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治療小兒尿頻? 你好,考慮是因為著涼引起的尿路刺激征,建議口服三金片、呋喃妥因進行治療,多喝開水,避免著涼。 神經性尿頻症指非感染性尿頻尿急,是兒科一個獨立的疾病,患兒年齡一般在2~11歲,多發生在學齡前兒童:其發病特點為尿頻,每2~10分鐘一次,患兒尿急,一要小便就不能忍耐片刻,較小患兒經常為此尿濕褲子,可繼發尿路感染或陰部濕疹。小兒神經性尿頻多半是父母無意中發現,到某些基層醫療單位就診時,常被誤診為泌尿系統感染而使用抗生素治療,但收效甚微。其實,神經性尿頻症患兒並沒有器質性的病變。誘發本病的主要原因:一方面是小兒大腦皮層發育尚不夠完善,對脊髓初級排尿中樞的抑制功能較差,容易受外界不良刺激的影響而出現障礙,另一方面是孩子生活中有一些引起精神緊張、對精神狀態造成不良刺激的因素。例如生活環境的改變,孩子對剛入托,入學心理准備不足,被寄養給他人撫養,父母的突然分離、親人的死亡,以及害怕考試或對某種動物的懼怕等。這些都可能使小兒精神緊張、焦慮,使抑制排尿的功能發生,障礙,結果表現出小便次數增多。發現孩子尿頻時,首先要到醫院檢查:排除身體疾病的影響。當確定為神經性尿頻後,家長不必過於緊張,應該對孩子耐心誘導,告訴他身體並沒有毛病,不用著急,不要害怕,尿頻症狀會很快好起來消除患兒的顧慮,鼓勵他說出引起緊張不安的事情,關心他提出的問題,給他認真解釋,安慰,使他對害怕擔心的問題有一個正確認識,盡快恢復到以前輕松愉快的心境之中。這樣,尿頻就會自然而然地得到糾正。平時對患兒在想小便時,鼓勵用力忍一下,延長兩次排尿的時間,如有進步時就應給以表揚,逐漸使排尿間隔延長到正常。對孩子的矯正教育要有耐心,千萬不要打罵訓斥,這樣使孩子情緒更緊張。對於入園、入學兒童,還要取得幼兒園學校老師的配合,多理解、安撫孩子,上課要放松情緒,多參加一些輕松愉快的游戲,把孩子的注意力集中到游戲或其他活動中。一些藥物如阿托品、東莨菪鹼、654一2.谷維素等,有助於調節神經使膀胱的逼尿肌松弛,括約肌收縮,增加膀胱蓄尿量,減少排尿次數,必要時可在醫生的指導下應用。此外,可試用玉米須15克,水煎,加適量糖代茶飲。或用生木瓜切片,泡酒1星期,每次約9克,水煎服,每天1劑,連服5~7劑。還可用中藥威靈仙15~25克,加水500~1000毫升,煎至25o~500毫升,先熏後洗前陰,每次約30分鐘,每天2~3次,對小兒尿頻症有效。祝寶寶健康、可愛! 尿頻是指排尿次數增多。正常成人每天日間平均排尿4~6次,夜間就寢後0~2次;嬰兒晝夜排尿20~30次。如排尿次數明顯增多,超過了上述范圍,就是尿頻。引起尿頻的原因很多,歸納起來有如下幾種:
(1)尿量增加:當尿量增加時,排尿次數亦會相應增多。在生理情況下,如大量飲水、吃西瓜、喝啤酒,由於進水量增加,通過腎髒的調節和濾過作用,尿量增多,排尿次數亦增多,便出現尿頻。在病理情況下,如部分糖尿病、尿崩症患者飲水多,尿量多,排尿次數也多。但均無排尿不適感覺。
(2)炎症刺激:膀胱內有炎症時,神經感受阈值降低,尿意中樞處於興奮狀態,產生尿頻,並且尿量減少(成人<300~500毫升/次)。因此,尿頻是膀胱炎的一個重要症狀,尤其是急性膀胱炎、結核性膀胱炎更為明顯。其它,如前列腺炎、尿道炎、腎盂腎炎、小兒慢性陰莖頭包皮炎、外陰炎等都可出現尿頻。在炎症刺激下,往往尿頻、尿急、尿痛同時出現,被稱為尿路刺激征,俗稱“三尿征”。
(3)非炎症刺激:如尿路結石、異物,通常以尿頻為主要表現。
(4)膀胱容量減少:如膀胱占位性病變、妊娠期增大的子宮壓迫、結核性膀胱攣縮或較大的膀胱結石等。
(5)精神神經性尿頻:尿頻僅見於白晝,或夜間入睡前,常屬精神緊張或見於癔病患者。此時亦可伴有尿急、尿痛。
兒童尿頻的治療,首先應該是心理治療。所以,首先應該弄明白病因是什麼,其次才是行為治療,也就是“憋尿訓練”。
