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們說一個孩子患了“厭學症”時,指的是他在一段重要時間裡對學校懷有長期的害怕情緒,無法參與和適應學校的日常生活規律。這種看起來毫無道理的害怕會讓孩子們產生一系列逃避上學的行為。孩子不願意上學,以頭痛或生病為借口,如果強迫他們上學的話,他們就哭叫吵鬧,糾纏不休。從醫學上講,厭學症也可能出現一些生理症狀,如頭痛、惡心、昏昏欲睡、沒有胃口、心跳過速和頭暈等。如果孩子不去上學而是呆在家裡,這些症狀就會消失。孩子厭學可能與學校有直接的關系,在這種情況下,必須弄清學校裡有什麼困擾孩子的問題。如與同學、老師和周圍的人的社會關系不好,不能適應學校的要求,缺乏學習動力,上學年齡太小不夠成熟等。 除了學校的原因,厭學也與家庭有關,因此有必要追究一下父母對孩子的要求和家庭的文化觀念。父母有沒有急於求成,其教育的方式僵硬嚴格和缺乏靈活性,孩子是不是因為未能達到父母的期望值而感到害怕等。厭學還與某些具體的事件有關:如與父母分離,孩子的親人生病或死亡,家庭暴力等。通常孩子都害怕考試分數低,學校的懲罰和學業失敗。家長最好是向那些理解並善於處理厭學問題的專家咨詢,他們可以給孩子支持,並指導家庭和教師以特殊的方式處理問題。但是首先要做到的是幫助孩子消除厭學的生理因素和那些讓孩子害怕的事情,了解學校的教學方式,關注孩子的學習狀況,弄清他們面臨的困難並加以幫助。
每個小孩都會在某個時候對上學多少有些抗拒。中小學生的種種心理病中,近來增加最顯著的就是害怕上學,不肯到學校去。 以下是孩子不肯上學的幾種常見原因和解決之道: 焦慮孩子不喜歡上學,其中一個原因是他們一與家人分開就焦慮不安。這中情況最常發生於家庭氣氛緊張期間,或孩子就要去另一學校就讀的時候。父母如果反應不當,可能令孩子焦慮加深。孩子如果是剛開始上學,家長須注意頭幾天上學前和孩子道別的方式。 家長必須多鼓勵子女,而且不要太注重學業成績。只要子女已盡了力,即使考試成績不好,也不應苛責,父母要求不過高,子女便無須承受過大壓力,於是焦慮減少,念書也就不感到辛苦了。 寂寞有些孩子不喜歡學校是因為沒有朋友。如果小孩總是自己一個人,或者假裝生病逃避課外活動,又或以送貴重禮物來討好別人,很可能就會在學校沒有朋友。 教孩子社交技巧可幫助孩子解決感覺寂寞的問題。應多為孩子創造與他人互動的機會,例如讓孩子幫助老師派發本子,或者全家去餐廳吃飯時讓孩子練習點菜。父母也要傳授孩子一些結交朋友的技巧。 受欺負有些學生討厭學校是因為害怕同學。如果孩子過分沉默焦慮,在學校沒朋友,或突然自信心低落,那他可能在學校受人欺負了。 解決此問題最常見的方法是向老師報告,但這是不夠的。向老師報告並不不能保證不會再受人欺負。最要緊的是幫助孩子采取主動,讓孩子覺得自己有能力找到防止欺負的辦法。 學習困難有些孩子不肯上學是源於生理問題。有些孩子不喜歡學校可能是因為患有學習障礙。他們中樞神經系統功能異常,無論他們怎麼努力,進步都很有限,加上家長和老師不予體諒,久而久之,自然抗拒學習。有學習障礙的孩子常常精神沮喪,老是沒法完成學校作業,或者似乎總是不聽從老師的話。他們也許無法記住簡單的事情。 家長要主動和學校商量解決之道。 怕老師如果孩子經常抱怨老師"太凶"、"不公平",該怎麼辦? 家長該去找老師說明孩子的個性,這通常可改善老師和孩子的關系。 