子躺著時要把孩子頭部墊高,或者索性把孩子豎著抱起來。吐奶後,孩子的臉色可能會不好,但只要稍後能恢復過來就沒有問題。另外,根據情況可以適當地給孩子補充些水分。

補充水分要在嘔吐後30分鐘進行

孩子吐奶後,如果馬上給孩子補充水分,可能會再次引起嘔吐。因此,最好在吐後30分鐘左右用勺先一點點地試著給孩子喂些白水。

吐奶後,每次喂奶數量要減少到平時的一半

在寶寶精神恢復過來,又想吃奶的時候,我們可以再給寶寶喂些奶。但每次喂奶量要減少到平時的一半左右,不過喂奶次數可以增加。在寶寶持續嘔吐期間,我們只能給寶寶喂奶,而不能喂其他食物,包括輔食。

母乳喂養的寶寶

吐奶在新生兒是正常現象,大多數嬰兒在出生後頭幾個月基本上每天都要吐幾次奶。西爾斯醫生勸告新手媽媽們說,這倒不是醫療問題,而更是衣服問題,而且它並不困擾孩子,反而只是大人覺得這是件麻煩事,因為要收拾洗涮。所以喂奶時最好穿花一點兒,別穿深顏色,以免被吐奶染髒了,看著太明顯。

新生兒的贲門很松,胃裡的內容比較容易返回來。有時是因為他吃得太多,身體以嘔吐的方式來扔掉多余的奶;有時是因為他吃奶時吞咽進空氣,沒有打出嗝來,胃一旦收縮,就會漾奶。待到孩子長大一些,贲門長結實一些,自己會坐立會打嗝時,吐奶現象就會自然消失。
防止的手段有幾條:

一、是注意不要讓寶寶吃的太急,如果奶脹、噴射出來,會讓孩子感到不舒服;
二、是喂奶中以及吃飽後注意拍嗝;
三、是喂奶後最好讓寶寶豎立20到30分鐘,也別急著忽悠寶寶玩兒。

吃母奶的孩子在這方面要優於吃奶瓶的孩子,吃奶瓶會吞咽大量空氣,吃母乳則不會,因為寶寶的嘴和媽媽的乳頭形成一個真空吸附,空氣不容易侵入。至於吐奶量,只是看上去很多,其實大部分是胃液,孩子不會因此而餓肚子。只要寶寶沒有表現出不適,也沒有減少體重,或者出現大量頻繁嘔吐、顏色發綠、哭鬧咳嗽等等異常現象,就不必看醫生。

孩子吐奶後,什麼情況下需要看醫生?

孩子吐奶,其實沒什麼好擔心的。但孩子吐奶後的精神狀態和身體狀態卻是需要我們多加留意的。在嘔吐得到緩解後,如果寶寶還有精神不振、只想睡覺、情緒不安、無法入睡、發燒、肚子脹等現象,則可能是生病了,應該看醫生。

可以等到第二天去看醫生的情況

在夜間或公休日寶寶吐奶,如果只是出現以下情況,我們是可以等到第二天再去看醫生的:

*打噴嚏、流鼻涕、咳嗽等感冒症狀,發燒但溫度不高、精神狀態良好
*嘔吐、腹瀉次數不多、能夠吃奶
*小便量減少但還是會小便的

需要馬上送醫院的情況

*發高燒、精神恍惚
*樣子發呆、呼喚沒有反應
*發生痙攣
*肚子疼痛、總是哼哼唧唧的
*每間隔10-30分鐘就大哭一次、大便是深紅色的血便
*糞便呈白色或者是大量的血便
*每次吃奶後都會噴水似的吐奶
*因頭部受到撞擊而引起的嘔吐
*嘔吐不是由進食引起的
*持續嘔吐、沒有小便

看病時需要告訴醫生哪些情況?

需要向醫生介紹的不僅包括寶寶吐奶時的情況,還應寶寶的整體健康狀況,如:
*吐奶次數、嘔吐物是什麼
*是在什麼情況下吐的奶
*吐奶後孩子的情況:與平時相比,精神狀態怎樣
*有無發燒
*大小便的次數
*腹部有無脹氣、有沒有放屁


希望能幫到你,這是我在網上找到的.
不用擔心,小寶寶都會有吐

[1] [2] 下一页

嬰兒女32天吃了苯巴比妥鈉後寶寶飯量很大大便像黃色的泥巴尿液也有藥水的氣味是怎麼回事啊求助 
版權所有 © 大眾科普網(www.g06.net) 免責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