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正確的引導孩子順利的度過青春期?
一、什麼是青春期教育
青春期是指人體從童年向成年過渡的人生關鍵時期。 我國青少年的青春期年齡,一般是在10歲到20歲這段時間, 中學生正處於這一時期。青春期不僅身體增長快, 而且人體各器官特別是生殖器官的發育逐漸趨向成熟, 從不具有生育能力發育到具有繁衍後代的能力。可以說, 青春期是以性發育為主要特征的。隨著青春期生理的變化, 青少年的心理也同時發生了相應的變化,如: 認識到自已不再是小孩子了,喜歡獨立行事,喜歡交友往來, 性意識開始萌發,對異性產生好奇、興趣。這時的少男少女, 往往憧憬著新的生命歷程, 內心世界與來自社會的外部環境常常發生矛盾沖突, 面臨著人生課題的許許多多疑問和困惑。因此,正處在告別童年、 開始步入青春期的中學生,怎樣順利度過青春期而健康成長, 這是青少年本人、父母和教師都必需認真對待的問題。
二、青春期教育的重要性
青春期是人的成長和成熟的重要階段,一個人的身體素質、 思想品德、理想情操、知識才能等等都在青春期基本形成。 青春期教育對青少年的成長有著重要的指導作用。早在1963年, 周恩來總理就在全國衛生科技規劃會議上指出:“ 一定要把青春期的性衛生知識教給男女青少年。” 國家教委副主任王明達也說:“開展青春期教育, 不僅對青少年一代健康成長具有重要意義,而且對計劃生育, 提高人口素質,具有深遠的影響,是關系到社會進步, 民族興旺的大事。”
在我國,由於封建傳統觀念的長期束縛,造成對性知識教育的障礙。 大多數人對性問題處於無知狀態,把性視為禁區,甚至把性與丑惡、 下流相聯系,誰要是談到性,不管是什麼內容都會遭到反對。 事實上,每個青少年到了青春期,都會遇到性問題, 這是不能回避的。如果這時缺乏有關的性知識或教育不當, 就會導致身體健康或行為出問題。在發達國家,如美國、英國、 日本等,人們特別重視對中小學生進行性教育。 日本有一個心理學家說:“青少年時期是性意識、性成熟、 性行為激烈而迅速的形成時期。在這個時期,如不加強性教育, 不僅會影響良好的社會風尚的社會秩序的形成, 還會影響美滿的家庭中異性關系的建立。”
性的發育是十分自然的生理現象。性是一種本能。 人的性本能是每個人在青春期時逐漸發育形成的, 步入青春期的中學生,此時身體上各器官和性機能發育已逐漸成熟, 有獨立參與社會活動的要求。但由於社會閱歷淺,思維分析能力、 判斷能力都比較差,並且還缺乏兩性社會道德規范方面的知識, 不少人因性問題而困惑、疑慮和苦惱,甚至誤入歧途, 做出自已後悔莫及的傻事或錯事。 這就非常需要家庭的學校的幫助和教育,以防止丑惡現象的發生。
青春期教育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和對學生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 分。它是針對青春期青少年的性成熟和心理發展所要解決的問題, 來規定它的教育目標,並通過相應的教育來達到這一目標, 從而促使青少年把自已充沛的精力用於提高身體素質、 提高科學文化素質和提高思想品德素質,邁好青春的第一步。 這是保護青少年健康成長的需要,也是提高民族素質的重要措施。
三、青春期教育的基本內容
(1)青春期生理
以青春期身體發育特點為依據, 介紹有關青春期男女兩性生理及衛生保健的基本知識, 使學生了解自身身體變化的情況和有關問題, 並懂得正確認識和對待這些生理變化。
(2)青春期心理