小兒尿頻有多種原因。如僅有尿頻尿急,每次排尿量少,無其它症狀,多與精神刺激如緊張、受斥責等有關,一般不需治療也會好。當小兒尿頻還伴有夜間尿床及白天尿濕褲子,或伴有便秘和下腹或會陰部疼痛,可能與小兒膀胱不穩定(膀胱自發性收縮)有關。當小兒出現尿頻、尿急、尿痛,甚至發熱,多為尿路感染。如小兒尿頻同時還有血尿,腹部或腎區絞痛,可能為高鈣尿症及尿路結石。如小兒除尿頻外,還伴有煩渴、多飲、尿量多、消瘦等,應疑為糖尿病。除以上原因外,尿頻還見於尿路異物、尿路畸形、腫瘤等,腰骶椎畸形、隱形脊柱裂、骶脊膜膨出所致的神經性膀胱亦可引起尿頻。 孩子出現尿頻等表現時,家長既不要恐慌,也不要漠然處之,更不要斥責孩子,以免造成孩子心理障礙。應盡早到醫院就診,明確尿頻原因,給予及時有效的治療,避免造成嚴重後果。
排除兒童日間尿頻症,某些5-6歲以下幼兒出現日間尿頻、尿急現象、而尿常規檢查和體格檢查並未見任何異常現象。謂之兒童日間尿頻症。這是因為人類膀胱排排尿功能受雙重支配,大腦皮質直接對膀胱括約肌進行有意識的控制和調節;自主神經系統對膀胱平滑肌有間接調節作用。其中副交感神經興奮則引起排尿反射,而交感神經興奮抵制排尿功能。兩者在大腦頗整合調節下,維持膀胱的正常功能。
幼兒由於神經系統發育尚未完善,有時會出現副交感神經功能亢進,因此,膀胱內積存少量尿液,便會刺激膀胱平滑肌引起排尿反射,產生日間尿頻現象。此外,應激因素,如受到驚嚇等也是致病因素之一。個別嚴重病兒,可試用阿托品等藥物,減輕尿頻病症。
神經性尿頻:好發於學齡前兒童,尤以4~5歲為多見,主要表現為每天排尿次數增加而無尿量增加,尿常規檢查正常,排尿次數可以從正常的每天6~8次增加至20~30次,甚至每小時10多次,每次排尿量很少,有時僅幾滴,睡眠後則無尿頻,常在上床睡覺前、吃飯時、上課時加重。
發現孩子尿頻時:
首先要到醫院進行檢查,以排除感染性疾病。一旦確診為神經性尿頻,糾治的關鍵是尋找可能的致病原因,如新近入學、被人寄養、害怕打針或考試、對某些動物的懼怕等。在必要時,可采用一些調節植物 尿頻是“腎虛”?中醫將尿頻列為“腎虛”的症狀之一。的確,當人的體質下降時是容易出現尿頻現象,也容易伴隨出現性功能下降。西醫不是說腎功能和性無關嗎?西醫不是說腎功能好的人更容易在大量飲水後排尿嗎?但明明是尿頻的人常伴隨有體質及性能力的下降啊!這又該如何解釋呢?這是知其一,不知其二引起的。解剖學上的腎是和性功能無關的。體質下降和性功能下降出現尿頻問題是出在膀胱張力上。研究證明,雄激素的作用不單單局限於維持性功能,它對人的身體、心理影響是廣泛而深遠的。就雄激素對身體的肌肉組織影響來說,它能維持肌纖維的張力。這人們應該不難理解,一些“孔武有力”的男性其體內的雄激素水平是較高的。膀胱是由平滑肌組成的空腔容器,它的作用是儲存尿液,它本身有很好的伸縮性。當尿液達到一定量,其產生的壓力超過膀胱的耐受程度時,人就有了尿意,需要排尿。當身體素質、性功能下降時,體內的雄激素水平下降,膀胱平滑肌的肌纖維張力也出現了下降,使得膀胱的伸縮性降低。當尿液積到的量並不比過去多時它所產生的壓力已經和以前相同,這就有了排尿的需求,出現尿頻。如果尿頻出現時,每次排尿的量並不多(尿路感染除外),就是上述原因引起的。如果出現尿頻而且尿量也很多,就要警惕糖尿病、早期尿毒症等情況的可能了,此時,就應該到醫院作進一步的檢查。正常成人每天日間平均排尿4~6次,夜間就寢後0~2次;嬰兒晝夜排尿20~30次。如排尿次數明顯增多,超過了上述范圍,就是尿頻。發病原因1、尿量增加:當尿量增加時,排尿次數亦會相應增多。在生理情況下,如大量飲水、吃西瓜、喝啤酒,由於進水量增加,通過腎髒的調節和過濾作用,尿量增多,排尿次數亦增多,便出現尿頻。在病理情況下,如部分糖尿病、尿崩症患者飲水多,尿量多,排尿次數也多,但均無排尿不適的感覺。2、炎症刺激:膀胱內有炎症時,尿意中樞處於興奮狀態,產生尿頻,並且尿量減少。