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個月的幼兒不愛吃飯怎麼辦? 盡量哄他吃咯
目前小孩厭食除了疾病原因外,更常見的是不良飲食習慣造成的,它與教養不當有密切關系. 食欲與神經精神狀態密切相關.不少獨生子女家長擔心孩子營養不夠,采用哄,騙,罵,甚至打等方式強迫小兒進食,引起小兒產生反抗情緒和厭食的心理.還有吃飯不定時定量,吃零食過度,都會擾亂消化吸收的規律. 有一些孩子很偏食,不愛吃肉,魚,蛋等葷菜,以素食為主,這會引起人體一些必要的營養物質缺乏,如保持正常味覺的鋅元素,它在一般植物類食物中含量很少,且不易被人體吸收.體內鋅減低,就會吃食乏味,食欲不振. 二是太多的蛋白質飲食也會使孩子食欲減退.因為一下子攝入太多高蛋白物質,使小兒嬌嫩的胃腸承受不了. 三是果糖,巧克力等甜食吃多了,對食欲也有影響,尤其在吃飯前吃甜食,容易引起血糖升高,中樞神經抑制,人就不想吃東西了. 四是小孩不愛吃蔬菜食品,極易導致小孩維生素及微量元素缺乏,導致生長發育不好.
為讓孩子食欲正常,健康成長,建議家長們注意以下幾個方面:讓孩子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吃飯定時定量,不吃零食,不偏食,合理安排膳食,多安排蔬菜食品,注意營養平衡,營造舒適的就餐環境,讓孩子適當參加些體育活動,增加熱量消耗,以促進食欲. 不少家長為孩子不好好吃飯而著急,而孩子也為大人逼著他吃飯而厭煩.這樣一來,吃飯問題成了年輕的父母傷透腦筋的一大問題.什麼原因使這些孩子不願吃飯呢?其實,真正由於局部或全身疾病而影響消化功能,使食欲下降造成厭食的幼兒實屬少數,而大多數幼兒是由於喂養不當和不良的飲食習慣引起的.那怎麼辦呢?就是要把已經顛倒了的飲食習慣重新糾正過來,養成孩子良好的飲食習慣,具體說有下列幾條:
一是不要把零食當“主食”:已經這樣做的,要糾正過來.
二是花樣翻新,誘導食欲:給兒童吃的食物,要注意新鮮和品種多樣化,不僅僅蛋類,肉類,還應有各種蔬菜瓜果,實踐證明,飯菜多樣化,藝術化,色香味俱全,是刺激兒童食欲的好方法.
三是要順其自然:對已經有厭食習慣的孩子,遇到他不肯吃飯時,不要大驚小怪,而要不動聲色地把食物拿開,孩子少吃一點或不吃一餐,是沒有什麼問題的,這時仍要注意不隨便給零食吃,孩子餓了,下餐飯自然會吃得好了,切不可再搞強迫或哄騙了.
四是飯前要保持愉快的情緒:愉快的情緒有助消化液的分泌,從而增進食欲.可在飯前給孩子看些有趣的畫報,聽些音樂,講些笑話或者邀請其他孩子一同進餐,千萬不要邊吃飯,邊訓斥孩子,這會影響孩子的食欲.
