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設計一份調查問卷,內容是關於"現代父親的育兒觀",我覺得題目太大,不知從何下手,懇請給些思路,謝謝. 你可以到調查圈的網站上找展 www.diaochaquan.cn
我有一個親戚,今年30歲,是個農村的小媳婦兒.她有一個女兒,已經7歲了,可她必須還要生一個男孩兒.她婆婆,丈夫讓她生應該是為了傳宗接代;她的父親母親也讓她生,說是如果沒有男孩兒在婆家受氣,在村裡遭白眼,將來老了也沒有依靠.她還跟我們說村裡她的一個女伴兒,頭一胎生了個女兒,後幾胎懷孕想辦法做b超都是女孩兒,丈夫就強迫她把肚子裡的胎兒都做掉了,身體因為幾次流產已衰弱不堪,可就因為懷不上男孩兒,丈夫就在外邊亂搞別的女人.於是,我的這個親戚覺得家裡的老人們說得有道理,她不想讓這可怕的事情發生在自己身上,自己一定要生個男孩兒.是啊,養兒防老,母以子貴,這些伴隨著五千年的輝煌留下來的陳腐觀念也如此堅不可摧的遺傳進我們現在的農村人心中,遺傳進一個現代的稱謂:"70後","80後"的年輕的農村人心中.當她跟我們說起此事時,我們全家幾乎異口同聲的問她:"如果又生了一個女孩兒怎麼辦?"她無比茫然的笑笑,眼神裡卻充滿了堅定的期待,嘴上埋怨我們道:"拜托,別這麼說吧,你們天天為我念:阿彌陀佛.求神保佑我生一個兒子."大家聽她這麼一說都笑了,掩飾著許多疑問,寬慰著她的心靈的笑.我想哪兒說哪兒地道:"去買個送子觀音圖吧,每天拜一拜."她一聽,眼睛一亮,立刻就問:"這裡有賣的嗎?" 我聽她這麼一說心中一愣,是啊,現在是高科技時代,是二十一世紀,可信奉神佛的還大有人在,人們把觀音菩薩,我佛如來掛在脖子上,把佛祖像供奉在家中,可還沒聽說誰家供奉著送子觀音?於是,我又連想到一種和農村求子得福的恰恰相反的城市現象.我有幾個好朋友的孩子,都已經長大結婚.這些孩子們有一對結婚5,6年了,至今還過著甜甜蜜蜜的二人世界的生活;有一對兒沒過兩年就莫名其妙地離婚了;還有一對兒剛結婚不久,女孩兒就懷孕了,可小兩口兒一商量就到醫院把小寶寶做掉了,然後回來才告訴兩家的父母說他們以後可能不想要孩子了.理由是生孩子太累,一要有堅實的經濟基礎二要承擔教育孩子的義務三要接受萬一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有什麼差錯而家長必須要擔當的後果.結果我這幾位好朋友要想做奶奶和姥姥可就太難了. 於是我想到了一個問題,我不知道我想的這個問題是不是以點蓋面,井底之蛙.所以說出來讓朋友們一起想想.現在農村生育和城市生育的反差似乎越來越大,農村求子得福的思想似乎一點沒有改變,就像以前宋丹丹和黃宏演的小品<<超生游擊隊>>似的,人們想著法兒的生男孩兒,想著法兒的做b超,超到女孩兒就流掉,直到懷上男孩兒才算罷休.而城市裡的年輕人為了貪圖安逸,為了囊中羞澀,為了種種理由,能少生就少生,能不生就不生.這樣一來一個問題就出現了,農村的人口永遠是越來越多,而教育卻遠不如城市的教育;雖然城市的教育非常到位,可上學的孩子會不會逐年減少?如果真是這樣,一個國家的整體素質什麼時候能提高到和國際接軌?怎麼樣去提高? 其實我也是多慮了,現在咱們的國家不是在大力發展農村事業和農村教育嗎?我的那位親戚還告訴我,現在她的女兒在村裡上小學不用交學費,是真正的義務教育.我聽了特別高興,為她的女兒高興,為農村的孩子們高興.他們可以放心大膽,踏踏實實的去學習文化知識了.不過我還想對城市裡的年輕人唠叨兩句:年輕人該承擔的責任還是要承擔,該生孩子時就生吧.不要說有多少家庭為此可能將失去一條"根"的延續,就是國家的責任也需要有後代的傳承.假如在經濟發達,教育完整,師資雄厚的城市學校的課堂裡,坐著的孩子卻不如師資薄弱的農村學校裡的孩子多.想一想,這叫什麼事兒? 再次重申,我這也許是井底之蛙,紙上談兵之淺見.世界是美麗的,生活是美好的,庸人勿自擾.
|
|