因此,尿頻是膀胱炎的一個重要症狀,尤其是急性膀胱炎、結核性膀胱炎更為明顯。其他如前列腺炎、尿道炎、腎盂腎炎、小兒慢性陰莖頭包皮炎、外陰炎等都可出現尿頻。在炎症刺激下,往往尿頻、尿急、尿痛同時出現,被稱為尿路刺激症,俗稱“三尿症”。3、非炎症刺激:如尿路結石、異物,通常以尿頻為主要表現。4、膀胱容量減少:如膀胱占位性病變、妊娠期增大的子宮壓迫、結核性膀胱攣縮或較大的膀胱結石等。5、精神神經性尿頻:尿頻僅見於白晝,或夜間入睡前,常屬精神緊張或見於癔病患者。此時亦可伴有尿急、尿痛。營養防治1.適當控制食鹽的攝取量,以利於腎髒保持水分。2.可喝淡鹽開水、低濃度糖水,不要大量飲用高熱量飲料,以防熱量攝取過多引起體重急劇增加。3.尿頻者,體內失鉀較多,應補充含鉀豐富的食物,如香菇、白菜、豆類、花生、核桃、西瓜、香蕉等。營養食譜豬腎刀豆[用料]鮮豬腎2個,刀豆2枚。[制作]鮮豬腎洗淨去膜,每個腎塞入1枚刀豆,加水適量,微火炖熟,放少許鹽。[食用]早晚空腹連湯各服腎1個。輕者服2~4天,重者服4~8天。[功效]主治尿頻、遺尿、腎虛。烏龜炖子雞[用料]烏龜肉500克,小公雞肉適量。[制作]兩者共炖熟後食用。[功效]主治老人多尿,小兒遺尿,夜尿增多。營養產品調理建議:■3倍用量:維生素c,大蒜精油■2倍用量:b族維生素,β-胡蘿卜素■1倍用量:蜂膠,蛋白質粉(氨基酸片)倍健蛋白質粉(倍健氨基酸片):為免疫系統制造抵抗細菌的抗體提供原料,增強體質。倍健維生素c:抗氧化、解毒、增加免疫力、防止復發。倍健大蒜精油:絕佳的天強強力抗菌劑。倍健蜂膠:增加免疫力。倍健β-胡蘿卜素:強化免疫系統,增強抵抗力。倍健b族維生素:減輕使用抗生素後的毒副作用。 一般學齡前期和學齡期兒童每日排尿6—7次,如排尿次數過多則為尿頻。發生尿頻的原因很多,應結合具體表現和化驗檢查,綜合分析,找出原因。常見的原因如下: 1、尿道及季節因素:如尿頻但每次尿量不多,尿時無痛苦表情,也無其他症狀,首先要考慮局部因素,如尿道口發炎,包皮過長,或蛲蟲刺激陰部等。此外,季節因素,冬季多尿是正常現象。2、飲食性多尿:如尿頻同時每次尿量多,而無其他表現時,首先要注意是否喝水太多,尤其是喜歡糖水的小兒多發生。3、神經性尿頻:幼兒膀胱逼尿肌發育不良,神經不健全,可發生白天點滴性多尿,可達20~30次,但是夜間排尿正常,有反復發作趨勢,尿化驗檢查正常,此病非由炎症引起。4、泌尿道炎症;如尿頻、尿急、尿痛或伴發熱,應考慮有泌尿系感染,如膀胱炎、腎盂腎炎等,尿檢查顯微鏡下可查到膿細胞或大量白細胞,嚴重時伴有全身感染中毒症狀。5、特殊疾病:如尿頻伴尿量多,同時有口渴多飲、多食、消瘦的情況,應注意檢查尿液,如尿內含糖則應考慮糖尿病,如尿內無糖而比重低則應想到尿崩症。 尿頻最好到正規醫院由專業醫師指導,找出病因,針對病因進行治療。除此之外,平時要注意局部清潔衛生,勤洗澡換衣。 神經性尿頻症指非感染性尿頻尿急,是兒科一個獨立的疾病,患兒年齡一般在2~11歲,多發生在學齡前兒童:其發病特點為尿頻,每2~10分鐘一次,患兒尿急,一要小便就不能忍耐片刻,較小患兒經常為此尿濕褲子,可繼發尿路感染或陰部濕疹。小兒神經性尿頻多半是父母無意中發現,到某些基層醫療單位就診時,常被誤診為泌尿系統感染而使用抗生素治療,但收效甚微。其實,神經性尿頻症患兒並沒有器質性的病變。誘發本病的主要原因:一方面是小兒大腦皮層發育尚不夠完善,對脊髓初級排尿中樞的抑制功能較差,容易受外界不良刺激的影響而出現障礙,另一方面是孩子生活中有一些引起精神緊張、對精神狀態造成不良刺激的因素。例如生活環境的改變,孩子對剛入托,入學心理准備不足,被寄養給他人撫養,父母的突然分離、親人的死亡,以及害怕考試或對某種動物的懼怕等。這些都[1] [2] [3] 下一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