五是培養良好的飲食習慣:不要隨便給孩子吃零食,數量和次數應予以限制.尤其飯前兩小時內,一定不能給零食吃.吃飯也要定時,孩子每餐吃的量要大致固定下來,避免養成有時多吃,有時少吃或不吃的不良習慣. 厭食和偏食是兒童常見的進食問題,據報道,發病率約為12%~14%。兒童厭食和偏食會引起營養缺乏性疾病,甚至會影響孩子的生長發育。 孩子厭食和偏食的矯治是許多家長面臨的一道難題。事實上,矯治的難度也是很大的,但為了孩子的健康,做家長的仍然應該想辦法解決這一問題。現提出以下幾點建議,供家長參考: (1)幫助孩子克服心理障礙,引導孩子大膽地、廣泛地品嘗各種食物。 有位曾經偏食的家長向人們講了一個有趣的故事:他自幼就是一位嚴重偏食者,對於有些食品,他從未嘗過,甚至大有“望而生畏”的感覺,鳝魚就是他怕吃的一道菜。但是有一次,別人請客,他將水煮鳝魚片誤以為是水煮豬肉片,大吃了一頓,且感覺良好,便從此改變了不吃鳝魚的習慣。這個故事說明,心理障礙是造成人們偏食,包括兒童偏食的重要原因。在很多情況下,人們不愛吃某種食物並不是不喜歡這種食物的味道、氣味,而是由於心理上“不好吃”、“怕”吃的先入之見所引起的。這個故事也說明,偏食的習慣是可以改變的,家長要積極地幫助孩子克服心理上的偏見,有針對性地引導孩子大膽地、廣泛地品嘗各種食物,並且不能淺嘗辄止,而是要多次嘗試,要有一定的強制性。如果這樣做,必將有效地擴大孩子的攝食范圍,幫助孩子逐步克服偏食習慣。 (2)要注意食物的烹調方法。 孩子厭吃某種食物往往是因為首次食用這種食物時有不愉快的體驗。孩子偏愛某種食物一方面是對這種食物有良好的口感,另一方面是因為孩子厭吃的食物較多,只好偏吃某一種自己喜愛的食物,這就造成了厭食和偏食。如果在家庭生活中注意烹調的方法,做到色香味俱佳或經常變換吃法,就能激起孩子的好奇心和增進孩子的食欲,逐步改變原有對某種食物的偏見,從而接受這種食物。 (3)嚴格控制孩子吃零食。 愛吃零食是現在孩子的通病,也是造成孩子厭食和偏食的主要原因。吃零食往往導致孩子厭吃一日三餐,即使吃也是偏吃某些食物,造成孩子進食無規律,吃壞了孩子的口味。因此,家長要嚴格控制孩子的零食,少提供或不提供孩子偏吃的零食,使孩子認真地去吃一日三餐。 (4)適當采用“饑餓療法”。 孩子厭食和偏食往往是由於食物供給豐富,終日吃個不停,到了三餐進餐時,毫無饑餓之感,沒有一點食欲。所以,家長要嚴格控制孩子三餐之外的食品供給。孩子厭食和挑食時,不要擔心孩子餓著而給他吃一些零食。他不想吃飯就什麼都不給他吃,讓他餓著,用不著多久,孩子就會“饑不擇食”。適當訓練孩子就會逐漸克服厭食和偏食的習慣。 (5)家長以身作則、不偏食、不挑食。 研究表明,孩子對食物的好惡與父母的飲食習慣有很強的相關性。因此,父母在烹制食物和食用食物時,要時刻注意對孩子的影響,以免無意中誘導孩子挑食,偏食。 吃點健胃消食片吧!效果不錯! 吃點健胃消食片吧!效果不錯! 哄哄就行
寶寶8-10個月時可以完全斷奶(母乳)了, 飲食也大部分固定為早、中、晚三餐,並由稀飯過渡到稠粥、軟飯, 由肉泥過渡到碎肉,由菜泥過渡到碎菜,到快一歲時, 可訓練寶寶自己吃飯,並必須斷奶(母乳), 如果還繼續用母乳喂孩子,孩子可能既不喝牛奶,食欲也差, 而且各方面的營養都跟不上寶寶生長的需要, 但同時不得不遵循循序漸進的方法給寶寶添加輔食,從少到多, 由稀到稠,從細到粗,習慣一種再加另一種,在孩子健康, 消化功能正常時添加,出現反應暫停兩天,恢復健康再進行。
斷乳後喂養,嬰幼兒每日需要熱能大約1100~1200千卡, 蛋白質35~40克,需要量較大。由於嬰幼兒消化功能較差, 不宜進食固體食品,應在原輔食的基礎上,逐漸增添新品種, 逐漸由流質、半流質飲食改為固體食物,首選質地軟、 易消化的食物。鑒於此,嬰幼兒的飲食可包括乳制品、谷類等。 烹調時應將食物切碎、燒爛,可用煮、炖、燒、蒸等方法, 不宜油炸及使用刺激性配料。