不過,最重要的還是教孩子自己面對困境,進而找出解決問題的辦法。鼓勵孩子好學上進,培養孩子積極的生活態度。父母應找機會帶孩子到他們工作的地方去,讓他們知道父母工作的情況,體會父母辛苦工作的樣子。從而讓他們了解刻苦是生活中應有的歷程,只要肯努力,就會得到應有的回報。 1.給予實際的期望不要用野心來期望孩子將來做科學家和律師等。讓他們認識到每個人都有特殊的天分,都能走出自己的路。 2.相互分享父母應多花時間關心子女,跟他們分享喜悅和憂慮。 3.以身作則,把應有的生活態度傳達給子女。 4.作好學習的准備 心理上的准備在孩子將進幼稚園、小學和中學時,父母可帶他們到學校走一走,讓他們了解一下學習環境,認識老師和熟悉學習情況。 心智上的准備教孩子從小把話講清楚、說完整、培養全面的思考;孩子觀念的成長,必須在名詞底下有具體的例子,這樣他們才能歸納出具體的屬性,從而發展出那個名詞的觀念;好奇也是心智上的一種准備,懂得懷疑,好奇地問問題,才能不斷創造新的東西,不斷進步。培養孩子對事情感到好奇的原則仔細聆聽孩子的發問,欣賞童心的情趣;避免直接給孩子答案,以免抑壓孩子的好奇、思考和繼續追問的天性。給機會讓孩子思考,並與孩子一起尋找答案;讓孩子從實踐中學習;隨時准備回應。父母應隨時准備和孩子分享學習的經驗,將分享的氣氛和習慣帶動出來,這樣,家裡就有很多談話的題材和溝通的管道。 5.與老師合作要懂得欣賞老師父母不要在孩子面前貶抑老師,或與老師發生沖突,否則,孩子就會看不起老師,這會對孩子造成學習上障礙。父母應多和老師溝通增進彼此得了解,尋找適合孩子學習的有效方法。 6.專注學習給孩子一個安靜的環境和時間閱讀;別干擾孩子閱讀;列下粗略的時間表,留意學習進度。有效的練習方法父母應有步驟的講解;先示范,然後讓孩子做一次,不好的地方當場改正,再讓他獨立地做一次;密集式練習,但每次練習時間不要太長;有錯要及時正;注意預習和定時復習。
其實家長首先應該從心裡改變一種想法:孩子厭學的主要原因是老師錯誤的教育方法“體罰”(即使這件事與孩子很有關系)。 家長不要經常當著孩子的面提起,她在幼兒園裡曾經的不愉快的經歷,這樣會給孩子一個心理暗示,讓她覺得她不想去幼兒園是因為幼兒園的老師凶……孩子的記憶並不牢固,對於不愉快的事不會記憶太長時間,作為家長應該幫助孩子淡忘陰暗的記憶。多跟她講講幼兒園裡有趣的故事,但要切忌:講完故事加上一句“你看幼兒園多好啊,我們去幼兒園吧”因為你的一句話讓她產生恐懼會把剛才所有的故事中愉快情節沖淡,而起不到應有的效果。慢慢來,可以咨詢一下心理輔導專家,最好是家長來完成這個輔導過程。 避免強迫,注意引導。強迫孩子學習只能適得其反,會令其對學習更加反感,產生厭學情緒。要引導孩子愛上學習,在平時的生活、學習中培養他對學習的興趣,讓他能從學習中得到快樂,使他能夠明白學習的意義,從而端正學習態度,從“要我學”變成“我要學”。 如何培養孩子對學習的興趣呢?關鍵在於家長要注意在平時進行引導,比如空閒的時候陪孩子一起讀讀書,輔導一下孩子的學習,遇到難題的時候和孩子一起分析解決。還有不要太在意孩子的成績,只要孩子努力了就行了。另外還得幫助孩子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這樣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