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問為提問題的主體對於幼兒自己的探索和學習活動起著重要的作用。 一、幼兒主動提問能激發幼兒的求知欲,促使幼兒勤動腦 在幼兒教學活動中,改變教師傳統的教育觀念,讓幼兒成為提問的主體,有利於激發幼兒的求知欲,促使幼兒勤動腦。當幼兒成為提問的主體時,才能激發每個幼兒對未知的興趣世界,對於他們所生存的環境產生極大的興趣。幼兒才會帶著這種興趣去探索、去發現、去學習。在他們這種學習的過程中需要有人幫助他們去解決所遇到的疑難,老師、家長和同伴就成為他們尋求幫助的對象。老師、家長不能規定幼兒求知和探索的方向,只是幼兒在求知和探索過程中的具有知識的同伴。對於幼兒來說,老師和家長就好象是一個“知識寶庫”,有取之不盡,用之不完的知識,但同時也是幼兒的合作伙伴,老師和家長應當成為幼兒的同伴,共同尋求問題的答案。在老師和家長的幫助下,應把問題的難度和提問的層次推向更高一步,當然,這是根據每個幼兒的個體情況而定,而不能揠苗助長,這只能動搖和扼殺幼兒的求知欲。只有在根據幼兒的實際情況和需要的時候,老師才能提出更高的要求,逐步刺激幼兒的求知欲向高一級發展。 二、幼兒主動提問能張揚幼兒自我興趣,刺激幼兒主動思考 在幼兒教育中,老師和家長不能不顧幼兒興趣之所在,而為幼兒“指明”發展的方向。在素質教育提倡下的“興趣班”的浪潮中,很多家長都為自己的孩子設計好了發展的方向,不辭辛勞地送孩子學這樣學那樣,請問家長,你是否問過孩子,他喜歡嗎?他樂意嗎?他是否是在你的強迫之下去學習這些“琴、棋、書、畫”呢?他玩樂的時間,張揚自我興趣的時間還有嗎?這些是真正的素質教育嗎?長輩們應該多給幼兒自己玩樂的時間,自己做主的權利,因為只有幼兒自己有了為自己做主的權利,他們才能在自己的樂趣中去探索、去發現、去提出更有價值的問題並想方設法解決這些問題,這才是幼兒真正的學習。只有真正從幼兒自己的興趣出發才有助於幼兒主動思考。在幼兒的學習活動中老師起著引導幼兒思考和將問題引向縱深的作用,主要的還是要靠幼兒自己,幼兒對自己感興趣的問題能主動去思考、探索,從中發現更多的問題,並著手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這樣能促進幼兒主動思考,調動幼兒學習的積極性。 三、教師能從幼兒的提問中發現幼兒的興趣,盡而發現新的“課程內容” 在瑞吉歐的教育理念中,教師是幼兒的支持者、了解者、更是參與者。教師的作用之一是幫助幼兒發現、明確自己的問題和疑問。教師在同幼兒的協同活動中能從幼兒感興趣的活動中發現幼兒興趣之所在,同時,幼兒對自己感興趣的事情會非常專注,不斷地提出一些有關的問題,教師通過參與、觀察幼兒的活動,就能發現幼兒的興趣點,找到新的課程內容,這是幼兒感興趣的課程內容,而不是教師按照自己的意願強加給幼兒的。這樣才能抓住幼兒的好奇心,使幼兒的探索向縱深發展,更有利於幼兒學習活動的深入。 在強調幼兒提問的同時,我們不能忽視教師提問的作用。正如前面所說,教師是幼兒活動的支持者、引導者,更是幼兒合作的伙伴。教師雖然不能把自己的興趣,愛好和觀念強加給幼兒,但他能通過參與幼兒的活動把自己的期望潛移默化地轉移給幼兒。當幼兒的求知、探索活動限於被動時,教師就起著“化險為夷”的作用,當幼兒的思維走進死胡同時,教師就起著“長明燈”的作用。因此,教師的提問同樣是非常重要的。它能啟迪幼兒的心智,能讓幼兒的探索活動不斷深入,並向高一級發展。