嬰幼兒斷乳後不能全部食用谷類食品,也不可能與成人同飯菜。 主食應給予稠粥、爛飯、面條、馄饨、包子等,副食可包括魚、 瘦肉、肝類、蛋類、蝦皮、豆制品及各種蔬菜等。主糧為大米、 面粉,每日約需100克,隨著年齡增長而逐漸增加; 豆制品每日25克左右,以豆腐和豆干為主;雞蛋每日1個,蒸、 炖、煮、炒都可以;肉、魚每日50~75克, 逐漸增加到100克;豆漿或牛乳,每日500毫升, 1歲以後逐漸減少到250毫升;水果可根據具體情況適當供應。
斷乳後嬰幼兒進食次數,一般每日4~5餐,分早、中、 晚餐及午前點、午後點。早餐要保證質量,午餐宜清淡些。例如, 早餐可供應牛乳或豆漿、蛋或肉包等;中餐可為爛飯、魚肉、青菜, 再加雞蛋蝦皮湯等;晚餐可進食瘦肉、碎菜面等; 午前點可給些水果,如香蕉、蘋果片、鴨梨片等; 午後為餅干及糖水等。每日菜譜盡量做到多輪換、多翻新, 注意葷素搭配,避免餐餐相同。此外,烹調技術及方法, 也能影響嬰幼兒的飲食習慣及食欲。若色、香、味俱全, 可促進嬰幼兒食欲,增多食物攝入,加強其消化及吸收功能。
寶寶吃飯不乖,怎麼辦?許多父母常會發現, 一頓飯下來孩子沒吃幾口、吃飯時不專心, 盡管爸媽們用盡了所有的方法威脅利誘, 寶寶還是一口飯也不肯吞進嘴裡,看在父母的眼中除了生氣之外, 更多了一些憐惜。
關乎“權利之爭”的問題
家中的寶寶不肯在吃飯的時間裡乖乖地吃飯, 與父母本身的態度有密不可分的關系。“肚子餓了,便想吃飯” 這是每個人與生俱來的本能,如果孩子的肚子真的很餓了, 就不會有不肯吃飯的問題,因此,寶寶“拒絕吃飯” 的理由多數來自想與父母做“權利之爭”。 由於父母對孩子不肯吃飯的行為不了解及不放心, 聰明的孩子們便會抓住父母的弱點, 以不吃飯的行為做為與父母交換條件的籌碼,歐姿秀老師表示, 面對這樣的問題父母應該具有: 知道孩子的真正需要及理解孩子的行為能力, 如此才能正確的因應孩子不肯乖乖吃飯的問題。
父母應該避免的態度
父母除了不要讓孩子察覺自己對他不肯吃飯的行為產生擔心及焦慮的 心態之外,也應該避免出現以下的態度:
1、家中存放過多的零食:
如果孩子無時無刻都在吃零食,一到應該吃飯的時間, 孩子自然就吃不下飯,更嚴重的會造成孩子營養不良。
2、放任孩子邊吃邊玩:
孩子邊吃邊玩的結果,便會延長吃飯的時間, 等到下一頓吃飯的時刻到了,寶寶卻因此而還不餓, 當然就不肯乖乖地坐下來吃飯了。
3、不愉快地吃飯時刻:
許多的職業父母在自己趕著去上班或是工作忙碌的時候, 便會不自覺地要求寶寶吃快一點,如此便會使孩子對“吃飯” 這件事產生不愉快的經驗,因而排斥吃飯。
4、以利誘的方式對待:
父母如果以利誘的方式叫孩子吃飯,久而久之,便會讓孩子以“ 吃飯”這件事當作交換條件,造成孩子成就的價值觀。
讓孩子喜歡吃飯的秘訣
1、大人本身養成正確的飲食習慣
“言教不如身教”。小孩子的模仿能力極強, 如果大人們本身的飲食習慣不正常,或者常常隨便以零食裹腹, 自然沒有理由去要求孩子遵守定時吃飯習慣。
2、固定的開飯時刻
盡量做到吃飯的時間一到,全家人一同在餐桌上用餐的習慣, 並規定孩子須吃完自己的那一份餐,如果孩子不吃完, 就算他等一下餓了,也不要再給他任何零食,久而久之, 孩子便會養成定時、定量的習慣。
3、減少正餐之外的食物
雖然零食的給予有其必要性,然而卻不可過量, 尤其垃圾食物盡量不要給予,才能避免孩子因多吃了一些零食, 造成“本末倒置”吃不下正餐。
4、促進孩子的食欲
孩子肚子不餓當然吃不下飯,若父母只一味地強迫孩子進食, 反而會造成反效果,試著促進孩子的食欲,如:增加他的活動量, 他的肚子真正感到餓了,自然不會抗拒吃飯。
5、選購孩子喜愛的餐具
孩子都喜歡擁有屬於自己獨有的東西, 替孩子買一些[1] [2] 下一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