以青春期心理發育為主要內容, 重點介紹有關男女兩性青春期心理的產生與發展, 以及心理衛生保健的知識, 使學生懂得如何使自已的心理保持健康狀態, 並養成良好的心理衛生習慣。
(3)青春期道德
以青春期倫理道德的基本規范為重點,闡述性行為所具有的社會性, 以及它要受到社會道德規范的制約, 使學生知道在性的行為上應該遵守哪些規范, 養成良好的性道德行為習慣。
(4)青春期性法制
闡述性失誤的具體表現和防范, 使學生提高自我保護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
(5)青春期美育
從美學角度闡述審美觀、審美能力與審美創造力, 使學生提高識別真善美和假惡丑的能力, 懂得如何去追求構成美好青春形象的形體美、心靈美。
(6)青春期自我保護
以提高自身素質、抵制外部消極影響為基點, 分析社會上存在的不良現象,闡述性傳播疾病問題、毒品問題, 使學生能夠自覺抵制社會環境中的不良影響, 利用社會環境中的有利條件保護自已的健康成長。
四、以科學嚴肅的態度,教好“青春期教育”
1.首先,教師要拋開傳統陳腐思想的影響,打破教學中的“ 性的禁區”。結合學生實際,端正他們的學習態度, 使他們認識到生殖系統和其他系統幾個系統一樣, 也是人體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性知識也是一類科學知識, 不應該回避,解除學生的思想障礙, 破除那種有關性知識的講授和學習感到難堪, 認為下流的愚昧思想觀念。因為,溯本求源, 青春期的騷動大多與性意識的萌發有關。
2.在教學過程中,注意某些內容的提出方式,要做到自然。 舉辦青春期性教育專題講座時,由於男女有別, 舉辦講座要集中和分散相結合,如:青春期生理講座時, 男女生分開進行,女生講座的重點放在月經期衛生, 男生講座的重點放在遺精現象和杜絕手淫惡習; 而青春期心理講座時,則集中進行。進行講座時, 可充分利用學校的現代化教育手段,如播放光盤, 教學軟件等教學法手段,更直觀地對學生進行教育,還可舉辦“ 青春期教育”專題板報或牆報,解答疑難問題。
3.聯系社會生活的實際,不只是講大道理。
青春期性心理的產生,一般受兩方面的影響: 一是性發育的自然本能作用。青少年對自身性器官的變化, 性機能的產生,對自已和異性身體的變化不僅十分敏感和重視, 而且出現好奇和不安,隨之產生對性知識的探知欲望,這種本能, 促使性意識的萌發和發展。二是社會意識對人腦的影響, 社會上各種性信息,如影視、 小說等文藝作品中的愛情描寫和現實社會中成人兩性交往活動的場面 ,以至性用品商店、健胸霜、衛生巾等到廣告, 無一不影響著學生的性心理的發展。
針對影響青春期性心理產生的兩方面因素,在教學過程中,一方面, 正確引導學生:對自身和異性發生的身心變化產生疑惑和好奇心理, 是正常的,自然的。心中有疑惑應與家長,教師交談, 通過正當的途徑來探討有關兩性的知識,解決心理矛盾, 求得心理平衡。另一方面,注意青春期性心理帶有明顯的社會特點, 提出幾個發生在學生周圍的小故事,如“一張紙條帶來的苦惱”,“ 汽車上的性侵擾”等請學生思考、討論, 增強學生的辨別是非的能力和自我保護能力,增強心理承受力。 我們所處的是一個大千世界,好人壞人,好事壞事都有, 而且其中相互之間的關系錯綜復雜, 對於青少年學生本人來說要善於選擇對自已有利的社會環境, 積極參加各種有益的文娛活動,接受正確的信息, 警惕並抵制不良社會風氣如“性解放”等的影響, 自覺抵制社會上各種不健康書籍,音像制品的潛在威脅。