只有讓幼兒的疑問式提問與教師的啟迪性提問有機的結合在一起,才能體現師生互動的原則,才有利於教學相長,有利於幼兒的探索活動的進行,有利於幼兒從探索中學習,從發現中學習,只有這樣才能為21世紀所需要的棟梁之才奠定好堅實的基礎。提問是我們生活中常見的現象。通過“提問”我們可以了解很多自己不知到的事情,這是廣義上的提問。提問在我們幼兒教育的各項活動中就顯得尤為重要。教師通過提問讓幼兒勤動腦、勤思考,並能了解幼兒的內心世界和近期情況。幼兒通過提問能獲知未知的世界,學到知識。幼兒的特點是好動、好奇、好問、活潑開朗。這些都是形成未來高素質人才良好品質的基礎。好動,容易發展成喜歡實際操作,勤於動手;好問,容易發展成求知欲強,喜愛革新;活潑開朗的性格,有利於變化多端的環境。但是,通過我們的日常教學工作和觀察我們知道,在實際的操作活動中,幼兒的主動提問常常是老師最容易忽視的。 傳統的教學模式決定老師與幼兒在教學活動中的地位。我們提倡以幼兒為主體的教育思想,一切應從幼兒出發,但舊的傳統的教育觀念約制了我們的思想,幼兒所接受的知識不是從幼兒自身的興趣出發而是老師預先設計好的。在一堂課的教學中教師根據計劃、目的預先設計好了教學所要達到的要求及教學的整個過程就是忽視了幼兒的興趣。在課程的過程中每一個環節都預先由老師設計好,環環相扣,上課的時間也是按規定執行的。小班15——20分鐘,中班20——25分鐘,大班25——30分鐘。這樣在成人看來很有章法,但這種規定好的課程模式的限制使得老師不允許給幼兒更多的時間去思考、去提問題、去動手操作,老師被迫把幼兒的思維給鉗制住了,使得幼兒必須按照老師所規定的方向去思考,思維沒有了變異和發散。在很多觀摩課上我們常發現老師是提問題的主體,是問題的發起者,幼兒是被動回答問題的機器,而且只有極少數特“乖”的或特“聰明”的幼兒才有“資格”和機會回答老師所提出的問題,大部分的孩子不是懶得思考就是思考不出來,這就助長了這大部分幼兒思維的惰性。有的孩子在課堂上“一不小心”提出一些在成人看來是怪異的問題,老師或笑而不答或敷衍了事,這樣給孩子留下很多疑惑,使幼兒對老師產生不信任感。同時我們發現很多孩子提不出問題,表現出對周圍環境不感興趣。這樣下去我們還指望這些幼兒能成為21世紀的棟梁嗎? 我們應給孩子更多動腦的時間和空間,這樣才有利於孩子對事物的認識及對問題的探索。人們常說:你單靠耳朵聽到的事情,時間長了你就會忘記;你親眼看到的事情,你也許會記住;但你親自做過的事情,你不但不會忘記還能從中學到東西。我認為這句話最適合幼兒教育。幼兒從探索中學習,從親身的體驗中學習,從親自操作中去發現、去提問題、去解惑、去學習。通過提問、探索、發現、操作、解惑所獲得的知識是終身難忘的。在探索——發現——思考——提問——操作——解惑的學習過程中就把所獲得的經驗內化為自身內部的知識,深深扎根於腦海中。同樣,在我們的教學活動中多給予孩子探索、思考、提問題的時間,孩子的提問是從自己感興趣的事情出發的,讓孩子的提問成為引導我們教學的近期及遠期計劃,成為我們所要解決的主要問題,這才是從幼兒出發,以幼兒為主體教學思想的真正體現。 以幼兒的提問為提問題的主體對於幼兒自己的探索和學習活動起著重要的作用。 一、幼兒主動提問能激發幼兒的求知欲,促使幼兒勤動腦 在幼兒教學活動中,改變教師傳統的教育觀念,讓幼兒成為提問的主體,有利於激發幼兒的求知欲,促使幼兒勤動腦。當幼兒成為提問的主體時,才能激發每個幼兒對未知的興趣世界,對於他們所生存的環境產生極大的興趣。