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說半歲以後可以了,8個月左右正好,因為這時候母乳的營養已經不夠補充孩子成長的需要,這是生理上說的,但從心理上講,只要孩子能吃一些輔食,晚一點兒對孩子的心裡發展比較好。 我家兒子一歲斷的奶。斷奶最好不要選在夏季,因為斷奶對孩子來說是一個痛苦的過程。孩子會至少會哭一兩天,天太熱孩子生上火生病。 一般認為,嬰兒出生10~12個月時,胃腸消化功能基本完善,對營養的需要逐漸增加,母乳的量和質均已不能滿足生長發育的需要,此時是斷奶的適宜時期。但斷奶對嬰兒飲食習慣來說,畢竟是個很大的轉變,從完全靠吃奶到斷奶,需要逐步適應。 斷奶應與輔食添加相互配合,相互轉化。嬰兒從生後2~3個月開始,可加喂少量米湯、菜湯和果汁;4~5個月時,加喂蛋黃、菜泥;8~9個月時,加喂肝泥、粥、面條等食物。6~8個月時,可以每天先減少一次喂奶,用牛奶、豆漿或雞蛋羹代替。以後逐步減少喂奶次數,使嬰兒逐漸適應各種新的食物,為完全斷乳做好准備。添加輔食不僅可為孩子增加營養,促進生長發育,而且慢慢改變了進食習慣。口味從單一變為多樣,漸漸適應各種口味,習慣吃“雜食”。 形態多樣、味道各異的輔食還可以豐富孩子的感覺,開闊眼界,促進食欲,避免將來發生厭食、偏食等不良習慣。食物種類從流汁逐漸過渡到半固體、固體食物,可以鍛煉吞咽和咀嚼能力。這些都可以減少孩子對母乳的興趣,沖淡“戀母”、“戀乳”的濃厚心理。添加輔食同時,還應訓練孩子用羹匙、小碗等食具喝牛乳、吃飯菜,以培養自食能力。同時,讓爸爸也能享受到培育小兒的樂趣。早期冷落的另一半親情由此得到發揮,也可幫助沖淡“戀母”、“戀乳”心理。這樣,在孩子1歲左右時,不知不覺間,輔助食品已經與早期的母乳調了個位置,“反輔為主”了。讓孩子上桌吃飯,便會嚼會咽,有滋有味。不吃奶,照樣吃得飽,消化吸收得好。誠然,斷乳有時不是那麼容易,但只要堅持以科學的方法做,相信大多數人是可以做到水到渠成地斷乳的。 隨著寶寶月齡的增大,母乳已不能完全滿足其所需的營養了。寶寶長到1周歲左右,就可以斷奶了。那如何給孩子斷奶呢?
(1)斷奶前要有充足的准備,不可驟然斷奶。在寶寶7~8個月時應逐漸減少喂奶次數,增加輔食的次數和量。至1歲左右就可完全斷奶了。
(2)斷奶的季節,以春、秋天氣溫和時為好。氣候太熱、太冷,容易發生疾病,一般不宜進行斷奶。
(3)斷奶應在寶寶身體健康時進行,以避免拒食、消化不良而引起營養不良。
(4)不宜在母親乳頭上塗苦藥或辣椒等刺激性物質,進行強行斷奶。這樣對做不利於寶寶健康。
(5)剛斷奶的寶寶胃腸消化功能較弱,選擇的食品要軟,易消化而富於營養,要讓寶寶一次吃飽,不要零吃。每日進餐次數以4~5次為宜,並保證每日400~600毫升母乳化配方奶的攝入。
我兒子是兩周歲斷的奶,你如果有時間,現在醫生說都提倡吃到兩周歲,對孩子身體好 母乳的話2周歲就可以了,奶粉喝到7-8歲都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