4.做好個別教育,做學生的知心朋友幫其解決成長中的困惑。 青春期發育中遇到的很多問題, 不可能也不允許全部地在大庭廣眾之下予以講解, 要善於主動發現學生的問題,正確引導,不壓制。 中學生中的早戀現象不容忽視,教師要善於以各種方式來觸動學生, 教育學生要學會用理智來駕馭感情,並要注意保護學生的自尊心。 當學生提出問題時,教師應給予理解和鼓勵,如有學生問到“手淫” 時,教師應恰如其分地講解手淫的危害, 不要輕易地把手淫與道歉品質問題聯系在一起, 給學生造成不必要的心理負擔。
5.請家長配合做好一些工作。 由於青少年心理特征既帶有童年期舊有的痕跡, 又出現某些成年人的心理特征的萌芽, 常常會形成獨立與依附的矛盾心理,喜歡接受新事物, 做事不願受父母的干涉,甚至與父母有“代溝”。在平時, 通過家長會,家訪等與家長建立密切聯系, 請家長注意子女平時聽看的書籍、報刊、歌曲等,經常與孩子交談, 形成平等民主的家庭氛圍,發現異常情況及時與教師聯系。 注意把子女的獨立意向引導到正確的軌道上來, 培養辨別是非的能力,防止他們違法,甚至犯罪。
總之,對青少年進行青春期教育,是素質教育的要求,更是青少年“ 身”和“心”全面健康發展的要求。通過青春期教育, 培養學生形成自尊、自愛、自強的高尚情操。
青春期是指人體從童年向成年過渡的人生關鍵時期。 我國青少年的青春期年齡,一般是在10歲到20歲這段時間, 中學生正處於這一時期。青春期不僅身體增長快, 而且人體各器官特別是生殖器官的發育逐漸趨向成熟, 從不具有生育能力發育到具有繁衍後代的能力。可以說, 青春期是以性發育為主要特征的。隨著青春期生理的變化, 青少年的心理也同時發生了相應的變化,如: 認識到自已不再是小孩子了,喜歡獨立行事,喜歡交友往來, 性意識開始萌發,對異性產生好奇、興趣。這時的少男少女, 往往憧憬著新的生命歷程, 內心世界與來自社會的外部環境常常發生矛盾沖突, 面臨著人生課題的許許多多疑問和困惑。因此,正處在告別童年、 開始步入青春期的中學生,怎樣順利度過青春期而健康成長, 這是青少年本人、父母和教師都必需認真對待的問題。
二、青春期教育的重要性
青春期是人的成長和成熟的重要階段,一個人的身體素質、 思想品德、理想情操、知識才能等等都在青春期基本形成。 青春期教育對青少年的成長有著重要的指導作用。早在1963年, 周恩來總理就在全國衛生科技規劃會議上指出:“ 一定要把青春期的性衛生知識教給男女青少年。” 國家教委副主任王明達也說:“開展青春期教育, 不僅對青少年一代健康成長具有重要意義,而且對計劃生育, 提高人口素質,具有深遠的影響,是關系到社會進步, 民族興旺的大事。”
在我國,由於封建傳統觀念的長期束縛,造成對性知識教育的障礙。 大多數人對性問題處於無知狀態,把性視為禁區,甚至把性與丑惡、 下流相聯系,誰要是談到性,不管是什麼內容都會遭到反對。 事實上,每個青少年到了青春期,都會遇到性問題, 這是不能回避的。如果這時缺乏有關的性知識或教育不當, 就會導致身體健康或行為出問題。在發達國家,如美國、英國、 日本等,人們特別重視對中小學生進行性教育。 日本有一個心理學家說:“青少年時期是性意識、性成熟、 性行為激烈而迅速的形成時期。在這個時期,如不加強性教育, 不僅會影響良好的社會風尚的社會秩序的形成, 還會影響美滿的家庭中異性關系的建立。”
性的發育是十分自然的生理現象。性是一種本能。 人的性本能是每個人在青春期時逐漸發育形成的, 步入青春期的中學生,此時身體上各[1] [2] [3] [4] 下一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