幼兒才會帶著這種興趣去探索、去發現、去學習。在他們這種學習的過程中需要有人幫助他們去解決所遇到的疑難,老師、家長和同伴就成為他們尋求幫助的對象。老師、家長不能規定幼兒求知和探索的方向,只是幼兒在求知和探索過程中的具有知識的同伴。對於幼兒來說,老師和家長就好象是一個“知識寶庫”,有取之不盡,用之不完的知識,但同時也是幼兒的合作伙伴,老師和家長應當成為幼兒的同伴,共同尋求問題的答案。在老師和家長的幫助下,應把問題的難度和提問的層次推向更高一步,當然,這是根據每個幼兒的個體情況而定,而不能揠苗助長,這只能動搖和扼殺幼兒的求知欲。只有在根據幼兒的實際情況和需要的時候,老師才能提出更高的要求,逐步刺激幼兒的求知欲向高一級發展。 二、幼兒主動提問能張揚幼兒自我興趣,刺激幼兒主動思考 在幼兒教育中,老師和家長不能不顧幼兒興趣之所在,而為幼兒“指明”發展的方向。在素質教育提倡下的“興趣班”的浪潮中,很多家長都為自己的孩子設計好了發展的方向,不辭辛勞地送孩子學這樣學那樣,請問家長,你是否問過孩子,他喜歡嗎?他樂意嗎?他是否是在你的強迫之下去學習這些“琴、棋、書、畫”呢?他玩樂的時間,張揚自我興趣的時間還有嗎?這些是真正的素質教育嗎?長輩們應該多給幼兒自己玩樂的時間,自己做主的權利,因為只有幼兒自己有了為自己做主的權利,他們才能在自己的樂趣中去探索、去發現、去提出更有價值的問題並想方設法解決這些問題,這才是幼兒真正的學習。只有真正從幼兒自己的興趣出發才有助於幼兒主動思考。在幼兒的學習活動中老師起著引導幼兒思考和將問題引向縱深的作用,主要的還是要靠幼兒自己,幼兒對自己感興趣的問題能主動去思考、探索,從中發現更多的問題,並著手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這樣能促進幼兒主動思考,調動幼兒學習的積極性。 三、教師能從幼兒的提問中發現幼兒的興趣,盡而發現新的“課程內容” 在瑞吉歐的教育理念中,教師是幼兒的支持者、了解者、更是參與者。教師的作用之一是幫助幼兒發現、明確自己的問題和疑問。教師在同幼兒的協同活動中能從幼兒感興趣的活動中發現幼兒興趣之所在,同時,幼兒對自己感興趣的事情會非常專注,不斷地提出一些有關的問題,教師通過參與、觀察幼兒的活動,就能發現幼兒的興趣點,找到新的課程內容,這是幼兒感興趣的課程內容,而不是教師按照自己的意願強加給幼兒的。這樣才能抓住幼兒的好奇心,使幼兒的探索向縱深發展,更有利於幼兒學習活動的深入。 在強調幼兒提問的同時,我們不能忽視教師提問的作用。正如前面所說,教師是幼兒活動的支持者、引導者,更是幼兒合作的伙伴。教師雖然不能把自己的興趣,愛好和觀念強加給幼兒,但他能通過參與幼兒的活動把自己的期望潛移默化地轉移給幼兒。當幼兒的求知、探索活動限於被動時,教師就起著“化險為夷”的作用,當幼兒的思維走進死胡同時,教師就起著“長明燈”的作用。因此,教師的提問同樣是非常重要的。它能啟迪幼兒的心智,能讓幼兒的探索活動不斷深入,並向高一級發展。只有讓幼兒的疑問式提問與教師的啟迪性提問有機的結合在一起,才能體現師生互動的原則,才有利於教學相長,有利於幼兒的探索活動的進行,有利於幼兒從探索中學習,從發現中學習,只有這樣才能為21世紀所需要的棟梁之才奠定好堅實的基礎。
上一页 [1] [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